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宅基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瑞庆 张扬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24-29,共6页
随着空心村整治的进行,宅基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着建筑废料多、土壤结构紧实、养分含量低、微生物数量少等问题,制约了宅基地的复垦。本文分析了宅基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为宅基地复垦成景区、进行保护性耕作或... 随着空心村整治的进行,宅基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着建筑废料多、土壤结构紧实、养分含量低、微生物数量少等问题,制约了宅基地的复垦。本文分析了宅基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为宅基地复垦成景区、进行保护性耕作或进行土壤培肥等提供依据,保证宅基地复垦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复垦 问题 措施
下载PDF
不同培肥措施对生土快速熟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增辉 韩霁昌 张瑞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117-119,共3页
[目的]为实现生土快速改良。[方法]通过定点田间试验,探索了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绿肥处理、绿肥结合化肥处理、绿肥结合有机肥处理3年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15.13%分别提高到17.29%、16.29%和19.... [目的]为实现生土快速改良。[方法]通过定点田间试验,探索了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绿肥处理、绿肥结合化肥处理、绿肥结合有机肥处理3年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15.13%分别提高到17.29%、16.29%和19.16%,土壤有机质含量从6.28%分别提高到7.05%、7.28%和7.48%,土壤呼吸强度从10.43 mg/(kg·d)分别提高到16.35、17.02和21.42mg/(kg·d)。[结论]从长效机制来看,对于黄土状母质发育的待复垦生土,采取绿肥结合有机肥处理措施的土壤培肥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熟化 土壤 绿肥 有机肥
下载PDF
芦苇不同生育期盐碱土离子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露 韩霁昌 +3 位作者 马增辉 陈田庆 师晨迪 魏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2,共5页
研究芦苇不同生育期盐碱土离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为生物措施治理盐碱土壤的应用提供参考。自制水泥圆柱装置,0.8m(内径)×0.98m(高度)20个,用陕西定边盐碱土进行填装,一排10个装置分别种植芦苇,另一排10个装置不种植任何作物,采用土... 研究芦苇不同生育期盐碱土离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为生物措施治理盐碱土壤的应用提供参考。自制水泥圆柱装置,0.8m(内径)×0.98m(高度)20个,用陕西定边盐碱土进行填装,一排10个装置分别种植芦苇,另一排10个装置不种植任何作物,采用土钻在芦苇各生育期取每个装置0—20cm土样,分别测定了芦苇出苗期、展叶期、开花期、成熟期和枯黄期盐碱土pH,电导率,Ca^(2+),Mg^(2+),K+,Na^+,CO_3^(2-),HCO_3^-,Cl^-,SO_4^(2-)的含量。芦苇在整个生长阶段能促进盐碱土壤的pH值降低0.65个单位,电导率总体下降756.55μS/cm,Ca^(2+)含量减少138.70mg/kg,SO_4^(2-)含量减少115.35mg/kg,Cl^-含量减少57.76mg/kg,HCO_3^-含量减少57.76mg/kg,Na+含量减少55.58mg/kg,CO_3^(2-)含量减少31.66mg/kg,Mg^(2+)含量减少26.93mg/kg,K^+含量减少12.65mg/kg。盐碱土上种植芦苇比不种植芦苇的土壤pH,电导率,Ca^(2+),Mg^(2+),K^+,Na^+,CO_3^(2-),HCO_3^-,Cl^-,SO_4^(2-)含量均有所降低,芦苇可能存在富集盐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改良陕西定边土壤的盐碱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盐碱化 pH 电导率 盐基离子
下载PDF
空心村整治不同还田材料对冬小麦越冬前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露 韩霁昌 魏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6,132,共5页
在进行空心村整治复垦的同时,需添加适当的材料来提高其可耕性,通过研究不同还田材料在冬小麦越冬前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剖面储水状况,来选择保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空心村整治还田。采用烘干法,分别在无还田材料,有机肥(鸡粪)还田,粉煤灰还... 在进行空心村整治复垦的同时,需添加适当的材料来提高其可耕性,通过研究不同还田材料在冬小麦越冬前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剖面储水状况,来选择保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空心村整治还田。采用烘干法,分别在无还田材料,有机肥(鸡粪)还田,粉煤灰还田,有机肥+粉煤灰还田四种处理下,在冬小麦的出苗期、三叶期和分蘖期测定土壤剖面105cm内水分含量,每15cm测定一次,并计算各个生育期的土壤储水量。结果表明:用不同材料进行空心村整治还田的土壤水分含量不同,在冬小麦越冬前,用有机肥加粉煤灰还田后土壤0—105cm剖面各土层平均含水量为18.69%,比单独用有机肥还田高出1.72%,比单独用粉煤灰还田高出1.07%,比无还田材料高出2.84%。土壤剖面储水量也以使用有机肥加粉煤灰还田后的为最大,为239.01mm,高于单独用有机肥的18.17mm,高于单独用粉煤灰还田处理的18.92mm,高于无还田材料的26.05mm。因此,在对空心村进行整治复垦为耕地时,就水分利用及储水保水性而言,用有机肥加粉煤灰进行空心村整治还田处理时土壤水分状况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复垦 还田材料 含水量 储水量
下载PDF
陕西地坑窑工程整治模式及推广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露 韩霁昌 +3 位作者 马增辉 师晨迪 魏静 胡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陕西耀州地坑窑整治技术在空心村土地整治中的推广应用,为提高我国闲置宅基地土地利用率提供科学的借鉴。在项目地坑窑整治上,通过地坑窑开挖、土地平整、田埂修筑、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等工程模式,将地坑窑工程整治技术... 研究陕西耀州地坑窑整治技术在空心村土地整治中的推广应用,为提高我国闲置宅基地土地利用率提供科学的借鉴。在项目地坑窑整治上,通过地坑窑开挖、土地平整、田埂修筑、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等工程模式,将地坑窑工程整治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该项目累计整治废弃宅基地292 hm^2,新增耕地285 hm^2,推广全省累计整治约14667hm^2,净增耕地约12800 hm^2。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形成了陕西废弃宅基地良田建设与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土地综合整治利用新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了新农村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地坑窑 土地整治 推广应用
下载PDF
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开采方案设计研究——以泾慧渠灌区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董起广 韩霁昌 +3 位作者 张卫华 李娜 李娟 雷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首先根据泾惠渠灌区试验区近60a的气象、土壤资料,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区域冬小麦、玉米、棉花的灌溉需水量。根据研究区需水、供水之间的关系以及渠井适宜比理论提出3种地下水开采方案。在试验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Visual Modf... 首先根据泾惠渠灌区试验区近60a的气象、土壤资料,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区域冬小麦、玉米、棉花的灌溉需水量。根据研究区需水、供水之间的关系以及渠井适宜比理论提出3种地下水开采方案。在试验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从地下水合理埋深、丰枯季地下水量构成等角度,对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未来年地下水位的预测可知,3种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水埋深都在合理的埋深范围内;对比分析发现第2种方案的地下水开采所引起的降深适中,开采量有可靠的补给保证,并在丰枯两季形成动态调整,为最优方案。该研究为今后试验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渠结合灌区 地下水开采方案 MODFLOW 地下水合理埋深
下载PDF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模型研究及应用
7
作者 魏晨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7年第6期64-70,共7页
农业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又是土地问题的核心。我国当前的土地承包方式是平均而又分散的。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能满足规模经营的用地需... 农业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又是土地问题的核心。我国当前的土地承包方式是平均而又分散的。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能满足规模经营的用地需求,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采用样本点调研问卷的方式,通过模型的建立,并结合SPSS软件对真实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个体特征和家庭农业收入显著影响土地的流出和流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有较强烈的土地流转意愿,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比重较大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 LOGISTIC模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地区生态修复动态效果评价与探讨
8
作者 张瑞庆 韩霁昌 张扬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6期97-102,共6页
由于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对西南地区原生自然植被区(JC1)、人工生态修复区(JC2)与裸露无修复区(JC3)3种环江北山矿区周边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植物... 由于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对西南地区原生自然植被区(JC1)、人工生态修复区(JC2)与裸露无修复区(JC3)3种环江北山矿区周边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植物群落指标与土壤生物活性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人工生态修复区,土壤的全氮含量、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在第1年达到最高(分别为0.042、7.4、42.5 mg/kg),之后逐年降低;人工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度逐年降低,在第3年达到稳定状态;灌木种类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草本种类数量呈逐年降低并在第3年达到相对稳定,维持在22种;土壤蚯蚓密度维持在5~8只/m2,土壤呼吸强度随时间逐步降低,从第1年的22 mg/(g·h)逐步降低至第5年的15.2 mg/(g·h)。人工生态修复区较裸露无修复区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丰富了植被种类,增加了土壤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 土壤生物活性 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