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思维方法提升解题技巧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4年第1期25-27,共3页
做题的技巧,主要在于掌握物理解题的思维方法.一般来说物理解题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守恒思维法、系统思维法、类比思维法、等效思维法、对称思维法、极端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转化思维法等.本文以发散思维法和转化思维法... 做题的技巧,主要在于掌握物理解题的思维方法.一般来说物理解题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守恒思维法、系统思维法、类比思维法、等效思维法、对称思维法、极端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转化思维法等.本文以发散思维法和转化思维法为例,希望它能为读者在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开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方面提供某些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法 解题技巧 逆向思维法 物理解题 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 解题能力 发散
原文传递
如何理解“惯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4年第8期24-25,共2页
一、从"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来理解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宏大物体,还是微小粒子,不论固体、液体、气体,不论静止物体,还是运动物体,不论物体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关键词 固有属性 运动物体 合外力 匀速直线 固有性质 论物体 牛顿第一定律 相互抵消 下都 运动形式
原文传递
声学知识的“十不同”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安良 李琳 杨笑 《数理化学习》 2018年第1期47-50,共4页
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什么?声音中"高低"和"大小"什么区别?城市如何减弱噪声?等问题都离不开系统掌握声学.本文着重分析学习声学中必须突破几道坎,以... 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什么?声音中"高低"和"大小"什么区别?城市如何减弱噪声?等问题都离不开系统掌握声学.本文着重分析学习声学中必须突破几道坎,以期在应用声学中不至于出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十不同
原文传递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荟萃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2年第6期13-16,共4页
一、链式思维法链式思维法是用分支树图的形式,首先设计出了各种可供选择的答案或因素,以表明它们之间的前后联系,然后从中权衡.
关键词 物理思维方法 初中 思维法 链式 树图
原文传递
“水瓶琴音调”问题纠错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安良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23,共2页
对敲水瓶琴发声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敲瓶后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柱,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与吹瓶发声相似;第二种观点认为敲击时瓶身、水和瓶内空气都在振动,主要是瓶身的振动发声.这样确定的发声体,... 对敲水瓶琴发声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敲瓶后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柱,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与吹瓶发声相似;第二种观点认为敲击时瓶身、水和瓶内空气都在振动,主要是瓶身的振动发声.这样确定的发声体,则可知盛水越多瓶身越不易振动,音调越低.上述两种解释的分歧在于发声体不同,音调的变化顺序不同.但实际上音调的变化顺序只有一种,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调 水瓶 振动发声 纠错 空气柱 瓶身
原文传递
中考物理选择题最优解法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安良 李琳 《数理化学习》 2017年第10期41-42,共2页
一、筛选排除法 利用有关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将比较容易判断的错误选项剔除,从而快捷地选取正确选项.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关键词 物理原理 最优解法 选择题 中考 物理规律 排除法 选项
原文传递
初中光学作图题的解法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7年第3期41-43,共3页
1.变点为物法 主要用于物点在主光轴上的成像作图.如图1(a),物点A在主光轴上,试画出它的像点.
关键词 作图题 解法 光学 初中 主光轴 物点 变点
原文传递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8
作者 武化魁 袁静 《文教资料》 2006年第4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认识规律 学法指导 学习能力 记忆方法 阅读自学 化学知识 认知方法 化学概念 学会学习 工具书
下载PDF
“热和能”考点分析
9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2年第4期24-24,25-27,共4页
一、考点分析 1.分子热运动.(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问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关键词 考点分析 分子组成 分子热运动 无规则运动 相互作用 物质
原文传递
声现象“十大误区”透视
10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4年第9期25-27,共3页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声的世界里,然而声音对我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于是同学们对“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现举例予以剖析,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
关键词 误区 错误认识 声音
原文传递
例谈实验题对“学力”的提升
11
作者 苏安良 李琳 《物理通报》 2014年第S1期70-72,共3页
从实验题设置中的"思维要素"和"知识梯度"出发,以实例详细、透彻地分析了实验题对提升"学力"的作用,并得出解答实验题应注意的问题.是"校本研修"的精华成果.
关键词 学力 提升 思维要素 知识梯度 评价 启示
下载PDF
幽默小故事(英文)
12
作者 王书正 《中学英语园地(高中一二年级)》 2004年第1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幽默故事 高中 英语 阅读欣赏 注释
下载PDF
动词及短语动词专练(英文)
13
作者 王书正 杨智慧 《中学英语园地(高三版)》 2006年第2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asked YOURSELF turned BROKE STAND devote RESERVE n
下载PDF
“滑轮组机械效率”类型例析
14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2年第10期24-27,共4页
“滑轮组机械效率”问题涉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功率、速度等概念,同学们由于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往往在解题中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不同类型的机械效率的求解相互混淆,
关键词 机械效率 滑轮组 类型 概念理解 有用功
原文传递
解读“简单机械和功”
15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3年第3期33-34,共2页
“简单机械和功”是对“力和运动”的知识加深和拓展,从物体平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发展到物体转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三要素有关还与力臂有关,从二力平衡条件发展到杠杆平衡条件,层层递进.而“功”是初中物理... “简单机械和功”是对“力和运动”的知识加深和拓展,从物体平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发展到物体转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三要素有关还与力臂有关,从二力平衡条件发展到杠杆平衡条件,层层递进.而“功”是初中物理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也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就“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解析如下,以帮助同学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机械 杠杆平衡条件 解读 知识体系 物体转动 初中物理 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原文传递
用滑动变阻器设计的试题
16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3年第8期30-32,共3页
如图1所示含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可以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等实验.如果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则可以研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功率”等实验.电学中的大量试题都是以含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 如图1所示含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可以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等实验.如果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则可以研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功率”等实验.电学中的大量试题都是以含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为基础设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变阻器 基础设计 试题 定值电阻 灯泡功率 电路图 小灯泡 电流
原文传递
动词及短语动词专练(续)(英文)
17
作者 王书正 杨智慧 《中学英语园地(高三版)》 2006年第3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asked POLICE BROKE handed CALLING tired arouse ori
下载PDF
用“压强与流速”的原理析十类问题
18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4年第3期30-31,共2页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用这一原理可以解释许多物理问题.下面归类分析.
关键词 流速 压强 原理 归类分析 物理问题 流体
原文传递
用“大则大、小则小”原理解题
19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3年第9期33-34,共2页
在物理情景中,当存在多个物理量相互制约时,只要控制其中某些物理量,总能找到某两个量之间的正比关系,也就是一个物理量变大,会同步引起另一个物理量变大,一个物理量变小,会同步引起另一个物理量变小.通常把这种变化规律称为“... 在物理情景中,当存在多个物理量相互制约时,只要控制其中某些物理量,总能找到某两个量之间的正比关系,也就是一个物理量变大,会同步引起另一个物理量变大,一个物理量变小,会同步引起另一个物理量变小.通常把这种变化规律称为“大则大、小则小”原理.利用这一原理解物理题,既清新,又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理 物理情景 解题 正比关系 变化规律 物理量 量变 物理题
原文传递
声现象“十大误区”透视
20
作者 苏安良 《数理化学习》 2012年第7期22-25,共4页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声的世界里,然而声音对我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于是同学们对“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现举例予以剖析,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
关键词 误区 错误认识 声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