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8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对塿土土壤温室气体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王月玲 耿增超 +6 位作者 王强 尚杰 曹胜磊 周凤 李鑫 刘福义 张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634-3641,共8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向塿土土壤中添加0、20、40、60、80 t·hm^(-2)的苹果果树枝条生物炭后,分析了生物炭对土壤温度、土壤团聚体、NO_3^--N、NH_4^+-N、微生物量碳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可以缓解土壤温度...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向塿土土壤中添加0、20、40、60、80 t·hm^(-2)的苹果果树枝条生物炭后,分析了生物炭对土壤温度、土壤团聚体、NO_3^--N、NH_4^+-N、微生物量碳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可以缓解土壤温度的变化,增加土壤大团聚体的数量,尤其是>5 mm、5~2 mm和1~0.5 mm的团聚体数量.与对照相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NO_3^--N、NH_4^+-N、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了4.9%~33.9%、9.1%~41.1%和11.8%~38.5%.本研究中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排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添加生物炭后,土壤CO_2的排放量以及CH_4的吸收汇分别增加了6.73%~23.35%和3.62%~14.17%;施用20 t·hm^(-2)和40 t·hm^(-2)的生物炭降低了土壤N_2O的排放和综合增温潜势(GWP),而当生物炭施用量大于等于60 t·hm^(-2)时反而增加了土壤N_2O的排放和综合增温潜势(GWP).说明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和碳减排剂,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田土壤增汇减排的作用,此外,选择合适的生物炭施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团聚体 温室效应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温度
原文传递
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50
2
作者 胡一 韩霁昌 张扬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67-71,共5页
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盐碱地改良利用是我国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在总结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盐碱地的改良技术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 盐碱地 改良 利用技术
下载PDF
盐渍土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3
作者 赵宣 韩霁昌 +1 位作者 王欢元 张扬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8期113-116,共4页
土壤盐碱化问题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土壤盐碱化以及次生盐碱化问题,寻求各种技术措施来预防、减缓或者改良利用盐渍土,已经成为必须。通过对现有的盐渍土研究内容进行... 土壤盐碱化问题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土壤盐碱化以及次生盐碱化问题,寻求各种技术措施来预防、减缓或者改良利用盐渍土,已经成为必须。通过对现有的盐渍土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回顾了国内盐渍土研究以及改良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目前国内盐渍土改良的技术,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总结了盐渍土研究与改良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提出了国内盐渍土研究和改良技术研究的展望。提出了建议重点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预警、土壤水盐运移过程模拟及其机理研究、耐盐植物的耐盐机理研究以及植物和土壤盐分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促进改良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改良发展历史 改良技术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李娟 韩霁昌 +2 位作者 陈超 叶胜兰 李劲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8-253,259,共7页
为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复垦土地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陕西延安南泥湾沟壑区退化耕地整治复垦后,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为林地(F处理),水稻(R处理),玉米(M处理)、蔬菜(V处理)及荒地(CK处理)。测定分析干筛法和... 为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复垦土地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陕西延安南泥湾沟壑区退化耕地整治复垦后,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为林地(F处理),水稻(R处理),玉米(M处理)、蔬菜(V处理)及荒地(CK处理)。测定分析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土壤>0.25mm团聚体分布、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1)各处理在0—40cm各土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大小均显著优于CK处理,各处理干筛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DR0.25)和湿筛下该团聚体含量(WR0.25)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相反的趋势;(2)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各处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平均值大小顺序均呈现F处理>R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F处理和R处理对增加土壤团聚体较其它处理效果显著;(3)湿筛法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在0—40cm土层内均表现出近似"Z"字形趋势,各处理显著低于CK;(4)各处理的分形维数(D)在0—40cm土层平均值大小顺序为F处理<R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土壤分形维数(D)与干筛法和湿筛法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为R2=0.73和R2=0.80。林地和水稻田利用方式可有效提高土壤团聚体数量和质量,增加土壤稳定性和改善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砒砂岩对毛乌素沙地风成沙的改良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卫华 韩霁昌 +2 位作者 王欢元 杜宜春 童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127,共6页
文中探究了砒砂岩粉末与风成沙混合后所形成复配土的理化特性、土地生产力以及对毛乌素沙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砒砂岩:风成沙的比例在1:2-1:5时,相对于风成沙,复配土的结构、质地、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文中探究了砒砂岩粉末与风成沙混合后所形成复配土的理化特性、土地生产力以及对毛乌素沙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砒砂岩:风成沙的比例在1:2-1:5时,相对于风成沙,复配土的结构、质地、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复配土具有安全、无害的特性,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仅为0.314。复配土同时具有较高的生产力,玉米和马铃薯小区试验的最高产量分别可以达到8.75和35.24t·hm-2。在休闲期,复配土形成的表层土壤结皮、冻盖层等使其具有显著的固沙效果。砒砂岩在毛乌素沙地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对沙化土地的综合整治和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砒砂岩 复配土 土地整理 毛乌素沙地 沙地改良
原文传递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土方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6
作者 曹娟 《矿山测量》 2019年第1期53-56,共4页
地面开挖工程几乎都会涉及土方计算工作。土石方的量算精度由地形表达质量直接决定。文中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生成的地形表达完整,外业工作量小,内业自动化程度高。其成果用于两期土方量计算,成果可靠性高且具有可视化效果。
关键词 土方量计算 倾斜摄影测量 无人机
下载PDF
外源新碳对红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哲 韩霁昌 +3 位作者 孙增慧 余正洪 张卫华 高红贝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51-2359,共9页
以中国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利用δ^(13)C示踪方法,将稳定同位素碳(δ13C)标记的水稻秸秆添加入红壤,研究水稻秸秆添加对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探索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有机碳在不同粒... 以中国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利用δ^(13)C示踪方法,将稳定同位素碳(δ13C)标记的水稻秸秆添加入红壤,研究水稻秸秆添加对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探索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水稻秸秆的红壤(对照组),微团聚体(<250μm)占主体,>2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少.与对照相比,添加水稻秸秆后(试验组)促进了>2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的团聚.不同培养时期,>2000μm水稳性团聚体增加了108.3%~270.3%,促使大团聚体占主体,显著提高了红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R0.25值,降低了分形维数(D)值,土壤结构明显得到改善.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也显著得到提高,>2000μ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4.7%~41.5%.土壤有机碳在>53μm粒级团聚体中分布随着粒级的增大而增大,即>2000μm>2000~250μm>250~53μm.不同粒级团聚体δ13C值动态变化显著,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增大.外源新碳前期主要分配在>2000μm、250~53μm粒级团聚体中,并促进了原有机碳的分解,后期主要分配在微团聚体中.红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新碳 Δ^13C 水稳性团聚体 红壤
原文传递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3
8
作者 魏样 韩霁昌 +3 位作者 张扬 王晶 杜宜春 王欢元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年第2期11-15,共5页
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带来了诸如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呈现各污染物复合并存的局面,亟需采取各项措施来防止土壤污染的进一步加剧。通过对各土壤污染类型现状的分析,来揭示我国土... 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带来了诸如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呈现各污染物复合并存的局面,亟需采取各项措施来防止土壤污染的进一步加剧。通过对各土壤污染类型现状的分析,来揭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需通过健全土壤污染法律法规,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调查,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来防治土壤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有机物污染 生物污染 放射性污染 防治对策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华北地区温室和农田土壤团聚体形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哲 孙增慧 吕贻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9-1128,共10页
土壤的团聚状况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团聚体数量是衡量和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华北地区曲周长期定位试验站的温室土壤和农田土壤为... 土壤的团聚状况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团聚体数量是衡量和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华北地区曲周长期定位试验站的温室土壤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湿筛法,对比研究施用化肥(NP)、有机肥加少量化肥(NPM)、单施有机肥(OM)3种施肥方式对温室和农田两种利用方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以提示施肥措施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土壤和农田土壤中,OM处理较NP和NPM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且在0~10 cm土层中效果最为明显。其中在温室土壤0~10 cm土层,单施有机肥处理(OM1)的土壤容重为1.17 g·cm^(-3),分别较施用化肥(NP1)和有机肥加少量化肥(NPM1)处理降低12.0%和8.6%,OM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4.81 g·kg^(-1),较NP1和NPM1增加104.8%和35.7%;在农田土壤0~10 cm土层,单施有机肥处理(OM2)的土壤容重为1.19 g·cm^(-3),较施用化肥(NP2)、有机肥加少量化肥(NPM2)分别降低8.5%和7.0%,OM2的土壤有机质为22.67 g·kg^(-1),较NP2、NPM2分别增加23.1%和15.0%。温室土壤和农田土壤中,0~10 cm、10~20 cm和20~40 cm层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为OM>NPM>NP;OM处理下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D)值最低,NP处理下最大。OM处理显著降低0~20 cm土层内水稳性团聚体的D值,表层0~10 cm土层效果最为明显,土壤结构明显得到改善;相比农田土壤,温室土壤稳定性指标变化最为明显,团聚体结构改善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就越高,土壤团聚体水稳性越强,土壤结构越稳定。因此有机施肥方式能在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质 分形维数 温室土壤 农田土壤
下载PDF
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类型对路面径流污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莹 王昭 +2 位作者 吴亚刚 赵剑强 杨文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828-2835,共8页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太白立交高架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对2014年7月~2015年9月的13场径流事件全程采样,共获得样品207个,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态COD、Cu、溶解态Cu、Pb、溶解态Pb、Cr、溶解态Cr、C...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太白立交高架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对2014年7月~2015年9月的13场径流事件全程采样,共获得样品207个,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态COD、Cu、溶解态Cu、Pb、溶解态Pb、Cr、溶解态Cr、Cd、溶解态Cd的质量浓度变化,研究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类型对路面径流污染质量浓度变化和负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道路径流SS、COD污染严重,是径流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Pb、Cr污染水平亦较高;径流过程中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与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状态密切相关,溶解态污染物排放不受降雨特征影响,均在径流初期达到质量浓度峰值随即持续降低,颗粒态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足够大的降雨强度峰值之后,径流过程随雨强变化波动显著,且受降雨历时和降雨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降雨特征对溶解态污染物负荷排放的影响较小,但对颗粒态污染物具有显著影响.Ⅰ、Ⅱ型降雨事件较之Ⅲ型降雨,SS、COD、Cu、Pb、Cr、Cd的负荷初期冲刷效应更明显;路面径流的负荷初期冲刷效应并非普遍存在,所监测径流场次所有污染指标均未出现强烈的负荷初期冲刷,各污染物的负荷初期冲刷程度排序为COD>SS>溶COD>Cu>Pb>Cr>溶Cu>Cd>溶Pb>溶Cr>溶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径流 降雨特征 污染物赋存类型 排放特征 M(v)曲线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盐碱地成因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鹏辉 侯宪东 王健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178-180,共3页
土壤盐渍化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同时引发诸多的生态及社会问题,盐碱地已成为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新疆地区盐碱地的成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总结前人提出的盐碱地治理措施,服务新疆地区的盐碱地治理,并对盐碱地的治理提出展望。
关键词 盐碱地 成因 治理措施 新疆地区
下载PDF
典型半干旱区土壤盐分高光谱特征反演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晓明 韩霁昌 李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1-1084,共4页
选取陕北典型半干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高光谱特征对盐分进行反演研究。在研究区域选取样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光谱特征,以土壤反射率(R)、反射率对倒数(Log(1/R))及去包络线的反射率(R_(Cr))三个光谱特征进行土壤盐分反演研究,... 选取陕北典型半干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高光谱特征对盐分进行反演研究。在研究区域选取样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光谱特征,以土壤反射率(R)、反射率对倒数(Log(1/R))及去包络线的反射率(R_(Cr))三个光谱特征进行土壤盐分反演研究,分析其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遴选特征波段,并通过Matlab编程利用最小偏二乘回归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建立土壤盐分定量反演模型,然后利用检验样点进行精度检验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经包络线去除后光谱反射率进行定量反演的均方根预测误差最小(1.253<1.367<1.575),其预测精度最高;利用土壤高光谱特征进行盐分反演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良好(r^2=0.761),趋势线接近于y=x。总之,研究发现,土壤反射率经过包络线去除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的反演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这将有利于提高土壤盐渍化的监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土壤盐分 高光谱 反演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量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娟 葛磊 +1 位作者 曹婷婷 徐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为了探索旱地农业连作春玉米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与不同施肥处理组合下春玉米的增产增收效应,在2014—2016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旱地农田冬闲期免耕、深松和翻耕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冬闲期蓄水保墒效果及玉米生育期... 为了探索旱地农业连作春玉米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与不同施肥处理组合下春玉米的增产增收效应,在2014—2016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旱地农田冬闲期免耕、深松和翻耕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冬闲期蓄水保墒效果及玉米生育期3种耕作处理与高、中、低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组合对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深松与翻耕相比,蓄水效果较好;2个试验年度冬闲期,免耕和深松较翻耕分别高1.3,0.9个百分点。免耕、深松较翻耕处理0—200 cm土层2年土壤平均贮水量分别增加20.8,22.1 mm;玉米生长生育期在高有机肥条件下,免耕、深松较翻耕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平均贮水量分别高44.2,34.6 mm;以高有机肥深松处理产量、WUE和纯收益最高。2年平均产量、WUE和纯收益分别为9 332.40 kg/hm^2,22.01 kg/(hm^2·mm)和5 104.1元/hm^2,高有机肥免耕处理次之,较高有机肥免耕处理增产和增收分别为7.4%和3.9%。综合考虑各处理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和玉米增产增收效应,高有机肥深松是旱区连作玉米田最优的耕作和施肥处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农业 耕作方式 土壤贮水量 春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土壤盐碱化危害及改良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范王涛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23期114-116,共3页
土壤盐碱化问题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尤其严重,且表现出盐碱地分布范围广、盐渍化程度高、盐碱地种类复杂多样等特点,对我国土地利用造成巨大危害且严重阻碍土地地力的提升。此外,由于盐碱地治理措施不完备和治理... 土壤盐碱化问题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尤其严重,且表现出盐碱地分布范围广、盐渍化程度高、盐碱地种类复杂多样等特点,对我国土地利用造成巨大危害且严重阻碍土地地力的提升。此外,由于盐碱地治理措施不完备和治理技术不全面,盐碱地面积呈现逐年升高趋势。由于盐碱地不适宜农作物耕种,既造成了大量耕地面积闲置,又无法通过短期改造进行其它方式的利用,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造成巨大威胁。本文通过对造成土壤盐渍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土壤盐碱化现状和引发的危害出发,综述了不同种植模式、覆盖方式和不同材料施用对土壤盐碱地改良方面的技术应用,以期为我国土壤盐碱地改良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危害 土壤盐渍化 改良技术 改良材料 研究
下载PDF
土壤动物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徐艳 邓富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3期192-192,197,共2页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关于土壤植物、微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非常多,而关于动物修复的研究很少。在生态系统中,动植物、微生物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土壤动物在其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关于土壤植物、微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非常多,而关于动物修复的研究很少。在生态系统中,动植物、微生物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土壤动物在其中的作用。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探讨土壤动物尤其是蚯蚓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以期为高效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蚯蚓 应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充注下限 被引量:22
16
作者 邓亚仁 任战利 +3 位作者 马文强 陈西泮 杨桂林 南卡俄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石油充注下限是致密油成藏研究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微观结构是影响石油充注的关键。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CT方法定量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喉道特征;采用力学方法、录井分析法以及... 石油充注下限是致密油成藏研究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微观结构是影响石油充注的关键。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CT方法定量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喉道特征;采用力学方法、录井分析法以及有效孔喉法综合分析致密储层充注物性下限与充注孔喉下限。研究结果表明,致密储层孔隙大小以纳米和亚微米级为主,孔隙平均半径为1.2μm,喉道平均半径为0.1μm,属于细孔—微细喉储层。经计算,长8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充注下限为4.5%,渗透率充注下限为0.04×10^(-3)μm^2,源储界面储层孔喉充注直径下限为15.77 nm,储层内部孔喉充注直径下限为24 nm。综合分析认为油气能充注纳米级孔,根据压实及胶结程度由弱至强,最终石油分别以油珠状、喉道状和薄膜式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结构 致密油储层 充注下限 赋存 长8层段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土壤盐碱化的危害及改良方法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蓉蓉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1期178-179,共2页
盐碱化土壤由于其高含盐碱量使得土地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盐碱地改良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本文分析了土壤盐碱化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良盐碱化土壤的各种技术方法,以期为我国盐碱化土地治理和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养分 物理化学方法 生物修复 改良方法
下载PDF
盐碱地综合治理开发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1
18
作者 高倩 卢楠 《南方农机》 2021年第16期153-155,共3页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占土地份额大,环境承载能力薄弱,这些因子均限制了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效改善开发利用盐碱地,增强环境承载力,提高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可以提升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占土地份额大,环境承载能力薄弱,这些因子均限制了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效改善开发利用盐碱地,增强环境承载力,提高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可以提升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综述了我国现阶段盐碱地面积、分布区域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了当前改善盐碱地的相关技术,并对我国盐碱地综合治理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为更多盐碱地综合开发治理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生态环境 治理技术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来源及其修复技术探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娜 魏样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8期55-56,58,共3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Cd作为"五毒元素"之一,其污染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目前土壤Cd污染来源、危害及植物修复和钝化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未来土壤Cd污染修复应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 土壤 镉污染 修复技术
下载PDF
2000-2018年陕北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20
20
作者 程杰 杨亮彦 黎雅楠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19,共9页
[目的]分析陕北地区NDVI时空变化,探究NDVI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利用差值法和线性回归斜率法对2000-2018年陕北地区的NDVI进行像元尺度的植被变化分析。[结果]在2000-2009年和2009-2018年,陕北地区的植被指... [目的]分析陕北地区NDVI时空变化,探究NDVI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利用差值法和线性回归斜率法对2000-2018年陕北地区的NDVI进行像元尺度的植被变化分析。[结果]在2000-2009年和2009-2018年,陕北地区的植被指数变化速度具有较大差异,前者平均斜率为0.013 0/10 a,后者为0.007 6/10 a。在空间分布上,2000-2009年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和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2009-2018年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延安市区周边和其他城镇边缘地带;NDVI的年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和气温基本一致,但NDVI与二者的相关性差距较大,NDVI与年降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P<0.01),与气温相关性较弱(R=0.23)。[结论]线性回归斜率法更适合长时间序列植被动态变化研究,陕北地区植被生长受降雨量和气温共同影响,降雨量较气温更能决定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且植被指数与温度、降水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MODIS 时空变化 陕北地区 水热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