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胡美玲 王勇 +7 位作者 刘婷 李春 曾颖 胡金蓉 王颖 钱德慧 于世勇 晋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目的 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 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后早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变化及该变化对TAVR预后的... 目的 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 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后早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变化及该变化对TAVR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113例。依据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术后LVEDD较术前改善≥1.8 mm定义为早期LVEDD改善,将患者分为有改善组和无改善组。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完成术后1年随访并收集患者心脏超声、心电图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数据。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包括1年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复合终点。结果 患者年龄54~87(71.2±6.5)岁,其中女性59例(52.2%)。患者术后(平均术后4 d)LVEDD为(48.9±6.5)mm,较术前明显缩短[(50.7±7.3)mm,P<0.001];术后LVEDD早期改善患者53例(46.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合并糖尿病(HR:2.635,95%CI:1.013~6.858,P=0.047)、术后起搏器植入(HR:3.518,95%CI:1.336~9.263,P=0.011)是1年时MACE的危险因素;而早期LVEDD改善是其保护因素(HR:0.176,95%CI:0.052~0.601,P=0.006)。多因素Cox分析发现早期LVEDD改善仍是1年时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HR:0.231,95%CI:0.062~0.857,P=0.029)。结论 TAVR术后早期患者LVEDD出现不同程度好转,早期出现LVEDD改善的患者1年时发生MACE的累计风险较无改善患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早期左室舒张末内径 预后
下载PDF
知觉压力对重症监护室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正念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何伟 王宗华 +4 位作者 王蕾 杜欣 李琴 陈雨露 宋彩萍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4-731,共8页
目的研究正念和心理弹性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知觉压力与焦虑、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目的研究正念和心理弹性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知觉压力与焦虑、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对2021年4-7月重庆市15所医院的563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焦虑自评量表得分(45.99±10.10)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48.62±11.4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和收入是ICU护士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职称、收入和现患疾病是ICU护士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焦虑与知觉压力呈正相关(r=0.578,P<0.01),与心理弹性和正念呈负相关(r=-0.487、-0.525,P<0.01),抑郁与知觉压力呈正相关(r=0.591,P<0.01),与心理弹性和正念呈负相关(r=-0.569、-0.552,P<0.01);中介效应分析提示正念和心理弹性在ICU护士知觉压力与焦虑、抑郁情绪中起链式中介作用(P<0.01)。结论ICU护士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情绪,正念和心理弹性在ICU护士知觉压力与焦虑、抑郁情绪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护士 正念 知觉压力 心理弹性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重庆地区108140例疑似贫血患者地中海贫血筛查及检出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嫄 朱丽丹 +7 位作者 张颖 刘圣艳 陈永平 王劲 张勇 谢成敏 张曦 李云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50-1756,共7页
目的明确重庆地区地中海贫血分布特点及基因类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来自重庆36个区县送检的108140例疑似贫血患者的样本,采用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及反向斑点膜条杂交法(RDB)同时检测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常见3种基因... 目的明确重庆地区地中海贫血分布特点及基因类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来自重庆36个区县送检的108140例疑似贫血患者的样本,采用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及反向斑点膜条杂交法(RDB)同时检测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常见3种基因型和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常见17种点突变,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9988例(9.24%)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其中α-地贫基因携带者5448例,检出率为5.04%(5448/108140),以--SEA/αα基因缺失型最常见(占α-地贫45.71%);本次检测出13种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共有β-地贫携带者4368例,检出率为4.04%(4368/108140),4359例(占β-地贫99.8%)为杂合子,以CD41-42(-CTTT)、CD17(AAG>TAG)、IVS2-654(C>T)为主;发现1例纯合子(-28(A>G)/-28(A>G)),重庆尚未见报道;8例(占β-地贫0.18%)为双重杂合突变,本研究中发现CAP(A-C)/IVS2-654(C>T)和CD17(AAG>TAG)/βE(GAG>AAG)2种类型双重杂合突变国内未见报道;确诊α-地贫复合β-地贫携带者172例,检出率为0.16%(172/108140),以-α3.7/αα复合CD41-42(-CTTT)最为常见,α和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位于全国中间水平;共发现4种三重杂合突变型,其中-α4.2/αα,βE(GAG>AAG),IVS2-654(C>T)、-α3.7/αα,-α4.2/αα,-29(A-G)、-α3.7/αα,-α4.2/αα,CD17(AAG>TAG)3种突变型国内未见报道。结论重庆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构成比具有区域性特征,α-地贫和β-地贫发病率较两广地区低,α和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发病率处于中间水平,5种突变基因型为国内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重庆
下载PDF
血液肿瘤的精准诊治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曦 饶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675-1680,共6页
血液肿瘤是原发于造血器官并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高度异质性恶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放疗及化疗,但效果不佳。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及分子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血液肿瘤的分型、危险度分层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极大地推动了靶向... 血液肿瘤是原发于造血器官并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高度异质性恶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放疗及化疗,但效果不佳。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及分子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血液肿瘤的分型、危险度分层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极大地推动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基于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危险度分层,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分子分型 危险度分层 精准诊治
下载PDF
上海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焦虑、抑郁、失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唐映丹 张玲 +7 位作者 黄磊 杜欣 王云 罗春梅 孙建国 张曦 杨国愉 贺英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56-1462,共7页
目的调查上海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自编问卷,对2022年4月9日至5月15日765名上海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的调查上海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自编问卷,对2022年4月9日至5月15日765名上海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网络调查,分析其焦虑、抑郁、失眠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765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焦虑、抑郁、失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22%、26.67%、24.05%,较2020年显著降低(P<0.05);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感染者在焦虑、抑郁、失眠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编码得到9个主题,其中排前3的不利影响分别是:经济、工作、家庭,分别占报告人数的38.43%、27.58%、17.91%,与2020年对疾病本身担忧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所不同;受到不利影响的感染者焦虑、抑郁、失眠得分高于未受到影响的感染者(P<0.05);本研究数据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df=3.999,GFI、NFI、IFI、TLI、CFI>0.9,RMSEA=0.063,SRMR=0.053),感染者受到的不利影响正向预测焦虑、抑郁、失眠,标准化系数为0.209(P<0.01)。结论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发展,感染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对个体的不利影响从疾病本身转为对经济、工作、家庭方面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感染者 焦虑 抑郁 失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肛周组织感染相关因素Meta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小丽 冯一梅 +3 位作者 孙恒蕊 张曦 孔佩艳 杜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63-1770,共8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肛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血液病患者预防肛周感染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血液病...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肛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血液病患者预防肛周感染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血液病患者并发肛周感染相关因素或主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由2名评价者独立检索、筛查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交叉核对,有争议之处由3名评价者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分析各个相关危险因素,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合计样本量1857例,其中肛周感染组272例,对照组1585例,肛周感染率14.6%。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化疗未缓解、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急性髓系白血病与血液病患者肛周感染形成有关,男性与女性发生肛周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0岁、化疗未缓解、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恶性血液病患者肛周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白血病 肛周组织感染 肛周感染 因素
下载PDF
西达本胺维持治疗预防外周T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红云 董松 +2 位作者 曾韫璟 高力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24-1729,共6页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预防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49例,根据移植后是否采用西达本胺维持治...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预防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49例,根据移植后是否采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6例)。试验组在移植后30~45 d予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口服30 mg/次,2次/周,间隔不少于3 d,早餐30 min后服用);对照组移植结束后不采用药物治疗,仅定期观察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移植后2年复发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1年复发率,1年、2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西达本胺维持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访至2020年5月,试验组移植后2年复发率为3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2%(P=0.047)。移植后1年,试验组复发5例(21.7%),对照组复发14例(53.8%),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39)。移植后1年,试验组PFS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OS无明显差异;移植后2年,试验组PFS及O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西达本胺维持治疗的复发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骨髓浸润、IPI评分无相关性(P>0.05),而移植前疾病未达完全缓解及乳酸脱氢酶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西达本胺维持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10例,乏力5例,消化道不良反应4例;肝肾功能轻度损害、血栓事件各1例,无1例发生心脏毒副作用。结论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可降低外周T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维持治疗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PSMA4在肺腺癌预后、诊断和免疫浸润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8
作者 赵静 李艳梅 +5 位作者 王雪樾 聂恬 王洁 翁启明 张静 范晔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85-1993,共9页
目的探究PSMA4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预后、诊断和免疫浸润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获取LUAD患者的表达谱和临床信息。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LUAD组(n=539)与正常... 目的探究PSMA4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预后、诊断和免疫浸润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获取LUAD患者的表达谱和临床信息。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LUAD组(n=539)与正常组(n=59)PSMA4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在GEO数据库下载GSE40791和GSE10072 LUAD数据集,验证PSMA4在LUAD组与正常组中的表达水平。收集10对2023年1-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的LUAD患者的肿瘤和癌旁组织样本。采用RT-qPCR技术验证PSMA4在10对LUAD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培养肺癌细胞和正常肺上皮细胞,通过RT-qPCR检测PSMA4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并对PSMA4的高低表达组进行了功能富集分析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通过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KM)法确定PSMA4对于LUAD的诊断和预后的价值,并构建列线图预测不同时间点的总生存率。结果TCGA数据集、GSE40791和GSE10072 LUAD数据集中的表达数据显示,PSMA4在LUAD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RT-qPCR检测分析发现,PSMA4在LUAD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上皮细胞(P<0.01)。PSMA4高表达是诊断LUAD和预后不良的标志物,与肿瘤微环境中效应记忆性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央记忆性T细胞、肥大细胞的水平的降低有关。结论PSMA4对LUAD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并且与LUAD的预后和免疫浸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SMA4 预后 诊断 免疫浸润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TKI治疗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患者转换氟马替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松凡 文钦 +6 位作者 张颖 吕敬龙 舒华娥 颜红菊 张诚 魏锦 张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目的 观察TKI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hronicphase, CML-CP)患者转换氟马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从重庆市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共5家医院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对一... 目的 观察TKI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hronicphase, CML-CP)患者转换氟马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从重庆市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共5家医院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对一线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转换氟马替尼(600 mg/d)治疗的患者,观察氟马替尼的疗效及安全。统计患者治疗3、6、12个月时最佳反应率及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olecular response, MMR)率、累积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omplete cytogenetic response, CCyR)率、累积MMR率、累积深度分子学反应(deep molecular response, DMR)率、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 EFS)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共纳入100例CML-CP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8(3~36)个月,3、6、12个月最佳反应率分别为92.6%(88/95)、94.4%(85/90)和92.9%(79/85),随访截止至2023年8月20日,累积CCyR、MMR率分别为98.0%(98/100)、81.9%(77/94),达CCyR和MMR的中位时间均为3个月,累积DMR率为51.0%(51/100)。随访时间内,PFS率为100.0%(100/100),1年EFS率为85.6%(75/90)。氟马替尼最常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腹泻腹痛(7.0%),其次为肾功能损害(6.0%)、肌肉骨骼疼痛(2.0%);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小板减少(12.0%)、贫血(6.0%)和白细胞减少(2.0%)。结论 氟马替尼治疗TKI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的CML-CP患者有较好的MMR和DMR,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BCR-ABL阳性 TKI 氟马替尼
下载PDF
两种海人酸癫痫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比较研究
10
作者 滕灿 余美玲 +2 位作者 蒋国会 范会业 王法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1-669,共9页
目的比较分析海人酸(kainic acid,KA)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注射和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s,IP)两种给药路径建立的颞叶癫痫小鼠模型早期的行为学和病理学差异。方法100只C57BL/6N野生型(wild type,WT)雄性小... 目的比较分析海人酸(kainic acid,KA)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注射和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s,IP)两种给药路径建立的颞叶癫痫小鼠模型早期的行为学和病理学差异。方法100只C57BL/6N野生型(wild type,WT)雄性小鼠(体质量为20~22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ICV+normal saline(NS)对照组(n=10),ICV+KA模型组(n=40),IP+NS对照组(n=10),IP+KA模型组(n=40)。ICV+KA模型组使用600 nL的KA(0.5 mg/mL)进行侧脑室注射,IP+KA模型组按25 mg/kg剂量进行腹腔注射,对照组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侧脑室和腹腔注射。建立模型3 d后,进行行为学、分子生物学(Western blot)和神经病理损伤评估(FJB染色,TUNEL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两对照组无痫性发作,两模型组均出现痫性发作。IP+KA组与ICV+KA组死亡率分别为47.50%和65.00%,造模成功率分别为80.00%与60.00%。与IP+KA组比较,ICV+KA组小鼠模型成功率明显增高而死亡率明显减少。FJB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IP+KA组比较,ICV+KA组海马的神经变性和凋亡改变程度变化更加明显(P<0.05)。与IP+KA组比较,ICV+KA组海马凋亡蛋白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ICV+KA和IP+KA组海马和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较对照组明显激活(P<0.05),但是ICV+KA组海马和皮层的胶质细胞激活程度均强于IP+KA组(P<0.05)。ICV+KA组海马和皮层的GFAP和Iba-1蛋白表达均高于IP+KA组(P<0.05)。结论两种KA制备方法均可制备出成功的癫痫模型。但ICV路径制备癫痫小鼠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少的死亡率,并且神经病理损害程度和胶质细胞激活程度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海人酸 侧脑室注射 腹腔注射 病理学差异
下载PDF
血液肿瘤精准诊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9-310,共12页
目的 随着对血液肿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血液肿瘤的精准诊断和分层治疗逐年优化提升。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血液肿瘤诊断由人工化、经验化不断向智能化、信息化升级,在未来有望实现高效、高准确率的智能诊断;同时,小分子药物、抗... 目的 随着对血液肿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血液肿瘤的精准诊断和分层治疗逐年优化提升。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血液肿瘤诊断由人工化、经验化不断向智能化、信息化升级,在未来有望实现高效、高准确率的智能诊断;同时,小分子药物、抗体类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新疗法在不断完善,新药不断涌现,为血液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从血液肿瘤的精准/智能诊断、药物治疗和细胞治疗等3个方面探讨血液肿瘤的精准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精准诊断 靶向治疗
下载PDF
T3SS通过ERK/ROS信号通路促进铜绿假单胞菌侵袭肺上皮细胞的作用
12
作者 熊浚智 余华 +3 位作者 王兴敏 何晓梅 代黔 邱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493-2504,共12页
目的探究Ⅲ型分泌型系统(type three secretion system,T3SS)在调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侵袭肺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PA菌株感染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为未处理组、PAO1(PA实验室标准菌株)组、... 目的探究Ⅲ型分泌型系统(type three secretion system,T3SS)在调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侵袭肺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PA菌株感染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为未处理组、PAO1(PA实验室标准菌株)组、△exsA(缺失与T3SS转录激活相关的基因exsA)组、△pscJ(缺失与T3SS蛋白分泌相关基因pscJ)组和PAO1-E(经EGTA诱导后高表达T3SS基因)感染组。采用U0126抑制A549细胞ERK活性或通过apocynin(APO)/N-acetyl-L-cysteine(NAC)抑制A549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并随后感染PAO1或PAO1-E菌株,分为未处理组、PAO1或PAO1-E感染组、抑制剂处理组,以及抑制剂联合PAO1或PAO1-E感染组。选用庆大霉素杀伤胞外细菌并将细胞裂解液倍比稀释后涂布PA筛选平板,通过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s),明确PA感染后细胞内的细菌量;通过荧光探针标记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细胞内ROS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ERK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与PAO1感染组相比,△exsA和△pscJ感染组的细胞内细菌量减少(P<0.05,P<0.01),且伴随ROS产生减少(P<0.01),而PAO1-E感染组则呈现相反趋势(P<0.01)。PAO1或PAO1-E感染联合APO/NAC处理组的细胞内细菌量明显低于PAO1或PAO1-E感染组(P<0.01)。相较PAO1感染组,△exsA和△pscJ感染组的ERK磷酸化水平增加(P<0.01),而PAO1-E感染组的ERK磷酸化降低(P<0.01)。与PAO1感染组相比,PAO1联合U0126处理组的细胞ERK磷酸化水平降低,伴随ROS产生以及细胞内细菌量增加(P<0.01)。结论T3SS介导ERK通路抑制可通过促进肺上皮细胞ROS产生,增加PA对肺上皮细胞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Ⅲ型分泌型系统 ERK/ROS信号通路 PA对肺上皮细胞的侵袭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代谢产物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段一硕 饶军 +13 位作者 夏菁 马娜丫 蔺诗佳 李甫 唐书翰 周沙 曾韫璟 李炘檑 黄德智 李琼 刘帮洞 赵先兰 魏锦 张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目的 观察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能量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能量代谢角度寻找监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诊治的1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初诊患者,并招... 目的 观察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能量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能量代谢角度寻找监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诊治的1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初诊患者,并招募同期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选择性反应/多反应监测技术(selected/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SRM/MRM)检测其血清中能量相关代谢产物的差异,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中能量代谢相关产物水平表达谱存在差异,其中环磷腺苷、琥珀酸、柠檬酸和顺乌头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6-磷酸葡萄糖水平升高(P<0.05),且患者血清中的柠檬酸和琥珀酸水平与疾病危险度分级(低危、中危、高危)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同时,苹果酸和柠檬酸水平与患者中期疗效评估结果[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或疾病稳定(SD)]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n=10),与健康对照相比,其血清中环磷腺苷、琥珀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和顺乌头酸含量亦有显著降低(P<0.05),其中柠檬酸与琥珀酸的水平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中期疗效评估(CD/PR或SD)呈明显相关性(P<0.05);对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n=6),与健康对照相比,其血清中环磷腺苷、柠檬酸和琥珀酸的含量明显降低,而6-磷酸葡萄糖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琥珀酸水平分别与患者临床分期和危险度分级都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在血清代谢产物水平上共鉴定出5个差异代谢产物,其中琥珀酸、柠檬酸有希望成为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血清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多反应监测
下载PDF
植物鞘氨醇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4
作者 杨官翠 刘金宜 +8 位作者 蒋佩洁 许玉溪 田小龙 王筱淇 王瑞 杨世杰 宋清晓 魏锦 张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9-368,共10页
目的 初步探讨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 PHS)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SUP-B15作为研究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检测细胞DNA合成能力,RNA-seq检测PHS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 目的 初步探讨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 PHS)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SUP-B15作为研究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检测细胞DNA合成能力,RNA-seq检测PHS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PHS可能作用的分子途径,CTD数据库和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PHS进行反向找靶,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PHS和BCL-2进行分子对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分子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PHS能抑制K562和SUP-B15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HS的半数抑制浓度在K562细胞中分别为17.67μmol/L(24 h)和12.52μmol/L(48 h),在SUP-B15细胞中分别为17.58μmol/L(24 h)和14.86μmol/L(48 h)。20μmol/L PHS作用白血病细胞48 h后,能显著抑制细胞DNA的合成(P<0.05)。对PHS作用于K562细胞后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PHS可能参与细胞凋亡正向调控、细胞质膜及组分、激酶结合与活性等生物功能。反向找靶结果提示,BCL-2作为PHS作用靶点的可能性最高。PHS作用白血病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呈剂量依赖性;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5),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PHS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可能与PHS/BCL-2结合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鞘氨醇 白血病 细胞凋亡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某医学期刊送审论文的统计学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优 许汝福 +2 位作者 黄红稷 王亚南 程敏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812-814,共3页
医学科研论文大多涉及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正确合适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才可能保证科研结果的正确性。虽然论文撰写的国际规范对数据统计学分析有明确的要求,科研人员也学习过医学统计学,但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准确描述统计分析结... 医学科研论文大多涉及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正确合适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才可能保证科研结果的正确性。虽然论文撰写的国际规范对数据统计学分析有明确的要求,科研人员也学习过医学统计学,但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准确描述统计分析结果,仍然是很多科研人员比较困惑的问题。有些作者在论文中误用、错用统计学方法,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导致论文质量不高或者结论错误[1-3]。本文对某杂志2014年至2015年度送审论文中的统计学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帮助作者避免类似的错误,提升科研论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期刊 论文 统计学 问题分析
原文传递
EVI1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其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蔺诗佳 刘雨青 +7 位作者 姚浛 朱丽丹 赵伟 陈婷 向茜茜 王路 张曦 孔佩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699-1705,共7页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及其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伴EVI1基因阳性的7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6例,中位年龄8(3~...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及其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伴EVI1基因阳性的7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6例,中位年龄8(3~49)岁。采用巢式PCR检测患者EVI1基因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骨髓形态学类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结果EVI1阳性的AML患者的危险度分层均为高危。随访至2020年5月31日,7例患者中2例患者在正规化疗过程中复发。有6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患者在移植前骨髓细胞学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例患者行抢救性移植后达细胞学CR;1例患者经正规化疗过程中出现疾病复发未行移植,于确诊后10个月死亡。到随访截止时间,仅1例患者死亡,余6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均持续缓解。结论EVI1阳性的AML患者预后不良,易复发,但不影响CR率,形态学以M4和M5更常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EVI1基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下载PDF
维多珠单抗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世春 冯一梅 +6 位作者 高蕾 孔佩艳 朱丽丹 刘嘉 王路 刘焕凤 张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6-1049,共4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良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但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风险,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其中,急性GVHD(aGVHD)是allo-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通常发生于移植后3个月内,主要受累器官为皮肤、肝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良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但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风险,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其中,急性GVHD(aGVHD)是allo-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通常发生于移植后3个月内,主要受累器官为皮肤、肝脏、胃肠道[2,3,4]。其中60%的aGVHD患者有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腹泻、腹痛和出血等[5]。Ⅱ~Ⅳ度aGVHD的一线治疗为糖皮质激素,有效率近50%,有效患者中仅有1/3可持续缓解[6,7],肠道受累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更差、死亡率更高[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症状 受累器官 单抗治疗 糖皮质激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恶性血液病 一线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检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血清标志物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婷 李小平 +8 位作者 高强国 高蕾 刘耀 张诚 孔佩艳 高力 冯一梅 饶军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280-2284,共5页
目的采用两种方法检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筛选出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并阐明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建立aGVHD的生物标志物筛查流程。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4... 目的采用两种方法检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筛选出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并阐明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建立aGVHD的生物标志物筛查流程。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血液病医学中心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采用蛋白质芯片法和ELISA检测同时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aGVHD组,n=30)和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对照组,n=30)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两种不同实验方法检测均发现,aGVHD组患者血清中IL-7、IL-2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CD127在aGVHD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其中IL-27表达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7~0.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质芯片和ELISA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高,结果一致。可以建立先通过蛋白质芯片法筛选出有临床意义的重点细胞因子,再扩大样本量后通过ELISA法进行重复验证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筛查流程,利于临床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清生物标志物 IL-7 IL-27 CD127
下载PDF
赴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队岗前个人防护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19
作者 冯欢 熊珂懿 +4 位作者 张燕 向莹莹 董蕾 张鸿 褚玲玲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赴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医疗队岗前个人防护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设计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穿脱培训流程、实操流程以及考核标准,对271名赴鄂医疗队及预备队队员进行5 d的培训,包括理论授课... 目的探讨赴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医疗队岗前个人防护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设计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穿脱培训流程、实操流程以及考核标准,对271名赴鄂医疗队及预备队队员进行5 d的培训,包括理论授课、实操训练与分段考核。结果全员完成规定培训计划。第1、3、5天考核成绩分别为73.8分、92.3分、98.9分;满分率分别为29.2%、60.5%、80.1%。PPE穿脱最终考核时队员出错率前三的环节分别是手卫生遗漏、脱防护服污染地面或内侧面、脱手套时污染内侧面,是最容易出错的环节,出错频率分别为12.5%、11.4%、10.7%。结论高标准、重细节的岗前PPE培训是切实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 培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新型CD45阴性细胞分选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果 曾韫璟 +6 位作者 王平 邓小娟 项颖 李云龙 彭贤贵 高力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681-1686,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CD45阴性细胞分选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筛选和富集肿瘤浆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3家医院60例初诊骨髓瘤患者,每例患者抽取骨髓液3~4 mL,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行流式细胞仪和FISH检测(直接检测... 目的探讨新型CD45阴性细胞分选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筛选和富集肿瘤浆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3家医院60例初诊骨髓瘤患者,每例患者抽取骨髓液3~4 mL,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行流式细胞仪和FISH检测(直接检测组),另一份先行新型CD45阴性细胞分选,之后行流式细胞仪和FISH检测(CD45分选组)。比较每位患者分选前后骨髓液中浆细胞的比例、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和危险度分层的情况。结果骨髓液直接检测组浆细胞的比例为(14.5±13.8)%,采用新型CD45阴性细胞分选技术处理后浆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为(51.5±30.3)%(P<0.001),分选组浆细胞比例平均为直接检测组(分选前)的7.69倍。骨髓液直接检测组17例患者检出细胞遗传学异常,而新型CD45阴性细胞分选后有39例患者检出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显著增高(P<0.001),IgH重排、13q14缺失、1q21扩增和17p缺失的检测阳性率在分选后均显著增高。根据mSMRAT3.0标准,直接检测组高危患者仅占28.3%,而新型CD45阴性细胞分选后高危患者的比例明显增高(P=0.002),占53.3%。结论新型CD45阴性细胞分选技术简单易行,提高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准确进行危险度分层以指导治疗,可以推广至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5阴性细胞分选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