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消费者弱势性的成因分析及其新型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构想 被引量:4
1
作者 孔祥利 范建刚 《经济改革》 1998年第2期6-10,共5页
我国消费者弱势性的成因分析及其新型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构想孔祥利范建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实施以来,共查处消费者权益受损案件3万余件。1996年,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合法权益被侵害。随着市... 我国消费者弱势性的成因分析及其新型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构想孔祥利范建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实施以来,共查处消费者权益受损案件3万余件。1996年,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合法权益被侵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销方式的变化,科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 生产者 经营者 权益保护体系 中国
下载PDF
非均衡增长理论与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石成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5-,17+16,共3页
非均衡增长理论与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刘石成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轨时期,经济发展是非均衡的。异军突起的中国乡镇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其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则更为明显。东部省份的乡镇... 非均衡增长理论与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刘石成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轨时期,经济发展是非均衡的。异军突起的中国乡镇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其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则更为明显。东部省份的乡镇企业,在非均衡中已率先壮大,而中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乡镇企业 非均衡增长 非均衡发展 增长理论 不平衡发展战略 经济增长 发达地区 扩散效应 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
下载PDF
人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对立统一
3
作者 尚党卫 《榆林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3,共3页
人是什么?究竟该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但只有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学说,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存在,人的本质就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是全面理解... 人是什么?究竟该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但只有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学说,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存在,人的本质就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是全面理解人的一把钥匙。那么,单个人在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本质是什么?实践又是怎样形成人的本质呢?本文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肯定人、确证人,生成人的现实性本质。这是对人的本质的唯物主义解决。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又使人不断超越,否定现实,从而使人的本质具有理想性特征。这体现了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理想性与现实性 人的实践活动 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现实本质 现实性本质 实践唯物主义 生产关系
下载PDF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新思路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英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2-18,共7页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是从适应中国与世界现实需要出发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代中国与世界的主要矛盾。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过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眼于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因此,邓小平主张用...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是从适应中国与世界现实需要出发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代中国与世界的主要矛盾。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过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眼于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因此,邓小平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对抗性的矛盾。这一构想体现了邓小平巧妙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独创之处,充分表现出原则性和灵活性、目的和手段的高度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一国两制构想 辩证唯物法 新思路
下载PDF
政府机构膨胀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5
作者 孔祥利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2-,19,共2页
政府机构膨胀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孔祥利建国以后,我们先后进行过6次机构精简,但每次精简之后,又会形成更加严重的膨胀,始终无法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了避免第7次机... 政府机构膨胀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孔祥利建国以后,我们先后进行过6次机构精简,但每次精简之后,又会形成更加严重的膨胀,始终无法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了避免第7次机构精简重蹈覆辙,本文拟对政府机构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分析 政府机构膨胀 政府行为 对策研究 机构设置 机构改革 机构精简 政府管理机构 转变职能 富余人员
下载PDF
略论西北和陕西大开发的战略与措施
6
作者 郭欣根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0年第3期4-6,共3页
关键词 西北开发 陕西经济 发展战略 科教兴陕 后发优势
下载PDF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哲学涵义
7
作者 李英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8-21,共4页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实践的思维方式,站在当代世界历史及时代的制高点上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航向,高瞻远瞩地设计发展蓝图,坚定不移地开辟发展道路.他所提出的建设有中国...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实践的思维方式,站在当代世界历史及时代的制高点上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航向,高瞻远瞩地设计发展蓝图,坚定不移地开辟发展道路.他所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及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 邓小平同志 哲学涵义 实践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实践 实践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建设理论 创造性思维 中国现代化建设
原文传递
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8
作者 刘晓玲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0年第3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朝鲜半岛问题 美苏争霸 南北冷战 和平统一
下载PDF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特点
9
作者 尚党卫 李国红 《经济改革》 1998年第1期78-79,共2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特点尚党卫李国红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的转轨,经济条件的变化,无疑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传统与现实、个人与社会、思想和行为、感情和理智等在不断碰撞...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特点尚党卫李国红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的转轨,经济条件的变化,无疑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传统与现实、个人与社会、思想和行为、感情和理智等在不断碰撞、调适。这些变化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道德 中国
下载PDF
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
10
作者 李英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9-61,共3页
“一国两制”是最能代表邓小平理论特色的构想,自八十年代初形成至今,已经在实践中充分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指导作用,其意义在于:有力地推动了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必将继续有力地推动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必将对维护亚太地区及整个世... “一国两制”是最能代表邓小平理论特色的构想,自八十年代初形成至今,已经在实践中充分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指导作用,其意义在于:有力地推动了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必将继续有力地推动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必将对维护亚太地区及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一国两制”构想 实践意义
下载PDF
论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11
作者 范佳凤 《经济改革》 1998年第3期71-72,共2页
论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范佳凤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从发展国民经济的大局出发,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一条重要的方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和措施。解决了... 论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范佳凤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从发展国民经济的大局出发,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一条重要的方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和措施。解决了人们一直关注的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 区域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