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病理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源 彭贵勇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胃镜下活检病理确诊,并实施外科根治手术的早期胃癌病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相关...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胃镜下活检病理确诊,并实施外科根治手术的早期胃癌病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各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64例早期癌患者中,34例出现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脉管浸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2 cm(OR=3.2,95%CI:2.305~4.187)、浸润至黏膜下层(OR=2.5,95%CI:2.091~3.859)、病理分化不良(OR=1.7,95%CI:1.029~2.933)及脉管侵犯(OR=2.1,95%CI:1.817~3.176)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上部癌中转移率较高的淋巴结依次是第1组(66.7%)、第3组(33.3%);中部癌中转移率较高的淋巴结依次是第3组(75.0%)、第4组(25.0%);下部癌中转移率较高的淋巴结依次是第6组(33.3%)、第3组(25.9%)、第4组(25.9%)及第7组(14.8%)。从转移站别看,分化良好且肿瘤直径≤2 cm的黏膜内早期癌,各部位癌第1站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早期胃癌肿瘤最大径>2 cm﹑浸润至黏膜下层﹑病理分化程度低及脉管受侵犯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上、中、下部癌均有其各自的高发区域,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胃周转移基本符合由近及远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腹部创伤术后应激和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樊娟 张怀蓉 +3 位作者 李雪莲 郑小玲 邹龑 李国玖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66-271,共6页
目的观察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肠外营养对急性腹部创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1月—2019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急性腹部创伤患者84例,肝损伤17例、脾损伤30例、单纯十二指肠损伤4例、回... 目的观察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肠外营养对急性腹部创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1月—2019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急性腹部创伤患者84例,肝损伤17例、脾损伤30例、单纯十二指肠损伤4例、回肠损伤15例、胰腺合并十二指肠损伤9例、胃合并空肠损伤9例。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脂肪酸组和常规对照组各42例,其中脂肪酸组男性3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9.82±11.43)岁,平均BMI(24.14±2.28)kg/m^(2);常规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0.17±12.38)岁,平均BMI(24.03±1.86)kg/m^(2)。急救手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脂肪酸组加用ω-3PUFAs乳剂0.2g/(kg·d),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术前即刻及术后7d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因子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以及血浆D-乳酸、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等肠黏膜功能相关指标和术后住院天数、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内并发症(谵妄、全身炎性症反应综合征、吻合口或残端瘘、手术切口感染、肺炎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I-FABP、D-乳酸、HSP70和辅助淋巴细胞计数(CD4+)、T杀伤淋巴细胞计数(CD8+)、CD4+/CD8+比值等指标较术后7d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术前上述所有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7d脂肪酸组TGF-β、HSP70、CD4+、CD4+/CD8+水平(54.47±6.08)ng/L、(18.89±0.91)g/L、(39.45±2.43)%、(1.66±0.10)较常规对照组(44.39±5.76)ng/L、(17.13±0.64)g/L、(35.08±2.26)%、(1.45±0.08)更高,而IL-1、IL-6、TNF-α、I-FABP、D-乳酸、CD8+水平(44.02±10.45)ng/L、(18.55±3.37)ng/L、(46.84±6.13)ng/L、(36.70±5.22)μg/L、(17.80±1.75)mg/L、(23.58±1.27)%较常规对照组(58.53±9.67)ng/L、(24.94±3.45)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肠外营养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炎症
下载PDF
血小板4项参数联合血清AFP水平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瑜 陈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2921-2924,共4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4项参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纳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进行肝癌筛查的体检健康者100例... 目的研究血小板4项参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纳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进行肝癌筛查的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及AFP水平,测量肝脏硬度(LSM),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小板4项参数水平低于对照组,LSM、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SM值与血小板4项参数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AFP水平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小板4项参数联合AFP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上述指标单一诊断的AUC(P<0.05)。结论血小板4项参数联合血清AFP水平检测可提高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 甲胎蛋白 血小板 肝脏硬度
下载PDF
外周血snoRNA单一及组合panel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陈志国 盛静 +5 位作者 赵著洋 阳莎 冯柳 吴宏博 唱凯 陈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267-1272,共6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小核仁RNA(snoRNAs)单一及组合panel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水平差异以及联合甲胎蛋白(AFP)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该院就诊的35例HCC患者(其中AFP阳性30例,AFP阴性5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小核仁RNA(snoRNAs)单一及组合panel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水平差异以及联合甲胎蛋白(AFP)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该院就诊的35例HCC患者(其中AFP阳性30例,AFP阴性5例)作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接受了“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另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的3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HCC组患者术前后以及对照组外周血中5条snoRNAs(SNORD17、SNORA42、SNORD52、SNORD105和SNORD126)的表达水平以及检测HCC组患者术前后外周血中AFP的水平,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snoRNAs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所研究的5条snoRNA中发现有3条snoRNA在AFP阳性和阴性的原发性HCC患者与健康人群外周血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NORD52、SNORA42表达显著升高;SNORD17表达显著下降。ROC曲线显示SNORD17、SNORA42、SNORD52以及联合指标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snoRNAs联合AFP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诊断效能。并且在术后7 d, HCC患者的SNORD52、SNORA42表达下降(P<0.05),而SNORD17表达水平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中小核仁RNA SNORD52,SNORD17和SNORA42是一组与HCC诊断相关的潜在分子标志物,进一步联合现有的肿瘤标志物AFP能够极大地提高诊断效能,这对HCC的诊断与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核仁RNA 肝细胞癌 分子诊断 生物标志物 外周血
下载PDF
食管癌外科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陈桃 杨佳 +2 位作者 武振宇 张耀 陈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外科术后出现消化道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4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消化道瘘分为研究组(n=157)和对照组(n=280),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的相关危险... 目的探讨食管癌外科术后出现消化道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4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消化道瘘分为研究组(n=157)和对照组(n=280),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吻合部位、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手术方式、胸膜粘连、吻合口加固缝合、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膜粘连、手术时间≥4.5 h、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是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吻合口加固缝合、术后首次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控制手术时间、积极抗感染、切口换药、行吻合口加固缝合以及积极纠正贫血等措施,可能有利于减少食管癌切除术后消化道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外科手术 消化道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6
作者 杨佳 陈志国 +3 位作者 王梓义 孟祥勇 陈静 陈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303,共7页
目的:分析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患者行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过程中出现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构建POEM气体相关并发症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陆军... 目的:分析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患者行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过程中出现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构建POEM气体相关并发症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OEM的A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46例)和验证组(37例)。基于建模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在183例接受POEM的AC患者中,有91例(49.73%)出现气体相关并发症。单因素分析中肌切开长度、Eckardt评分、手术时间、高血压、肌层切开方式、既往史、血清肌酐、血小板和血清尿素氮为出现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 h(OR=2.03,95%CI:1.06~3.87,P=0.032)、肌切开长度>10 cm(OR=7.55,95%CI:3.09~18.45,P<0.001)、肌层切开方式为全层切开(OR=4.61,95%CI:1.50~14.20,P=0.008)、Eckardt评分为2或3级(OR=6.14,95%CI:2.73~13.80,P<0.001)、高血压(OR=22.69,95%CI:2.71~189.74,P=0.004)、既往行手术治疗(OR=5.27,95%CI:1.57~17.66,P=0.007)和血清尿素氮升高(OR=1.21,95%CI:1.01~1.45,P=0.036)为POEM出现气体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以上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建立预测模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和0.912。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利用手术时间、肌切开长度、肌层切开方式、高血压、既往史、Eckardt评分和血清尿素氮构建的模型在预测行POEM出现气体相关并发症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 气体相关并发症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聪 吴静 +5 位作者 吴蔚 张耀 武振宇 宋娅岚 陈静 陈磊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82-1389,共8页
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85例,女78... 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85例,女78例;年龄为(61±8)岁。观察指标:(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真实性评价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指标,可靠性评价采用准确度和Kappa分析。上述评价指标的值越大,提示该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或)可靠性越强。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 P<0.2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463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90例(真阳性35例、假阳性5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73例(真阴性300例、假阴性7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08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55例。(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32.41%(35/108)、84.51%(300/355)、38.89%(35/90)、80.43%(300/373)、0.169;准确度为72.35%(335/463),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180( P<0.05)。(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纵隔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高龄患者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智勇 陆智杰 +7 位作者 喻文立 刘炜 欧晏娇 彭志红 鲁开智 薛张纲 王天龙 易斌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77岁,体重72 kg,身高168 cm,BMI 25.5 kg/m^(2)。发现乙肝抗原阳性30年,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酸软乏力、黄疸,便血5 d。以抗感染、纠正凝血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同...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77岁,体重72 kg,身高168 cm,BMI 25.5 kg/m^(2)。发现乙肝抗原阳性30年,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酸软乏力、黄疸,便血5 d。以抗感染、纠正凝血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2)既往史:糖尿病病史,目前血糖控制尚可;5 d前行胃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术;胃镜:食道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静脉曲张 病史摘要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高龄患者 对症支持治疗 围术期管理 血糖控制
原文传递
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老年患者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9
作者 陈杨 王芝 +9 位作者 贾珍 麻海春 张尉华 彭丽萍 刘存明 吴蔚 彭贵勇 易斌 薛张纲 王天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5-1289,共5页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72岁,因"进食哽噎感7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硬食哽噎感,未予重视;1个月前有胸骨后烧灼感,进食哽噎较前加重,随后于外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72岁,因"进食哽噎感7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硬食哽噎感,未予重视;1个月前有胸骨后烧灼感,进食哽噎较前加重,随后于外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齿26~30 cm处可见1/4周茶褐色区域,中间可见结节型隆起及角化,病理活检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病史摘要 病理活检 结节型 围术期管理 角化 老年患者 胃镜检查
原文传递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韵 王振国 李学文 《中国医药》 2021年第9期1403-1406,共4页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存活率仅为35.9%。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胃癌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具有相关性,提示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TAMs主要是由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演化而来...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存活率仅为35.9%。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胃癌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具有相关性,提示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TAMs主要是由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演化而来,可分为M1与M2型,其中M2型TAMs可促进肿瘤生长、组织重塑、促进血管生成和抑制获得性免疫,与患者预后差及化疗耐受有关。靶向TAMs的治疗研究正在进行中,部分靶向药物也具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就TAMs在胃癌中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胆汁淤积的分子机制与治疗靶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学谦 陈文生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6期388-393,共6页
胆汁淤积即胆汁的生成和排泌障碍导致肠道内胆汁缺乏及毒性胆汁成分在肝脏、体循环中聚集的病理生理过程[1-3]。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瘙痒和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 胆汁淤积即胆汁的生成和排泌障碍导致肠道内胆汁缺乏及毒性胆汁成分在肝脏、体循环中聚集的病理生理过程[1-3]。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瘙痒和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升高,发生肝细胞损伤时可有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升高[2]。生理情况下,胆汁的正常代谢受相关核受体和转录后调控机制调节。胆汁酸的转运有赖于分布于肝肠循环各个部位的细胞膜转运系统协同配合。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有肝细胞膜转运蛋白基因突变、药物、激索、炎症、胆道梗阻、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因素通过影响胆汁酸转运蛋白的表达或使其功能受损导致胆汁淤积的发生。此外细胞极性改变,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破坏和细胞骨架改变也可能是胆汁淤积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1]。结介近期该领域的文献报道,本文将对胆汁淤积相关的主要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胆汁酸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Core 3 O-型糖链参与大肠杆菌对肠上皮细胞黏附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韵 叶钧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3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Core 3 O-型糖链对大肠杆菌黏附和侵袭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获得β-1,3-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6(β3gnT6)稳定过表达的肠上皮细胞株(β3gnT6/HT-29和β3gnT6/LS174T)及其对照细胞株(Ctr/HT-29和Ctr/LS17... 目的探讨Core 3 O-型糖链对大肠杆菌黏附和侵袭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获得β-1,3-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6(β3gnT6)稳定过表达的肠上皮细胞株(β3gnT6/HT-29和β3gnT6/LS174T)及其对照细胞株(Ctr/HT-29和Ctr/LS174T)。上述细胞株与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共培养,采用细菌梯度稀释克隆计数和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法,计数黏附于细胞表面的细菌数;上述细胞株与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共培养2 h,通过庆大霉素杀灭黏附于细胞表面的细菌,再采用细菌梯度稀释克隆计数法,计数侵袭入细胞内细菌数。最后通过测定单层细胞跨膜电阻值(TEER),评价Core 3 O-型糖链对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细菌克隆计数和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法均显示,黏附于β3gnT6/HT-29和β3gnT6/LS174T细胞株的EPEC和EHEC O157∶H7少于其对照细胞(P<0.01或P<0.05);侵袭入β3gnT6/HT-29和β3gnT6/LS174T细胞株的EIEC高于其对照细胞(P<0.01或P<0.05);在EPEC或EHEC O157∶H7感染条件下,不同时间点上均呈现出β3gnT6/HT-29和β3gnT6/LS174T细胞株的TEER下降值高于其对照细胞(P<0.01或P<0.05)。结论促进肠上皮细胞Core 3 O-型糖链表达将抑制大肠杆菌黏附于肠上皮细胞,同时对大肠杆菌侵袭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 3 O-型糖链 黏附 侵袭 TEER
下载PDF
Tc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静 刘东擘 鲁欣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中Tc17细胞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克罗恩病(CD)患者及2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17细胞的水平,另以2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CD及U...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中Tc17细胞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克罗恩病(CD)患者及2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17细胞的水平,另以2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CD及UC患者外周血中Tc17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CD组与UC组Tc17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D及UC患者活动期的Tc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缓解期(P <0. 05),但CD组与UC组在活动期或缓解期的Tc17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中Tc17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且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监测其外周血Tc17细胞的水平有助于对疾病的活动度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Tc17细胞 外周血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下载PDF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聪 陈磊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2年第4期382-387,共6页
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淋巴结转移为食管癌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转移方式,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亦是食管癌治疗策略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准确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意义重大。本文将对食管癌... 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淋巴结转移为食管癌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转移方式,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亦是食管癌治疗策略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准确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意义重大。本文将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常用诊断技术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转移 诊断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胃癌细胞AGS分泌VEGF-C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音 胡文静 +2 位作者 尚杨杨 武赟 刘韵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胃癌细胞AG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AGS细胞,将其分为未刺激组、TGF-β1刺激组、TGF-βR抑制剂组、DMSO组、Smad3抑制剂组、NF-κB抑制剂组、MEK1/2抑...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胃癌细胞AG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AGS细胞,将其分为未刺激组、TGF-β1刺激组、TGF-βR抑制剂组、DMSO组、Smad3抑制剂组、NF-κB抑制剂组、MEK1/2抑制剂组、p38/MAPK抑制剂组以及JNK抑制剂组。除未刺激组外,其余各组均用TGF-β1刺激细胞,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C的水平。结果TGF-β1刺激组的VEGF-C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能够诱导AGS细胞分泌VEGF-C,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TGF-β1刺激的条件下,TGF-βR抑制剂组及Smad3抑制剂组AGS细胞分泌的VEGF-C水平均显著低于DM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F-κB、MEK1/2、p38/MAPK和JNK抑制剂组中VEGF-C水平与DMSO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可通过其受体及下游的Smad3信号通路诱导AGS细胞分泌VEGF-C,从而有助于胃癌的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SMAD3 胃癌 AGS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泮托拉唑、奥曲肽联合康复新液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卢雅莉 杨梅 陈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230-232,共3页
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特点,研究泮托拉唑、奥曲肽、康复新液治疗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0年期间收治的此类合并症患者,总计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行... 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特点,研究泮托拉唑、奥曲肽、康复新液治疗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0年期间收治的此类合并症患者,总计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行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辅助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等情况。结果:治疗效果方面比较,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止血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用时更短,P<0.05;观察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合理的联合用药治疗,可以在协同作用基础上,提升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缓解炎症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状况,效果优于泮托拉唑+奥曲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泮托拉唑 奥曲肽 炎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新模式探讨
17
作者 谢勤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B12期43-45,共3页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诱发失血性休克、窒息,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时行消化道止血是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方法,其预后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 护理 新模式 综述
下载PDF
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18
作者 杨梅 刘俐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NOTES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模式。方法:回顾研究我科行NOTES术的15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对这些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行NOTES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轻微。结论:... 目的:探讨NOTES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模式。方法:回顾研究我科行NOTES术的15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对这些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行NOTES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轻微。结论:NOTES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术前对患者充分评估及心理辅导、术中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等严密观察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自然腔道手术 内镜 护理
下载PDF
老年人慢性便秘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 被引量:36
19
作者 汪荣泉 陈颢元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2-24,共3页
作为一种消化道疾病,表现为排便频次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的慢性便秘多见于老年人患者。相对年轻人而言,便秘会给老年人带来更大危害。作为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伴随症状,便秘不但会给患者的生活品质带来一定影响,并且还会引发... 作为一种消化道疾病,表现为排便频次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的慢性便秘多见于老年人患者。相对年轻人而言,便秘会给老年人带来更大危害。作为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伴随症状,便秘不但会给患者的生活品质带来一定影响,并且还会引发各类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本文就老年人慢性便秘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知,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院级器官获取组织协调员从业体验的质性研究
20
作者 谢勤 段方见 +2 位作者 马会娟 罗羽 罗春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了解院级器官获取组织(OPO)协调员从业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7—12月对重庆市12名专职院级OPO协调员的从业体验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院级OPO协调员的从业体验归纳为4个一... 目的了解院级器官获取组织(OPO)协调员从业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7—12月对重庆市12名专职院级OPO协调员的从业体验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院级OPO协调员的从业体验归纳为4个一级主题:职业认同历程、负性情感体验、专业实践能力获得提升、职业期许;12个二级主题:职业期待和身份困惑、职业价值感、缺乏被尊重和认可、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易受家属悲伤情绪感染、提升了沟通能力、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优化情景模拟培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职业发展路径。结论院级OPO协调员入职初期对职业认知不足,在感受职业价值感的同时也经历了负性情感体验,在实践中能力得以提升,对职业发展有较高期待。建议管理者可探索开设协调员学历教育,加强心理和社会支持,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完善协调员培训、考核、晋升体系,以促进协调员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研究 协调员 从业体验 对策建议 器官获取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