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0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房 Paget病肿瘤组织中Bcl- 2、Bax、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方红 沈奇范 孙国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乳房PAGET病 Bcl-2 BAX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
原文传递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04
2
作者 郑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发病机制研究 银屑病 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 干扰素(IFN)-Γ TH1/TH2 角质形成细胞 多基因遗传 T细胞 免疫异常 环境因素
原文传递
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与处理(一) 被引量:84
3
作者 施辛 张秉正 +1 位作者 包仕尧 黄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5-206,共2页
梅毒螺旋体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是梅毒性闭塞性动脉炎、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和动脉瘤。神经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而CSF VDRL试验的低敏性 ,要求医师对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 梅毒螺旋体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是梅毒性闭塞性动脉炎、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和动脉瘤。神经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而CSF VDRL试验的低敏性 ,要求医师对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脑脊液资料等作综合分析。对高危病人腰穿并作脑脊液梅毒检查 ,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闭塞性动脉炎 脑脊液检查
下载PDF
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与处理(二) 被引量:52
4
作者 施辛 张秉正 +1 位作者 包仕尧 黄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0-282,共3页
梅毒螺旋体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梅毒性闭塞性动脉炎、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和动脉瘤。神经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 CSF-VDRL试验的低敏性,要求医师对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 梅毒螺旋体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梅毒性闭塞性动脉炎、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和动脉瘤。神经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 CSF-VDRL试验的低敏性,要求医师对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脑脊液资料等作综合分析。对高危病人腰穿并作脑脊液梅毒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闭塞性动脉炎 脑脊液检查 处理
下载PDF
ELISA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5
作者 宋继权 盛晚香 +2 位作者 冯谊 夏琳 吴东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8-259,共2页
关键词 ELISA 梅毒 血清学诊断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陈积愫 郑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中VEGF、MCP-1的表达与分布。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中VEGF、MCP-1的表达与分布。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MCP-1水平。结果①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中VEGF表达较正常人皮肤明显增强(P<0.05)。皮损中MCP-1表达较非皮损及正常人皮肤明显增强(P<0.05)。②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MCP-1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MCP-1的表达与PAS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VEGF、MCP-1的表达增强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血管生成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青鹏软膏治疗湿疹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42
7
作者 唐慧 杨勤萍 +5 位作者 徐金华 骆丹 孙秋宁 郭在培 李东宁 席丽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38-841,共4页
目的评价青鹏软膏治疗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数比为2:1。6个研究中心共入选湿疹患者246例,纳入疗效分析共228例,其中试验组154例,对照组74例。试验组外用青鹏软... 目的评价青鹏软膏治疗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数比为2:1。6个研究中心共入选湿疹患者246例,纳入疗效分析共228例,其中试验组154例,对照组74例。试验组外用青鹏软膏,对照组外用安慰剂,均为每天2次,疗程为3周。在基线、治疗后第1、2、3周分别对瘙痒、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鳞屑或结痂、浸润或苔藓样变的积分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用药第3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41.89%,痊愈率分别为31.82%和12.1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16、12.30,P值均〈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48%和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P〉0.05)。结论青鹏软膏治疗轻中度湿疹时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临床对照试验 青鹏软膏
原文传递
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张伟 姜锐 王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血清指标、疗效、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指标[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及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PG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17、PGR及PG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42/46)及根除率95.65%(44/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及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行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G-17、PGR及PGⅠ水平,提高根除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半夏泻心汤 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血管增生的关系 被引量:33
9
作者 朱凡 郑敏 鲍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与KDR)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FLT-1与KDR的表达与分布特征,同时检测皮损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表皮组织中,FLT-1与KDR在患者组与正常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与KDR)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FLT-1与KDR的表达与分布特征,同时检测皮损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表皮组织中,FLT-1与KDR在患者组与正常人对照组中均有表达,且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人对照组中,FLT-1、KDR均匀表达于表皮全层,而患者组FLT-1、KDR在颗粒层表达最强。真皮组织中,FLT-1、KDR主要表达在真皮乳头微血管上,且患者组真皮乳头微血管上的表达程度要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患者组皮损真皮乳头血管MVD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真皮乳头微血管FLT-1、KDR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大于阴性表达组的MVD(P<0.01)。FLT-1、KDR与MVD三者之间任何两者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FLT-1、KDR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有表达,其分布在银屑病皮损中发生了变化。真皮乳头微血管上FLT-1、KDR表达的异常增高与银屑病皮损部真皮乳头血管生成有关。这两种受体在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可能起作用。FLT-1与KDR之间可能也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T-1 KDR 表达 患者 真皮 对照组 正常人 表皮 微血管 血管增生
原文传递
18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涂彩霞 张荣鑫 +4 位作者 刘亚玲 于志红 张蕴颖 张新军 刘影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0-402,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乙醇提取物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定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的增殖活性:NaOH法测定黑素生成量;体外氧化多巴反应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8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中,有9种... 目的研究中药乙醇提取物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定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的增殖活性:NaOH法测定黑素生成量;体外氧化多巴反应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8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中,有9种提取物对1种以上指标有显著性作用(P<0.05或P<0.01)。沙苑子、甘草、山慈姑、薄荷、苦参、夏枯草、黄芩、黑芝麻、墨旱莲可明显促进B16黑素瘤细胞增殖,甘草、山慈姑、薄荷、苦参、夏枯草、何首乌、黑芝麻、墨旱莲明显增加黑素含量,山慈姑、薄荷、苦参、夏枯草、黑芝麻、墨旱莲明显增加酪氨酸酶活性,山慈姑、薄荷、苦参、夏枯草、黑芝麻和墨旱莲的提取物对3种指标均有显著性作用(P<0.05或P<0.01)。结论山慈姑等6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具有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和合成黑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黑色素瘤 实验性 细胞增殖 一元酚单氧酶 黑素合成
原文传递
派瑞松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疗效及抗菌作用观察 被引量:34
11
作者 王美娜 高玉雪 赵晔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皮炎湿疹 药物疗法 派瑞松霜 抗菌作用
下载PDF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12
作者 施辛 戚宝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目的 : 了解头孢曲松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价值。方法 :  4 7例出现血清固定的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2 4例 ,以头孢曲松 1.0静脉滴注 ,qd×15复治 ;对照组以苄星青霉素 2 4 0万U肌注qw× 3复治。复治后第 3、... 目的 : 了解头孢曲松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价值。方法 :  4 7例出现血清固定的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2 4例 ,以头孢曲松 1.0静脉滴注 ,qd×15复治 ;对照组以苄星青霉素 2 4 0万U肌注qw× 3复治。复治后第 3、6个月均复查RPR。以RPR转阴为痊愈 ,RPR下降 2个或 2个以上滴度为有效 ,RPR下降不到 2个滴度为无效判定结果。结果 : 复治 6个月后 ,治疗组痊愈 2 3例 ,有效 1例 ,痊愈率为 95 .83% ;对照组痊愈 17例 ,有效 4例 ,痊愈率为 79.92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4 5 2 ,P <0 .0 5 )。结论 : 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 ,头孢曲松优于苄星青霉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 治疗 早期梅毒 血清固定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临床尖锐湿疣流行病学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陈思华 杨健 杨文林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2094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进行临床尖锐湿疣流行病学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统计分析尖锐湿疣复... 目的:探究临床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2094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进行临床尖锐湿疣流行病学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统计分析尖锐湿疣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1~50岁是临床尖锐湿疣的高发病年龄段,发病率为88.40%;同年龄段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尖锐湿疣从2010年到2014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0年至2012年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而2013年至2014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病程、病灶位置、合并生殖器疱疹、合并尿道感染、HIV阳性患者是尖锐湿疣复发的相关因素。结论:临床尖锐湿疣好发于20-50年龄段,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尖锐湿疣的复发与性别、年龄、病程、病灶位置、合并生殖器疱疹、合并尿道感染、HIV阳性患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流行病学 复发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重症药疹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伦飞 俞新民 郑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8-369,共2页
对本院近3年住院重症药疹病人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抗癫药所致药疹在我院为第一位,其次为抗生素和抗痛风药,解热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小。我们认为患者的预后与病情轻重、基础疾病、年龄、皮质类固醇总用量有关。我们推荐早期应用较大剂量... 对本院近3年住院重症药疹病人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抗癫药所致药疹在我院为第一位,其次为抗生素和抗痛风药,解热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小。我们认为患者的预后与病情轻重、基础疾病、年龄、皮质类固醇总用量有关。我们推荐早期应用较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而后快速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药疹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万苗坚 赵广 +2 位作者 蔡瑞康 张其亮 文海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3-404,共2页
黄褐斑为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内分泌变化在女性黄褐斑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检测了黄褐斑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三醇(E3)、黄体生成激素(LH)及催乳激素... 黄褐斑为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内分泌变化在女性黄褐斑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检测了黄褐斑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三醇(E3)、黄体生成激素(LH)及催乳激素(PRL)的水平,旨在探讨内分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血清 性激素
原文传递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玲玲 冯信忠 +10 位作者 王群 赖维 王宝玺 郭在培 郑志忠 章伟 李恒进 骆丹 曾凡钦 许爱娥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0-541,共2页
关键词 荨麻疹 特发性 慢性 地氯雷他定
下载PDF
性病患者抑郁情绪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施辛 马维祥 +1 位作者 苏玉华 刘秀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3,共2页
为调查性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以98例普通皮肤病患者作为对照,用HAMD及SDS两种量表方法对112例性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半数性病患者存在抑郁情绪,重度抑郁发生率约为10%。其抑郁情绪的发生发展与所患病种、文... 为调查性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以98例普通皮肤病患者作为对照,用HAMD及SDS两种量表方法对112例性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半数性病患者存在抑郁情绪,重度抑郁发生率约为10%。其抑郁情绪的发生发展与所患病种、文化程度、病程、躯体症状、既往治疗情况、疾病认识程度等因素相关,规范治疗和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性疾病 抑郁情绪 发生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和湿疹患者血清白介素4和干扰素γ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25
18
作者 郭庆 曾凡钦 +6 位作者 毕志刚 张美华 弓娟琴 陈敏 钟白玉 郝飞 赵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在特应性皮炎、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组)和单独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外用治疗前后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在特应性皮炎、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组)和单独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外用治疗前后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IL-4、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P<0.05)。治疗28d后,治疗组IL-4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IFN-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两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存在循环IL-4和IFN-γ水平明显异常。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外用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可干扰IL-4水平取得较好疗效,较单独外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干扰素Γ 湿疹 患者 白介素4 血清 IFN-Γ水平 糖皮质激素 ELISA法检测 IL-4 水平变化 细胞因子 治疗前后 双抗体夹心 发病机制 外用治疗 疗效显著 对照组 治疗组 抗生素 正常人 统计学 单独
原文传递
米诺地尔酊治疗斑秃和男性型秃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杨雪源 刘训荃 +7 位作者 许爱娥 吴荣荣 林麟 崔盘根 李慧珠 岳晓玉 贾虹 靳培英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米诺地尔酊 斑秃 男性型秃发 临床观察 药物疗法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5%咪喹莫特乳膏对CO_2激光术后女性尖锐湿疣复发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9
20
作者 谢映 陈明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8-839,共2页
目的了解CO2激光术后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对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CA)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64例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予CO2激光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后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每周一、三、五或二、四、六晚... 目的了解CO2激光术后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对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CA)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64例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予CO2激光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后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每周一、三、五或二、四、六晚各1次;B组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4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愈、复发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3.75%和71.88%,复发率为6.25%和28.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60%和25.0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2激光去除疣体后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比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能更有效阻止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喹莫特乳膏 重组人干扰素 α-2b凝胶 尖锐湿疣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