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童梦凡 张群正 +3 位作者 马瑜 柯从玉 张洵立 马举武 《杭州化工》 CAS 2019年第4期1-4,共4页
酚类化合物是化工行业的宝贵原料和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具有高附加值,有良好的市场用途。该文总结了几种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技术,简要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分离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煤焦油 酚类化合物 分离 间/对甲酚
下载PDF
不同醇胺对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廷树 李红艳 +4 位作者 何蕊 徐一伦 杨仁和 钱强 王好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07-2712,共6页
首先,以聚合硫酸铝为主料,复配适量氟硅酸镁及磷酸等制备无碱液体速凝剂基液,使用基准水泥测试表明:在掺量为6%情况下,基液的初、终凝时间分别为583 s、2179 s,1 d抗压强度为7.8 MPa,28 d抗压强度比为89%。然后,系统研究了三乙醇胺(TEA... 首先,以聚合硫酸铝为主料,复配适量氟硅酸镁及磷酸等制备无碱液体速凝剂基液,使用基准水泥测试表明:在掺量为6%情况下,基液的初、终凝时间分别为583 s、2179 s,1 d抗压强度为7.8 MPa,28 d抗压强度比为89%。然后,系统研究了三乙醇胺(TEA)、二乙醇单异丙醇胺(DEIPA)及三异丙醇胺(TIPA)掺入基液对速凝剂性能的影响,使用基准水泥测试表明:TEA和DEIPA均能显著降低速凝剂的凝结时间,在基液中掺入0.8%的醇胺配成速凝剂,在速凝剂掺量为6%的情况下,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小于195 s和560 s,1 d抗压强度大于9.0 MPa。TEA的促凝效果及1 d增强效果稍好于DEIPA的,但3 d抗压强度和28 d抗压强度比,DEIPA的明显高于基液和TEA的。掺入TIPA虽能显著提升速凝剂的28 d抗压强度比,但无协同促凝作用且会降低1 d抗压强度,故不适合作为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的协同增效组分。最后,通过XRD和SEM分析,进一步验证了3种醇胺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凝剂 醇胺 凝结时间 强度 促凝机理
下载PDF
气泡混合轻质土在陕北淤地坝地基台背回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东民 毕伟涛 +2 位作者 李春轩 袁怀宇 魏进 《路基工程》 2019年第4期64-68,共5页
在延安至延川高速公路淤地坝地质条件下选择试验段,开展高填方台背回填用气泡混合轻质土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并对其力学性能、土压力(侧压力)大小以及路基沉降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淤地坝地基(地基承载力仅为100kPa)可直接采用气... 在延安至延川高速公路淤地坝地质条件下选择试验段,开展高填方台背回填用气泡混合轻质土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并对其力学性能、土压力(侧压力)大小以及路基沉降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淤地坝地基(地基承载力仅为100kPa)可直接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进行台背回填,对原有地基只需进行简单的整平和碾压处理,其强度及变形能力均能满足使用要求,且现场监测结果发现台背所受侧压力最终都有趋于零的趋势,路基和地基均未出现显著沉降,可减少桥头跳车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混合轻质土 淤地坝地基 台背回填 沉降监测 桥头跳车
下载PDF
基于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抗泥泵送剂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何廷树 李扬 +3 位作者 徐一伦 钱强 何娟 史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本文选取季铵盐类粘土稳定剂和其他两种传统抗泥组分,进行水泥净浆单组份试验和混凝土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抗泥配方。聚乙二醇,β-环糊精,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分别作为吸附组分,络合组分,粘土稳定组分,分别占胶凝材料0.05‰,0.025‰,0.07... 本文选取季铵盐类粘土稳定剂和其他两种传统抗泥组分,进行水泥净浆单组份试验和混凝土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抗泥配方。聚乙二醇,β-环糊精,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分别作为吸附组分,络合组分,粘土稳定组分,分别占胶凝材料0.05‰,0.025‰,0.075‰。本配方配制的抗泥泵送剂与同成本泵送剂相比,能显著降低混凝土流动性损失,同时不影响混凝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泥剂 含泥量 季铵盐类粘土稳定剂 坍落度损失
下载PDF
不同形貌纳米颗粒银粉的引入搭配对导电银浆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吕明 赵瑞欢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12期34-35,共2页
本文在粉末颗粒最紧密堆积理论Dinger-Funk方程的基础上,研究纳米银粉颗粒引入到片状银粉和球形银粉中的不同比例的搭配,讨论其对导电银浆方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银含量的增大,银膜方阻都是先减小后增大;与片状银粉混合时,同等添... 本文在粉末颗粒最紧密堆积理论Dinger-Funk方程的基础上,研究纳米银粉颗粒引入到片状银粉和球形银粉中的不同比例的搭配,讨论其对导电银浆方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银含量的增大,银膜方阻都是先减小后增大;与片状银粉混合时,同等添加量的球形和片状银粉搭配纳米银粉制成的导电银膜,片状银粉银膜的方阻低于球形银粉的.通过研究表明,颗粒粒径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比表面能就越大,于是熔点就会越低,纳米银粉因其较低的烧结温度也常常应用于低温固化导电银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导电银浆 电性能
下载PDF
丙烯磺酸盐与季铵盐对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的增效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何廷树 何蕊 +5 位作者 史琛 李红艳 徐一伦 陈源 牛梦蝶 达永琪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50-2656,共7页
为了改善骨料中黏土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影响,在采用丙烯酸(AA)-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HPEG-2400)-丙烯酰胺(AM)合成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PC)的过程中,通过单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复... 为了改善骨料中黏土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影响,在采用丙烯酸(AA)-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HPEG-2400)-丙烯酰胺(AM)合成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PC)的过程中,通过单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复掺AMPS与DMDAAC等量取代大单体,合成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A-PC、D-PC及AD-PC)。研究了A-PC、D-PC及AD-PC对含泥水泥浆体流动度的影响,采用UV法测定了它们在水泥和黏土颗粒表面的吸附量,结果表明:在改善含泥水泥浆体流动性方面,复掺1.16%AMPS和2.64%DMDAAC的AD-PC比单掺1.74%AMPS的A-PC、2.64%DMDAAC的D-PC效果更好,AD-PC在黏土颗粒表面的吸附量最小,表明同时引入AMPS和DMDACC具有协同抗泥效应;对比研究了市售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SS-PC)与AD-PC对混凝土坍落度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土含泥量≤8%时,AD-PC的抗泥性远大于SS-PC,且对强度无负面影响;FT-IR分析表明:通过复掺成功将AMPS、DMDAAC嫁接在了PC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泥性 保坍性 聚羧酸减水剂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黄酸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下载PDF
基于NSGA-Ⅱ与熵权TOPSIS法的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鹏博 尹冠生 +6 位作者 冯俊杰 孙锐 刘亚红 朱东方 马瑞杰 高赞 张云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89-4201,共13页
制备以钢纤维(SF)、塑钢纤维(MPPF)为骨料的高性能道面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HFRAC),研究改善再生混凝土(RAC)强度及耐磨性能,采用响应面法(RSM)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以SF体积掺量、MPPF体积掺量和砂率为因素,以HFRAC抗折强度、抗... 制备以钢纤维(SF)、塑钢纤维(MPPF)为骨料的高性能道面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HFRAC),研究改善再生混凝土(RAC)强度及耐磨性能,采用响应面法(RSM)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以SF体积掺量、MPPF体积掺量和砂率为因素,以HFRAC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磨损量为评价指标,建立各评价指标的预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并构建基于NSGA-Ⅱ耦合熵权TOPSIS法的HFRAC配合比优选模型,确定综合性能最优时的配合比方案。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评价指标的响应面模型拟合效果良好,预测精度高;各评价指标不仅受单因素影响,而且受因素间交互作用影响,SF体积掺量与MPPF体积掺量交互作用对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影响极显著,对磨损量影响显著,MPPF体积掺量与砂率交互作用对抗折强度影响显著;当SF体积掺量为1.39%、MPPF体积掺量为0.97%、砂率为36.10%时,HFRAC综合性能最优。该方法能够实现HFRAC性能的综合改善,可为HFRAC在道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 配合比 响应面法 NSGA-Ⅱ 熵权TOPSIS法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银粉和玻璃粉对太阳能电池正银浆料接触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江 李蓬 +1 位作者 钟文涛 邓宝利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6,59,共7页
通过传统的电子浆料工艺制备太阳能电池正银浆料,将该银浆料经丝网印刷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后烧结为银膜结构。采用场发射扫面电镜观测烧结银膜接触界面的形貌,分析银粉的粒径、形貌和玻璃粉的成分对太阳能电池正银浆料界面接触结构的影... 通过传统的电子浆料工艺制备太阳能电池正银浆料,将该银浆料经丝网印刷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后烧结为银膜结构。采用场发射扫面电镜观测烧结银膜接触界面的形貌,分析银粉的粒径、形貌和玻璃粉的成分对太阳能电池正银浆料界面接触结构的影响。发现小粒径球状银粉和片状银粉制备的烧结银膜界面接触结构较好,形成较多的银微晶,当球形银粉粒径为0. 9μm时,体电阻率较低。采用0. 9μm粒径球形银粉和不同铋含量的玻璃粉优化正银浆料的配方,当玻璃粉中铋含量为68. 98%(T_g=614℃)时,烧结银膜与硅基体之间的接触结构较好,体电阻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硅太阳电池 丝网印刷 银浆 铋系玻璃粉 体电阻率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改性胺固化剂增韧环氧清漆涂层的性能和机理研究
9
作者 张博伦 张海宝 +3 位作者 王振军 张松林 李兆睿 陈玉生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143,共10页
[目的]氢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HBPA-EP)基涂层应用时脆性大、韧性不足、疏水性较差等问题亟待解决。[方法]使用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C6F)对异佛尔酮二胺(IPDA)固化剂进行改性后,与HBPA-EP反应固化为涂层,研究了改性剂掺量对涂... [目的]氢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HBPA-EP)基涂层应用时脆性大、韧性不足、疏水性较差等问题亟待解决。[方法]使用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C6F)对异佛尔酮二胺(IPDA)固化剂进行改性后,与HBPA-EP反应固化为涂层,研究了改性剂掺量对涂层疏水性能、力学性能、耐化学品性能和耐沾污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仪(1H-NMR)分析了C6F对IPDA的改性机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谱仪(EDS)对涂层拉伸断面形貌及表面氟元素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C6F的氟碳链结构被成功引入到IPDA分子中。采用C6F改性IPDA制备的涂层在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上都得到明显提高。C6F与IPDA的物质的量比为0.5∶1.0时所得涂层的性能最佳,其水接触角为118.2°,铅笔硬度达到2H,柔韧性为1 mm,粘结强度为16.2 MPa,在浸水、浸碱和浸酸8 d后未出现吸水溶胀现象,表面也具有良好的抗涂鸦沾污性能。[结论]改性后的IPDA与HBPA-EP反应形成了交联网状结构,氟碳键的存在使网状结构交联更加致密,实现了对HBPA-EP交联体系的有效调节,令改性涂层的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 异佛尔酮二胺 固化剂 改性 环氧涂层 力学性能 疏水性 耐久性
下载PDF
酯醚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廷树 杨仁和 +4 位作者 徐一伦 史琛 邹亚婷 李红艳 房佳斌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8-223,共6页
采用自由基共聚法合成了酯醚共聚型聚羧酸减水剂(PCst),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酯型与醚型支链。将PCst与酯型聚羧酸减水剂(PCes)和醚型聚羧酸减水剂(PCet)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水泥净浆试验表明,PCet的净浆... 采用自由基共聚法合成了酯醚共聚型聚羧酸减水剂(PCst),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酯型与醚型支链。将PCst与酯型聚羧酸减水剂(PCes)和醚型聚羧酸减水剂(PCet)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水泥净浆试验表明,PCet的净浆流动度大,PCes较小,PCst的流动度介于两者之间;掺加PCet的水泥净浆易泌水,且对用水量波动和含泥量的敏感性大,PCes与PCst的净浆粘聚性好,对用水量波动和含泥量的敏感性小。混凝土试验表明,PCet的减水率大,PCes较小,PCst介于两者之间,但掺加PCet的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略差,坍落度经时损失大,PCes与PCst的混凝土拌合物不但和易性好,而且坍落度经时损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系减水剂 酯醚共聚 分子结构 性能对比
原文传递
铌复合钇共掺杂改善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高温电化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李崇 马娜妮 +2 位作者 王子钰 张彩红 王慧萍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为解决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表面残碱高、高温循环性能差等问题,利用铌与钇等元素共同掺杂对正极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以高镍单晶三元前驱体Ni_(0.6)Co_(0.1)Mn_(0.3)(OH)_(2)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不同双元素掺杂系... 为解决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表面残碱高、高温循环性能差等问题,利用铌与钇等元素共同掺杂对正极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以高镍单晶三元前驱体Ni_(0.6)Co_(0.1)Mn_(0.3)(OH)_(2)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不同双元素掺杂系列正极材料。结果表明,Nb与Y双掺杂样品具有优异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45℃下循环50圈后,铌与钇双掺杂样品的容量保持率较单掺铌样品高2.58个百分点;2C倍率充放电条件下,铌与钇双掺杂样品放电容量比单掺铌的样品高6.2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 单晶三元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 铌掺杂 钇掺杂 共掺杂 高温电化学性能 高温固相反应
下载PDF
微量无机盐与不同高效减水剂复合使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廷树 李朋 +2 位作者 徐一伦 钱强 但维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3-757,共5页
采用粉煤灰掺量为25%的C35混凝土,研究了各种微量无机盐(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0.01%~0.05%)与聚羧酸减水剂型泵送剂(P型)及萘系减水剂型泵送剂(N型)复合使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掺泵送剂的低坍落度塑性混凝... 采用粉煤灰掺量为25%的C35混凝土,研究了各种微量无机盐(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0.01%~0.05%)与聚羧酸减水剂型泵送剂(P型)及萘系减水剂型泵送剂(N型)复合使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掺泵送剂的低坍落度塑性混凝土,添加微量无机盐对其流动性和强度基本上没有影响;对掺泵送剂的大坍落度流动性混凝土,添加微量无机盐对其流动性及经时损失的影响因无机盐和减水剂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总的来说影响较小,但对强度影响的差异性很大:对两类泵送剂配制的混凝土,添加微量氯化钙、硝酸钠均无增强作用,添加微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均稍有增强作用;添加微量硅酸钠、硫酸钠对P型泵送剂配制的混凝土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但对N型泵送剂配制的混凝土无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盐 微量增强剂 聚羧酸减水剂 萘系减水剂 混凝土
下载PDF
一种两性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净浆及混凝土早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廷树 邹亚婷 +2 位作者 杨仁和 徐一伦 李同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52-1855,1867,共5页
通过引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两种小单体,并采用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大单体,合成了一种两性聚羧酸减水剂ZQ-3,使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将该减水剂与另... 通过引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两种小单体,并采用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大单体,合成了一种两性聚羧酸减水剂ZQ-3,使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将该减水剂与另外三种聚羧酸减水剂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水泥净浆实验结果表明:减水剂ZQ-3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及分散性经时保持性能,对净浆的凝结时间影响不大;混凝土实验及XRD分析表明:减水剂ZQ-3能够促进水泥的早期水化,明显提高混凝土蒸养脱模强度和早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阳离子单体 长侧链 蒸养 早强
下载PDF
非离子型纤维素醚在聚合物水泥中的作用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嘉龙 毕伟涛 +2 位作者 山颖获 马瑞杰 马保林 《山西建筑》 2021年第6期100-102,105,共4页
作为聚合物水泥中不可或缺的一类添加剂,非离子型纤维素醚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的种类及选择、其对聚合物水泥物理性能的作用,对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非离子纤维素醚改性水... 作为聚合物水泥中不可或缺的一类添加剂,非离子型纤维素醚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的种类及选择、其对聚合物水泥物理性能的作用,对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非离子纤维素醚改性水泥砂浆的规律及作用机理,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该研究工作将促进纤维素醚在聚合物水泥中的应用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纤维素醚 聚合物水泥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下载PDF
掺加改性淀粉制备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廷树 杨仁和 +2 位作者 徐一伦 李同新 房佳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6-649,共4页
选取经过降解处理的羧甲基淀粉醚(CMS-Na)代替部分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TPEG)制备一种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PC2),利用水泥净浆单组分试验得出CMS-Na对TPEG的最佳替代量为15%。另外,用红外光谱(FTIR)对CMS-Na及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进行... 选取经过降解处理的羧甲基淀粉醚(CMS-Na)代替部分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TPEG)制备一种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PC2),利用水泥净浆单组分试验得出CMS-Na对TPEG的最佳替代量为15%。另外,用红外光谱(FTIR)对CMS-Na及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加CMS-Na合成的PC2不仅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而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保塑性,同时不影响混凝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羧甲基淀粉醚 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 替代量 混凝土
下载PDF
盐类防冻组分对聚羧酸型防冻泵送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廷树 王玥 +1 位作者 徐一伦 钱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8-942,共5页
掺不同种类盐类组分的聚羧酸型液体防冻泵送剂,可以使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硬化,强度不同程度的提高并达到设计要求标准。本文主要从负温储存稳定性、防冻剂与水泥适应性及混凝土力学性能等方面研究了多种盐类组分,如亚硝酸钠、硝酸钠、... 掺不同种类盐类组分的聚羧酸型液体防冻泵送剂,可以使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硬化,强度不同程度的提高并达到设计要求标准。本文主要从负温储存稳定性、防冻剂与水泥适应性及混凝土力学性能等方面研究了多种盐类组分,如亚硝酸钠、硝酸钠、硝酸钙、乙酸钠、硫代硫酸钠、硫氰化钾等对聚羧酸减水剂型防冻泵送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盐类防冻组分后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其中可总结规律如下: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硝酸钙﹥硫氰化钾﹥亚硝酸钠﹥乙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冻组分 混凝土 聚羧酸 防冻剂
下载PDF
滞水添加对不同液体速凝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廷树 刘莎 +3 位作者 袁倩男 杨仁和 官梦芹 徐一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6-822,共7页
采用基准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对比研究了滞水添加时间对偏铝酸钠基有碱(AL)、硫酸铝基无碱(AF)两种液体速凝剂的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速凝剂的滞水添加均会明显延长水泥净浆的初、终凝时间,且滞水时间对AF的影响更... 采用基准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对比研究了滞水添加时间对偏铝酸钠基有碱(AL)、硫酸铝基无碱(AF)两种液体速凝剂的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速凝剂的滞水添加均会明显延长水泥净浆的初、终凝时间,且滞水时间对AF的影响更为显著;但滞水添加时间对掺两种速凝剂的胶砂1 d和28 d抗压强度均影响不大;滞水30 min后添加速凝剂相较于直接添加会明显降低水泥净浆早期水化温峰,且掺AF净浆的温峰降低幅度更大;主要原因是水泥初期生成的AFt覆盖于矿物表面阻碍了滞水添加的速凝剂与水泥的作用;滞水添加AL生成的AFt易转化为AFm,故滞水添加方式对降低AL的促凝作用小于对降低AF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速凝剂 滞水添加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钙矾石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预锂化专利预警分析
18
作者 李崇 马娜妮 +2 位作者 王子钰 张彩红 王慧萍 《电池工业》 CAS 2023年第3期142-147,共6页
锂离子电池预锂化技术可以在电池初始循环过程中补偿其所造成的不可逆容量损失,提高能量密度和库仑效率。对锂离子电池预锂化技术的研发进展及专利布局情况进行调研,统计、分析预锂化专利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重要专利申请人的相关布... 锂离子电池预锂化技术可以在电池初始循环过程中补偿其所造成的不可逆容量损失,提高能量密度和库仑效率。对锂离子电池预锂化技术的研发进展及专利布局情况进行调研,统计、分析预锂化专利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重要专利申请人的相关布局,从技术分支出发,对材料的技术功效、技术发展路线、制备方法、专利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围绕当前研发的热点开展专利预警分析,以期为预锂化技术的产业化及相关专利的布局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锂剂 预锂化 专利分析 锂离子电池 正极补锂技术
下载PDF
预应力碳纤维布放张时受力性能分析
19
作者 毕伟涛 王中岳 +1 位作者 谢丹 刘成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5期180-183,共4页
近年来,预应力碳纤维布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被广泛采用,是一种优良的加固效果、应用前景广泛的加固技术,特别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工程实践和实验分析显示,轻质高强性能的碳纤维布一般无法得到很好的展示和应用,不能通过通... 近年来,预应力碳纤维布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被广泛采用,是一种优良的加固效果、应用前景广泛的加固技术,特别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工程实践和实验分析显示,轻质高强性能的碳纤维布一般无法得到很好的展示和应用,不能通过通常的方法为了解决碳纤维布的强度,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为有效的解决该问题,预应力碳纤维布的增强技术一直在广泛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当预应力碳纤维布被拉伸时,每个部位的受力会很复杂。在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后,碳纤维布后预应力传递区的概念被提出,预应力碳纤维布的7根混凝土梁,通过放张测量采用碳纤维布受拉后的应变,具体详细还给出了受力碳纤维布的传递面积、计算受拉后混凝土梁背拱、混凝土截面应变的变化、碳纤维布的预应力传递面积计算公式,为混凝土梁设计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碳纤维布 放张 受力性能 性能分析
下载PDF
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及其在某桥梁中的应用
20
作者 钱学东 贾楠 马瑞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年第7期199-201,共3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桥梁加固施工中,涌现出了很多新型技术。其中碳纤维板施加预应力技术是在传统粘贴碳纤维板加固技术基础上创新、改进而来的一种新型补强技术,能提高被加固桥梁的屈服荷载,改善使用荷载下的性能。因此,在当...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桥梁加固施工中,涌现出了很多新型技术。其中碳纤维板施加预应力技术是在传统粘贴碳纤维板加固技术基础上创新、改进而来的一种新型补强技术,能提高被加固桥梁的屈服荷载,改善使用荷载下的性能。因此,在当前的桥梁加固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桥梁的安全性、可靠性与舒适性。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及其在某桥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板 施加预应力 桥梁加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