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3
1
作者 龚胜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4-316,共13页
中国古籍里所说的瘴病主要是指恶性疟疾一类的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热湿的气候环境和夏秋季节。2000年来,由于人为的作用和气候的变迁,其主要分布范围具有逐渐南移的趋势:战国西汉时期以秦岭淮河为北界;隋唐五代时期以大巴山长江为北界;... 中国古籍里所说的瘴病主要是指恶性疟疾一类的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热湿的气候环境和夏秋季节。2000年来,由于人为的作用和气候的变迁,其主要分布范围具有逐渐南移的趋势:战国西汉时期以秦岭淮河为北界;隋唐五代时期以大巴山长江为北界;明清时期则以南岭为北界。历史时期瘴病的流行,是导致瘴病分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瘴病 分布 地理环境 传染病 恶性疟
下载PDF
论西安周围诸河流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史念海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55-67,共13页
历史上西安周围的渭水、沣水、谲水曾是可以行船的大河,灞水、浐水也曾是相当大的河流庑┕糯拇蠛咏裉炝髁恳押苄 4俪烧庋谋浠秃禃D灾害及地震等皆无若何关系,唯一的原因乃是由于秦岭山上森林的破坏。在此呼吁:尽快恢复秦岭北坡的森林,... 历史上西安周围的渭水、沣水、谲水曾是可以行船的大河,灞水、浐水也曾是相当大的河流庑┕糯拇蠛咏裉炝髁恳押苄 4俪烧庋谋浠秃禃D灾害及地震等皆无若何关系,唯一的原因乃是由于秦岭山上森林的破坏。在此呼吁:尽快恢复秦岭北坡的森林,以逐步改善西安附近诸河的流量,从根本上解决西安市的用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渭水 沣水 潏水 河水流量 旱灾 地震 秦岭←森林
下载PDF
关于当前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士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95,共5页
当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存在理论建设滞后的问题。为加强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进贯通人类历史时期全过程的有关环境变迁的综合性研究,深入探讨环境变迁规律;充分发挥历史地理学学科特点,进一步抓好人地... 当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存在理论建设滞后的问题。为加强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进贯通人类历史时期全过程的有关环境变迁的综合性研究,深入探讨环境变迁规律;充分发挥历史地理学学科特点,进一步抓好人地关系研究;努力使研究工作与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为此应将研究对象时间下限延至当今,同时将研究内容扩大到包括对当前环境变迁动态的评估及对今后环境变迁趋势的预测等方面;注意吸取有关学科理论原理,采用先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基础理论 环境变迁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下载PDF
历史时期华北平原的植被变迁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士光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79-85,共7页
全新世中期由于全球处于冰后期的气候温暖期,所以我国华北平原北部分布着含有亚热带植物种属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而该平原中南部则分布着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到全新世晚期,即我国自西周以来的近三千年时期中,由于全... 全新世中期由于全球处于冰后期的气候温暖期,所以我国华北平原北部分布着含有亚热带植物种属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而该平原中南部则分布着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到全新世晚期,即我国自西周以来的近三千年时期中,由于全球气候变得较前干冷,整个华北平原均变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随着人为活动的不断增强,人工栽培植被分布范围几经扩缩后,终于成为这一平原植被的主体,自然植被则几近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自然植被 人工栽培
下载PDF
鸦片在清代山西的种植、分布及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朋飞 侯甬坚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6,共10页
清代山西是私种鸦片的著名产区,对山西的危害深重。本文依据各种文献资料,认为鸦片在山西种植最早时间应为道光十一年,大面积种植在咸丰之后。同时,对晋省鸦片栽种情况进行了初步复原,将栽种州县绘制于图。大面积栽种鸦片对山西农业环... 清代山西是私种鸦片的著名产区,对山西的危害深重。本文依据各种文献资料,认为鸦片在山西种植最早时间应为道光十一年,大面积种植在咸丰之后。同时,对晋省鸦片栽种情况进行了初步复原,将栽种州县绘制于图。大面积栽种鸦片对山西农业环境影响巨大,使其既丧失了大量农田劳动力,又出现与其他作物争地、水和劳力现象,又极耗地力,是导致"丁戊奇荒"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山西 鸦片种植 农业环境
下载PDF
再论安徽建省时间与建省标志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社教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9-31,共3页
《安徽史学》最近发表了季士家先生《安徽建省时间再议》一文,该文对季先生以前的一系列文章作了进一步的申述和阐明。但笔者仔细阅读之后,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仍不敢苟同,故此提出来,以就教于季先生并其他诸位方家。
关键词 安徽省 省时间 布政使司 江南 康熙 标志 再论 观点 安庆 徽州
下载PDF
宣德至万历年间蒙古诸部侵扰九边的时间分布与地域变迁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景纯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6,共11页
宣德至万历时期历时190余年,蒙古诸部相继雄起,频繁南下侵扰。本文从蒙古诸部侵扰的时间分布和地域变迁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这一时期蒙古诸部侵扰的时间分布特点、侵扰地域的差异,以及主要部族侵扰的时空变迁特征,期望能对这一复杂历史... 宣德至万历时期历时190余年,蒙古诸部相继雄起,频繁南下侵扰。本文从蒙古诸部侵扰的时间分布和地域变迁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这一时期蒙古诸部侵扰的时间分布特点、侵扰地域的差异,以及主要部族侵扰的时空变迁特征,期望能对这一复杂历史过程的认识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德 万历 蒙古侵扰 时间分布 地域变迁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宏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62-68,共7页
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 ,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 ,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历史政区地理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和通论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近二十年 ,尤其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综合研究和区域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理学 发展阶段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清末民初陕北天主教传播过程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大海 吴宏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60,共12页
清末民初是天主教在陕北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当时陕北23个县中有天主教传入的占19个,广大农村是传教士传教的主要地区,清光绪二十七年至宣统三年即1901至1911年是陕北天主教发展的高潮期。陕北地区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与山西之间的37&... 清末民初是天主教在陕北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当时陕北23个县中有天主教传入的占19个,广大农村是传教士传教的主要地区,清光绪二十七年至宣统三年即1901至1911年是陕北天主教发展的高潮期。陕北地区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与山西之间的37·5°N^38·5°N间呈东宽西窄的横楔形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天主教堂分布的相对集中区,其中又以西部靖边、怀远(今横山)和定边三县为天主教势力集中的重心所在。县域内天主教堂的空间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本文主要依据相关地方史志,简要说明清末民初天主教在陕北地区的传播过程并初步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陕北地区 天主教 传播过程 时空特征 宗教信仰
原文传递
长安文化之形成及深入推进其研究之管见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士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5-29,共5页
为了探究长安文化的形成,对长安文化的地域范围、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长安文化涵盖的区域划定在秦之内史、西汉之三辅与唐代之京畿道范围之内;长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经历了孕育期、萌生期、形成期... 为了探究长安文化的形成,对长安文化的地域范围、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长安文化涵盖的区域划定在秦之内史、西汉之三辅与唐代之京畿道范围之内;长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经历了孕育期、萌生期、形成期、繁盛期和后续发展期5个历史阶段;长安文化的内容主要涉及宫室建筑、祭祀礼制、宗教活动、学术艺术、服饰饮食、歌舞竞技等6个方面;长安文化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其学术性和理论性有待提升。分析结果表明:为深入推进长安文化研究,应当加强领导与整体筹划;突出重点、着力推进长安文化中周秦汉唐古都文化研究;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群众性普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文化 周秦汉唐 古都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从本体保护到历史环境保护——以历史文化名城韩城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朋飞 李令福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7,共9页
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清晰地表明,当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由最初的本体保护上升到历史环境保护阶段。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之一与重要关注对象,其破坏、保护、利用值得研究。我们以历史文化名城韩城为例,... 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清晰地表明,当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由最初的本体保护上升到历史环境保护阶段。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之一与重要关注对象,其破坏、保护、利用值得研究。我们以历史文化名城韩城为例,提取了其城市文化内涵,客观分析了其保护中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而提出:对本体保护应该采取“新旧城分离”的新型保护模式,同时强调历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文章启示:要保证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必须将本体保护提高到历史环境保护的认识阶段。将文化遗产的本体保护与历史环境保护有效结合,应该为当前遗产研究界所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本体保护 历史环境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 韩城
原文传递
历代灞桥位置变迁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慧茹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4-27,共4页
灞桥是古代长安通向东方的必经之地,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历史时期灞桥的历次修建、使用情况,复原了不同时期灞桥的位置所在;认为都城位置、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造成了灞桥的频繁迁移。
关键词 灞桥 位置变迁 变迁原因
下载PDF
“丁戊奇荒”背景下的陕晋地区狼群大聚集与社会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温震军 赵景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117,共8页
光绪初年的北方特大干旱即将结束之际,山西中南部和陕西中部等地出现狼群大聚集与异常活动,并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狼灾事件。狼的数量众多和狼群活动的地域显示狼群主要从陕西和山西以北的草原区迁来。狼群迁移的原因是大旱导致草原地区... 光绪初年的北方特大干旱即将结束之际,山西中南部和陕西中部等地出现狼群大聚集与异常活动,并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狼灾事件。狼的数量众多和狼群活动的地域显示狼群主要从陕西和山西以北的草原区迁来。狼群迁移的原因是大旱导致草原地区食物短缺,狼群在陕晋大聚集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在大旱期间出现了众多人和动物的尸体。旱灾期间,狼群吃掉了众多人和动物的尸体,减缓了瘟疫流行,加快了生态恢复的速度。狼群大聚集给人们的生命、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生态恢复和捕杀狼的行为导致狼群异常活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初年 特大干旱 狼群迁移 狼群大聚集 陕晋地区
下载PDF
明代双季稻的种植类型及分布范围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社教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37,共7页
明代的双季稻种植类型有三种,即再生稻、套作双季稻和连作双季稻。再生稻分布范围较广,长江以南大多数地方都有分布;套作和连作稻则主要分布于闽、粤两省境内,其北界不超过南岭和武夷山一线,除福建沿海平原双季稻种植规模较大外,... 明代的双季稻种植类型有三种,即再生稻、套作双季稻和连作双季稻。再生稻分布范围较广,长江以南大多数地方都有分布;套作和连作稻则主要分布于闽、粤两省境内,其北界不超过南岭和武夷山一线,除福建沿海平原双季稻种植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虽有分布,但均种植甚少。明代双季稻种植不广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气温偏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双季稻品质不高,产量较低,生产技术水平尚较落后,以及农村家庭副业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劳动力不足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当时的年均温而论,其偏低的幅度还没有达到足以影响双季稻生长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季稻 栽培 类型 分布 明代
下载PDF
“护军”制起始时间考辨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宏岐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5-167,共3页
“护军”制起始时间考辨吴宏岐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护军”有两种情况,一是纯粹的军职名称,一是兼统军事的地方长官名称,《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2期刊载的《十六国前秦、后秦时期的“护军”制》一文,通过对前、后秦护军设置时间... “护军”制起始时间考辨吴宏岐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护军”有两种情况,一是纯粹的军职名称,一是兼统军事的地方长官名称,《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2期刊载的《十六国前秦、后秦时期的“护军”制》一文,通过对前、后秦护军设置时间、原因及特点的深入考察,首次将这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研究 地方长官 设置时间 起始时间 武都郡 氐人 张既 续汉书 属国都尉 安夷
原文传递
清末民国初期绥远地区民俗变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慧茹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39-41,共3页
以清末民国初期绥远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服饰、饮食、居住形式等个案研究,探讨该地区民俗变迁的特点及原因。这一时期绥远地区民俗变迁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双向的、渐变的复杂过程。
关键词 清末民国初期 绥远 民俗变迁
下载PDF
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水稻生产和分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社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年第4期155-170,1,共17页
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水稻生产和分布王社教一水稻的主要品种苏皖浙赣地区的稻作历史非常悠久,水稻品种极为繁富。虽然至今还未有人对明代该区所有的水稻品种进行详细统计,但从一些地方志的记载来看,至少不下于数百种。这些形形色色的... 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水稻生产和分布王社教一水稻的主要品种苏皖浙赣地区的稻作历史非常悠久,水稻品种极为繁富。虽然至今还未有人对明代该区所有的水稻品种进行详细统计,但从一些地方志的记载来看,至少不下于数百种。这些形形色色的品种又分别属于不同的种属。若以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赣地区 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品种 水稻生产 太湖流域 地方志 水稻产量 苏州府 嘉靖时期 苏皖
原文传递
“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的构思和追求
18
作者 侯甬坚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6-20,共5页
组织和创作八卷本的"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势必要跨越不同时代,在丰富的自然和行政区域层次上展开对西安地理位置及区位价值的透视分析;西安历代政区沿革是一种城市记录,更是社会生命的一种体现,为此应当融入社会学理念的阐... 组织和创作八卷本的"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势必要跨越不同时代,在丰富的自然和行政区域层次上展开对西安地理位置及区位价值的透视分析;西安历代政区沿革是一种城市记录,更是社会生命的一种体现,为此应当融入社会学理念的阐释。透露这一系列著作写作意义和构思,将为作者们寻求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也增添知识经济或网络时代的机会、责任和豪情,而摸索经典学术著作的创作路径,又可视作学者们萌自文化自觉意识追求惯性的自然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西安 城市史 系列著作
下载PDF
乾嘉时期新疆屯牧的发展及其地域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建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年第4期193-202,共10页
乾嘉时期新疆屯牧的发展及其地域特征张建军新疆地区牧场辽阔,水草丰茂,自古是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场所。汉代驰骋在天山以北的乌孙就“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①,后来柔然、突厥。回纥也视此为乐土,游牧之风相沿不替。北宋太平兴... 乾嘉时期新疆屯牧的发展及其地域特征张建军新疆地区牧场辽阔,水草丰茂,自古是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场所。汉代驰骋在天山以北的乌孙就“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①,后来柔然、突厥。回纥也视此为乐土,游牧之风相沿不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王廷德出使西州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期 牧厂 塔尔巴哈台 巴里坤 清政府 天山北路 畜牧业 乌鲁木齐 新疆地区 乾隆
原文传递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滞后的原因探析
20
作者 毛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4-25,共2页
文章认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滞后的原因至少有4个方面:重应用轻基础、重理轻文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陈旧的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阻碍;儒家文化传统对学术研究的束缚;长期的思想禁锢对学术研究的压制。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研究 儒家文化 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