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因素分析:单中心176例临床回顾
1
作者 黄国浩 曹勇勇 +6 位作者 杨林 张作鑫 向琰 裴玉春 李瑶 陈伟 吕胜青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02-2008,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s,GBM)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5-2021年于我科诊治的176例小脑幕上GB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χ2检验分析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野生型和... 目的探讨成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s,GBM)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5-2021年于我科诊治的176例小脑幕上GB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χ2检验分析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野生型和突变型GBM临床特征,Kaplan-Meier和Log-rank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及检验评估,多因素Cox危险度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IDH野生型GBM占比89.2%,其在发病年龄、入院KPS评分、神经功能受损症状、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 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方面与IDH突变型GBM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行常规治疗的IDH野生型GBM患者,单因素Cox危险度分析显示,肿瘤大部全切除、MGMT启动子甲基化、放疗启动时间≥5周且<6周、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辅助化疗≥6个周期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保护性因素;肿瘤位于左侧大脑半球、累及单个脑叶、MGMT启动子甲基化、放疗启动时间≥5周且<6周是影响患者无肿瘤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保护性因素(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Cox危险度回归分析显示,MGMT启动子甲基化、放疗启动时间≥5周且<6周、术后TMZ辅助化疗≥6个周期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肿瘤位于左侧大脑半球、累及单个脑叶、MGMT启动子甲基化则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均<0.05)。结论IDH突变型GBM与野生型GBM患者临床和预后特征迥异,后续须进一步完善相关分子检测明确其病理类型;MGMT启动子甲基化是IDH野生型GBM患者相对良好预后重要指标;术后略微延迟启动放疗(术后≥5周及<6周)可显著改善IDH野生型GBM患者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 替莫唑胺 放化疗 生存预后
下载PDF
miRNA-198靶向调控表皮干细胞内FGFR1表达诱导慢性创面形成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欢 刘仕勇 +2 位作者 周燕 康华利 黄小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研究miR-198对慢性创面形成的影响,探讨miR-198靶向调控表皮干细胞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表达的可能机制与相关性。方法:所有大鼠以表皮干细胞培养划分为三组,对照组20只,采用基础饲料,40只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组,共32只... 目的:研究miR-198对慢性创面形成的影响,探讨miR-198靶向调控表皮干细胞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表达的可能机制与相关性。方法:所有大鼠以表皮干细胞培养划分为三组,对照组20只,采用基础饲料,40只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组,共32只建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模型成功,其中16只为慢性创面组,另外16只通过快速尾静脉注射miR-198抑制剂转染系统溶液,命名为转染抑制载体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皮干细胞表达,计算慢性创面的愈合率。通过细胞生长曲线测试和细胞周期分析miR-198对表皮干细胞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表皮干细胞中FGFR1表达。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GFR1及下游Ras和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创面组miR-198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转染抑制载体miR-198后,表皮干细胞中表达显著性下调(P<0.01),细胞周期分析发现慢性创面组会抑制表皮干细胞增殖,转染抑制载体(Anti-miR-198)阻断miR-198后表皮干细胞增殖得到恢复。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慢性创面培养组FGFR1阳性表达数量增加,随着转染抑制miR-198载体的影响,FGFR1在转染抑制载体组表达增加更明显(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在慢性创面模型中,转染抑制载体(Anti-miR-198)后,FGFR1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转染抑制载体组Ras和MAPK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miR-198可能负向调控表皮干细胞FGFR1,抑制miR-198可以增强表皮干细胞FGFR1表达,加快表皮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能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98 慢性创面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表皮干细胞 愈合 修复
下载PDF
地氟醚对小鼠中枢及外周组织生物钟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田红妮 张二荃 +2 位作者 吕胜青 黄河 杨天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328-2334,共7页
目的探讨地氟醚对小鼠中枢及外周组织生物钟基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用不同浓度(3%、4%、6%、7%、9%)的地氟醚麻醉C57BL/6J小鼠,通过翻正反射确定地氟醚的有效作用浓度;然后分别将C57BL/6J小鼠和Per1^-/-/Per2^-/-小鼠分为对... 目的探讨地氟醚对小鼠中枢及外周组织生物钟基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用不同浓度(3%、4%、6%、7%、9%)的地氟醚麻醉C57BL/6J小鼠,通过翻正反射确定地氟醚的有效作用浓度;然后分别将C57BL/6J小鼠和Per1^-/-/Per2^-/-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地氟醚组,地氟醚组在小鼠饲养环境开灯后2 h用前述确定的地氟醚浓度(7%)处理,对照组则同时通入空气,2 h后采用RT-qPCR检测各组小鼠下丘脑、肾脏和肝脏组织时钟基因Per1、Per2、Dbp、Bmal1、Clock和Cry1的表达。结果①3%地氟醚处理后无小鼠达到翻正反射消失;4%、6%、7%、9%地氟醚处理后达到翻正反射消失的小鼠比例分别为16.7%、50%、100%和100%,确定地氟醚的作用浓度为7%。②与对照组比较,7%地氟醚麻醉C57BL/6J小鼠2 h后,下丘脑组织时钟基因Per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其余5个时钟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组织中时钟基因Per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Bmal1、Dbp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另外3个时钟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时钟基因Per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其余5个时钟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7%地氟醚麻醉Per1^-/-/Per^2-/-小鼠2 h后,下丘脑组织时钟基因Bmal1、Clock、Dbp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肝肾组织时钟基因Cry1、Clock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Bmal1的表达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氟醚显著影响小鼠中枢及外周组织的生物钟相关基因,且存在不依赖Per基因的作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生物钟 翻正反射 中枢组织 外周组织
下载PDF
肢端肥大症患者脑灰质厚度改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4
作者 张晓青 杨小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28-1433,共6页
目的应用基于脑表面分析(surface based analysis,SRA)的方法研究肢端肥大症患者磁共振脑结构图像,分析肢端肥大症患者各脑区灰质厚度的改变以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7日至2019年6月30日我科30名肢端肥大症患者和30... 目的应用基于脑表面分析(surface based analysis,SRA)的方法研究肢端肥大症患者磁共振脑结构图像,分析肢端肥大症患者各脑区灰质厚度的改变以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7日至2019年6月30日我科30名肢端肥大症患者和30名健康成年人磁共振三维容积扰相梯度回波(three dimensions T1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3D T1-SPGR)薄层扫描图像,运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所有大脑灰质厚度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差异脑区,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肢端肥大症患者右侧额中回下部、右侧额中回上部、右侧中央前回、右侧缘上回、右侧楔前叶、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梭状回和左侧内嗅皮层灰质厚度变薄,且右侧楔前叶和右侧海马旁回灰质厚度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呈负相关,与血浆高水平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呈负相关,灰质厚度变化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肢端肥大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灰质厚度的变薄,可能是高水平的GH和IGF-1激素作用所致,其中右侧楔前叶和右侧海马旁回灰质厚度变薄与肢端肥大症患者抑郁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肥大症 抑郁症 灰质厚度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外视镜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勇 郑新 +2 位作者 张晓青 李松 杨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06-1912,共7页
目的探讨外视镜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神经外科同一医疗组接受手术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外视镜组(22例)和显微镜组(28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外视镜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神经外科同一医疗组接受手术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外视镜组(22例)和显微镜组(28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以及术者体验。结果外视镜组与显微镜组患者性别(男/女:10/12 vs 12/16)、年龄[(50.7±10.2)vs(52.3±11.1)岁]、肿瘤大小[(20.79±25.04)vs(20.60±21.38)cm^(3)]均相似;2组手术时间[(217.73±59.66)vs(220.54±56.82)min]、术中出血量[(181.82±105.27)vs(189.29±103.06)mL]、肿瘤全切率(90.9%vs 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感染率等并发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外视镜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能显示显微镜难以观察到的矢状窦旁硬膜缘下等大角度区域。外视镜系统下操作的舒适度优于显微镜,术中教学展示较显微镜更好。结论外视镜下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安全有效,具有舒适的人体工程学姿势、良好的手术团队参与度、优秀的教学效果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视镜 显微镜 矢状窦旁脑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