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蓝唇”再度红润:肺高血压诊治的重要进展及一些思考
1
作者 黄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3-425,共3页
“蓝唇”不是电影《阿凡达》中的故事人物,而是肺高血压患者的代名词,因这类患者常常由于缺氧导致嘴唇呈现蓝紫色。肺高血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25 mmHg(lmmHg=0.133 kPa,海平面,静息状态,右心导管检查)。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肺动脉压力 嘴唇 诊治 右心导管检查 静息状态 代名词
原文传递
中国智慧照亮全球“战疫心路”:CSC快速高效应对疫情的影响与启示
2
作者 黄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9-430,共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包括医护人员)。以韩雅玲院士为代表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专家团队发挥集体智慧,高度重视,快速应对,通过网络会议、视频访谈和学术期刊分享抗疫经验、发布科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包括医护人员)。以韩雅玲院士为代表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专家团队发挥集体智慧,高度重视,快速应对,通过网络会议、视频访谈和学术期刊分享抗疫经验、发布科学声明、翻译诊疗方案、制定专家共识,指导抗疫一线心血管病患者的救治,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中国抗疫经验。与一线“战士”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同世界人民一道,遏制COVID-19的快速传播和全球蔓延。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临床处理原则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英文版“光速”登陆国际顶级期刊Circulation,在全球疫情疯狂蔓延的形势下为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为全球疫情的防控贡献了中国力量,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我想在此谈谈该共识的影响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血管病患者 疫情防控 中华医学会 急危重症患者 诊疗方案 人的生命 学术期刊
原文传递
小循环 大发展:中国肺高血压近五年诊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0-713,共4页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而肺高血压是小循环疾病中的"杀手"。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肺高血压诊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肺高血压人才储备增加,学术论文发表质与量齐增。同时,新型靶向药物的临床使用,血管介入、外科手术等诊疗手段紧...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而肺高血压是小循环疾病中的"杀手"。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肺高血压诊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肺高血压人才储备增加,学术论文发表质与量齐增。同时,新型靶向药物的临床使用,血管介入、外科手术等诊疗手段紧跟国际前沿。汇聚最新认识、中国数据支撑的《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发表,进一步推动了肺高血压临床实践的发展。现今,我国肺高血压概念和分类更加精准,诊治流程简化,治疗方案易于推广。但是肺高血压的关键机制仍未阐明,新型药物亟待开发,临床疗效仍不尽如人意。面向未来,攻克肺高血压前路漫漫,仍需砥砺前行、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临床进展
原文传递
逐梦喜马拉雅 开拓通往生命禁区的心路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3-944,共2页
历经亿万年地质变迁,曾经的汪洋大海变成了巍峨的雪山,雄伟的珠穆朗玛峰耸入云端,神秘的雅鲁藏布江流向远方,璀璨的喜马拉雅之光照耀着辽阔的青藏高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我国是高原大国,高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其中以青藏高... 历经亿万年地质变迁,曾经的汪洋大海变成了巍峨的雪山,雄伟的珠穆朗玛峰耸入云端,神秘的雅鲁藏布江流向远方,璀璨的喜马拉雅之光照耀着辽阔的青藏高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我国是高原大国,高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其中以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平均海拔达4 500 m,以"世界屋脊"著称。喜马拉雅山脉一带被认为是"生命禁区"。恶劣的高原自然环境严重阻碍了人类向往高原、开发高原、利用高原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生命禁区
原文传递
我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写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创刊50周年
5
作者 黄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9-450,共2页
1973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在老一代心血管病防治专家的努力下创刊。10年之后,我进入了心血管病防治领域,成为心内科医生,心血管疾病防治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主战场。1991年,我发表了职业生涯的第1篇学术论文《β-内啡肽及痛感受在无痛性... 1973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在老一代心血管病防治专家的努力下创刊。10年之后,我进入了心血管病防治领域,成为心内科医生,心血管疾病防治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主战场。1991年,我发表了职业生涯的第1篇学术论文《β-内啡肽及痛感受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中的作用》,刊载这篇论文的正是《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卷1期3~6页)。当获知我的研究生论文被《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接受并发表时,我的导师祝善俊教授高兴之情溢于言表,立即向学校有关部门做了汇报。此时回想起此事,心情也难以平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防治 研究生论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无痛性心肌缺血 心内科医生 心血管疾病防治 学术论文 职业生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