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人小赋 被引量:15
1
作者 霍松林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7-47,共11页
唐代文学创作高度繁荣,诗歌、散文、传奇的辉煌成就,久为世人所公认;赋的成就也不应忽视,却长期以来被忽视了。
关键词 小赋 唐人 文学创作 成就 诗歌 散文 传奇
原文传递
盛唐气象的误读与重读 被引量:14
2
作者 傅绍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8-135,177,共9页
近几十年来,林庚的盛唐气象理论一直是唐诗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林庚以“青春浪漫”作为盛唐气象的基本内涵,认为李白是这种气象的典型代表。这是对盛唐气象的误读,他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由此误解了李白的个性和情感特质。盛... 近几十年来,林庚的盛唐气象理论一直是唐诗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林庚以“青春浪漫”作为盛唐气象的基本内涵,认为李白是这种气象的典型代表。这是对盛唐气象的误读,他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由此误解了李白的个性和情感特质。盛唐文化对文学的作用是通过诗人这一中间环节实现的,而李白的浪漫并不是飘逸豪放,而是沉雄悲壮,与杜甫的情感和人格在实质上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而盛唐气象的基本特质也不是青春浪漫,而是雄浑悲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气象 李白 杜甫 盛唐文学
下载PDF
宋代理学贞节观及其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舒红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47-52,共6页
理学贞节观是理学家提倡礼教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宋代女性和宋代社会风俗的影响程度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只有准确把握这种差异才能将宋代女性文学研究引向深入。
关键词 宋朝 理学 贞节观 礼教思想 女性 社会风俗
下载PDF
论唐人小说对史传传统的内在超越——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独立历程再回顾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钊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2-39,共8页
在长期大量纪传体史撰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规范出现甚早,刘知几《史通》的问世尤其具有划时代意义。萌芽、成长于崇史重史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史籍特别是其大宗——史传的丰富滋养,也受到史传家法的严重束缚。冲决史传家法、... 在长期大量纪传体史撰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规范出现甚早,刘知几《史通》的问世尤其具有划时代意义。萌芽、成长于崇史重史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史籍特别是其大宗——史传的丰富滋养,也受到史传家法的严重束缚。冲决史传家法、建立崭新文体的重任历史地落在唐人小说身上,无论是社会功用上从资鉴劝诫到愉悦性情、表现方法上从实录简要到幻设铺陈,还是文体品格上从儒雅庄重到飘逸风流,唐人小说都顺利实现了对史传传统的内在超越,终成“一代之奇”、“特绝之作”,宣告了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的真正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小说 文体 史传传统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导向 被引量:13
5
作者 康震 《运城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 人文主义 当代大学生 全面发展 中国古代作家 教学中 《将进酒》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载PDF
论司马迁的文化复仇观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桐生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49-54,共6页
《史记》中的复仇有宗法复仇、士林复仇和文化复仇三种形式,前两种复仇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司马迁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化复仇则是司马迁从抗争悲剧命运中独创的。其动力来源于人生的困厄与耻辱,其方式是诉诸文化学术著述事业,其... 《史记》中的复仇有宗法复仇、士林复仇和文化复仇三种形式,前两种复仇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司马迁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化复仇则是司马迁从抗争悲剧命运中独创的。其动力来源于人生的困厄与耻辱,其方式是诉诸文化学术著述事业,其特征表现为对个人恩怨的超越,其目的是对此前耻辱实现补偿和过补偿。文化复仇揭示了文化学术事业的功能与历史地位,拓展了人的深度与广度,并给人类留下了积极的文化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宗法复仇 士林复仇 文化复仇
下载PDF
神话思维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高一农 《晋阳学刊》 2000年第6期45-51,共7页
神话思维是指蕴含在神话中的人类关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现实的把握和认知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同于文明时代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逻辑的思维。本文从理性归纳的角度提出并阐述了神话思维的三个基本的特征 ,即 :主客体的混融与具体映... 神话思维是指蕴含在神话中的人类关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现实的把握和认知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同于文明时代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逻辑的思维。本文从理性归纳的角度提出并阐述了神话思维的三个基本的特征 ,即 :主客体的混融与具体映象的特征 ;丰沛的感情与神秘力量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思维 认知方式 主客体 符号
全文增补中
汉高祖刘邦与西汉世风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1-87,共7页
西汉世风的形成与汉高祖刘邦的提倡和支持息息相关,要全面认识西汉世风的文化形态必须从认识刘邦入手。西汉世风主要由楚风、儒风和黄老之风构成,这三种世风的彼消此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刘邦个人活动的积极成果。三种世风的交织既勾勒着... 西汉世风的形成与汉高祖刘邦的提倡和支持息息相关,要全面认识西汉世风的文化形态必须从认识刘邦入手。西汉世风主要由楚风、儒风和黄老之风构成,这三种世风的彼消此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刘邦个人活动的积极成果。三种世风的交织既勾勒着西汉初年的社会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西汉世风 楚风 儒风 黄老之风
下载PDF
华严帝网印禅心──论《华严经》、华严宗对禅思禅诗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言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5-91,共7页
《华严经》蕴含着深邃灵动的禅悟思维。以《华严经》作为宗经的华严宗,建构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的话语体系,这个体系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圆融境为根本特征。圆融既是华严的至境,也是禅的至境。华严的圆融境对禅思禅诗产... 《华严经》蕴含着深邃灵动的禅悟思维。以《华严经》作为宗经的华严宗,建构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的话语体系,这个体系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圆融境为根本特征。圆融既是华严的至境,也是禅的至境。华严的圆融境对禅思禅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禅宗诗歌的理事圆融境、事事圆融、现量直观境。表达圆融境的禅诗,彰显出重重无尽、圆融谐和的美感特质。具体探讨《华严经》、华严宗的禅悟思维对禅思禅诗的影响,对建构21世纪的中国禅诗研究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经>> 华严宗 圆融 禅思 禅诗 禅悟思维
下载PDF
论白居易所受佛老影响及其超越途径 被引量:5
10
作者 尚永亮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白居易很少将佛学老庄思想作为一门严肃学问来钻研,往往是以一种隨缘适意的态度径将佛老大旨拿来,当下了悟,直证本心。他始终把个体生命作为主要关注目标,在感性中求超越。其意识中之超越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安心思想,二是知足观念,三是... 白居易很少将佛学老庄思想作为一门严肃学问来钻研,往往是以一种隨缘适意的态度径将佛老大旨拿来,当下了悟,直证本心。他始终把个体生命作为主要关注目标,在感性中求超越。其意识中之超越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安心思想,二是知足观念,三是看破态度。现实政治的严酷和人生的实际困厄导致了白氏别无选择地遁迹佛老,而对佛老义理的独特领悟和人生落实,则使得白氏在走向超越的过程中,既具有一种与其性分相合的自觉自发性质,同时也避免了生命的枯寂单调而呈现出一种圆融周流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佛老思想 超越途径
下载PDF
李白的个性意识与悲剧心态 被引量:8
11
作者 傅绍良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55-60,共6页
自负、傲岸、狂放是李白个性意识的主体,功成身退是李白最基本的生存模式。这种生存模式与个性意识是一致的,它们充分体现了李白对功名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我的陶醉。但这种生存模式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由此所产生的自我失落的... 自负、傲岸、狂放是李白个性意识的主体,功成身退是李白最基本的生存模式。这种生存模式与个性意识是一致的,它们充分体现了李白对功名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我的陶醉。但这种生存模式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由此所产生的自我失落的迷惘感,知音难遇的寂廖感,宦途艰难的悲愤感及生命促迫的忧患感,共同构成了李白悲剧心态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个性意识 生存模式 悲剧心态
下载PDF
《史记·封禅书》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桐生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4-20,共7页
《史记·封禅书》涉及到受命改制、天命深微、死亡和德治四大理论。司马迁从改制理论出发赞成汉家封禅,并根据天命深微和死亡理论批评历代帝王迷信神仙方术追求长生的现象,而德治理论又使司马迁对汉武封掸产生困惑心理,由此而构成... 《史记·封禅书》涉及到受命改制、天命深微、死亡和德治四大理论。司马迁从改制理论出发赞成汉家封禅,并根据天命深微和死亡理论批评历代帝王迷信神仙方术追求长生的现象,而德治理论又使司马迁对汉武封掸产生困惑心理,由此而构成《封禅书》内容扑朔迷离虚实难测的情形。《封禅书》集中地体现了司马迁面临理论与实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苦闷、仿徨和期待种种复杂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封禅书》 受命改制 天命 德治
下载PDF
唐人侠风略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聚应 《唐都学刊》 2001年第3期22-25,共4页
有唐一代 ,侠风炽盛 ,咏侠诗的创作空前繁荣。本文系统论述了唐人任侠风气的成因、声势及其流变 ,认为唐代社会上层贵族及其子弟的游侠热和侠在中下层文人、民众中的异常活跃这一社会文化现象 ,不仅为那个时代提供了所需的精神力量 ,而... 有唐一代 ,侠风炽盛 ,咏侠诗的创作空前繁荣。本文系统论述了唐人任侠风气的成因、声势及其流变 ,认为唐代社会上层贵族及其子弟的游侠热和侠在中下层文人、民众中的异常活跃这一社会文化现象 ,不仅为那个时代提供了所需的精神力量 ,而且作为一种时代风尚、气质精神和行为方式 ,影响了一代诗人及其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 任侠风气
下载PDF
李白仙侠文化人格的美学精神 被引量:5
14
作者 康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1-126,共6页
李白以仙为本位的谪仙心态显示了潜在的人文意义,以不认同或彻底否定秩序世界存在为前提却进入世俗世界,从而构成对世俗社会的批判,以身居绝对自由之境却进入相对自由之境从而形成对世俗世界的超越。李白任侠人格的突出特征在于将自... 李白以仙为本位的谪仙心态显示了潜在的人文意义,以不认同或彻底否定秩序世界存在为前提却进入世俗世界,从而构成对世俗社会的批判,以身居绝对自由之境却进入相对自由之境从而形成对世俗世界的超越。李白任侠人格的突出特征在于将自己的侠肝义胆同具有战国士传统的君臣平等观有机统一起来。李白任侠人格的实践意义在于主体渴望在践履的体验中摆脱庸常机械的循坏生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文化人格 美学精神
下载PDF
从负重生活到艺术生活——佛教与盛唐诗人生活态度 被引量:4
15
作者 傅绍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7-162,共6页
关键词 佛教 唐代 诗人 生活态度 影响
下载PDF
司马相如赋的主体特征和模式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霍松林 尚永亮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41-48,共8页
欲求完满的创作心理、弥散类推的思维方式、以娱人为主的追求目标,是司马相如赋作的三大主体特征。从目的追求到创作心理再到思维方式,形成了一个层级递进的逻辑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以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并定型后,即构成极具影响力的... 欲求完满的创作心理、弥散类推的思维方式、以娱人为主的追求目标,是司马相如赋作的三大主体特征。从目的追求到创作心理再到思维方式,形成了一个层级递进的逻辑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以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并定型后,即构成极具影响力的赋作模式,这一模式对汉大赋的繁荣具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同时也造成了此后百余年间陈陈相因的“模式爱好”心理,泯灭了作家的艺术个性,桎梏了汉赋的发展生机,起了摧毁自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汉赋 主体特征 赋作模式 模式作用
下载PDF
杜甫:儒学复兴运动的先声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小军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早在韩愈之前,杜甫就已弧明先发,以诗歌文化的形式,首唱尊王攘夷、复兴儒学,杜甫和杜诗才是唐代儒学复兴运动的真正先行者和先声;杜甫的尊王是以坚持政治斗争,要求政治有道为原则,以儒家民本、君权有限合法性思想为本质的;杜甫晚年达到... 早在韩愈之前,杜甫就已弧明先发,以诗歌文化的形式,首唱尊王攘夷、复兴儒学,杜甫和杜诗才是唐代儒学复兴运动的真正先行者和先声;杜甫的尊王是以坚持政治斗争,要求政治有道为原则,以儒家民本、君权有限合法性思想为本质的;杜甫晚年达到首唱复兴儒学的思想高度,不仅是其长期忧患意识所激发的对社会现实的必然回应,也是其平生极为深厚的儒家思想修养及躬体力行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杜诗 韩愈 儒学复兴运动 尊王攘夷 君权有限合法性
下载PDF
吴趼人“文明专制”思想探微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98-103,共6页
"文明专制"是吴趼人有感于社会危机而提出的救国方案。这一政体主张明确反对立宪制和共和制,同时也不赞成封建专制。它虽是吴趼人的智慧结晶,但明显地受到梁启超的影响,并间接地得力于陈天华。这一出现在《新石头记》中的主张,正... "文明专制"是吴趼人有感于社会危机而提出的救国方案。这一政体主张明确反对立宪制和共和制,同时也不赞成封建专制。它虽是吴趼人的智慧结晶,但明显地受到梁启超的影响,并间接地得力于陈天华。这一出现在《新石头记》中的主张,正式提出应在1907年3月以后。它的出现既是吴趼人思想转变的标志,也是吴趼人小说创作的转变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文明专制 《新石头记》 政体 梁启超 陈天华 开明专制
下载PDF
论李白的怀古情结与心理调适 被引量:5
19
作者 傅绍良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92-97,共6页
怀古情结是李白心理结构的重要成分,是诗人艺术创作和人生活动最敏感的区域。它从一种历史理性确立了李白人格的理想范式及功名的最高境界。李白的这种理想精神与盛唐文化气氛是相一致的,但他的这种理想又不可能在盛唐政治中实现。在... 怀古情结是李白心理结构的重要成分,是诗人艺术创作和人生活动最敏感的区域。它从一种历史理性确立了李白人格的理想范式及功名的最高境界。李白的这种理想精神与盛唐文化气氛是相一致的,但他的这种理想又不可能在盛唐政治中实现。在理想幻灭的苦闷中是怀古情结给李白的心理带来了恰当的调适和引导。李白的浪漫是一种历史理性的复活和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怀古 心理结构 人格塑造 盛唐文化
下载PDF
论唐代园林别业与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55-59,175,共6页
以唐代为切入点,探讨园林别业与文学这两种异质艺术之间的双向选择与互动关系。一方面,诗文的题写对园林有点景创意的妙用,园借诗文而传。另一方面园景又可成为诗文的素材,诗文品评多喜以山水自然为喻,作家又多借虚静空灵的园林环... 以唐代为切入点,探讨园林别业与文学这两种异质艺术之间的双向选择与互动关系。一方面,诗文的题写对园林有点景创意的妙用,园借诗文而传。另一方面园景又可成为诗文的素材,诗文品评多喜以山水自然为喻,作家又多借虚静空灵的园林环境来培养文思,激发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园林别业 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