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护理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
作者 何莉 焦红侠 张玉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2期2688-2690,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个性化护理在PICC置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化疗期间PICC置管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肿瘤内科护理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个性化护理在PICC置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化疗期间PICC置管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肿瘤内科护理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实践技能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穿刺点出血2 例,静脉血栓2 例,无导管渗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3. 889,4. 268,3. 007,3. 735,1. 089;P〈0. 01). 结论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控制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应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护理
原文传递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体外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2
2
作者 魏绪仓 翟欣辉 +2 位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赵文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50-1153,共4页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天,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DC-CIK细胞 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与支持性照顾需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于方方 付菊芳 +6 位作者 白燕妮 何华 朱丽 张瑞丽 焦红霞 张燚 张爱珠 《护理管理杂志》 201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支持性照顾需求的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支持性照顾需求量表对西安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11例进行调查,将所得资料进行统... 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支持性照顾需求的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支持性照顾需求量表对西安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11例进行调查,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112.39±24.31)分;在支持性照顾需求的5个维度中,健康信息需求维度得分最高,性需求维度得分最低;生活质量各维度除社会/家庭状况外,其余各维度与支持性照顾需求各维度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较差,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各维度存在未满足需求情况,且患者的未满足需求越多生活质量越差。临床医护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生活质量 支持性照顾需求
下载PDF
主管护师主导护理查房在护士分层次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小红 侯君 +1 位作者 刘晓 张瑞娟 《现代临床护理》 2015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主要护师主导的护理查房在护士分层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12月采取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改进前),2014年1-12月采取主管护师主导的护理查房(改进后),由主管护师主导,小组内多人分工完成护理查房中问诊、查体、提... 目的探讨主要护师主导的护理查房在护士分层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12月采取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改进前),2014年1-12月采取主管护师主导的护理查房(改进后),由主管护师主导,小组内多人分工完成护理查房中问诊、查体、提出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查房总结等环节,并增加主管护师专题讲座、护理追踪评价反馈环节。比较改进前后的护理查房效果和护士护理考核成绩。结果改进年后,护理查房效果明显提高,其中查体沟通、护理分析、概括总结等评分均显著优于改进前,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各方面考核成绩均优于改进前,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管护师主导的护理查房,能有效提高护理查房效果,提高各层次护理人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临床综合能力和专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护理查房 分层次培训 主管护师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所致肝脏损伤患者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彧 奚逢瑜 +1 位作者 张维华 高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者中发生肝脏损伤和未发生肝脏损伤患者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差异。方法入组45例EBV感染者,28例发生肝脏损伤,17例未发生肝脏损伤。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纯化CD4^(+)T细胞和CD8^(+)T细胞...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者中发生肝脏损伤和未发生肝脏损伤患者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差异。方法入组45例EBV感染者,28例发生肝脏损伤,17例未发生肝脏损伤。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纯化CD4^(+)T细胞和CD8^(+)T细胞,使用重组EBV核心抗原2(EBNA2)刺激培养96 h。细胞技术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CD8^(+)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4^(+)T细胞亚群转录因子mRNA水平和CD8^(+)T细胞中毒性分子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结果重组EBNA2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在EBV感染无肝脏损伤组和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EBNA2刺激后CD4^(+)T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和转录因子mRNA水平在EBV感染无肝脏损伤组和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EBNA2刺激后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75.51±23.33)pg/ml对比(58.99±18.39)pg/ml,P=0.017]和颗粒酶B[(117.8±44.55)pg/ml对比(90.22±34.21)pg/ml,P=0.034]的水平高于无肝脏损伤组,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CD8^(+)T细胞中Fas配体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mRNA水平较无肝脏损伤组分别升高约1.5倍和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CD8^(+)T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表达比例在EBV感染无肝脏损伤组和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致肝脏损伤患者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毒性作用增强,可能介导EBV诱导的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EB病毒 CD4^(+)T细胞 CD8^(+)T细胞
原文传递
Notch信号通路在成人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彧 李连香 高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0-926,共7页
目的:观察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Notch信号通路分子和Th22细胞的变化,检测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Th22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42例IM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 目的:观察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Notch信号通路分子和Th22细胞的变化,检测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Th22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42例IM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IL-17+Th17细胞和CD3+CD4+IL-22+Th22细胞比例,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h17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独核受体γt(RORγt)、Th22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及Notch信号通路分子(包括Notch受体、Notch配体、Notch下游分子)mRNA相对表达量。纯化CD4+T细胞,使用γ-分泌酶抑制剂(GSI)刺激培养,检测GSI刺激后细胞增殖、Th17和Th22细胞比例、IL-17和IL-22分泌、转录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IM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otch1和Notch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58±3.18、4.73±1.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0.12、1.07±0.15(均P<0.001),而Notch3和Notch4 mRNA相对表达量在IM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组Notch配体DLL1和Jagged1 mRNA相对表达量、Notch信号下游分子Hes1、Hes5和Hey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IM患者Th17和Th22细胞比例分别为5.03%±1.15%、4.48%±1.29%,均高于对照组的4.36%±0.82%、3.83%±0.55%(均P<0.05);血浆IL-17和IL-22水平分别为(301.1±53.82)pg/ml、(101.2±16.45)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237.2±72.18)pg/ml、(84.75±11.83)pg/ml(均P<0.001);RORγt和Ah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5±0.22、1.21±0.12,均高于对照组的0.99±0.15、1.04±0.11(均P<0.001)。CD4+T细胞增殖水平、Th17细胞比例、IL-17分泌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在无GSI刺激组和经GSI刺激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GSI刺激后Th22细胞比例、IL-22分泌和AhR mRNA相对表达量较无GSI刺激降低(均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通过AhR调控IM患者CD4+T细胞分泌IL-22,Notch-AhR-Th22细胞通路可能参与IM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NOTCH信号通路 TH22细胞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被引量:8
7
作者 焦红侠 周晓红 王娟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32期128-129,共2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或个人意愿,分别采用肘下或肘下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直接穿刺行PICC置管术及B超引导下利用赛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置管后严格执行术后的护理流...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或个人意愿,分别采用肘下或肘下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直接穿刺行PICC置管术及B超引导下利用赛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置管后严格执行术后的护理流程,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结果:73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穿刺点渗血13例、淋巴漏液1例、机械性静脉炎11例、穿刺点感染6例、导管完全或不完全堵塞15例、导管异位4例、导管滑出3例。结论:血液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通过早期预防及积极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措施
下载PDF
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黄秀娟 杨健 +6 位作者 魏小芳 伏媛 赵阳阳 程明霞 李青芬 闫海龙 冯友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0-755,共6页
目的:分析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6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D5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5+组和CD5-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6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D5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5+组和CD5-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生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显示,CD5+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高于CD5-组的56岁(P=0.048);CD5+组患者女性占比为62.96%,明显高于CD5-组的41.79%(P=0.043);CD5+组IPI评分>2分患者的比例为62.96%,高于CD5-组患者的40.30%(P=0.03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5+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7(3-77)个月、31(3-76)个月,均短于CD5-组的30(5-84)个月、32.5(4-8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CD5表达为阳性、初诊时存在三打击或双打击、较高的IPI评分及化疗过程中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高龄外以上均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5+DLBCL患者预后相对CD5-患者更差,此类患者多见于女性,高龄、IPI评分高,是一类特殊的DLBCL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D5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比较
9
作者 高旭栋 李安 +1 位作者 赵博 李岚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NKTC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治疗的40例鼻腔鼻窦NKTCL患者(NKTCL组)与30例鼻腔鼻窦DLBCL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NKTC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治疗的40例鼻腔鼻窦NKTCL患者(NKTCL组)与30例鼻腔鼻窦DLBCL患者(DLBCL组)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过影像学检查(CT、磁共振成像及增强扫描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相似,均有鼻塞、头闷头痛及眼部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临床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NKTCL组年龄小于DLBCL组(P<0.05)。NKTCL组CT平扫可见密度均匀软组织影填充鼻腔,增强扫描可见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磁共振成像检查T1加权像(T1WI)表现出和肌肉类似的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加权像(T2WI)表现为肌肉和鼻腔黏膜之间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轻中度强化。DLBCL组CT平扫示病变以稍高密度软组织影为主,CT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磁共振成像检查T1WI多为稍高的中等强化信号,T2WI则以稍高信号为主。结论鼻腔鼻窦NKTCL、DLBCL的临床表现存在相似性,易导致误诊,临床需结合影像学特征做进一步分析,才能提高鼻腔鼻窦NKTCL、DLBCL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非霍奇金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Epstein-Barr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表达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瑛 郑研 +1 位作者 张维华 李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8-273,共6页
目的:观察Epstein-Barr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表达谱,探讨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多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对EBV相关HLH患者、EBV感染者和对照者血清中38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进行检测,比较各组... 目的:观察Epstein-Barr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表达谱,探讨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多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对EBV相关HLH患者、EBV感染者和对照者血清中38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差异。比较EBV相关HLH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变化,评估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EBV相关HLH患者血清干扰素-α2(IFN-α2)、白细胞介素(IL)-6和IL-7水平分别为33.67(23.23-68.78)pg/ml、(74.95±25.53)pg/ml、35.35(19.50-63.55)pg/ml,显著高于EBV感染者[IFN-α2:16.07(9.87-29.63);IL-6:55.91±20.29;IL-7:20.40(13.35-31.40)]和对照者[IFN-α2:11.02(4.67-21.25);IL-6:42.64±13.41;IL-7:16.95(14.95-33.78)](均P<0.05)。EBV相关HLH患者血清IL-8、IL-9和巨噬细胞来源趋化因子(MDC)水平分别为11.00(7.50-15.27)pg/ml、81.30(40.79-111.0)pg/ml和(512.6±128.7)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者[IL-8:6.80(5.56-8.38);IL-9:41.30(29.82-67.91);MDC:384.1±156.6](均P<0.05),但与EBV感染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EBV相关HLH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IFN-α2、IL-6、IL-7、IL-8、IL-9、MDC水平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78、0.633、0.805、0.562、0.657,P值分别为0.019、0.021、0.269、0.015、0.607、0.190,其中IFN-α2、IL-6、IL-8生存结局预测效能良好。EBV相关HLH患者缓解期血清IFN-α2、IL-6、MDC水平显著低于疾病活动期(P<0.05),而IL-7、IL-8、IL-9水平在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2、IL-6、IL-7、IL-8、IL-9、MDC可能参与了EBV相关HLH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下载PDF
血清IL-17、IL-32、IL-33、IL-37联合检测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苗玉迪 胡星星 +2 位作者 李艳春 李程亮 赵乔佳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2期4279-428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2(IL-32)、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37(IL-37)联合检测对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方案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2(IL-32)、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37(IL-37)联合检测对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方案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MM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的治疗方案,根据早期治疗反应性分为敏感组(142例)和非敏感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IL-17、IL-32、IL-33、IL-37水平,并分析其联合检测对早期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敏感组治疗前血清IL-17、IL-32水平低于非敏感组,IL-33、IL-37水平高于非敏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血清IL-17≥29.70 pg/mL、IL-32≥63.02 ng/L、肿瘤分期Ⅲ期是早期治疗反应性的危险因素(P<0.05),IL-33>141.97 pg/mL、IL-37>69.17 ng/L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IL-17、IL-32、IL-33、IL-37联合检测预测早期治疗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95%CI:0.801~0.972)。结论:年龄、肿瘤分期、血清IL-17、IL-32、IL-33、IL-37是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血清IL-17、IL-32、IL-33、IL-37水平对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方案的初治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IL-17 IL-32 IL-33 IL-37 硼替佐米 治疗反应性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初诊AML患者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侯丽敏 高瑛 +1 位作者 高秋英 牛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相对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9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初诊经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的AML患...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相对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9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初诊经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的AML患者(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51例采用预激方案治疗为常规组,51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Treg)及3年总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3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2.75%(P<0.05);治疗后联合组QLQ-C30评分为60.27±6.96,较常规组65.73±7.96低(P<0.001);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常规组高(均P<0.001),而Treg水平较常规组低(P<0.001);联合组3年总生存率为72.55%,高于常规组的52.94%(P<0.001)。结论: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初诊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AML患者效果显著,可通过调节Treg相对含量减少抗肿瘤免疫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标准诱导化疗 调节性T淋巴细胞 预激方案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血液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13
作者 牛奔 胡星星 王嫄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6期200-203,共4页
目的讨论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的7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号顺序分为对照组(35名,给予传统讲授式教学)和观察组(35名,给予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 目的讨论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的7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号顺序分为对照组(35名,给予传统讲授式教学)和观察组(35名,给予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教学后,两组书面知识考核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临床运用、综合能力及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94.26%)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血液科实习中使用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法,可有效提升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增强临床的专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 案例教学法 血液科 临床教学 效果
下载PDF
蒲公英水提物对临床常见肠道有害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维华 王翠 +1 位作者 窦建卫 吴晓康 《医学信息》 2023年第5期74-80,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蒲公英水提物对临床常见肠道有害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蒲公英药液:1.0、0.5、0.25、0.125、0.06、0.03、0 g/ml,分别作用于产气荚膜梭菌、脆弱拟杆菌及蜡样芽胞杆菌3种肠道有害菌,将干预后的细菌分别采用... 目的研究中草药蒲公英水提物对临床常见肠道有害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蒲公英药液:1.0、0.5、0.25、0.125、0.06、0.03、0 g/ml,分别作用于产气荚膜梭菌、脆弱拟杆菌及蜡样芽胞杆菌3种肠道有害菌,将干预后的细菌分别采用连续划线方法接种于血琼脂平皿,培养24 h后通过计数菌落数判断3种肠道有害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甲酸萃取法提取细菌样本,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FlexControl 2.0软件检测样品后生成图谱,应用FlexAnalysis 3.0软件分析图谱及参数,判断蒲公英水提物对肠道有害菌蛋白种类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蒲公英对产气荚膜梭菌的MIC为0.06 g/ml,MBC为0.25 g/ml;对脆弱拟杆菌的MIC为0.03 g/ml,MBC为0.125 g/ml;对蜡样芽胞杆菌的MIC为0.125 g/ml,MBC为0.5 g/ml;蒲公英药物浓度为0、0.03、0.06、0.125 g/ml时,产气荚膜梭菌蛋白种类离子m/z种类分别为35、8、6、6种;蒲公英药物浓度为0、0.03、0.06 g/ml时,脆弱拟杆菌蛋白种类离子m/z数量种类分别为76、47、44种;蒲公英药物浓度为0、0.03、0.06、0.125、0.25 g/ml时,蜡样芽胞杆菌蛋白种类离子m/z种类分别为40、42、32、7、5种。结论中草药蒲公英的水提物对临床常见的肠道有害菌的生长及蛋白合成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肠道有害菌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细菌蛋白种类 细菌蛋白含量
下载PDF
miR-21靶向FasL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研 高秋英 +2 位作者 牛奔 张维华 李岚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21(mi R-21)靶向Fas配体(Fas L)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培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THP-1,转染阴性对照(NC)模拟物、mi R-21模拟物、NC抑制物、mi R-21抑制物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 R-21及Fas L... 目的研究微小RNA-21(mi R-21)靶向Fas配体(Fas L)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培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THP-1,转染阴性对照(NC)模拟物、mi R-21模拟物、NC抑制物、mi R-21抑制物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 R-21及Fas L、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量,采用四氮唑蓝盐化合物(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OD540值,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 R-21与Fas L基因m RNA 3’UTR的靶向结合。结果 mi R-21模拟物组细胞中mi R-21的表达量及OD540值均明显高于NC模拟物组,细胞中Fas L、Caspase-8、Caspase-3的m RNA表达量、凋亡率、Fas L基因m RNA 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性明显低于NC模拟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 R-21抑制物组细胞中mi R-21的表达量及OD540值均明显低于NC抑制物组,细胞中Fas L、Caspase-8、Caspase-3的m RNA表达量及凋亡率明显高于NC抑制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能够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且该作用与靶向抑制Fas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白血病 MIR-21 FASL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及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一 高秋英 +7 位作者 王晖 张玎 高瑛 苗玉迪 翟欣辉 胡星星 茹杏丽 张维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00-804,共5页
目的分析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获完全缓解(CR)患者的长期生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并获得CR的R/R B-ALL患者... 目的分析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获完全缓解(CR)患者的长期生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并获得CR的R/R B-ALL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的总生存(OS)和无白血病生存(LFS),并通过Cox等比例风险回归分析CAR-T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38例R/R B-ALL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中位年龄25(6~59)岁,中位OS时间为18(95%CI 3~33)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LL-AF4融合基因阳性是OS及LFS的独立危险因素(OS:HR=4.888,95%CI 1.375~17.374,P=0.014;LFS:HR=6.683,95%CI 1.815~24.608,P=0.004);接受维持治疗是OS及LFS的独立保护因素(OS:HR=0.153,95%CI 0.054~0.432,P<0.001;LFS:HR=0.138,95%CI 0.050~0.382,P<0.001);MRD转阴患者LFS获益(HR=0.209,95%CI 0.055~0.797,P=0.022),但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具有高肿瘤负荷的患者在0.1的水平上是OS及LFS的危险因素(OS:HR=2.662,95%CI 0.987~7.184,P=0.053;LFS:HR=2.452,95%CI 0.949~6.339,P=0.064)。结论高肿瘤负荷和高危遗传学可能会影响R/R B-ALL患者接受CAR-T治疗后的长期生存,予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维持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复发/难治 预后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丽敏 牛奔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557-1558,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TPO)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连续5~7 d,联合组给予T...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TPO)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连续5~7 d,联合组给予TPO 15000 IU+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连续5~7 d,血小板上升后调整为泼尼松0.8 mg/kg,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增加幅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CD4+与CD25+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增加幅度更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TPO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能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事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ANGPT2单克隆抗体对AML小鼠肿瘤组织血管增生和下游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苗玉迪 胡星星 李艳春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63-65,69,共4页
目的 探讨ANGPT2单克隆抗体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小鼠肿瘤组织血管增生、下游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AML小鼠模型20只,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下游信号... 目的 探讨ANGPT2单克隆抗体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小鼠肿瘤组织血管增生、下游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AML小鼠模型20只,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下游信号通路蛋白TIE2、SHP2和PI3K的表达水平。结果 ANGPT2单克隆抗体治疗后,AML小鼠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79.29%(P<0.01),下游信号通路蛋白SHP2蛋白表达水平上升59.43%,PI3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20.37%(P<0.01)。结论 ANGPT2单克隆抗体显著抑制AML小鼠肿瘤组织血管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促血管生成素2 单克隆抗体 血管增生 Ⅰ型酪氨酸激酶受体2
下载PDF
靶向BCMA CAR-T治疗R/R MM发生CRS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洪晴 保亚虹 +3 位作者 王晖 高瑛 胡星星 王一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 探索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征(CRS)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靶向BCMA CAR-T细胞治疗的R/R MM患者的... 目的 探索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征(CRS)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靶向BCMA CAR-T细胞治疗的R/R MM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6.0软件分析数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S分级的影响因素。结果 输注CAR-T细胞后发生CRS中位时间为6(2~13)d,CRS发生率为95.8%,77.7%患者发生1~2级CRS,18.1%患者发生3~5级CRS。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3~5级CRS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峰值水平均显著高于0~2级CRS组(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髓浆细胞比例> 30%、CRP峰值> 151.53 mg/L、SF峰值>3 709.16 ng/mL、LDH峰值> 524 U/L、IL-2峰值> 15.53 pg/mL、IL-6峰值> 56.89 pg/mL、IL-8峰值> 54.95 pg/mL、IL-10峰值> 17.11 pg/mL以及IFN-γ峰值>2 408 pg/mL均为≥3级CRS相关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髓浆细胞比例>30%、LDH峰值>524 U/L以及IL-2峰值>15.53 pg/mL均为≥3级CRS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绝大多数R/R MM患者在接受BCMA CAR-T细胞治疗后都会发生CRS反应,伴随多种细胞因子和生化指标的改变,治疗前骨髓浆细胞比例、治疗过程中LDH和IL-2水平可以作为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R/R MM患者发生严重CRS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B细胞成熟抗原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王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随机抽取的122例自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试验组集束... 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随机抽取的122例自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试验组集束化护理。结果 试验组深静脉血栓等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肿瘤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可减少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肿瘤 PICC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