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历史时期宁夏地区农牧业开发与环境变迁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士光 《古今农业》 1989年第1期14-21,32,共9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同这一地区其他省区一样,人类开发历史十分悠久,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过明显的变化,揭示这一变化过程,探索其变化规律,对于当前宁夏的国土整治工作当有历史借鉴意义。...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同这一地区其他省区一样,人类开发历史十分悠久,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过明显的变化,揭示这一变化过程,探索其变化规律,对于当前宁夏的国土整治工作当有历史借鉴意义。一、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概况及其所反映的全新世中期自然环境特点早在新石器时代,即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全新世中期,宁夏境内即有先民广泛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迁 全新世 新石器时代遗址 固原 国土整治 开发历史 历史时期 自然环境特点 历史借鉴 引黄灌区
下载PDF
论先商文化渊源及其殷先公迁徙之历史地理考察(上)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昌远 陈隆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4-20,共7页
商族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中国远古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探讨先商文化的渊源及其殷先公的迁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先商文化,近年来考古学界争论很大,大致有四种意见:(一)认为先商... 商族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中国远古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探讨先商文化的渊源及其殷先公的迁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先商文化,近年来考古学界争论很大,大致有四种意见:(一)认为先商文化是指商汤灭夏以前的考古学文化,提出三种类型(漳河型、辉卫型、南关外型)。(二)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是先商文化。(三)豫北、冀南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为先商文化。(四)用下七垣文化来命名漳河型、辉卫型遗存,避免直呼先商文化。以上诸说,我们同意先商文化是指汤灭夏以前的漳河型、辉卫型,全称下七垣文化,不同意将南关外型、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或者冀南、豫北的二里头文化视为先商文化。如何认识先商文化的渊源,首先应从漳河型、辉卫型的陶器着手进行分析,然后区别来源、基础与影响三者之间的不同关系。不同意将文化 来源 "说成是多元的或说成是影响。漳河型是先商文化的原生形态,是因商族从晋中南迁徙而来,到豫北、冀南后,在豫北、冀南后岗二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商文化。辉卫型是先商文化的次生形态。先商文化的来源,只能有一个源头,应是从山西晋中南来,封地在商(漳),即漳河流域。商族从晋中南地区迁徙到豫北、冀南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河型 辉卫型 下七垣文化 帝丘 相土 砥石 殷先公迁徒 东下冯类型 商族 文化渊源 先商文化 历史地理考察
下载PDF
从吐鲁番文书看唐代西州地租的性质及形态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文润 《敦煌学辑刊》 1989年第1期16-27,共12页
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关土地文书可分为三类。一是土地收授文书(给田、退田、欠田文书),反映出均田制下民户与封建国家的关系;二是佃田簿(包括租种职田、公廨田文书、转租田亩公文),表现出承佃农户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三是民间佃人文书,... 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关土地文书可分为三类。一是土地收授文书(给田、退田、欠田文书),反映出均田制下民户与封建国家的关系;二是佃田簿(包括租种职田、公廨田文书、转租田亩公文),表现出承佃农户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三是民间佃人文书,即民田出租的租佃契约(或称夏田券),显示出佃人与田主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第三类文书的分析,探讨唐代西州地租的性质及形态。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租佃契约 吐鲁番文书 均田制 高昌 封建地租 租佃关系 口分田 封建国家 定额租制
下载PDF
“干关”方足布地望考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隆文 王平 《文物世界》 2004年第3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干关”铭方足布 肤施县 古钱币 地理位置
下载PDF
“玉石之路”初探 被引量:20
5
作者 臧振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9-89,共11页
“玉石之路”初探臧振陕西师大历史系由博望侯张赛凿空,中原与西域商旅往来,相望于道,是为“丝绸之路”。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研究先秦史的学者则多认为,先秦时期中原与酉域已有了往来,不过那时还称不上“丝绸之路”。这条道路究... “玉石之路”初探臧振陕西师大历史系由博望侯张赛凿空,中原与西域商旅往来,相望于道,是为“丝绸之路”。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研究先秦史的学者则多认为,先秦时期中原与酉域已有了往来,不过那时还称不上“丝绸之路”。这条道路究竟何时开通、开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玉石之路 昆仑山 新石器 《穆天子传》 “玉器时代” 软玉 上海马桥遗址 昆仑丘 齐家文化
下载PDF
论西安城址选择的地理基础 被引量:9
6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19-24,共6页
本文认为,周、秦、汉、隋唐、西安城址的选择和转移,受到西安地区地形,河流、交通道路等地理因素的影响,由西南到东北,又折向东南的转移过程,完全是优化选择和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的过程。今西安城恰好位于关中平原地形最开阔、河流最密集... 本文认为,周、秦、汉、隋唐、西安城址的选择和转移,受到西安地区地形,河流、交通道路等地理因素的影响,由西南到东北,又折向东南的转移过程,完全是优化选择和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的过程。今西安城恰好位于关中平原地形最开阔、河流最密集、水源最充沛的地区,正是这种精心选择和逐步转移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基础 西安城市 关中平原 地理因素 隋唐长安城 都城 地理形势 地理环境 西安地区 唐代长安
下载PDF
论盛唐时期的水利建设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双怀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54-60,共7页
盛唐时期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完善了管理水利的机构,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水利法典,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盛唐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每年平均完成的工程数量超过了以往任... 盛唐时期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完善了管理水利的机构,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水利法典,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盛唐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每年平均完成的工程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盛唐时期的水利建设大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减轻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促进了航运的进步,在唐代水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 水利建设 农业 航运
下载PDF
咸阳原与西汉诸陵 被引量:9
8
作者 马正林 《人文杂志》 1987年第2期81-84,共4页
咸阳原夹处泾、渭之间,原头起于泾渭相会处,愈向西去,原势愈高。原上平坦开阔,土层深厚,道路辐辏,良田万顷,是渭河以北建立都邑的理想所在,秦咸阳就是倚原面水修建起来的著名都城。
关键词 咸阳 陵县 长安城 阳原 陵墓 渭河 西汉王朝 陪葬墓 陵区 平陵
下载PDF
“唐武宗平泽潞”之再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文才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唐武宗平泽潞”之再评价李文才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侄刘稹向朝廷提出继任此位,唐廷予以拒绝,并进行讨伐,历时一年多,平定了昭义镇。因昭义镇也称泽潞镇,故史书多称“武宗平泽潞”。这一历史... “唐武宗平泽潞”之再评价李文才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侄刘稹向朝廷提出继任此位,唐廷予以拒绝,并进行讨伐,历时一年多,平定了昭义镇。因昭义镇也称泽潞镇,故史书多称“武宗平泽潞”。这一历史事件,是所谓“会昌之政”的一项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武宗 "武宗平泽路" "会昌之政" 历史评价 李德裕
下载PDF
丹江通道述论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甬坚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04-109,共6页
从关中平原逾越秦岭东部山地,经丹江流域通往南阳盆地的道路,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重要的交通线。由于这条交通线是以丹江沿线为主,本文打算评价它在整个历史时期的通行条件,故在文中采用“丹江通道”这个名称。丹江发源于商县(属丹江流域)... 从关中平原逾越秦岭东部山地,经丹江流域通往南阳盆地的道路,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重要的交通线。由于这条交通线是以丹江沿线为主,本文打算评价它在整个历史时期的通行条件,故在文中采用“丹江通道”这个名称。丹江发源于商县(属丹江流域)和蓝田县(属灞河流域)分界处的秦岭南坡,逾越秦岭山梁的道路是连通丹江通道的重要路线。为了较全面地论述丹江通道在秦岭上的通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上游 丹江流域 通道 秦岭东段 南阳盆地 秦岭南坡 山区道路 交通线 公路 历史时期
下载PDF
庄周直觉思维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文化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段建海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4-41,共8页
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上,最难辨识的恐怕是老庄哲学。这是因为他们第一次从宇宙论的形上学高度提出并论述了“道”的哲学范畴。庄周作为老“道”的正宗,承继了老子“虚静”、“无为”的“道”学传统,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把它发展到“忘物... 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上,最难辨识的恐怕是老庄哲学。这是因为他们第一次从宇宙论的形上学高度提出并论述了“道”的哲学范畴。庄周作为老“道”的正宗,承继了老子“虚静”、“无为”的“道”学传统,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把它发展到“忘物”、“丧我”而致“天和”的绝地。他“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天下》,以下引《庄子》只注篇名),是以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至人”、“神人”、“真人”(《逍遥游》)之理想人格境界。他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的严谨人生态度,“判天地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文化影响 心理行为特征 人生态度 天地之美 人格特质 人格境界 实践活动 交互作用 直觉思维
下载PDF
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建才 田华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3-90,共8页
“冷战”是世界现代史、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现代史、苏联史等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持续战后四十多年,对世界各国乃至整个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被某些西方学者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 “冷战”是世界现代史、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现代史、苏联史等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持续战后四十多年,对世界各国乃至整个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被某些西方学者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文革”前由于我国基本处于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史 冷战期间 苏联 古巴导弹危机 柏林危机 学术界 意识形态 朝鲜战争 研究成果 “冷战”
原文传递
战国农家源流试探 被引量:7
13
作者 萧正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54-59,共6页
本文考察了战国农家发展的基本过程。农家产生于楚,是战国时期楚国农业迅速发展的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早期道家学说的影响。流传到黄河中游地区后,农家逐渐融合于法家的农战思想,最终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但农家注重总结和... 本文考察了战国农家发展的基本过程。农家产生于楚,是战国时期楚国农业迅速发展的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早期道家学说的影响。流传到黄河中游地区后,农家逐渐融合于法家的农战思想,最终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但农家注重总结和推广农业技术经验的传统,则对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深远影响 吕氏春秋 铁农具 战国时期 楚国 战国时代 源流 孟子 政治主张
下载PDF
论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雪萍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6-33,共8页
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历史认识是以过去的事件为对象的,对于过去了的事件,历史家当然不能直接观察。因为这些事件与历史家处在不同的时间段落中,所以,历史认识论或方法论的特点表现为:关于过去的客观知识只能通过研究者的主观... 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历史认识是以过去的事件为对象的,对于过去了的事件,历史家当然不能直接观察。因为这些事件与历史家处在不同的时间段落中,所以,历史认识论或方法论的特点表现为:关于过去的客观知识只能通过研究者的主观经验来获得。这表明了历史认识的结果对认识主体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但是,可否由此推得:历史陈述只依赖于历史家的主观性而缺乏历史的客观性呢?我们的观点是:由于历史科学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 主观性 相对主义 主观因素 认识主体 历史事实 方法论 历史观 相对性 客观知识
下载PDF
论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及其终结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大华 朱正威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11,共9页
我国行省制实行已历700年。它怎样形成?历史价值如何?明清以来又怎样演变?有何经验教训?源于行省制的现行省地县制是否合理?今后变化趋势如何?这些问题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不论历史学科或政治学科均无专文深入探讨,仅在一些教科书和工... 我国行省制实行已历700年。它怎样形成?历史价值如何?明清以来又怎样演变?有何经验教训?源于行省制的现行省地县制是否合理?今后变化趋势如何?这些问题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不论历史学科或政治学科均无专文深入探讨,仅在一些教科书和工具书中有一般介绍。我们认为研究行省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甚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鉴此,本文试图将历史学与政治学结合,将中国古代史研究与现实问题结合,从历史哲学角度大跨度地全面探讨行省制之历史渊源和存在价值,剖析其内在矛盾和兴衰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经验教训 历史渊源 郡县制 自然经济 政治学 商品经济 行省制 监察机构 正在进行
下载PDF
唐代长安瓜果蔬菜的消费与生产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波 《古今农业》 1992年第2期35-40,共6页
唐代,长安为京师所在之地,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宋·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唐京兆府长安、万年二县共领户八万余。唐大律规定子孙与父母、祖父母不得离财别籍,那么户均人数就不会少于十口,则长安、万年两县在... 唐代,长安为京师所在之地,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宋·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唐京兆府长安、万年二县共领户八万余。唐大律规定子孙与父母、祖父母不得离财别籍,那么户均人数就不会少于十口,则长安、万年两县在籍口数即达八十多万。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众多的皇旗、禁军、奴仆、僧道、少数民族以及外地驻京人口。有人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长安 宋敏求 瓜果蔬菜 京兆府 唐长安城 安志 文化中心 大律 僧道 司农寺
下载PDF
刘洎之死真相考索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元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7-90,共4页
刘洎是唐太宗贞观后期宰相,其直谏之言多为太宗所嘉纳,被太宗誉为魏征之后的重要谏臣。可是贞观十九年(645),太宗突然将他赐死,留下了一桩争执不休、发人深省的悬案。
关键词 褚遂良 许敬宗 太宗实录 诬奏 考索 太子 司马光 长孙无忌 晋王 旧唐书
下载PDF
《史记·论六家要指》的文本解读与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吉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学术思想 汉书·艺文志 黄老道家 司马谈 文本解读 早期道家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公孙龙子 梁启超 司马迁
下载PDF
论昭穆制度的起源及延续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政凯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78-86,共9页
昭穆制度是经学上的一大疑案,也是古史研究中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古人研究昭穆制度主要纠缠在宗庙的数目上,由于缺乏实物的证明,自然讨论不出结果。随着民族学与原始社会史研究的发展,日本学者加藤常贤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家族制... 昭穆制度是经学上的一大疑案,也是古史研究中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古人研究昭穆制度主要纠缠在宗庙的数目上,由于缺乏实物的证明,自然讨论不出结果。随着民族学与原始社会史研究的发展,日本学者加藤常贤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研究》中首先明确指出:“如果确切把握了这一制度的起源,那么其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看法反映了现代科学所能够提供的认识能力。四十多年过去了,对昭穆制度的起源问题,已经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李玄伯认为,昭穆制度是以由交表异代互婚所产生的婚姻组为基础,它产生于女系半部族之制。(《中国古代社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穆制度 婚姻形态 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史 日本学者 古史研究 起源 继承制度 宗庙 宗族
下载PDF
1877年移居中亚陕甘回族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国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东干人 中亚东干族 吉尔吉斯斯坦 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比什凯克 营盘 托克马克 阿拉木图 回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