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汉阴发现朱鹮新分布
1
作者 董荣 冯玲 +3 位作者 王敏 于晓平 李夏 吴大春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7-459,共3页
中国朱鹮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取得的成果使朱鹮分布区的扩大成为可能。2013年6月3日,在陕西汉阴县龙垭镇凤柳村(32°58′N,108°31′E,海拔526 m)发现一对朱鹮(H12♀和B747♂)营巢繁殖,成功出飞3只幼鸟。2014年1月12日,我们又在... 中国朱鹮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取得的成果使朱鹮分布区的扩大成为可能。2013年6月3日,在陕西汉阴县龙垭镇凤柳村(32°58′N,108°31′E,海拔526 m)发现一对朱鹮(H12♀和B747♂)营巢繁殖,成功出飞3只幼鸟。2014年1月12日,我们又在该地的青泥河畔发现8只朱鹮的越冬觅食群体。其中包括上述繁殖配对及其3只后代、1只来自洋县野生种群的个体(J41)以及2只无法识别身份的个体。同年5月该繁殖配对成功出飞幼鸟4只。自2011年之后,宁陕朱鹮再引入种群的个体与洋县野生个体形成配对,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基因交流。汉阴朱鹮新分布的发现表明,陕西宁陕朱鹮再引入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朱鹮野生种群(源种群)向秦岭东部地区扩散的速度,还将有利于朱鹮再引入种群(卫星种群)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扩散 新分布 汉阴
原文传递
不同释放策略对朱鹮再引入种群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2
作者 董荣 张军风 +3 位作者 雷颖虎 张智锋 李夏 于晓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1-809,共9页
物种再引入目前已成为一种拯救、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研究释放后的个体存活和繁殖成功率可以更好地优化释放策略,指导不同释放地释放后的管理。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了陕西省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三个释放地宁陕、铜川和千... 物种再引入目前已成为一种拯救、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研究释放后的个体存活和繁殖成功率可以更好地优化释放策略,指导不同释放地释放后的管理。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了陕西省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三个释放地宁陕、铜川和千阳首次释放个体的平均年龄,结合释放后的监测数据,比较了释放后个体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放归个体年龄、性别、个体来源和野化训练时长对释放后6个月个体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释放地首次释放个体的平均年龄差异显著(F=40.35,df=2,P<0.001),宁陕首次释放个体的平均年龄较大,为(6.1±1.9)岁。铜川释放后个体存活率(65.6%)最高,千阳次之(61.5%);三个释放地释放后的前3年繁殖成功率差异较大(ANOVA,df=2,P<0.05),铜川繁殖成功率最高,为57.7%±34.3%(n=14,其中2014年繁殖2巢,2015年繁殖6巢,2016年繁殖6巢),宁陕次之,为52.3%±43.3%(n=14)。释放个体年龄与释放后个体存活率显著负相关(β=﹣0.21,95%置信区间CI为﹣0.45~﹣0.04,P<0.05),而性别、个体来源和野化训练时长对释放后个体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基于三个释放地释放后个体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的差异,我们建议针对释放地的特定环境,可根据种源的年龄结构及个体的遗传组成来选择释放群体;可将不同种源的个体在释放地混合圈养,开展适当的野化训练后再进行释放;秋季可能是朱鹮的最佳释放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再引入 存活率 释放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