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建彪 王伟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54-757,共4页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近年来随着肠-肝轴理论研究的深入,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益生菌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并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有积极作...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近年来随着肠-肝轴理论研究的深入,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益生菌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并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有积极作用。该文结合最近的临床研究,对肠道菌群失调临床特点、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临床作用进行专题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肝硬化 菌群失调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细胞癌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韩聚强 李亚松 王帅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7年第1期99-102,共4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内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临床预后不佳。目前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优势最为显著,其能够较好判断出ICC病变的大小、形态、肿瘤对...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内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临床预后不佳。目前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优势最为显著,其能够较好判断出ICC病变的大小、形态、肿瘤对邻近组织侵犯程度以及是否对胆道系统、血管造成侵犯,进而判断出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助于ICC的定位、定性、分期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有其固有的核磁共振影像学特征,能够与肝内其他疾病进行很好的鉴别诊断。由于目前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核磁共振影像学特征规律的研究缺乏系统、全面的报道,因此开展此项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核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规范化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龚丽娟 赵书云 刘杰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肝癌晚期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准确依照规范化三阶梯止痛原则(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疼痛评分给药)进行止痛;对照组按传统的三阶梯疗法进行止... 目的探讨规范化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肝癌晚期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准确依照规范化三阶梯止痛原则(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疼痛评分给药)进行止痛;对照组按传统的三阶梯疗法进行止痛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通过采用规范化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后,显效25例(55.57%),有效12例(26.67%),无效8例(17.78%),总有效率达82.23%;对照组患者通过止痛后,显效7例(15.56%),有效21例(46.67%),无效17例(37.78%),总有效率达62.23%。试验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疼痛,安全可靠,给药方便。加强临床规范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增强止痛效果,减轻晚期肝癌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 三阶梯止痛 肝癌 疗效 观察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的分类及诊断思路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帅 祁小龙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4-17,共4页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引起的症候群。各种原因导致门静脉血流不能顺利通过肝脏回流至下腔静脉时,就会引起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临床上称为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多由各种原因的肝硬化引起,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分类 诊断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对照阿德福韦酯初治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松 邢卉春 +9 位作者 于岩岩 曹建彪 陈良 陆伟 李旭 陈新月 杨永平 汪茂荣 申保生 成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目的明确国产替诺福韦酯治疗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的研究设计,选择阿德福韦酯为对照。研究的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48周HBV DNA<20 IU/ml患者比率;另外,评价患者治疗48周HBV... 目的明确国产替诺福韦酯治疗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的研究设计,选择阿德福韦酯为对照。研究的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48周HBV DNA<20 IU/ml患者比率;另外,评价患者治疗48周HBV DNA下降水平、ALT复常率、HBs 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率以及HBe Ag阳性患者HBe 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率。研究还评价替诺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情况。结果共入组患者267例,其中替诺福韦酯治疗组(TDF组)141例,阿德福韦酯治疗组(ADV组)139例。两组患者基线人口学指标与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 Ag阳性患者中,TDF组患者HBV DNA<20 IU/ml患者比率显著高于ADV组患者(55.3%vs.20.0%;χ2=20.750,P<0.001);同样在HBe Ag阳性患者中,TDF组患者HBV DNA<20 IU/ml患者比率显著高于ADV组患者(86.2%%vs.62.7%%;χ2=20.750,P=0.003)。ALT复常率在HBe Ag阳性(84.5%vs.80.5%;χ2=0.406,P=0.524)与阴性CHB患者(84.2%vs.80.7%;χ2=0.243,P=0.622)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e Ag阳性组患者TDF组与ADV组的HBe Ag阴转率(5.6%vs.12.8%;χ2=2.335,P=0.126)和HBs Ag阴转率(1.4%vs.3.8%;χ2=0.182,P=0.6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e Ag阴性组患者无HBs Ag阴转病例。TDF组与ADV组患者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国产TDF制剂治疗中国HBe Ag阳性和阴性的CHB患者抑制HBV效果优于ADV且安全耐受性良好,可作为我国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首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原文传递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在重症肝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龚丽娟 刘杰 +1 位作者 韩聚强 王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162-163,175,共3页
重症肝病患者因疾病特点导致皮肤晦暗,血管弹性差,凝血机制差,反复穿刺造成穿刺部位瘀青。对于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难度较大,特别是抢救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为保证危重患者各种静脉... 重症肝病患者因疾病特点导致皮肤晦暗,血管弹性差,凝血机制差,反复穿刺造成穿刺部位瘀青。对于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难度较大,特别是抢救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为保证危重患者各种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满足长时间慢速滴入、短时间快速滴入的输液要求,以及为患者应急情况提供前瞻性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向瓣膜式PICC 重症肝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