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台塬区土地利用转移流及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被引量:71
1
作者 马彩虹 任志远 李小燕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提出了土地利用转移流和土地利用活跃度的概念,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模型,以5年和25年两种时间尺度对黄土台塬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密度制图法应用到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集聚特征识别中。研究表... 提出了土地利用转移流和土地利用活跃度的概念,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模型,以5年和25年两种时间尺度对黄土台塬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密度制图法应用到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集聚特征识别中。研究表明:①黄土台塬区耕地占绝对优势,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林地、草地、水域比例较低,存在较大生态风险;②耕地与建设用地、草地、林地之间的转移关系是黄土台塬区土地利用转移的关键关系,决定着台塬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③1985-2010年耕地转建设用地流高达26668.80hm2,占土地转移流40.75%,草地转耕地流18923.90hm2,占28.91%,建设占用耕地情况严重,耕地占补平衡主要通过挤占草地实现;④25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域扰动最大,其次为森林,草地第三;⑤土地利用变化存在阶段性,1990-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速率高于其他时段;⑥不同时间尺度下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集聚特征不同,25年尺度下城镇附近土地变化幅度较高,5年尺度下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区由台塬中部向东西边缘区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变化科学 土地系统 土地转移流 空间集聚特征 黄土台塬区
原文传递
基于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 被引量:68
2
作者 曹小曙 李涛 +8 位作者 杨文越 黄晓燕 殷江滨 刘永伟 梁斐雯 王武林 王妙妙 陈慧灵 张百献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7-664,共8页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城市空间联系进行分析是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推进沿线区域合作共赢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栅格可达性空间格局,并依托陆路交通网络进行了城市空间联系状态模拟。结...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城市空间联系进行分析是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推进沿线区域合作共赢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栅格可达性空间格局,并依托陆路交通网络进行了城市空间联系状态模拟。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城市可达性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走廊"空间特征。城市节点平均可达性时间为16.25 h,可达性在2 h以内的区域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0.60%,可达性最差的区域大都为荒漠地区,最差可达性高达171 h;西安作为门户城市,承担了中国西北五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联系。中亚国家内部及其与外部国家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较为薄弱;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发育形成4条轴线,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过程中,应实施"点—轴"带动,协同推进重点发展走廊和中心城市培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 可达性 城市空间联系 丝绸之路经济带
原文传递
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零售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高岩辉 杨晴青 +1 位作者 梁璐 赵永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0-719,共10页
基于POI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刻画西安零售业空间集聚状态,确定零售业分布核心范围,并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近邻分析等方法探究零售行业之间的空间集聚关系,以及零售业与居住小区、交通因素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 基于POI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刻画西安零售业空间集聚状态,确定零售业分布核心范围,并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近邻分析等方法探究零售行业之间的空间集聚关系,以及零售业与居住小区、交通因素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①西安市零售业呈"中心-外围"结构,以钟楼为中心连片集聚分布,在距离钟楼16 km范围内为零售业分布核心区,在阎良、高陵、临潼、鄠邑4个郊区呈"孤岛"状集聚。②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零售业更倾向于在内城分布,而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业,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零售集中在租金低但交通方便的城市中心外围。③集聚效应、人口分布与路网影响零售业的空间分布。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零售行业如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零售等在空间上集聚以接近消费者,分享消费市场和空间场地,而耐用品零售行业如汽车、摩托车、零配件销售业,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零售等倾向于自身集聚,以共享品牌效应。交通干线尤其是城市二级道路明显影响零售网点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业 POI数据 核密度 空间自相关 西安
下载PDF
广州市地铁可达性时空演化及其对公交可达性的影响 被引量:54
4
作者 黄晓燕 张爽 曹小曙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8-1089,共12页
应用GIS方法,选取2000、2003、2009和2012年4个时间节点,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广州市公共交通网络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地铁站点与线路加入到公共交通网络中所产生的变化,定量分析地铁网络建设对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分析地铁发展不同... 应用GIS方法,选取2000、2003、2009和2012年4个时间节点,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广州市公共交通网络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地铁站点与线路加入到公共交通网络中所产生的变化,定量分析地铁网络建设对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分析地铁发展不同时期内,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的演化,全面探讨地铁建设对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影响,以期为一体化的多模式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发展决策提供理论支持。结果显示:1广州市地铁网络顺利完成由树状向回路网络的转变,地铁可达性重心与广州市空间扩展方向呼应,呈现出向南、向东迁移特征;2地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州城市公交网络可达性,且其改善作用随地铁线路网的增加和回路网络的发育而日益显著;3地铁网络对城市公交可达性格局的影响,打破了常规公交网络圈层式公交可达性格局,逐渐呈现出圈层式加沿地铁线路分布的廊道式格局;4地铁对公交各站点网络可达时间的影响,常规公交站点可达时间变化程度呈现出由地铁线路向外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当地铁网络发育形成回路网络时,大大地提升公交网络的运营效率,缩短各个站点之间的出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可达性 公交可达性 复杂网络 广州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0
5
作者 刘宪锋 任志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54-1963,共10页
【目的】分析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IMMS/NDVI数据,采用NDVI均值法、差值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对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IMMS/NDVI数据,采用NDVI均值法、差值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对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植被覆盖增加的区域主要有:新疆的天山、塔里木河流域、青海的东南部、甘肃的中东部、宁夏部分地区以及陕西省等地区,植被覆盖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昆仑山、甘肃西北部以及宁夏和甘肃交界处等地。植被NDVI与年际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与年内气温、降水量和积温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0.900和0.442。【结论】1982—2006年西北地区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增速为0.4%/10 a,植被覆盖变化与年内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显著,并且植被变化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存在时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时滞性
下载PDF
劳动力回流的驱动因素与就业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6
作者 殷江滨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4-1095,共12页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促使劳动力的空间流动更为频繁,并呈现外出与回流并存的格局。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的劳动力回流现象不断增多,流动"双向化"趋势日趋明显。本文从劳动力回流理论、回流动因、回流者的就业行为与...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促使劳动力的空间流动更为频繁,并呈现外出与回流并存的格局。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的劳动力回流现象不断增多,流动"双向化"趋势日趋明显。本文从劳动力回流理论、回流动因、回流者的就业行为与影响机制入手,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回流理论中,主张成功/失败的经济理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分析范式开始受到社会学理论的挑战。回流决策不仅受外出者自身经济因素所驱使,而是在社会联系、地方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回流劳动力并不是简单的经济上的"失败者",他们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表现出更强的就业能力,通过自主创业等活动,促进了家庭收入的增加和家乡经济多元化。但由于制度环境及经济发展特点的差异,中国国内劳动力回流的动因与就业行为具有自身特点。最后,从回流理论、回流的空间效应及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回流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回流 理论 动因 就业行为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银川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脆弱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7
作者 任志远 张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249,共7页
景观格局脆弱性能反映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和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有助于了解生态环境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以银川盆地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敏感性和景观适应性2个维度获取2001和2013年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度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土地利用程度综... 景观格局脆弱性能反映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和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有助于了解生态环境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以银川盆地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敏感性和景观适应性2个维度获取2001和2013年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度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和多种土地转移类型对景观格局脆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增加主要由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引起,耕地、林地的比例越高脆弱度越低,建设用地作用相反;随着综合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的增加,建设用地显著提高景观格局脆弱度,其次是草地,林地显著降低景观格局脆弱度,其次是耕地;随着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的增加,耕地显著降低景观格局脆弱度,其次是林地,草地有较弱趋势,规律不明显,建设用地显著提高景观格局脆弱度;耕地、林地、草地为主要转移类型时,建设用地的增加会提高景观格局脆弱度,建设用地为主要转移类型时,林地和草地会提高景观格局脆弱度,耕地作用相反.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土地空间结构变化,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三元图能有效地反映多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对景观格局脆弱度的影响,丰富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盆地 景观格局 脆弱性 土地利用变化 三元图
原文传递
腐殖酸对农田土壤磷素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李春越 党廷辉 +1 位作者 王万忠 刘文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82,共6页
土壤有机腐殖酸类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化基团,在土壤污染物和养分的吸附、利用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选取5种中国典型农区土壤,采用增加和减少有机腐殖酸类物质含量的方法,设置不同含量梯度,利用振荡平衡法来定... 土壤有机腐殖酸类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化基团,在土壤污染物和养分的吸附、利用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选取5种中国典型农区土壤,采用增加和减少有机腐殖酸类物质含量的方法,设置不同含量梯度,利用振荡平衡法来定量研究不同腐殖酸含量对磷素吸附特性的影响,并对其利用Freundlich、Langumuir和Temkin方程来进行定量化拟合分析研究,试图定量探讨有机腐殖酸类物质对磷素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reundlich、Langumuir和Temkin这3种方程均可对磷素吸附特征进行拟合,但拟合相关性以Freundlich最好,对于不同土壤而言,对磷素吸附拟合方程的适应性,以Freundlich方程对黑土和红土最好,塿土和黑垆土次之,潮土最差。加入腐殖酸明显地减少土壤对磷素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腐殖酸对于土壤磷素有一定的活化激发作用,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腐殖酸时,黑土和红土对磷素的最大吸附量变化比例不是很大,而塿土和黑垆土变化最大,可以减少50%~60%左右,而潮土次之。腐殖酸可作为土壤P素增效剂,改善肥料物理性状,提高其稳定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黄土高原石灰性土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磷素 腐殖酸 吸附特性
下载PDF
丝绸之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经济溢出效应测度 被引量:37
9
作者 马卫 曹小曙 +1 位作者 黄晓燕 刚毅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9,71,共10页
基于SDM空间计量模型,分别构建邻接、地理距离、经济空间3种权重矩阵,从宏观一分区一国家3个层级测度2000-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经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3种权重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人均GDP均存在显著的空... 基于SDM空间计量模型,分别构建邻接、地理距离、经济空间3种权重矩阵,从宏观一分区一国家3个层级测度2000-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经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3种权重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人均GDP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经济空间权重下的全局Moran’s 1指数要高于其他权重。②宏观层面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约为直接效应的10倍。经济空间权重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要明显优于其他权重。③从分区层面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各个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西北五省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约为直接效应的2倍;中亚区域、西亚区域均不显著;东欧区域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④从国家层面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征,东欧区域的直接效应要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符合距离衰减原理,随着距离增加溢出效应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交通基础设施 中亚 西亚 东欧 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集聚
原文传递
贫困山区不同层级可达性及其经济效应——以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璐 黄晓燕 +1 位作者 曹小曙 范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64,共9页
以国家公布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为例,运用GIS网络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其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城联系的交通可达性空间特征。并以县为基本单元,使用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揭示了与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对人均GD... 以国家公布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为例,运用GIS网络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其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城联系的交通可达性空间特征。并以县为基本单元,使用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揭示了与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对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秦巴山区交通可达性呈现以由县城驻地或地级市驻地向外围衰减的空间特征,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均呈现出"西北和东南角差"的大格局;与县城联系的便捷程度对秦巴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显著,人均GDP主要受到与特大城市和地级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可达性越好,人均GDP越高;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城联系的交通可达时间对县城城镇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贫困山区的县由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服务能力不足,使得其难以有效发挥农副产品消费地和工业生产集聚中心职能,对其腹地的辐射带动与人口吸纳效应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贫困山区 不同层级城市 空间回归
原文传递
西北河谷盆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分析——以银川盆地为例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李鸿健 任志远 +1 位作者 刘焱序 张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1-1738,共8页
明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政策措施的有效途径。以银川盆地为研究区,对2000年和2014年净初级生产力(NPP)、保土、保水、固沙等生态系统服务物质... 明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政策措施的有效途径。以银川盆地为研究区,对2000年和2014年净初级生产力(NPP)、保土、保水、固沙等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进行估算,利用相关分析法、ESTD模型和空间热点制图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和生态环境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2000—2014年,4种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都有显著提高;空间分布均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格局;相关分析显示协同作用是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主导关系;NPP与保水、固沙之间的协同程度较高;空间热点制图显示高值项增加的栅格占总数21.64%,高值项减少的栅格占总数21.49%;表明在银川盆地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的趋势下内部增减规律并不一致。在南北方向上降水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有主导性影响,相关度为0.368;在东西方向上起主导作用的是植被和海拔,相关度分别为0.572和0.563;在东北-西南方向上海拔和湿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相关度分别为-0.487和-0.417;在西北-东南方向上其主要影响的也是海拔和湿度,相关度为0.628和-0.628。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随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尺度依存性;同一尺度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度 热点分析 区域异质性 银川盆地
原文传递
交通通达性对中国城市增长趋同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殷江滨 黄晓燕 +2 位作者 洪国志 曹小曙 高兴川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67-1783,共17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与趋同的重要手段。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基础上,构建城市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模型框架,利用1990-2012年中国27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探讨城市间通达性和口岸通达性的改善对城市经济趋同的影响。研究发...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与趋同的重要手段。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基础上,构建城市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模型框架,利用1990-2012年中国27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探讨城市间通达性和口岸通达性的改善对城市经济趋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趋同分析更适用空间计量方法;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绝对趋同现象,且2001年后的趋同速度较20世纪90年代更快;全国层面,城市间通达性对城市经济增长及趋同的影响逐渐显现。进入21世纪后,通达性水平提升延缓了城市经济趋同速度,区域差距被进一步拉大。但在地区层面,城市间通达性的改善促进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城市的趋同;口岸通达性对全国城市经济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各地区城市趋同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到公路及水运口岸的通达性促进了中部城市的增长趋同,到公路和铁路口岸的通达性则延缓了西部城市的趋同速度。21世纪以后,公路口岸通达性主要影响中部和西部城市,铁路口岸主要影响东部城市的趋同进程。四类口岸通达性对东北城市的影响均不显著;最后,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与趋同角度,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达性 趋同 空间计量 地区差异 中国
原文传递
1976-2016年青藏高原地区通达性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33
13
作者 高兴川 曹小曙 +1 位作者 李涛 吕敏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0-1204,共15页
青藏高原地区是地球上最独特的地理—生态—人口—交通单元,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发展特征及规律是人地关系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青藏高原地区交通网络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分析1976-2016年青藏高原地区交通网络演化特征,并... 青藏高原地区是地球上最独特的地理—生态—人口—交通单元,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发展特征及规律是人地关系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青藏高原地区交通网络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分析1976-2016年青藏高原地区交通网络演化特征,并以省会、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为节点,采用网络分析的时间距离计算模型探讨其通达性演变过程。研究表明:①青藏高原地区交通网络复杂性、区域连通性增强,初步形成格状交通网络;②青藏高原地区中心城市、县城之间的平均最短通达时间已极大缩短至11.89 h、18.84 h,呈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空间格局,时空收敛效应显著,通达性变化程度与其初始值有关;③中心城市为该地区的发展极,其与周围城市通达状况有极大提高,可达时间平均值下降到16.49 h;④中心城市和县城交通圈演变过程一致,青藏高原地区各地到最近城市、县城的通达时间不断缩小,沿重要交通干线已形成中心城市4 h、县城2 h短时交通圈连片分布格局,湟水河谷地、一江两河地区逐渐形成交通廊道,乡镇对外交通联系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 通达性 空间格局 青藏高原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工作日与节假日的城际出行网络异同性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李涛 王姣娥 高兴川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3-848,共16页
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时间与地域属性的差异都会导致出行行为的异质性,工作日与节假日具有完全不同的时间属性,且出行目的差异较大,对两时段城际出行网络进行比较有助于全面认识城际出行规律及其网络特征。以4月份工作日(2016年4月11日-4... 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时间与地域属性的差异都会导致出行行为的异质性,工作日与节假日具有完全不同的时间属性,且出行目的差异较大,对两时段城际出行网络进行比较有助于全面认识城际出行规律及其网络特征。以4月份工作日(2016年4月11日-4月15日)和国庆黄金周(2016年10月1日-10月7日)为代表,利用"腾讯迁徙"提供的居民城际出行数据,从城市节点、城际关联及网络集聚角度对工作日与节假日的居民城际出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①黄金周的日均城际居民出行规模显著高于工作日,但出行距离和网络集聚程度明显低于后者;②两种网络均形成了跨区域组团、邻近组团和省域组团3种类型。黄金周跨区域组团数量明显低于工作日,区域和地方枢纽城市数量多于工作日,邻近组团和省域组团数量则明显高于工作日;③工作日,北上广三大城市核心地位突出,旅游功能、交通枢纽功能城市的地位在黄金周更得以凸显;④工作日城际出行网络以跨区域联系为主,而黄金周则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邻近效应,并形成了以省会为中心、省内出行为主的核心-外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讯迁徙 工作日 国庆黄金周 城际出行网络 中国
原文传递
新时期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君轶 傅伯杰 +7 位作者 孙九林 洪增林 张百平 王晓峰 白红英 王飞 赵振斌 曹小曙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49-2463,共1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秦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清晰认识秦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秦岭生态格局与地理过程、科学考察、水资源保护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秦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清晰认识秦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秦岭生态格局与地理过程、科学考察、水资源保护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下,新时期的秦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更要深入认识秦岭在中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从系统整体、动态交互等视角持续关注秦岭的重大科学命题。通过综合科学考察及"空—天—地"一体智能监测技术和数据支撑,持续深度挖掘数据,探索新科学问题,在发现秦岭独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同时,从机理上深入理解秦岭作为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生态环境效应,揭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上的关键作用,开展"基于自然"的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研究;在新流动性范式下,用动态的眼光看待移民安置工程,关注不同群体和类型移民的生计,通过多元化保障体系解决移民问题;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重视秦岭对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响应研究,摸清秦岭水资源的演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开展系统治理工作,保障水资源的长期安全供给,推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过程 生态系统 科学考察 乡村振兴 生态安全 水资源管理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植被保持土壤效应评估 被引量:31
16
作者 任志远 刘焱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0-617,共8页
植被的土壤保持功能评估是生态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研究中缺乏较大尺度、较高精度的土壤保持估算。基于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与年尺度风蚀预报方程,估算西北地区土壤现实侵蚀量与潜在侵蚀量,得出植被土壤保持物质量与价值量,并... 植被的土壤保持功能评估是生态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研究中缺乏较大尺度、较高精度的土壤保持估算。基于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与年尺度风蚀预报方程,估算西北地区土壤现实侵蚀量与潜在侵蚀量,得出植被土壤保持物质量与价值量,并进行土壤保持效益分区。结果表明: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高值集中在秦巴山区一带,其值超过5000t/(hm2a);青海东南部三江源地区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在(500~2000)t/(hm2a);而1万t/(hm2a)以上的植被土壤风蚀保持量样本很少,集中在天山、西祁连山、三江源三大区域;沙漠内部几乎不发生植被土壤保持作用。单位面积价值量大于2亿元/km2的像元几乎全部位于陕南和陇东南的秦巴山区中。黄土高原土壤保持价值量也多在1000万元/km2以上。最后统计土壤保持价值总量,进行县域单元的土壤保持生态效益分级,并阐述了4种县域生态建设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保持 价值估算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高铁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可达性影响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曹小曙 郑慧玲 +1 位作者 李涛 马卫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0-67,共8页
从多尺度的视角分析2010、2015和2020年高铁的建设对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区域关中天水经济区交通可达性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可达性水平在高铁的影响下整体提高,但提高幅度存在差异,其中市域尺度提升最大;(2)可达性... 从多尺度的视角分析2010、2015和2020年高铁的建设对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区域关中天水经济区交通可达性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可达性水平在高铁的影响下整体提高,但提高幅度存在差异,其中市域尺度提升最大;(2)可达性水平的地域差异从高铁线路开通到线路呈网状分布逐渐缩小;(3)高铁沿线地区可达性水平变化明显,局部空间关联格局表现为:西安市、咸阳市所辖区县及乡镇低低集聚关联(可达性水平较高),天水市所辖区县及乡镇高高集聚关联(可达性水平较低);(4)尺度方差及其分解结果显示,高铁建设初期,市域尺度可达性变化明显,引起的可达性差异较大。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沿线区县以及乡镇的可达性水平提升,可达性差异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 高速铁路 可达性差异 旅行时间 多尺度 关中平原城市群 关中天水经济区
原文传递
1959-2008年黄土高原地区年内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0
18
作者 刘宪锋 任志远 +1 位作者 张翀 林志慧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57-1163,共7页
本文基于黄土高原地区1959.2008年51个地面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并结合EOF、趋势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年内降水不均匀性特征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 本文基于黄土高原地区1959.2008年51个地面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并结合EOF、趋势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年内降水不均匀性特征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PCD在0.53-0.75之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而PCP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和下旬;②近50a黄土高原地区PCD主要以南北反向型分布为主;③从变化趋势来看,PCD增加趋势较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宁夏的同心和山西的五台山等地,PCD减小比较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西的阳泉以及青海的门源等地区;而PCP整体上呈现提前趋势,只有青海的门源站附近有小幅推迟趋势;④年降水量与PCD有较好的相关性,大部分地区都通过了显著水平为0.05的检验;而年降水量与PCP的相关性并不显著,通过显著水平0.05检验的区域仅分布在山西的兴县、陕西的洛川以及宁夏的固原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降水集中度(PCD) 降水集中期(PCP)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秦岭山区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服务价值响应研究——以商洛市为例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焱序 任志远 李春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9-114,共6页
生态保护区的景观格局演变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影响显著。基于对秦岭山区商洛市1990年、2000年、2009年3时段TM影像的解译结果对研究区1990年-2009年景观指数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其景观格局演变规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计... 生态保护区的景观格局演变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影响显著。基于对秦岭山区商洛市1990年、2000年、2009年3时段TM影像的解译结果对研究区1990年-2009年景观指数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其景观格局演变规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计算出景观格局演变导致的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结果表明:商洛市19年间景观分离度逐渐降低,聚集度逐渐升高,林地景观范围逐步扩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快速提高,其价值量也不断升高,但其与全局价值估算结果差异较大;不同估算模型不影响价值量的时空分布研究。研究说明自然景观被干扰并不意味着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生态价值估算应从整体向局部细化。同时,政策导向是研究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商洛市
原文传递
pH对土壤微生物C/P比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春越 王益 +2 位作者 Philip Brookes 党廷辉 王万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709-2716,共8页
【目的】了解pH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揭示磷素转化机理及提高磷素利用率的生物调控措施。【方法】以英国洛桑研究所长期定位试验pH梯度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pH下,耕地土壤微生物碳磷比(C/P)及磷素有效性的差异。【结果】微生物C/P... 【目的】了解pH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揭示磷素转化机理及提高磷素利用率的生物调控措施。【方法】以英国洛桑研究所长期定位试验pH梯度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pH下,耕地土壤微生物碳磷比(C/P)及磷素有效性的差异。【结果】微生物C/P比与土壤pH、全碳、无机磷含量以及磷素回收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磷素回收率和微生物C/P比随pH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全碳、全磷、C/N和微生物量磷则随pH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呼吸强度随培养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微生物量碳和ATP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12(n=16)。【结论】pH对于磷素的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生物C/P比可以作为土壤磷素利用的一个重要指示指标,微生物量C/P比的大小反映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磷有效性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C P比 pH梯度 长期定位试验 磷素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