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wis肺腺癌对小鼠肠道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徐珍妮 欧静 +8 位作者 王钰 雷旭丹 黄灵潇 王涛 王锋超 高继宁 王军平 粟永萍 刘登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55-1162,共8页
目的探讨Lewis肺腺癌(Lewis lung cancer,LLC)对小鼠肠道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影响。方法比较不同接种方式(皮下接种和静脉移植)在C57BL/6J小鼠肺部形成肺腺癌的能力差异。通过HE、BrdU免疫染色和qPCR检测LLC对肠道形态、增殖动力学、肠... 目的探讨Lewis肺腺癌(Lewis lung cancer,LLC)对小鼠肠道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影响。方法比较不同接种方式(皮下接种和静脉移植)在C57BL/6J小鼠肺部形成肺腺癌的能力差异。通过HE、BrdU免疫染色和qPCR检测LLC对肠道形态、增殖动力学、肠道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相关基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使用EdU染色评价LLC条件培养基(LLC-CM)对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LLC细胞和LLC-CM观察肺腺癌对肠类器官生长的影响。结果静脉移植LLC细胞较皮下接种荷瘤更易在小鼠肺部形成肺腺癌。肺腺癌导致绒毛和隐窝长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BrdU阳性细胞数量和Ki67基因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LC-CM可增加EdU阳性IEC-6细胞数量(P<0.05)。肺腺癌小鼠肠组织中肠道干细胞标志物基因(Lgr5、Olfm4、Axin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微环境相关基因(Wnt3)表达水平降低(P<0.05)。肺腺癌引起肠上皮ZO-1免疫染色以及ZO-1和OCLN mRNA表达显著降低,IL-1β和TNF-α的mRNA含量显著增加(P<0.05)。LLC细胞和LLC-CM均抑制肠类器官生长。结论Lewis肺腺癌能够破坏肠道干细胞及其微环境,为肺癌与肠道交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肺腺癌 肠道干细胞 微环境 肿瘤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小鼠放射敏感组织稳态维持和再生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珍妮 欧静 +6 位作者 黄灵潇 雷旭丹 王锋超 王军平 粟永萍 王钰 刘登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978-1986,共9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 GM)对小鼠骨髓造血和肠上皮稳态维持及放射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6~8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2组:Abx组饮用抗生素(antibiotics, Abx)饮水清除GM;对照组给予正常饮水。测定实验后21 d小鼠体质量等基础状...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 GM)对小鼠骨髓造血和肠上皮稳态维持及放射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6~8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2组:Abx组饮用抗生素(antibiotics, Abx)饮水清除GM;对照组给予正常饮水。测定实验后21 d小鼠体质量等基础状况改变。检测外周血和骨髓HE染色评估清除GM对骨髓造血稳态维持的影响;HE染色、BrdU免疫组化、qPCR、类器官培养等方法评估清除GM对肠道干细胞稳态的影响。8 Gy全身照射小鼠后3、7 d,取材小肠,通过形态学和组织染色评估清除GM对小鼠全身放射损伤后骨髓造血和肠道再生修复过程的影响。结果清除GM后21 d,Abx组小鼠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出现明显波动,小鼠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清除GM后21 d,Abx组小肠隐窝缩短,BrdU阳性隐窝细胞减少,Lgr5、Olfm4、Axin2等肠干细胞相关基因mRNA水平显著下降,肠隐窝形成类器官能力降低(P<0.05)。8 Gy放射损伤后,Abx组小鼠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同时骨髓和小肠再生速度减缓。放射损伤后7 d,Abx组小肠绒毛中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多,隐窝中内分泌肠上皮细胞显著减少。结论肠道菌群有助于维持小鼠骨髓造血和肠道干细胞稳态,并促进放射损伤后骨髓造血重建和肠道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干细胞 造血 放射损伤 再生修复
下载PDF
热习服训练复合缺氧训练增强耐热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罗雪 陈征辉 +6 位作者 何根林 谭雨龙 李萍 申婷婷 罗珍 胡彦 杨学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611-1619,共9页
目的采用经典热习服训练方法复合缺氧训练以探索提升机体耐热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温度33℃以上、湿度大于70%的湿热条件下,以2018年某部队60名经严格筛查的男性健康志愿者为对象,进行为期12 d的热习服训练和测试。60名志愿者分为3组... 目的采用经典热习服训练方法复合缺氧训练以探索提升机体耐热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温度33℃以上、湿度大于70%的湿热条件下,以2018年某部队60名经严格筛查的男性健康志愿者为对象,进行为期12 d的热习服训练和测试。60名志愿者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热习服组和缺氧训练复合热习服组,每组20名。采集热习服前后耳温、心率、出汗量、心肺功能、综合感受评分、生理紧张指数(physiological strain index,PSI)、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VO2max)、心率为170次/min时的体力工作能力(physical work capacity at heart rate of 170 beats per minute, PWC170)进行耐热能力的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热习服组以及缺氧复合热习服组基础耳温、耐热测试后的耳温均显著下降(P<0.05),基础心率以及耐热测试后的心率均显著下降(P<0.05);PSI与呼吸频率也显著降低(P<0.05);出汗量、VO2max、PWC170、最大心输出量、氧耗量/最大心率、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最大肺通气量均显著增加(P<0.05)。缺氧复合热习服组在耐热测试后的心率与耳温均低于热习服组(P<0.05),并且PSI与呼吸频率也出现显著降低(P<0.05)。与热习服组相比,缺氧复合热习服组的出汗量、VO2max、PWC170、最大心输出量、氧耗量/最大心率、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最大肺通气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经典热习服训练基础上增加耐缺氧训练,能更有效地促进热习服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习服 缺氧训练 心肺功能 耐热能力
下载PDF
自噬在小鼠皮肤创面修复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娜 刘登群 +4 位作者 汪国建 龙爽 万会敏 粟永萍 王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观察自噬在小鼠皮肤创面愈合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GFP-LC3转基因小鼠制备皮肤后背部创面,在致伤后0、3、7、14 d取皮肤创面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GFP免疫荧光染色标记自噬点,观察自噬在创面愈合过程中... 目的观察自噬在小鼠皮肤创面愈合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GFP-LC3转基因小鼠制备皮肤后背部创面,在致伤后0、3、7、14 d取皮肤创面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GFP免疫荧光染色标记自噬点,观察自噬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采用GFP抗体与α-SMA、F4/80抗体进行荧光双标,明确肉芽间质中发生自噬的主要细胞类型。而后将GFP-LC3小鼠分为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组与对照组,伤后连续10 d腹腔注射3-MA(10 mg/kg),动态观察创面大体愈合情况,在0、7、10 d取创面皮肤,组织学固定染色,评价自噬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同时采用定量PCR(qRT-PCR)检测α-SMA、TGF-β1、PAI-1、Ⅰ型和Ⅲ型胶原等分子的mRNA表达,评价自噬对创面修复过程中胶原与胞外基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创面愈合过程中自噬水平先增强后逐渐回落,在增殖期(7 d)的自噬水平最高;肉芽角质细胞自噬强于间质细胞,肉芽间质中发生自噬的细胞主要为α-SMA阳性肌成纤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3-MA处理组在伤后7 d与10 d创面肉芽的面积、宽度与表皮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处理组7 d表皮基底细胞增殖活力增强(P <0. 05);两组α-SMA、胶原、TGF-β1与PAI-1等分子的mR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增殖期存在高自噬水平,但抑制小鼠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自噬水平对创面愈合未见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创面愈合 自噬 肌成纤维细胞 角质细胞 GFP-LC3转基因小鼠
下载PDF
3D培养体系中不同肠上皮细胞株形成肠类器官潜能的比较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欧静 徐珍妮 +4 位作者 刘登群 王涛 王锋超 王军平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肠上皮细胞株在3D培养条件下形成肠类器官的潜能及特点,为利用肠上皮细胞株培养肠类器官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方法使用IEC-6、CT26.WT、Caco-2三种肠上皮细胞株进行3D培养,分析不同细胞株形成肠类器官的潜能。流式分选获取Cac... 目的比较不同肠上皮细胞株在3D培养条件下形成肠类器官的潜能及特点,为利用肠上皮细胞株培养肠类器官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方法使用IEC-6、CT26.WT、Caco-2三种肠上皮细胞株进行3D培养,分析不同细胞株形成肠类器官的潜能。流式分选获取Caco-2单细胞后使用Matrigel进行培养并测定其生长速度。比较2D和3D培养条件下Caco-2细胞中肠道干细胞标志物Lgr5、Olfm4及增殖标志物Ki67的mRNA表达差异。免疫荧光染色分析2D和3D培养时Caco-2细胞内Ki67阳性细胞及lamp1阳性溶酶体的分布特点。比较5 Gy和15 Gy照射后Caco-2来源肠类器官中TUNEL阳性细胞分布特点。结果 3D培养时,Caco-2细胞可形成肠类器官,而IEC-6和CT26.WT细胞不能形成肠类器官,且单个Caco-2细胞也可形成肠类器官。Caco-2来源肠类器官中肠道干细胞标志物Lgr5、Olfm4和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的mRNA表达水平较2D培养时显著降低(P<0.05),Ki67阳性增殖细胞较2D培养显著减少。Caco-2来源肠类器官中细胞内溶酶体呈极性分布,与小肠组织切片中溶酶体在肠上皮细胞内的分布一致。电离辐射可引起Caco-2来源肠类器官内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细胞比例与照射剂量密切相关。结论 Caco-2在3D培养时可形成与在体肠道结构和功能类似的肠类器官,为下一步进行胃肠道电离辐射研究和药物评价研究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体外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细胞株 CACO-2细胞 肠类器官 干细胞 电离辐射
下载PDF
创面siRNA敲降HO-1改善小鼠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吕晓凡 汪国建 +5 位作者 赵娜 龙爽 王双 冉新泽 王军平 王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4-1205,共12页
目的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放创复合伤(radiation-wound combined injury,R-W-CI)创面修复中的表达情况,评价通过siRNA敲降HO-1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6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放创复合伤(radiation-wound combined injury,R-W-CI)创面修复中的表达情况,评价通过siRNA敲降HO-1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6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皮肤创伤组(W组,n=18)和合并全身辐射(6 Gy)损伤的皮肤创伤组(R-W-CI组,n=18),建立单纯皮肤创伤与放创复合伤的小鼠模型。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拍照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并通过Image J量化分析残留面积;取材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动态检测外周血象评估造血系统损伤情况。通过创面组织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创面HO-1表达水平及变化情况。将26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iRNA敲降HO-1组(si-HO-1组,n=13)和siRNA阴性对照组(si-NC组,n=13)。放创复合伤致伤后,si-HO-1组在每个创面涂抹负载si-HO-1(5μmol/L)的F127凝胶60μL,si-NC组创面涂抹等量负载阴性对照si-NC的F127凝胶。通过创面组织Western blot检测HO-1的敲降情况,观察创面面积变化,对伤后第3天样本进行定量PCR检测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组织切片进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对第9天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评估;综合评价敲降HO-1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的改善作用。结果与W组相比,创面残留面积的半定量分析表明R-W-CI组愈合在伤后第7、10天显著延迟(P<0.01);第7天的HE病理显示R-W-CI组再上皮化延缓,肉芽组织生长不良;同时R-W-CI组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显示在损伤后早期即显著下降(P<0.05)。检测发现,R-W-CI组创面HO-1蛋白在伤后第3、7天表达略高于W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第10天显著升高(P<0.05),同时伴有全长与截短形式的分布改变;定量PCR显示R-W-CI组在伤后第7天、10天的创面组织HO-1的表达显著高于W组(P<0.05)。放创复合伤创面siRNA干预实验显示:与si-NC组比较,si-HO-1组能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创复合伤 创面愈合 炎症反应 血红素加氧酶1 小干扰RNA
下载PDF
人肠道α-防御素5促进辐照诱导小鼠肠道损伤的修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杰 冉曦 +1 位作者 王涛 王艾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6-613,共8页
目的观察辐照对C57小鼠肠道的损伤作用及人α-防御素5(humanα-defensin 5,HD5)在其中的保护效应及功能。方法基于C57小鼠构建肠道α-防御素敲除小鼠(MMP7^(-/-)小鼠)模型,随后将HD5基因转入MMP7^(-/-)小鼠,构建HD5转基因小鼠(HD5tg小鼠... 目的观察辐照对C57小鼠肠道的损伤作用及人α-防御素5(humanα-defensin 5,HD5)在其中的保护效应及功能。方法基于C57小鼠构建肠道α-防御素敲除小鼠(MMP7^(-/-)小鼠)模型,随后将HD5基因转入MMP7^(-/-)小鼠,构建HD5转基因小鼠(HD5tg小鼠)模型。将实验分为野生型C57小鼠组(WT组)、MMP7^(-/-)小鼠组和HD5tg小鼠组。利用5 Gy X射线(1.26 Gy/min)辐照各组小鼠后,统计分析30 d内小鼠生存状况,同时在0、2、10 d收取小鼠回肠组织。利用HE染色观察小鼠回肠病理损伤;TUNEL评估小鼠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PAS染色分析回肠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NF-κB等蛋白表达;RT-qPCR检测肠黏膜IL-1、IL-6及IL-10等炎症因子转录水平。结果成功构建并繁育MMP7^(-/-)和HD5tg小鼠,WT组、MMP7^(-/-)组、HD5tg组辐照后30 d小鼠生存率分别为50%(10/20)、35%(7/20)和55%(11/20),WT组和HD5tg组小鼠生存率显著高于MMP7^(-/-)组(P<0.05),WT组和HD5tg组小鼠组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与MMP7^(-/-)组相比,HD5转入后显著改善小鼠辐照后小肠绒毛和隐窝结构病理损伤;抑制肠黏膜细胞发生凋亡;促进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活性,进而降低IL-1β、IL-6炎性因子表达水平(P<0.05)。结论HD5通过改善辐照诱导的小鼠肠道上皮屏障功能障碍,促进肠黏膜细胞更新和组织修复,抑制炎性损伤,进而增强C57小鼠抗辐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放射性肠损伤 金属基质蛋白酶7 人α-防御素5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 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的系统评价
8
作者 陈默 马雪 +2 位作者 李超 邱悦 陈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9-1269,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网(CNKI)、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 目的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网(CNKI)、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对结果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或统计性分析。系统评价方案已在PROSPERO注册(CRD:42022306557)。结果纳入25项研究(11个病例报告和14个病例系列),共计138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129例脱敏成功(即至少完成一次目标剂量给药)。脱敏前预处理方案为H1、H2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镇静剂,NSAIDs和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中2种或以上联合,88%的研究预处理分别包含H1受体拮抗剂或糖皮质激素。16项(64.0%)研究报告患者脱敏前皮试情况,皮肤点刺试验(n=16)和皮内试验(n=59)阳性率分别为12.50%、49.15%。17项研究(68.0%)采用3袋-12步法快速脱敏方案,其余为4袋-16步或2袋-8步等多种方法;利妥昔单抗初始给药浓度(即第一袋脱敏药液浓度)为1/10 X-1/10000 X,第一步输注速率基本为1.5~5 mL·min^(-1),单次脱敏总时长4~10.5 h。23项(92%)研究报告患者脱敏过程中变态反应发生情况,其中5项研究未发生变态反应、18项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在给予对症处理或修改脱敏方案后完成脱敏治疗。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目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高质量证据或执行标准,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在脱敏前皮试、预处理、个体化脱敏步骤和脱敏过程中过敏反应处理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药物超敏反应 快速脱敏治疗
下载PDF
罗沙司他通过上调HIF-1α减轻热打击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衰老
9
作者 宋用为 王玲 +3 位作者 陈文婷 张明洋 杨学森 戴欢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2-1099,共8页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对热打击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凋亡与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用不同浓度(10、20、30、40、50μmol/L)的罗沙司他处理24 h,通过CCK-8法确定罗沙司他的最佳干预浓度。将HK-2细胞分为4组(n=...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对热打击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凋亡与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用不同浓度(10、20、30、40、50μmol/L)的罗沙司他处理24 h,通过CCK-8法确定罗沙司他的最佳干预浓度。将HK-2细胞分为4组(n=3):对照组、罗沙司他组(30μmol/L、24 h)、热打击组(43℃、2 h)、热打击+罗沙司他组(30μmol/L罗沙司他处理24 h后热打击2 h)。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α)、Cleaved Caspase-3、p16、p21蛋白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HIF-1α分布;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SA-β-Gal活性;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用30μmol/L罗沙司他处理的细胞活力最高。与对照组比较,热打击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HIF-1α、Cleaved Caspase-3、p16、p21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SA-β-Gal活性显著增加(P<0.05);TUNEL阳性细胞占比显著增加(P<0.05)。与热打击组比较,热打击+罗沙司他组Cleaved Caspase-3、p16、p2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SA-β-Gal活性显著降低[(65.44±5.00)%vs(77.15±2.61)%,P<0.05];TUNEL阳性细胞占比显著降低[(16.73±2.20)%vs(46.40±13.87)%,P<0.05],细胞活力显著增加[(86.33±4.51)%vs(66.33±8.50)%,P<0.05];HIF-1α蛋白表达量进一步增加(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IF-1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及细胞核周围。结论罗沙司他通过上调HIF-1α减轻热打击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打击 罗沙司他 HIF-1Α 细胞凋亡 细胞衰老
下载PDF
罗沙司他调控线粒体分裂与融合减轻热射病小鼠脑损伤
10
作者 周欢 黄雪妍 +4 位作者 申婷婷 张伯翼 何根林 罗雪 杨学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208-2217,共10页
目的 探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脯氨酰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 PHD)抑制剂罗沙司他(FG-4592)对热射病(heat stroke, HS)导致的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140只6~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为... 目的 探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脯氨酰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 PHD)抑制剂罗沙司他(FG-4592)对热射病(heat stroke, HS)导致的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140只6~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为18~22 g。其中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射病(HS)组,罗沙司他低剂量(LD,5 mg/kg)组、中剂量(MD,10 mg/kg)组、高剂量(HD,20 mg/kg)组,每组10只,进行热打击实验,观察各组小鼠24 h生存情况,确定最佳给药剂量。另外10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罗沙司他(FG-4592)组、热射病(HS)组、罗沙司他+热射病(FG-4592+HS)组,每组25只,进行热打击实验,建立HS动物模型。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评价神经功能,脑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损伤情况;Fluoro-Jade C染色观察神经元变性;测定脑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评价氧化应激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层中Caspase-3、Cleaved Caspase-3、Mfn1、Mfn2、Opa1、Drp1、p-Drp1(Ser616)、Fis1、HIF-1α、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HS组比较,FG-4592可以显著提高热射病小鼠24 h内的生存率,且MD组生存率最高。与Control组比较,HS组小鼠mNSS评分增加(P<0.05),大脑皮层MDA含量增加(P<0.05),总SOD活性降低(P<0.05),且大脑皮层组织出现显著病理损伤和神经元变性,大脑皮层组织线粒体结构明显损伤,Caspase-3、Cleaved Caspase-3、Fis1、HIF-1α、HO-1蛋白表达和p-Drp1(Ser616)/Drp1比值升高(P<0.05),Mfn1、Mfn2、Opa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经FG-4592预处理后显著降低HS小鼠的mNSS评分(P<0.05),降低了组织MDA含量(P<0.05),增加了总SOD活性(P<0.05);同时FG-4592预处理改善了大脑皮层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了神经元变性和线粒体结构损伤,并降低了Caspase-3、Cleaved Caspase-3、Fis1蛋白表达和p-D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热射病 氧化应激 线粒体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热刺激后小胶质细胞细胞外囊泡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11
作者 李萍 罗雪 +6 位作者 罗珍 何根林 王泽泽 申婷婷 刘晓倩 谭雨龙 杨学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029-2035,共7页
目的探究热刺激后小胶质细胞细胞外囊泡对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热刺激BV2小胶质细胞后收集上清,通过不同的超速离心速度获取细胞外大囊泡和小囊泡。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囊泡上TSG101、CD63和flotillin-1... 目的探究热刺激后小胶质细胞细胞外囊泡对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热刺激BV2小胶质细胞后收集上清,通过不同的超速离心速度获取细胞外大囊泡和小囊泡。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囊泡上TSG101、CD63和flotillin-1的表达。PKH67标记BV2来源的囊泡后与N2a细胞共孵育,检测神经元对小胶质细胞细胞外囊泡的摄取情况。分别将热刺激后BV2来源的大囊泡和小囊泡与N2a共孵育,通过CCK-8、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台盼蓝染色和TUNEL染色法评价热刺激后N2a的损伤情况。结果小囊泡粒径介于30~120 nm,高表达TSG101和CD63,大囊泡粒径介于90~1000 nm,高表达flotillin-1;BV2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可被N2a细胞摄取并参与热刺激对N2a细胞损伤的调节,其中CCK-8检测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来源的大小囊泡均能降低热刺激后N2a细胞的活力(P<0.05)。LDH检测、台盼蓝染色及TUNEL检测结果表明大囊泡(P<0.05)和小囊泡(P<0.01)均能显著提高热刺激后N2a细胞LDH的释放水平、N2a细胞的蓝染水平及凋亡程度,且小囊泡处理组中N2a细胞的LDH释放水平、蓝染和凋亡水平高于大囊泡处理组。结论热刺激后小胶质细胞通过细胞外囊泡加剧了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细胞外囊泡 热刺激 神经元损伤
下载PDF
Humanin对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
12
作者 单耀辉 张启夫 +8 位作者 程晋 叶枫 张玺 余文珮 王晓刚 赵远鹏 但国蓉 陈明亮 赛燕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0-677,共8页
目的探讨Humanin(HN)对鱼藤酮(rotenone,Rot)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Rot染毒PC12细胞模型,实验设对照组、Rot染毒组、HN预处理Rot染毒组、单独HN处理组。采用ELISA检测Rot染毒细胞内外HN的含量,CCK-8法... 目的探讨Humanin(HN)对鱼藤酮(rotenone,Rot)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Rot染毒PC12细胞模型,实验设对照组、Rot染毒组、HN预处理Rot染毒组、单独HN处理组。采用ELISA检测Rot染毒细胞内外HN的含量,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含量,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线粒体自噬调控蛋白Pink1、Parkin、p-Parkin、p62、LC3,线粒体生物发生调控蛋白PGC1α和分裂/融合调控蛋白OPA1、MFN2、DRP1、p-DRP1以及抗氧化应激调控蛋白Keap1、Nrf2的表达。采用HBAD-mcherry-EGFP-LC3腺病毒转染细胞观察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的数量。结果Rot染毒组PC12细胞内H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Rot染毒组PC12细胞活性下降,ATP含量下降,ROS的生成增加,Rot染毒后PC12细胞内Pink1、p-Parkin表达升高,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下降,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蛋白PGC1α和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OPA1表达下降,而线粒体分裂蛋白p-DRP1表达升高,抗氧化应激蛋白Keap1和Nrf2表达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Rot染毒组PC12细胞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多(P<0.05),而20μmol/L HN预处理可以改善Rot染毒引起的上述变化(P<0.05)。结论HN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分裂、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融合以及抗氧化应激,改善Rot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IN 鱼藤酮 多巴胺神经元 线粒体
下载PDF
氮芥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自噬通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力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训虎 陈明亮 +2 位作者 叶枫 但国蓉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295-1300,共6页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自噬通路在氮芥(nitrogen mustard,NM)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力下降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1、5、10、20μmol/L)的氮芥单独或加入5 mmol/L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eth...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自噬通路在氮芥(nitrogen mustard,NM)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力下降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1、5、10、20μmol/L)的氮芥单独或加入5 mmol/L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ethyladenine, 3-MA)、20 nmol/L自噬特异性激动剂(rapamycin, RAPA)、10μmol/L AMPK特异性抑制剂(compound C, CC)处理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LC3-B2/B1和p62的表达水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体形成。结果 NM处理后HaCaT细胞增殖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且处理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当NM浓度为20μmol/L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力约下降40%。同时,NM处理能力显著提高pAMPK、LC3-B2的表达水平并下调p62的表达,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表达变化越明显;同时,NM可明显促进HaCaT细胞自噬体的形成。加入3-MA或CC干预后能显著抑制NM的上述效应(P<0.05),而RAPA干预对NM处理的效应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氮芥能够激活AMPK/自噬通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毒性损伤,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经典型及劳力型热射病大鼠心肌损伤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伯翼 罗雪 +7 位作者 罗珍 王泽泽 谭雨龙 何根林 李萍 申婷婷 刘晓倩 杨学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779-1789,共11页
目的 比较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与经典型热射病(classical heat stroke, CHS)大鼠动物模型心肌损伤的差异,为热射病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能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0)、... 目的 比较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与经典型热射病(classical heat stroke, CHS)大鼠动物模型心肌损伤的差异,为热射病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能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0)、运动对照组(EXC,n=10)、经典热射病组(CHS,n=30)和劳力型热射病组(EHS,n=30)。对照组和EXC组大鼠置于温度(25±0.5)℃,相对湿度(50±5)%环境中;EHS组和CHS组大鼠置于模拟热气候动物舱内,舱内环境温度(39±0.5)℃,相对湿度(50±5)%;EHS组和EXC组大鼠给予跑台运动处理,跑步速度设置为12 m/min,坡度为0°,每运动8 min休息2 min,以监测大鼠直肠温度等。核心体温达到42.3℃或出现瘫倒(掐尾反射消失)作为热射病的开始,之后将大鼠移至常温环境复温。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生化法检测血清心肌酶(AST、LDH、CK-MB、CK)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醌氧化还原酶1(Nrf2)、切割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l-Caspase-3)、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HS组大鼠比较,EHS组大鼠热射病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且诱发热射病所需的热负荷显著减少(P<0.01)。CHS组大鼠的脱水率显著大于EHS组(P<0.01),但EHS组大鼠的脱水速率显著高于CHS组(P<0.01)。两组大鼠热射病发生时的直肠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提示,EHS组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显著低于CHS组大鼠(P<0.05)。EHS组大鼠的AST和LDH水平显著高于CHS组大鼠(P<0.01)。两组大鼠均出现急性心肌损伤的病理改变,表现为心肌细胞水肿、肌纤维排列混乱、断裂,可见炎性浸润,且EHS组心肌损伤病理评分高于CHS组(P<0.05),EHS组心肌细胞凋亡比率亦显著高于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型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 心肌损伤 超声心动图 凋亡
下载PDF
重庆市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岗前基础知识培训的实践和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锋超 张丽龙 +5 位作者 任泂 高美娇 许杨 冉新泽 粟永萍 王军平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6期1-2,共2页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理解放射防护相关的制度、法规、标准等至关重要,但往往得不到受训人员和相关单位的重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重庆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基本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适合短时间集中培训的放射卫生...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理解放射防护相关的制度、法规、标准等至关重要,但往往得不到受训人员和相关单位的重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重庆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基本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适合短时间集中培训的放射卫生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再联系实际进行适度的PBL课堂教学设计,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今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培训和放射卫生知识宣传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 现状调查 放射卫生学基础 岗前培训
下载PDF
核应急医学救援演训中伤员去污洗消处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丙慧 王成 +2 位作者 郝玉徽 王军平 王涛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年第4期495-498,524,共5页
放射性污染伤员的去污洗消是核应急医学救援的重要环节,是开展相关演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核应急医学救援演训中伤员去污洗消的实践经验,对于去污洗消实践中人员的分级防护、伤员污染的控制标准、辐射检测的方式方法、污染伤口及身体... 放射性污染伤员的去污洗消是核应急医学救援的重要环节,是开展相关演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核应急医学救援演训中伤员去污洗消的实践经验,对于去污洗消实践中人员的分级防护、伤员污染的控制标准、辐射检测的方式方法、污染伤口及身体孔洞部位的处理等一些在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若干模糊、界定不清的重要问题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去污洗消的原则、工作流程,着重对洗消实践中个人辐射防护、洗消标准的把控及辐射检测的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与贴近实际的建议,并对实践中的其他受制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污染 去污洗消 核应急 医学救援 伤员 演训
原文传递
核应急医学救援中放射性核素污染伤口的医学处理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晓凡 卢丙慧 +2 位作者 冉新泽 王军平 王涛 《中国辐射卫生》 2023年第4期402-407,412,共7页
伤口放射性核素污染是核应急医学救援中的常见问题,在不同的事故类型中表现形式各具特点,其医学处理是救援中的重点内容。结合自身参加核应急医学救援演训的实践经验,笔者梳理了近年来放射性核素污染伤口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放射性核素... 伤口放射性核素污染是核应急医学救援中的常见问题,在不同的事故类型中表现形式各具特点,其医学处理是救援中的重点内容。结合自身参加核应急医学救援演训的实践经验,笔者梳理了近年来放射性核素污染伤口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放射性核素污染伤口后的生物动力学特点、医学应急处理、手术清创、内污染防治等,对技术操作层面的要点进行了归纳,对演训中有待改进之处提出了建议。笔者认为放射性核素污染伤口的医学处理需要临床医学实践技能与放射医学知识的高度兼容综合,应急处理、手术清创、内污染防治等处置构成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一体救治策略,而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则需要在演训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污染伤口 核应急医学救援 放射性内污染 手术清创 促排治疗
原文传递
皮肤创伤愈合的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涛 赵娜 +3 位作者 龙爽 汪国建 冉新泽 粟永萍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皮肤创伤愈合涉及到复杂的细胞、分子网络调控,愈合障碍导致的慢性难愈创面和增生性瘢痕是棘手的医学难题。转录组学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特定时空细胞中全部基因转录本种类、结构和功能及转录调控规律的学科,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皮肤... 皮肤创伤愈合涉及到复杂的细胞、分子网络调控,愈合障碍导致的慢性难愈创面和增生性瘢痕是棘手的医学难题。转录组学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特定时空细胞中全部基因转录本种类、结构和功能及转录调控规律的学科,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皮肤创伤愈合不同阶段、不同结局的分子机理和调控网络提供了有力工具。本文就转录组学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应用情况、取得成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伤口愈合 转录组 转录组学
原文传递
西部战区卫生战士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19
作者 王晓刚 万凌辉 +6 位作者 王晓 杨仲博 郑霖洲 李博 吕琳琳 王莹 马珂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76-1482,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西部战区卫生战士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2021年期间,以驻地在西部战区的卫生战士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制定健康调查问卷,收集志愿者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疾病症状等。结果纳入了716名合格... 目的调查分析西部战区卫生战士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2021年期间,以驻地在西部战区的卫生战士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制定健康调查问卷,收集志愿者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疾病症状等。结果纳入了716名合格志愿者。8个系统症状发生率分布在10.8%~42.6%之间,由高到低依次为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吸烟组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31.6%vs 24.0%,P=0.025)。驻地海拔≥3000 m组的呼吸系统(34.4%vs 25.9%,P=0.028)、内分泌系统(23.3%vs 15.3%,P=0.014)、神经系统(49.4%vs 40.3%,P=0.032)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驻地海拔<3000 m组。在驻地海拔≥3000 m的志愿者中,军龄≥6年组的循环系统(28.6%vs 11.0%)、内分泌系统(42.9%vs 21.0%)、神经系统(67.9%vs 42.0%)、泌尿系统(53.6%vs 24.0%)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军龄≤2年组(P<0.05)。结论西部战区卫生战士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症状发生率高,高原条件下长期服役可能对健康的损害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谱 高原 军事训练 西部战区
下载PDF
DVC1在氮芥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20
作者 程晋 余文珮 +4 位作者 叶枫 董训虎 赵远鹏 但国蓉 邹仲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14-2221,共8页
目的探讨蛋白水解酶DVC1在氮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iRNA干预DVC1表达,50μmol/L氮芥染毒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荧光酶标仪测定1~24 h DNA-蛋白交联总量;Slot blo... 目的探讨蛋白水解酶DVC1在氮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iRNA干预DVC1表达,50μmol/L氮芥染毒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荧光酶标仪测定1~24 h DNA-蛋白交联总量;Slot blot检测DNA与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共价交联;免疫沉淀检测MGMT泛素化水平。构建GST-DVC1融合蛋白,GST下拉实验检测DVC1与MGMT、泛素的结合。结果si-DVC1干预后,DNA-蛋白交联总量升高。氮芥降低交联蛋白MGMT原型的水平,但增强其泛素化水平;DVC1可结合泛素,si-DVC1可进一步增强MGMT的泛素化及DNA-MGMT的交联量,与泛素结合酶抑制剂NSC697923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引起的交联结果类似。si-DVC1引起DNA损伤修复蛋白Rad51表达降低、Ku70表达升高。结论DNA-蛋白交联的清除依赖于交联蛋白的泛素化;DVC1通过与泛素相互作用,促进氮芥诱导的DNA-蛋白交联的清除,并维持DNA以同源重组方式修复损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DVC1 DNA蛋白交联 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