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营养成分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16
1
作者 王鑫 马永祥 李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39-41,共3页
紫花苜蓿营养丰富,生态适应性广,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牧草。通过对紫花苜蓿营养成分及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紫花苜蓿栽培利用和草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营养成分 生物学特性 牧草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2
2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85-3695,共11页
研究了放牧、收集枯落物及清灌等人为干扰活动对黄土高原于午岭油松林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0~50cm土壤中砂粒含量比无干扰时分别增加了11.83%、37.80%和51.60%;粉粒下降了8.16%、11.83%... 研究了放牧、收集枯落物及清灌等人为干扰活动对黄土高原于午岭油松林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0~50cm土壤中砂粒含量比无干扰时分别增加了11.83%、37.80%和51.60%;粉粒下降了8.16%、11.83%和15.55%;粘粒下降了8.10%、20.84%和30.72%,土壤表现出粗骨化趋势;〉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无干扰林地分别下降了16.59%、43.12%和61.13%。〉1.0mm的团聚体含量仅为无干扰林地土壤的27.78%和24.34%,1.0—0.25mmm的团聚体下降幅度较小;〉0.05mm微团聚体的比例分别下降了19.39%、32.62%和33.47%。而〈0.05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随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大幅度上升。土壤容重增加了0.11-0.41g/cm^3。土壤总孔隙度分别降低了13.64%、25.47%和39.14%,毛管孔隙下降了7.79%、11.54%和29.32%,非毛管孔隙下降了28.47%、60.79%和64.08%。说明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对人为干扰更为敏感。最大持水量分别下降23.42%、37.15%和52.92%;毛管持水量下降33.79%、43.01%和52.22%;自然含水量下降31.03%、39.34%和46.28%。饱和持水量下降16.14%、28.80%和49.68%;田间持水量下降了12.39%、33.92%和47.47%;土壤有效水含量下降了9.55%、20.55%和58.91%。土壤前3min初渗率下降了38.74%、51.45%和63.23%;稳渗速率下降了54.06%、71.63%和84.10%,相应地受人为干扰林地前30min累计人渗量也较未受人为干扰林地土壤分别低48.15%、65.93%和73.35%。饱和导水率较对照下降了8.73%、33.33%和51.00%。土壤的结构系数。由79.12%下降到27.32%。团聚度由59.48%下降到11.11%,分散率上升了l倍多,分散系数上升了4倍多。土壤枯落物层及有机质的减少是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油松人工林 森林土壤 物理性质 人为干扰 土壤退化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苜蓿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8
3
作者 刘建新 王鑫 王凤琴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 6000)高渗溶液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苜蓿幼苗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幼苗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增加,活性氧清... 采用聚乙二醇(PEG 6000)高渗溶液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苜蓿幼苗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幼苗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增加,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水分胁迫导致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积累增加,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苜蓿 渗透调节 保护酶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与天然林养分分布和生物循环比较 被引量:83
4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对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养分积累与分配以及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林各组分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树皮>树根>树干;地上部分的养分在针叶、树枝、树干和凋落物中呈:Ca>N>K&... 对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养分积累与分配以及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林各组分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树皮>树根>树干;地上部分的养分在针叶、树枝、树干和凋落物中呈:Ca>N>K>Mg>P(林型Ⅰ的针叶、枝干和林型Ⅳ的树枝N含量较其它元素含量高),而在土壤层中呈:Ca>K>Mg>N>P;不同林型内各养分含量因林龄的不同而有差异。(2)油松林生态系统中养分总贮量的80.83%~98.81%集中在土壤组分中,乔木层养分量占总贮量的0.76%~5.52%,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养分贮量分别占系统总贮量的0.05%~0.17%和0.38%~3.48%。人工油松林的养分贮量随抚育林龄的增加先升后降,30a时养分贮量最大,50a时养分贮量明显降低,其中N素衰减较其它养分快(30龄油松林是50龄油松林的4.23倍)。(3)油松林地上部分养分贮量主要集中在针叶,且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针叶不但贮量增加而且占地上各组分总贮量比例也增大,树枝和树干只是绝对贮量增加,但所占地上总贮量的比例下降。(4)油松林地上部分养分的年积累量以30a人工林最高,变化趋势为Ⅱ>Ⅲ>Ⅳ>Ⅰ。各组分养分的年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根系>树皮>树干,同一组分各养分年积累量与各组分养分贮量变化顺序基本一致,即10年生幼林为N>Ca>K>P>Mg,人工成熟纯林Ca>N>K>P>M,天然林与人工成熟林相似。(5)天然林的吸收量、存留量明显高于人工林。人工林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吸收量和归还量增大,存留量和循环系数先增后降。各林地油松利用系数为:Ca>Mg>N>K>P,但同一养分利用率,油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油松天然林与人工成熟林的利用系数和周转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人工林 天然林 养分分布格局 养分循环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无公害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89
5
作者 王鑫 胥国斌 +3 位作者 任志刚 张占军 简毓峰 张永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8-81,共4页
试验研究无公害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地膜在玉米生长前期具有保温、保水的显著效果,叶面积显著增大,叶片数差异不明显;液态地膜降解最快且无污染,环保作用突出,可在蔬菜等生育期短的作物上应用;生物降解... 试验研究无公害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地膜在玉米生长前期具有保温、保水的显著效果,叶面积显著增大,叶片数差异不明显;液态地膜降解最快且无污染,环保作用突出,可在蔬菜等生育期短的作物上应用;生物降解膜降解较慢,具有较好的环保作用,且比露地显著增产,可在生育期较长的作物上推广应用;生物-光降解膜降解最慢,环保效果不明显,但比露地显著增产,适于玉米等生育期长的作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膜 玉米 土壤环境 降解特性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76
6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7-537,共11页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为研究区域 ,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暖温带森林优势群落辽东栎林、油松林及刺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油松林、辽东栎林和刺槐人工林 3林分总生物量为 ...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为研究区域 ,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暖温带森林优势群落辽东栎林、油松林及刺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油松林、辽东栎林和刺槐人工林 3林分总生物量为 :86 .2 4 7、12 9.0 0 5 t/ hm2和 14 4 .795 t/ hm2 ,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85 .2 2 3、12 6 .989t/ hm2和 14 2 .4 88t/ hm2 ,随群落针阔树种转化替代 ,群落总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年均生长量为 3.2 75~ 5 .6 99t/ hm2。生物量和年生长量排序为刺槐人工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凋落物贮量表现为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林分郁闭度和林下凋落物的不同引起的 ;刺槐林和辽东栎林林下植被层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凋落物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同化器官的各种元素含量高于其它器官 ,茎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最低。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 :0 .74 5、1.378t/ hm2和 1.80 5 t/ hm2 。不同林分不同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差别较大。因采伐而引起的 3林分林地养分流失量分别达 6 5 .4 5 %、5 3.76 %和 2 5 .1%。 3林分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为 :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林分 生物量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下载PDF
镉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生态的变化 被引量:72
7
作者 刘建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用不同浓度Cd2 + 处理玉米种子 ,在室内常规培养 ,研究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 ,镉影响玉米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当Cd2 + 浓度高于 5 0mg·L-1时 ,显著抑制种子的发芽率 ;随Cd2 + 浓度的增加 ,根系长度和侧... 用不同浓度Cd2 + 处理玉米种子 ,在室内常规培养 ,研究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 ,镉影响玉米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当Cd2 + 浓度高于 5 0mg·L-1时 ,显著抑制种子的发芽率 ;随Cd2 + 浓度的增加 ,根系长度和侧根数减小 ;在Cd2 + 浓度小于 5mg·L-1时 ,镉刺激苗高和根系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 ,当Cd2 + 浓度超过相应浓度时 ,苗高和根系及地上部的生长量随Cd2 + 浓度提高而降低。镉胁迫下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 ,根内丙二醛含量增加。镉影响玉米幼苗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根系和茎叶中Ca、Mg、Fe、Cu的吸收量随Cd2 + 浓度提高而增加 ,K、Zn的吸收量随Cd2 + 浓度提高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活力 叶绿素 丙二醛 矿质元素
下载PDF
覆草对果园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1
8
作者 刘建新 王鑫 杨建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5,共3页
在杏园和苹果园覆盖麦草,研究其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显著提高了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褐腐酸(HA)含量及褐腐酸与黄腐酸比值(HA/FA)增大;重组腐殖质和松结态、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增高,尤其是松... 在杏园和苹果园覆盖麦草,研究其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显著提高了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褐腐酸(HA)含量及褐腐酸与黄腐酸比值(HA/FA)增大;重组腐殖质和松结态、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增高,尤其是松结态腐殖质不仅绝对含量提高,而且与重组腐殖质及紧结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也明显提高。覆草增加了土壤细菌、放线菌及氨化细菌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降低了硝化细菌数量;同时提高了土壤多酚氧化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纤维素酶活性,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草 果园土壤 腐殖质组成 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动态 被引量:47
9
作者 张希彪 王瑞娟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77-1884,共8页
对黄土高原区子午岭不同林龄(18a、29a、40a、54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人工林及天然林(约75a)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油松种子雨一般从每年9月初开始,一直到11月底结束,种子雨降落历程与林龄... 对黄土高原区子午岭不同林龄(18a、29a、40a、54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人工林及天然林(约75a)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油松种子雨一般从每年9月初开始,一直到11月底结束,种子雨降落历程与林龄大小有关,种子雨发生时间和降落高峰期有所不同。不同林龄的油松种子雨强度不同,种子雨总量大小顺序为:40a人工林((489.9±8.64)粒.m-2)〉29a人工林((346.8±7.45)粒·m-2)〉54a人工林((327.1±8.13)粒.m-2)〉天然林((146.9±5.25)粒·m-2)〉18a人工林((78.1±2.72)粒.m-2)。种子雨总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约40a时达到高峰,种子雨活力也以40a时最高。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种子库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8a人工林种子库最小,40a人工林种子库最大。从种子雨降落到次年4月,5种林分土壤种子库总量下降了42.34%~53.59%,空粒种子增加了26.72%~48.69%;从4月到8月份种子腐烂率由10.28%~13.62%增加到57.25%~63.28%。动物的搬运、取食和种子腐烂死亡是种子库损耗的主要因素。土壤种子库中的油松种子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层,其次为0~2cm层,2~10cm层种子最少。到8月中旬,土壤中98.26%的油松种子都已丧失活性。不同林分下油松幼苗的密度差异较大,40a人工林下幼苗最多,其余依次为29a人工林、54a人工林和天然林,18a人工林下的实生苗极少,幼苗死亡率极高。在一定龄级范围内,人工林结实能力和更新潜力随林龄增加而增加,40a时更新潜力最大。虽然有大量种子下落,但由于种子大量损耗和幼苗死亡,通过环境筛作用而最终可以成熟的个体数量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种子雨 土壤种子库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杏仁的功能性及其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0
作者 肖朝霞 蒋萌蒙 王向军 《农产品加工》 2011年第11期71-73,共3页
杏仁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目前对杏仁健脑益智、美容、抗衰老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报道不多,这对杏仁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不利,应当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杏仁的营养和药用成分,加... 杏仁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目前对杏仁健脑益智、美容、抗衰老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报道不多,这对杏仁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不利,应当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杏仁的营养和药用成分,加快杏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提高杏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 功能性 药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包膜控释尿素对保护地菜地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王鑫 徐秋明 +2 位作者 曹兵 张占军 马生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0,84,共5页
为探讨包膜控释尿素施用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种植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的保护地菜地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因子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包膜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 为探讨包膜控释尿素施用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种植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的保护地菜地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因子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包膜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包膜控释尿素可增强土壤多酚氧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这些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施用包膜控释尿素未增强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活性,过氧化氢酶、转化酶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不明显。在评价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方面要根据不同的作物作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尿素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黄土丘陵子午岭油松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张希彪 郭小强 +1 位作者 上官周平 刘富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天然油松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67种,分属23科54属,区系组成丰富;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为主,共65个,占总属数的66.7%;在群落外貌特征上,油松群落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75.9%;叶级... 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天然油松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67种,分属23科54属,区系组成丰富;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为主,共65个,占总属数的66.7%;在群落外貌特征上,油松群落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75.9%;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共96种,占57.85%;群落可分为乔、灌、草3个层次,并有层间植物伴生;随年龄增长,群落中油松种群空间结构呈集群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变化;种群格局强度随年龄阶段变化缓慢,处于较弱的生境异质性变化状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油松 群落特征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希彪 郭小强 +1 位作者 周天林 上官周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67-274,共8页
子午岭林区计有种子植物94科361属68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8属10种1变种;被子植物91科353属678种.中国特有属8个,特有种271个,子午岭特有种1个.其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种成分交汇;区系组成以华北成... 子午岭林区计有种子植物94科361属68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8属10种1变种;被子植物91科353属678种.中国特有属8个,特有种271个,子午岭特有种1个.其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种成分交汇;区系组成以华北成分为主体,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南北区系成分存在差异,垂直分布带谱不明显;在中国植物区系上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特征 子午岭
下载PDF
外源NO对盐胁迫下黑麦草幼苗根生长抑制和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40
14
作者 刘建新 胡浩斌 王鑫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3,共7页
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盐胁迫下黑麦草幼苗根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5~100μmol·L^-1的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显著减轻100mmol·L^-1 NaCl胁迫对黑麦草幼苗根生长的抑... 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盐胁迫下黑麦草幼苗根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5~100μmol·L^-1的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显著减轻100mmol·L^-1 NaCl胁迫对黑麦草幼苗根生长的抑制效应,其中50μmol·L^-1的SNP效果最明显,150μmol·L^-1以上的SNP处理则抑制根的生长。50μmol·L^-1 SNP处理提高了100mmol·L^-1 NaCl胁迫下黑麦草幼苗根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液泡膜上H^+-ATP酶(H^+-ATPase)和H^+-焦磷酸酶(H^+-PPase)的活性,使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和脯氨酸含量及K^+/Na^+、(Spd+Spm)/Put比值和根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超氧阴离子(O2^-·)、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而1mmol·L^-1 NO清除剂PTIO和1μmol·L^-1 NaNO2处理(对照)的效果则不明显。由此推断,NO通过提高根组织的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促进根系对K^+的选择性吸收及Put向Spd和Spm的转化,降低Na^+的吸收并加强在液泡中的区隔化缓解盐胁迫对黑麦草幼苗根生长的抑制和膜脂过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盐胁迫 黑麦草 根系 氧化损伤 多胺
下载PDF
外源一氧化氮供体对镉胁迫下黑麦草幼苗活性氧代谢、光合作用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0
15
作者 刘建新 胡浩斌 王鑫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33,共8页
为了探讨外源NO对镉胁迫下牧草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采用溶液培养方法,以多年生黑麦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镉胁迫下黑麦草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光合作用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50μmol·L-1SNP能明显... 为了探讨外源NO对镉胁迫下牧草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采用溶液培养方法,以多年生黑麦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镉胁迫下黑麦草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光合作用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50μmol·L-1SNP能明显缓解100mg·L-1Cd2+对黑麦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与单纯镉胁迫相比,外源150μmol·L-1SNP显著抑制镉胁迫下黑麦草幼苗根系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下降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促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提高,降低抗坏血酸(ASA)、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同时,外源SNP处理不仅降低了镉胁迫下黑麦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最大荧光(Fm)、PSII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速率(PCR)的下降及初始荧光(F0)的上升幅度,还提高了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和叶绿素含量及叶黄素循环库(V+A+Z)的大小,使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升高.由此表明,外源NO可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增强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非辐射能量耗散,保护由镉胁迫引起的黑麦草幼苗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镉胁迫 叶绿素荧光 叶黄素循环 黑麦草
原文传递
Cd Zn复合胁迫对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刘建新 赵国林 王毅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不同浓度Cd2+(0、5、15、50mg·L-1)、Zn2+(0、5、50、200mg·L-1)胁迫下,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Cd、Zn单一及复合作用对玉米幼苗生长、活性氧产生、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10d后玉... 在不同浓度Cd2+(0、5、15、50mg·L-1)、Zn2+(0、5、50、200mg·L-1)胁迫下,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Cd、Zn单一及复合作用对玉米幼苗生长、活性氧产生、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10d后玉米幼苗根长和株高降低,生物量积累下降(Cd5Zn0、Cd0Zn5处理除外),根长、株高及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1% ̄84.8%、2.0% ̄69.5%、2.3% ̄39.7%和0.5% ̄36.5%;叶片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3.4% ̄66.2%、6.7% ̄95.9%和0.9% ̄282.2%,Cd、Zn复合胁迫对膜脂过氧化影响的交互效应主要为协同作用,在高浓度复合胁迫(Cd50Zn200)时则表现为拮抗作用。随着Cd2+、Zn2+浓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先升后降,在Cd2+、Zn2+浓度均为5mg·L-1时SOD、CAT、GR活性高于对照;当Cd2+、Zn2+浓度分别超过15mg·L-1和50mg·L-1时显著下降,SOD、CAT和GR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1.36% ̄94.8%、5.0% ̄57.1%和6.2% ̄53.3%。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高浓度Cd(Cd15Zn5、Cd50Zn0)、Z(nCd0Zn50)及复合处理(Cd0Zn200、Cd5Zn200、Cd15Zn200、Cd50Zn200)下数量表达增强。Cd、Zn复合胁迫对上述各指标的毒害效应大于同水平单元素胁迫的效应。因此,必须重视复合污染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ZN 复合胁迫 膜脂过氧化 抗氧化酶 玉米
下载PDF
黄土高原大棚黄瓜不同年限连作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范小峰 俞诗源 +3 位作者 范亚娜 刘建新 王小玉 王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2,共3页
采用大棚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庆阳市周边地区不同年限连作黄瓜大棚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状况、水稳性团粒结构及盐积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2~... 采用大棚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庆阳市周边地区不同年限连作黄瓜大棚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状况、水稳性团粒结构及盐积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2~0.25mm水稳性团粒增加,土壤物理性能有所改善;盐分积累,土壤化学性质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大棚黄瓜 连作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骆驼蓬抗氧化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29
18
作者 刘建新 赵国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7-131,共5页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多裂骆驼蓬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旨在探讨这些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多裂骆驼蓬植株生长量下降。随土壤干旱强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多裂骆驼蓬叶片丙二醛(M...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多裂骆驼蓬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旨在探讨这些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多裂骆驼蓬植株生长量下降。随土壤干旱强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多裂骆驼蓬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呈递增的变化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干旱强度增大,开始增加,然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随胁迫时间延长先升后降,重度胁迫下持续下降;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脯氨酸(Pro)随胁迫强度增大积累增加。表明多裂骆驼蓬耐旱性与其抗氧化酶活性相关,渗透调节物质是构成其耐旱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骆驼蓬 干旱胁迫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 丙二醛 膜透性
下载PDF
温室黄瓜连作对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杨建霞 范小峰 刘建新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441-443,共3页
通过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下土壤根际微生物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较明显的温室效应。与非连作对照比较,连作土壤真菌数量明显增多,放线菌数量总的变化趋势降低;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变化,连作5年以上土壤普遍降低,... 通过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下土壤根际微生物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较明显的温室效应。与非连作对照比较,连作土壤真菌数量明显增多,放线菌数量总的变化趋势降低;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变化,连作5年以上土壤普遍降低,5年以下(包括5年)土壤则变化不明显;微生物生理类群中氨化细菌数量变化不大,硝化细菌数量低于非连作对照,反硝化细菌即连作土壤高于对照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连作 根际微生物 黄瓜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希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5-171,共7页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能值指标进行了计算,并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1)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但由于对本地资源...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能值指标进行了计算,并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1)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但由于对本地资源的过分依赖,加之购买能值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甘肃本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封闭性较强,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能值用量较低;(3)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发展中应用的资源能值有很大部分来自本区环境和资源系统而无需付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属于资源消耗型,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纯能值量较低,且生产和管理过程的科技含量较低,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系统对于环境的压力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增加系统投入,保护环境资源,优化投入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等,以实现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