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8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间直接缝合修复巨大肩袖撕裂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延明 张喜善 +2 位作者 郭秀程 苏长辉 亓建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107-2108,共2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前脱位后巨大肩袖撕裂直接缝合术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0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后巨大肩袖撕裂病例13例,术前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伤后3周以内行关节镜下肩峰下清创及开放手术缝... [目的]探讨肩关节前脱位后巨大肩袖撕裂直接缝合术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0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后巨大肩袖撕裂病例13例,术前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伤后3周以内行关节镜下肩峰下清创及开放手术缝合固定修复肩袖7例(A组),伤后2~6个月延迟期同样方式手术6例(B组)。经康复,分别于术后6个月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前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平均11.23±3.44,A组病人术后6个月Neer评分为81.14±3.29,B组病人术后6个月Neer评分为59.83±6.8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肩关节前脱位后巨大肩袖撕裂应把握时机,在早期可直接缝合固定,效果良好,而延迟手术直接缝合治疗效果较差,可能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前脱位 巨大肩袖撕裂 手术时机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2
2
作者 王武 翟生 +1 位作者 韩小平 崔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68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68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组90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组间定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6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伤后手术时间及骨折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25,t=1.461、1.329,χ^2=2.070,均P〉0.05)。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及负重时间均明显小于DHS组[分别为(47±14)比(114±20) min、(121±26)比(281±44) ml、(10.2±3.3)比(13.5±2.8)d、(29±8)比(53±10) d,t=8.376、6.669、2.176、2.664,均P〈0.05];PFNA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90±17)比(87±15)分,t=2.337,P〈0.05],但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2.3)比(12.2±2.7)周,t=1.114,P〉0.05]。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而PFNA组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1,P〈0.05)。结论DHS适用于身体状况良好、骨折较稳定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PFNA固定牢固、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适用广泛,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3
3
作者 郑晓辉 沈泽培 +1 位作者 黄枫 周琦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15例,锁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4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15例,锁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4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胫骨10~20周(平均12周),1例骨折延迟愈合(20周),无骨不愈合;锁骨6~10周(平均8周),肱骨8~13周(平均11周),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所有病例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BO)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锁定加压钢板 接骨术 骨折 胫骨 锁骨 肱骨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被引量:65
4
作者 程凌燕 高立红 +5 位作者 王伟丽 胡冬琴 肖倩倩 蔡立娇 范冬 李亚楠 《护理管理杂志》 2013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建立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制订及实施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流程。结果实施疼痛护理管理后,提高了护士疼痛知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缩短了...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建立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制订及实施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流程。结果实施疼痛护理管理后,提高了护士疼痛知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缩短了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90°所需时间(P﹤0.01或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能够提升疼痛护理水平、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及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护理 护理管理
下载PDF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8
5
作者 钟远鸣 付拴虎 +2 位作者 张家立 李智斐 伍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829-18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264例(394个椎体),分为A组(再发骨折组)21例,B组(未再发骨折组)243例。随访时间平均(16.50±6.50)个月,记录术后再发骨折的时间、部位及发生率,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方法、骨水泥量、原发椎体平均数目、QCT值、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后凸角等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椎体成形术后首次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7%,时间为(9.34±8.34)个月,第2、3次发生在3个月内。骨水泥渗漏率为9%,渗漏后无临床症状发生。年龄、性别、穿刺方法、骨水泥量、原发椎体平均数目、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角度(Cobb)等因素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第3 d VAS评分在A组、B组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终末随访VAS评分在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QCT值在A组和B组间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再发骨折发好于术后9个月内,骨密度是PVP后再发骨折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脊柱骨折 再发骨折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58
6
作者 钟远鸣 付拴虎 +2 位作者 张家立 李智斐 伍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从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患者289例(451个椎体)患者,术后行x...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从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患者289例(451个椎体)患者,术后行x线及CT检查,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渗漏组)43例和B组(对照组)246例,根据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第1d、术后第3d及终末随访进行评分。同时根据渗漏部位的不同,进行上述评分。[结果]本研究中有43例(48个椎体)发生了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1%。其中椎间隙渗漏17例,椎体周围渗漏14例,椎管内渗漏1例,椎体前缘静脉渗漏3例,针道通路渗漏8例。术后有3例局部出现酸胀不适,予中药涂擦及烫熨治疗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余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术前、术后第3d及终末随访两组问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VAS评分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VAS评分在不同渗漏部位问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明显,骨水泥渗漏时有发生,术前常规行影像检查充分了解病椎情况,术中严格把握穿刺方法及注入时机,准确掌握骨水泥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原因 预防
原文传递
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7
作者 陈磊 李江华 +2 位作者 方钦正 孙惠珍 王美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34,共5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法的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法的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其中合并半月板游离缘破裂18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侧止点撕脱骨折1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9例。在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在手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膝关节功能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6±21.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9.7±31.6)min;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概率,并且具有创伤小、复位直观和固定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后入路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45
8
作者 张子琦 王春生 +2 位作者 杨佩 党晓谦 王坤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及后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7年5月,行PA或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其...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及后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7年5月,行PA或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8例采用PA(PA组),35例采用DAA(DA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显性失血量、术后首次部分负重及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4个月,平均30.2个月。DAA组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DAA组手术时间较PA组明显延长(P<0.05),但切口长度、总显性失血量、术后首次部分负重行走时间及首次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均优于PA组(P<0.05)。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1个月,DA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PA组(P<0.05),但3、6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 d、4 d、1周及2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PA组(P<0.05)。结论选择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但该手术入路具有学习曲线较长、适应证较窄、需要特殊手术器械等不足,需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入路 早期康复
原文传递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较组织损伤疼痛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42
9
作者 黄俊卿 薛继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22-23,共2页
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雾化透皮疗法,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同的的一利,中医外治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由来已久,甲.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 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雾化透皮疗法,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同的的一利,中医外治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由来已久,甲.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列瀹骈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实践征明,中药熏蒸疗法作用直接,疗效确切,适应症广,无毒副作用。下而试对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作用机理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中药外治法 治疗机理探讨
下载PDF
广州市多社区1529名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杨立进 陈博来 +3 位作者 胡伟雄 林涌鹏 李永津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1-1345,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近年来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增减趋势。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史等),并...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近年来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增减趋势。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史等),并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529例40~87岁中老年人群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递增,各组髋部BMD值逐渐下降,而腰椎BMD值并未随着增龄而呈现递减的趋势,60岁以上中老人髋部BMD值显著低于腰椎BMD值(P<0.05)。根据腰椎BMD值计算,中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30.7%,其中女性为34.2%,明显高于男性的17.9%(P<0.05)。低骨量(osteopenia,OPA)总患病率为41.8%,男女分别为42.4%和41.6%(P>0.05)。根据髋部BMD值计算,OP总患病率更高,达到38.2%,女性为39.4%,高于男性的33.9%(P<0.05)。OPA总患病率为47.4%,男性为52.7%,女性为46.0%(P>0.05)。受调查的中老年男性中有骨折史的为82例,女性为357例,OP患者骨折发生率为37.8%,远高于非OP患者23.1%(P<0.01),再骨折发生率OP患者为6.2%,高于非OP患者的2.64%(P<0.01)。结论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和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且其发生率均较以往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根据髋部BMD值进行骨质疏松评估的敏感性更高,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量减少 中老年人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41
11
作者 李正 樊立宏 +3 位作者 董炜 邢武君 尚卫华 胡柯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1期4175-41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7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2例,对...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7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DVT发生率、血清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HTC)、全血黏度(WBV)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DVT的总发生率为9.7%(6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2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DD、Hcy、hs-CRP、HTC、WBV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该6个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7.94%,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通 利伐沙班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杨海林 张杰 +2 位作者 董金波 赵金涛 王维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6期553-554,共2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32例(DHS组),PFNA内固定24例(PFNA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透视时间、下床负重时间、术后并发...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32例(DHS组),PFNA内固定24例(PFNA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透视时间、下床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床负重时间以及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优于DHS组,但DHS组术中透视时间少于FPNA组。结论 DHS和PFNA均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PFNA能提供早期的负重及功能锻炼,更适合骨质疏松、不稳定骨折合并外侧壁骨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 PFNA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新版KSS评分系统的试应用及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春生 靳振岭 +2 位作者 张子琦 杨佩 王坤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试应用新KSS评分系统并分析其应用性、反应性、信度和效度。[方法]2011年推出的new-KSS评分系统,包括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的客观膝关节指标、症状、满意度、预期和各组运动时的功能等维度。作者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对拟在本院行... [目的]试应用新KSS评分系统并分析其应用性、反应性、信度和效度。[方法]2011年推出的new-KSS评分系统,包括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的客观膝关节指标、症状、满意度、预期和各组运动时的功能等维度。作者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对拟在本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连续患者在3个时间点进行评分(预约时,手术前1 d和术后3个月)。通过条目选择情况、量表完成率和天花板/地板效应分析系统的应用性。通过分析预约时和术前1 d时的2次评分的组间相关系数分析系统的重复性信度。通过分析术前1 d和术后3个月时2次评分间的Cohens d系数,分析系统的反应性。通过分析术前1 d时系统各维度评分与SF-36健康量表各维度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系统的结构效度。[结果]52患者(68侧膝关节)参加了研究,43侧膝关节预约时完成评分量表,完成率63.23%。有14个选项在多次评分中被选择次数为0,没有观察到天花板/地板效应。术前2次评分间各维度组间相关系数0.82~0.96,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信度。术前、术后2次评分各维度Cohens d系数0.83~1.56,具有较好的反应性。运动维度和满意度维度与SF-36的多数维度相关,客观、症状和预期维度与SF-36部分维度相关,系统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中文版的new-KSS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反应性和效度,但其在国内的应用性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KSS 全膝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37
14
作者 王伟 刘利英 +5 位作者 王坤正 马树强 党晓谦 时志斌 柏传毅 赵小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用改进的马血清加甲强龙的方法诱导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坏死模型建立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造模后2、4、8周兔股骨头内过... 目的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用改进的马血清加甲强龙的方法诱导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坏死模型建立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造模后2、4、8周兔股骨头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局部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双侧股骨头内骨质密度不均一,关节面模糊;骨小梁稀疏变细、断裂,骨小梁骨细胞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明显减少。造模后2、4、8周时,模型组动物股骨头内PPAR-γ表达逐渐增强;BMP-2在2周时呈阳性染色,4、8周时转阴性。结论用改进的马血清加甲强龙的方法诱导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其病理变化及影像学改变符合临床典型的股骨头坏死的特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可能与PPAR-γ表达增强、BMP-2表达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TNF-α与MMP-3含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4
15
作者 管兴发 董金波 +1 位作者 王维山 史晨辉 《青岛医药卫生》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TNF-α与MMP-3含量与骨关节炎的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二者在血清及关节液中水平的相关性,探讨TNF-α与MMP-3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反映骨性关节炎(OA)病程变化的可靠性。方法对...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TNF-α与MMP-3含量与骨关节炎的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二者在血清及关节液中水平的相关性,探讨TNF-α与MMP-3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反映骨性关节炎(OA)病程变化的可靠性。方法对123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及28名正常人分别拍摄双侧单足站立位膝关节X线片。根据X线片将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分早、中、晚3期。正常人及患者均抽取静脉血和膝关节液,离心后取上清液。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及关节液样本中TNF-α与MMP-3含量。结果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TNF-α与MMP-3含量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01)。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TNF-α和MMP-3水平在早期已明显增高,而晚期水平达到最高,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含量明显增高;关节液中TNF-α和MMP-3的含量同样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高。研究结果还显示,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与关节液中TNF-α和MMP-3水平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存在线性相关:rTNF-α=0.69(P<0.001),rMMP-3=0.74(P<0.001);同时TNF-α与MMP-3两者含量在血清中和在关节液中同样存在线性相关性。结论TNF-α与MMP-3在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与关节液中均有较高水平,并与关节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它们在患者血清与关节液中的水平存在相关性。因此,联合检测TNF-α与MMP-3在OA关节液和血液中的含量,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腰椎节段模型上模拟拨伸按压手法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张晓刚 董建华 +2 位作者 杨学峰 李具宝 李延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000-4004,共5页
背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法对传统中医推拿手法进行研究,给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研究注入了活力。目的:分析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探求符合生物力学的治疗手法,明确手法治疗腰椎疾患的安全范围。方法:选择成年无腰椎疾患的男... 背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法对传统中医推拿手法进行研究,给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研究注入了活力。目的:分析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探求符合生物力学的治疗手法,明确手法治疗腰椎疾患的安全范围。方法:选择成年无腰椎疾患的男性志愿者,年龄28岁,身高170cm,体质量60kg。采用CT对L3~S1进行扫描,利用ADINA5.0构件软件,并赋予不同组织不同的材料属性,建立腰椎有限元模型,设定腰椎水平位、后伸10°位、前屈30°位状态,加载拔伸按压载荷,观察腰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的受力改变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拔伸按压状态下,腰椎前屈30°椎间盘组织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变化最明显,提示在设定的条件下手法治疗腰椎疾患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伸按压 三维有限元 手法 椎间盘 生物力学 数字化骨科技术
下载PDF
原发性冻结肩发病的分子机制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玥 党晓谦 +1 位作者 王坤正 王建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期87-89,共3页
冻结肩是以渐进性发展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为特点的肩关节疾病。根据发病特点可分为原发性冻结肩和继发性冻结肩两类,原发性冻结肩又称为特发性冻结肩,其确切病因仍不明确,与其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肿瘤、甲状腺疾病、... 冻结肩是以渐进性发展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为特点的肩关节疾病。根据发病特点可分为原发性冻结肩和继发性冻结肩两类,原发性冻结肩又称为特发性冻结肩,其确切病因仍不明确,与其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肿瘤、甲状腺疾病、心肌梗死、卒中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低体重指数、阳性家族史也是本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冻结肩的发病机制也存在争议,不同观点包括炎症反应、纤维化改变和痛觉神经营养不良。近年来与疼痛相关神经蛋白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仅就原发性冻结肩发病的分子机制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发病机制 炎症趋化因子 神经肽 纤维化因子
原文传递
关节镜辅助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34
18
作者 翟生 黄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优势及缺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52例随访资料完整的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关节镜辅助复位25例,切开复位27例,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后早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优势及缺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52例随访资料完整的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关节镜辅助复位25例,切开复位27例,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组手术时间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及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上,关节镜辅助复位优于切开复位[(21.6±4.0)g/L vs.(26.6±6.0)g/L,t=-3.553,P=0.001;(81.6±9.4)分vs.(74.2±11.9)分,t=2.460,P=0.017]。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关节镜辅助复位治疗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较好,具有手术失血量少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下载PDF
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栾彦军 白东昱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7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融合术对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对23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手术,男14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48.6岁。其中既往有踝关节骨折或脱位病史17例,4例继发于距骨骨折,2例患有踝关节... 目的探讨踝关节融合术对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对23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手术,男14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48.6岁。其中既往有踝关节骨折或脱位病史17例,4例继发于距骨骨折,2例患有踝关节不稳。手术采用3~5枚松质骨加压螺钉固定,术后进行石膏固定。评分标准选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分别对术前及末次随访进行评分。通过疼痛、功能及X线对位情况以及手术优良率分析融合手术对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结果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1.9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情况,其中18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正常生活,4例患者长时间行走后足弓处出现轻微疼痛,休息后可缓解,1例患者踝关节偶尔发生轻度疼痛,口服药物后可缓解。术后3个月可见骨痂形成,但未将上下关节面完全连接,术后半年所有患者均已达到骨性融合。AOFAS总体评分由术前(26.0±5.85)分提高至(77.78±10.15)分,P〈0.05。优5例,良12例,一般5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73.91%。结论踝关节融合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稳定性高,融合成功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关节炎 踝关节 踝关节融合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治疗单纯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观察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子琦 李海涛 +4 位作者 杨佩 王春生 党晓谦 王坤正 王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观察单髁置换术(UKA)对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MUKO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71例行UKA MUKO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54例。分析其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 目的观察单髁置换术(UKA)对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MUKO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71例行UKA MUKO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54例。分析其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翻修原因。结果本组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3倍以上(54:17),女性发病年龄小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术前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总显性失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54.06±6.24)min,(8.56±0.83)cm,(86.10±5.44)ml,(3.51±1.01)d,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分别为:45.2±4.5、80.3±5.7和88.4±4.2,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无负重平地行走时膝关节VAS疼痛评分分别为:6.6±1.2、1.7±0.7和0.5±0.5,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翻修患者,翻修原因分别为感染及衬垫撞击。结论 UKA术式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创伤小、疗效确切,功能改善理想。对于单髁置换的病例适应证选择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外科学 骨关节炎 膝/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