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3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化煤矿顶层设计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42
1
作者 王国法 杜毅博 +2 位作者 任怀伟 范京道 吴群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09-1924,共16页
建设智能化煤矿是实现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我国智能化煤矿建设初级阶段缺乏体系性与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的现状,进行了智能化煤矿顶层设计的系统研究,阐述了智能化煤矿应分为数字融合互联,人机主动交互,主要... 建设智能化煤矿是实现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我国智能化煤矿建设初级阶段缺乏体系性与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的现状,进行了智能化煤矿顶层设计的系统研究,阐述了智能化煤矿应分为数字融合互联,人机主动交互,主要系统自学习自决策3个阶段分区域分层次实现“物质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协同,构建以人为本的智能生产与生活协调运行的综合生态圈的建设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基于煤矿价值活动分析对智能化煤矿复杂巨系统逻辑关联进行研究和系统归并,提出以泛在网络和大数据云平台为主要支撑,以智能管控一体化系统为核心,能够实现对煤矿开拓、生产、运营全过程进行感知、分析、决策、控制的煤矿十大主要智能系统,包括:煤矿智慧中心及综合管理系统;煤矿安全高效信息网络及地下精准位置服务系统;地质保障及4D-GIS动态信息系统;巷道智能快速掘进系统;开采工作面智能协同控制系统;煤流及辅助运输与仓储智能系统;煤矿井下环境感知及安全管控系统;煤炭洗选智能化系统;固定场所无人值守智能管理系统;煤矿场区及绿色生态智能系统等的智能化煤矿建设顶层架构。通过对数据特征与关联关系研究提出智能化煤矿信息实体特征与抽取方法,并研究智能化煤矿知识图谱构建及数据交互推送方法,构建智能化煤矿数字逻辑模型;研究提出智能化煤矿“云边端”数据处理架构和三层递阶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对煤矿智能化应用系统进行具体设计。以张家峁煤矿生产矿井智能化改造和巴拉素煤矿新建矿井全面智能化建设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煤矿 顶层设计 数字逻辑模型 边云协同 控制策略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陆相页岩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140
2
作者 王香增 高胜利 高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页岩气勘探研究与实践,从盆地陆相页岩分布、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页岩储集层特征、页岩气赋存状态等方面,总结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陆相页岩气的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晚三叠世早、中期湖盆演化控制页岩气源...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页岩气勘探研究与实践,从盆地陆相页岩分布、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页岩储集层特征、页岩气赋存状态等方面,总结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陆相页岩气的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晚三叠世早、中期湖盆演化控制页岩气源岩的形成和分布,研究区主力烃源岩为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9段页岩层系,其总有机碳含量较高,处于成熟—湿气(原油伴生气)阶段。页岩气储集层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研究区陆相页岩气均为偏腐泥型干酪根热演化形成的油型气,以湿气为主,吸附态、游离态和溶解态并存。采用容积法估算长7段页岩气总资源量为5 318.27×108 m3,长9段页岩气总资源量为3 067.29×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界 陆相页岩气 油型气 赋存形式
下载PDF
基于恒速压汞技术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 被引量:104
3
作者 高辉 解伟 +2 位作者 杨建鹏 张创 孙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11,214,共7页
基于恒速压汞测试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分析,定量表征了孔喉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储层的孔隙半径分布特征相似,介于100-200μm之间,峰值基本在140μm左右;相对于... 基于恒速压汞测试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分析,定量表征了孔喉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储层的孔隙半径分布特征相似,介于100-200μm之间,峰值基本在140μm左右;相对于特低渗储层而言,超低渗储层的喉道分布范围更窄,小于1μm的喉道含量较高,变化更为敏感,孔喉半径比分布范围较宽,喉道进汞饱和度受渗透率影响较大;特低、超低渗储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上。总体毛细管压力曲线表现出3个变化阶段,渗透率不同,各阶段受孔隙和喉道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处于中后期的超低渗储层更应注重喉道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特征 储层品质 恒速压汞 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87
4
作者 赵靖舟 武富礼 +3 位作者 闫世可 顾根深 郭德运 杨县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7,34,共5页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构造简单,为平缓的西倾单斜,断裂褶皱均不发育,因此该区三叠系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一直被认为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斜坡三叠系油藏的形成与富集实际上受沉积相带、鼻状隆起背景...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构造简单,为平缓的西倾单斜,断裂褶皱均不发育,因此该区三叠系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一直被认为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斜坡三叠系油藏的形成与富集实际上受沉积相带、鼻状隆起背景、运移通道、水动力等多重因素控制。鼻状隆起背景的存在是中生界油气藏形成和富集的一个重要条件,大中型油田的形成均与一定规模的鼻状隆起背景有关。对延长组上部长1-长2-长3成藏组合以及侏罗系成藏组合而言,断裂及裂缝等垂向运移通道对其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水动力则是三叠系油藏形成的一个重要圈闭因素。因此,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藏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外,构造-岩性、构造-水动力等复合油藏是该区三叠系油藏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陕北斜坡 三叠系油藏 油气分布规律 油藏类型
下载PDF
陆相页岩气资源评价初探:以延长直罗—下寺湾区中生界长7段为例 被引量:97
5
作者 王香增 张金川 +7 位作者 曹金舟 张丽霞 唐玄 林腊梅 姜呈馥 杨镱婷 王龙 吴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页岩气是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聚集类型,在中国找页岩气的实践还处于初期阶段,如何合理评价其资源量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尤其针对陆相页岩气评价更缺乏借鉴和参考。文中在分析海相、陆相页岩的差异和特点的基础上,明确陆相页岩资源评价的... 页岩气是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聚集类型,在中国找页岩气的实践还处于初期阶段,如何合理评价其资源量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尤其针对陆相页岩气评价更缺乏借鉴和参考。文中在分析海相、陆相页岩的差异和特点的基础上,明确陆相页岩资源评价的条件和标准。针对延长探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页岩开展研究,在样品测试、含气量初评的基础上,对陆相页岩气的资源进行初步评价。对不同勘探程度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资源评价方法,综合不同方法获得的结果认为,延长直罗—下寺湾区中生界陆相页岩气资源量达到(626.4~6 037.2)×108 m3,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延长探区 中生界 陆相 资源评价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田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的理论推导 被引量:86
6
作者 宋兆杰 李治平 +2 位作者 赖枫鹏 刘刚 甘火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传统水驱特征曲线推导的理论基础是中含水阶段油水相对渗透率比(Kro/Krw)与含水饱和度(Sw)成半对数直线关系,而在高含水阶段Kro/Krw与Sw在半对数坐标中明显偏离直线关系,水驱特征曲线普遍存在上翘现象。为了准确预测油田开发后期开发动... 传统水驱特征曲线推导的理论基础是中含水阶段油水相对渗透率比(Kro/Krw)与含水饱和度(Sw)成半对数直线关系,而在高含水阶段Kro/Krw与Sw在半对数坐标中明显偏离直线关系,水驱特征曲线普遍存在上翘现象。为了准确预测油田开发后期开发动态和可采储量,对实际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平均化处理,并借鉴文献中岩心数据资料,拟合出适合高含水阶段Kro/Krw与Sw关系的新型表达式;应用Buckley-Leverett前沿推进方程和Welge平均含水饱和度方程,推导出适合高含水期油田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应用分析表明,新方法预测水驱可采程度与产量递减方法计算结果吻合度较好,对于油田生产后期开发指标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特征曲线 高含水 相对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产量递减 可采储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形成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8
7
作者 李荣西 段立志 +3 位作者 张少妮 陈宝 石彬 阎改萍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64-37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基地,其低渗透油气藏具有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成藏因素复杂、油藏分布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等特点。在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历史经验基础上,认...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基地,其低渗透油气藏具有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成藏因素复杂、油藏分布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等特点。在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历史经验基础上,认为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研究存在两大理论体系,即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前者从沉积特征出发,强调储层砂体沉积相、非均质性和成岩作用在低渗透性油藏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后者从石油运移与聚集过程出发,强调运移动力学在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低渗透油气成藏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过分强调了单个地质因素的作用,其中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局限于沉积相划分和沉积模式建立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沉积相对成藏因素静态的控制作用,而忽视了油气成藏过程的动态属性;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却过分强调了油气流体运移过程的模式化和公式化,过分夸大和随意解释了油气运移成藏记录———油气包裹体的作用及其原始地质意义,轻视了深部地层条件下油气运移的复杂性和油气包裹体记录的多解性。因此,传统的单因素控制油气成藏理论和相应的勘探研究方法已经不能确切揭示油气富集规律和有效指导勘探工作。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趋势是要重视分析油气藏地质记录,动态研究油气藏形成和演化历史过程,总结油气富集规律,为油气勘探战略部署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成藏 岩性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陆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评价 被引量:72
8
作者 姜呈馥 王香增 +4 位作者 张丽霞 万永平 雷裕红 孙建博 郭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80-188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含油气盆地,发育本溪组、山西组、延长组长7段、长9段等多套页岩层系,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的勘探潜力.本文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含气量测试、...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含油气盆地,发育本溪组、山西组、延长组长7段、长9段等多套页岩层系,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的勘探潜力.本文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曲线测定等多种手段,分析了延长组长7段页岩的基本地质、地化及含气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长7段页岩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长7段陆相页岩埋深和厚度适中、有机质类型以I、Ⅱ型为主,有机质丰度和脆性矿物含量高,含气量可达1.25~6.45ml/g。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相比,研究区长7段页岩有机质类型、有机碳含量类似,粘土矿物含量和长石含量偏高.碳酸盐和石英含量偏少,有机质成熟度偏低。研究区内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资源量为1528.409亿m^3.可作为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补充,志丹-甘泉-线西南部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长7段 陆相页岩气 地质特征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基于5G技术的煤矿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探索 被引量:68
9
作者 范京道 闫振国 李川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97,共6页
5G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包括煤矿智能化开采在内的各行各业升级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必将推动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创新与变革。首先阐述了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相关的政策支持... 5G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包括煤矿智能化开采在内的各行各业升级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必将推动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创新与变革。首先阐述了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态势,系统分析了智能化开采技术在应用推广过程中亟待解决8个方面的问题,即:工作面自动找直技术、复杂环境下的高清晰可视化技术、煤炭开采多场动态信息融合的4D透明地质构建技术、煤岩自动识别及智能截割技术、高质量传感器研制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采矿工艺智能化技术、煤炭智能化开采的微服务系统平台架构、危险源智能感知与预警技术;并从宏观角度分析凝练了技术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以5G技术为核心汇聚而成的技术生态必将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次,深入研究了通信技术和煤矿开采技术之间的关系,分析了5G技术在智能化开采中的特点和优势,构建了智能化开采核心技术与5G技术生态关联矩阵,指出5G大带宽、泛在万物互联、低时延高可靠、切片技术等特性和技术在煤矿智能化开采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阐述了5G生态在煤矿智能化开采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随着5G技术生态的不断成熟,煤矿智能化开采将探索衍生出的一些高效关键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最后,从多个方面探索了5G技术在智能化开采中的关键应用,包括:系统计算分析管控模式、4D-GIS透明地质和实时推演、工作面自动找直、视频驱动的智能化开采、井下环境感知等。最后针对煤矿智能化开采提出了一种基于5G技术的解决方案以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开采 5G技术 万物互联 智能煤矿 人工智能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定义 被引量:62
10
作者 王香增 任来义 +4 位作者 贺永红 席天德 葛云锦 米乃哲 邓南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被中国石油界广泛关注,但目前对致密油的定义还存在诸多分歧。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分析,从致密储层物性、可动流体等方面对致密油定义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勘探开发...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被中国石油界广泛关注,但目前对致密油的定义还存在诸多分歧。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分析,从致密储层物性、可动流体等方面对致密油定义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勘探开发成果确定延长组致密油渗透率界限,进而探讨致密油的定义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良好,主力层系为长6、长7、长8及长9油层组,盆地中部及南部深湖相沉积发育区是最有利的致密油勘探区。综合分析测井、物性、可动流体、主流喉道半径、启动压力梯度、原油粘度、压力系数以及试油试采等资料,提出利用致密油储层六参数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分类标准进行调整,将延长组致密油渗透率界定为小于0.5×10^(-3)μm^2,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其他盆地或油田应结合实际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实践对致密油进行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定义 渗透率 储层分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融合5G技术生态的智能煤矿总体架构及核心场景 被引量:59
11
作者 范京道 李川 闫振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49-1958,共10页
5G技术的到来,强化和深度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5G技术生态,有力推动了包括煤炭企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通过分析移动通信技术与煤矿建设的关系,明确了5G技术在煤矿生产中所具... 5G技术的到来,强化和深度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5G技术生态,有力推动了包括煤炭企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通过分析移动通信技术与煤矿建设的关系,明确了5G技术在煤矿生产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揭示了5G技术生态是智能煤矿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详析分析了当前制约煤矿智能化的井下高效通信、装备智能化、决策智能化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且从5G技术生态的角度探讨了解决当前问题的技术手段;研究了智能煤矿的内涵,提出了智能煤矿的定义,明确了智能煤矿必须具备时空一体、万物互联、数据融合、全息感知、业务联动、智能决策六大特征;揭示了智能煤矿基础设施所需要的5G技术生态、混合云和GIM技术等3个技术要素,提出顶层设计中所涉及的云边端思维模式、微服务架构和基于一张图的智能态势分析与决策等3个设计理念,从而完成了对智能煤矿建设总体架构的构建。同时,对智能煤矿建设中包括智能探测、智能掘进、智能开采、智能通风、智能洗选和智能调度在内6个典型应用场景所需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阐述。最后,以延长石油矿业巴拉素煤矿为实例,在兼顾实际开采条件和发展愿景条件下实践了笔者提出的智能煤矿建设构想,力求为我国智能煤矿建设提供一种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技术 智能煤矿 智能化开采 微服务 智慧矿山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张家滩页岩元素地球化学、古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59
12
作者 郑一丁 雷裕红 +7 位作者 张立强 王香增 张丽霞 姜呈馥 程明 俞雨溪 田飞 孙兵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95-1404,共10页
页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物性等是页岩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明显受其沉积环境控制。因此,分析页岩形成过程中的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评价和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测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Y1井钻遇的张家滩页岩525组... 页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物性等是页岩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明显受其沉积环境控制。因此,分析页岩形成过程中的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评价和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测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Y1井钻遇的张家滩页岩525组样品的40余种元素丰度,分析了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页岩沉积环境的古气候、古水深、古盐度、古生产力、氧化还原特征。结果表明,自下而上张家滩页岩元素的丰度和比值呈周期性变化,指示其形成于温暖湿润、淡水—微咸水、缺氧等沉积环境,其中4单元发育在最潮湿的沉积环境,当时的水体最深、还原性最高,具有较高的古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张家滩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渗吸机理及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例 被引量:58
13
作者 韦青 李治平 +3 位作者 王香增 白瑞婷 王才 李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107,共6页
近年来,渗吸作为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水驱采油的主要机理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目前渗吸实验存在的不足,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Amott法及渗吸—核磁联测等实验手段,对研究区储层性质和渗吸... 近年来,渗吸作为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水驱采油的主要机理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目前渗吸实验存在的不足,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Amott法及渗吸—核磁联测等实验手段,对研究区储层性质和渗吸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微孔和介孔以平板型狭缝毛细孔为主,喉道分散,属于细喉道、细—微孔隙型地层;影响渗吸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中,储层品质和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与渗吸采收率呈正相关,比表面与渗吸采收率呈负相关,而相对润湿指数的增加和界面张力的减小均有利于渗吸过程的进行。由此可知,孔隙结构好且孔喉连通程度高的亲水性致密砂岩储层渗吸作用明显,并初步判断在该区实行压裂后渗吸作用将对储层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吸 孔隙结构 致密砂岩储层 氮气吸附 相对润湿指数
下载PDF
陆相页岩气层的CO_2压裂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56
14
作者 王香增 吴金桥 张军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中国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与海相页岩相比,陆相页岩气层具有厚度薄、脆性矿物含量低、黏土矿物含量高、压力低等特点,海相页岩气的开发技术(特别是压裂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为此,针对陆相页岩气层的储层特征和压裂改造难点,分析了CO... 中国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与海相页岩相比,陆相页岩气层具有厚度薄、脆性矿物含量低、黏土矿物含量高、压力低等特点,海相页岩气的开发技术(特别是压裂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为此,针对陆相页岩气层的储层特征和压裂改造难点,分析了CO2泡沫压裂技术、CO2增能压裂技术和液态CO2压裂技术的特点,并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层开展了液态CO2压裂、CO2增能压裂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纯液态CO2在2.0m3/min排量下可压开长7段页岩气层,压后排液迅速,24h后即点火可燃;同时,CO2增能压裂能显著提高压裂液返排速度和返排率,缩短排液周期,有利于陆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此外,根据目前国内压裂设备和技术现状以及环保问题,提出了陆相页岩气层CO2压裂技术今后的应用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陆相页岩 CO2增能压裂 液态CO2压裂 应用 试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评价——以延长下寺湾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为例 被引量:57
15
作者 杨镱婷 张金川 +4 位作者 王香增 曹金舟 唐玄 王龙 杨升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7,4,共8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下寺湾区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陆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实验数据分析和单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泥页岩的发育与分布特点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长下寺湾区延长组长7段泥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下寺湾区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陆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实验数据分析和单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泥页岩的发育与分布特点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长下寺湾区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主要为浅湖—深湖相沉积,泥页岩累计厚度适宜,有机质类型以Ⅱ1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具备页岩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有机质演化主要处于成熟阶段.分析美国海相产气页岩与中国陆相产气页岩的综合特征,长7段泥页岩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大于25%,有利于储层的后期改造.相对美国储层物性较好的页岩,根据现场解析法测得的长7段泥页岩含气量较高(平均为4.5m3/t),埋深适中,分布稳定,具有勘探潜力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泥页岩 页岩气评价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 下寺湾区 长组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6
作者 陈兵 肖红亮 +1 位作者 李景明 王香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9-592,共4页
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众多碳减排方法中最具现实意义和可能性的途径。通过调研和分析,介绍了CCUS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电厂碳捕集方式,延长油田Rectisol工艺,CO_2管道输送技术,CO_2提高采收率(CO_2-EOR),CO_2地质封存,以及我... 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众多碳减排方法中最具现实意义和可能性的途径。通过调研和分析,介绍了CCUS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电厂碳捕集方式,延长油田Rectisol工艺,CO_2管道输送技术,CO_2提高采收率(CO_2-EOR),CO_2地质封存,以及我国首个CCUS项目——延长油田CO_2管道输送项目的初期进展。基于我国是碳排放大国,未来几年CCUS将在我国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CUS 低温甲醇洗 管道输送 CO2提高采收率 地质封存
下载PDF
延长组陆相页岩含气量及其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柳坪171井为例 被引量:51
17
作者 曾维特 张金川 +3 位作者 丁文龙 王香增 朱定伟 刘珠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运用直接解吸法和间接法计算柳坪171井延长组长7段、长8段、长9段页岩游离气含量、吸附气含量和总气量,结合分析延长组页岩岩矿组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孔隙结构与孔隙体积,确定了延长组陆相页岩含气量及主控因素,并对含气量与主控... 运用直接解吸法和间接法计算柳坪171井延长组长7段、长8段、长9段页岩游离气含量、吸附气含量和总气量,结合分析延长组页岩岩矿组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孔隙结构与孔隙体积,确定了延长组陆相页岩含气量及主控因素,并对含气量与主控因素之间关系做了定性及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页岩含气量以吸附气量为主,其中长7段页岩含气量为3.71~6.26m^2/t,游离气百分比为22.53%~35.29%,平均为29.22%;长8段页岩含气量为3.68~5.19m^2/t,游离气占总含气量的24.43%;长9段页岩含气量最高,为5.57~7.80m^2/t,游离气含量比例为31.64%。随着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可供天然气吸附的比表面增大,页岩吸附气量也增大,同时有机质成熟度的提高促进有机组分纳米级孔隙的产生,从而增加页岩气储集空间,因此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均与含气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海相页岩不同,延长组陆相页岩石英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含气量与石英含量呈负相关关系。黏土矿物含量与含气量呈弱正相关,主要表现在伊蒙混层、伊利石对页岩气的吸附能力。含气量与微孔体积相关性不明显,与中孔和宏孔均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柳坪171井 含气量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适度温和注水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48
18
作者 王香增 党海龙 高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6-1034,共9页
为解决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水窜、水淹问题,提高水驱开发效果,以延长油田南部地区长8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裂缝-基质动态渗吸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确定了制约渗吸效果的关键因素,获得了渗吸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考虑渗吸-驱替双... 为解决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水窜、水淹问题,提高水驱开发效果,以延长油田南部地区长8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裂缝-基质动态渗吸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确定了制约渗吸效果的关键因素,获得了渗吸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考虑渗吸-驱替双重作用的渗流数学模型,确定了研究区最佳注采参数。研究表明,水驱油过程存在使渗吸驱油效率达到最高的最佳驱替速度,且随着渗透率的降低最佳驱替速度变小;储集层品质指数和岩石水相润湿指数越大,渗吸驱油效率越高,而初始含水饱和度、油水黏度比越大,渗吸驱油效率越低;延长油田南部长8特低渗油藏最佳注采比为0.95,含水率95%时预测的水驱采出程度为17.2%,较常规注水(注采比1.2)增加2.9个百分点。充分发挥渗吸-驱替双重作用的"适度温和"注水技术可显著提高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裂缝性油藏 注水开发 渗吸 驱替 水驱采收率 延长油田
下载PDF
延长石油集团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 被引量:47
19
作者 王香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延长石油集团通过强化地质认识,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具备形成非常规天然气的地质条件,而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是当前最为现实的勘探开发领域。在地质勘探理念上,确定鄂尔多斯盆地的南部物源对古生界砂体的发育具有重要贡献,而频繁... 延长石油集团通过强化地质认识,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具备形成非常规天然气的地质条件,而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是当前最为现实的勘探开发领域。在地质勘探理念上,确定鄂尔多斯盆地的南部物源对古生界砂体的发育具有重要贡献,而频繁的水进水退作用是促进优质储层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建立了"成熟烃源灶迁移控藏"的成藏模式,以此预测致密砂岩气藏的空间展布;重视陆相页岩砂质纹层的气体赋存能力,找到游离气赋存空间;以地化、储层、测井、地震等多种学科相结合实现了页岩气储层甜点的地震预测。同时,形成了陆相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保护钻井液体系、VES-CO2泡沫压裂技术、液态CO2/滑溜水混合压裂技术等开发技术,保证了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的规模化开采。以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为指导,探明中生界页岩气地质储量677×108 m3,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地质储量3 000×108 m3,目前的天然气生产能力已达到6×108 m3/a,基本打破南油北气的开发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石油集团 致密砂岩气 页岩气 勘探开发进展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45
20
作者 王成俊 洪玲 +4 位作者 高瑞民 王伟 张忠林 段景杰 苗小龙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3期102-108,共7页
鉴于低渗透油藏基质致密、裂缝系统复杂、油井生产水平低、采收率低、开发效果差,本文在详细分析低渗透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改善水驱、气驱、化学驱、微生物采油、物理法采油、热力采油等6大类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特点和... 鉴于低渗透油藏基质致密、裂缝系统复杂、油井生产水平低、采收率低、开发效果差,本文在详细分析低渗透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改善水驱、气驱、化学驱、微生物采油、物理法采油、热力采油等6大类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特点和适应性,明确了深化驱油机理认识是促进采收率技术进步的基础,研发廉价环保驱替介质、研制智能调驱技术、集成利用不同提高采收率技术、发挥不同技术的协同效应是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提高采收率 改善水驱 气驱 化学驱 挑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