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6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4
1
作者 董文伟 毛海蛟 +1 位作者 刘振新 史增元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7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9例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2~63岁。创面均位于足、踝部,... 目的:探讨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9例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2~63岁。创面均位于足、踝部,并伴有骨、肌腱或血管神经外露,其中足部创面6例,踝部创面3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6.0 cm×13.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0 cm×3.0 cm~7.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取腹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岛状皮瓣外观、质地、供区情况,根据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方法进行满意度评价,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9例患者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稳定,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均于术后2周Ⅰ期愈合。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18(8.0±2.3)个月。皮瓣全部Ⅰ期成活,蒂部平整,无臃肿及"猫耳"畸形,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游离植皮后创面平整,无明显瘢痕增生。9例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为满意,AOFAS评分均为优。结论: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薄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踝 创伤和修复
下载PDF
WtCosmc质粒转染对Tn^+肿瘤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杜镇镇 刘栋 +4 位作者 孙旭红 于晓锋 石传芹 徐雪 胡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以Tn+肿瘤细胞为靶标,研究野生型Cosmc(WtCosmc)质粒转染对其恶性行为的影响,以期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表面Tn抗原阳性率,免疫磁珠分选Tn+与Tn-肿瘤细胞;分选后的Tn+肿瘤细胞经Fugene ... 目的:以Tn+肿瘤细胞为靶标,研究野生型Cosmc(WtCosmc)质粒转染对其恶性行为的影响,以期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表面Tn抗原阳性率,免疫磁珠分选Tn+与Tn-肿瘤细胞;分选后的Tn+肿瘤细胞经Fugene 6转染WtCosmc质粒,并用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Tn抗原表达状况.分别采用荧光法、CCK-8和Transwell检测转染前后Tn+肿瘤细胞的T-synthase活性、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对Apo2L/TRAIL的敏感性.结果:与Tn-细胞相比,Tn+肿瘤细胞T-synthase活性及对Apo2L/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较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较强.经WtCosmc质粒转染后,Tn+细胞T-synthase活性及其对Apo2L/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明显增高;Tn抗原表达受抑;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转染WtCosmc可恢复Tn+细胞T-synthse活性,抑制Tn抗原的表达,进而增强其对Apo2L/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有效抑制Tn+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Cosmc Tn抗原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ApO2L/TRAIL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84
3
作者 李晓峰 赵劲民 +3 位作者 苏伟 崔向荣 罗世兴 马爱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21-1725,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含量极低,体外培养难度较大。体外分离培养纯度高、活力强、生物特性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工程及细胞的体内、体外实验显得至关重要。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并进行...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含量极低,体外培养难度较大。体外分离培养纯度高、活力强、生物特性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工程及细胞的体内、体外实验显得至关重要。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表面标志物鉴定及多向分化能力检测。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分别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以梭形细胞为主,呈放射状排列的细胞集落,细胞生长旺盛,可连续稳定传代10代以上。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征且生长活跃。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CD90,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呈阴性表达。成脂、成骨诱导后,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法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操作简单,可大量分离、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实验所用的全骨髓贴壁法法为组织工程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培养 形态学 分化 鉴定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61
4
作者 廖亮 赵劲民 +2 位作者 苏伟 沙轲 丁晓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991-3995,共5页
背景:目前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两种方案的选择在临床治疗仍存争议。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 背景:目前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两种方案的选择在临床治疗仍存争议。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2009年第1期)、MEDLINE(1966-01/2009-05)、EMbase(1984-01/2009-05)、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01/2009-05)、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01/2009-05)。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18。结果与结论: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6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的病死率、感染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P〈0.001);远期随访全髋置换翻修率低于半髋置换(RR=0.28,95%CI=0.12~0.66,P=0.003);全髋置换后脱位发生率高于半髋置换(RR=3.45,95%CI=1.29~9.19,P=0.01);全髋置换后疼痛发生率低于少于半髋置换(RR=0.12,95%CI=0.05~0.30,P〈0.00001);全髋置换活动功能优于半髋置换(RR=1.32,95%CI=1.04~1.68,P=0.02)。提示短期随访全髋置换与半髋置换后病死率、翻修率、关节功能、脱位率、疼痛及感染率无明显差异;中期随访全髋置换的脱位发生率高于半髋置换;远期随访全髋置换后活动功能优于半髋置换,且翻修率和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半髋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老年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股骨颈系统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许新忠 常菁 +5 位作者 余水生 赵耀 徐春归 张积森 谢武昆 荆珏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47.5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 目的:探讨股骨颈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47.5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7例,Ⅳ型6例。16例患者均采用FNS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5~16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Garden指数评定:16例患者骨折复位均满意。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115 min,平均41.5 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4~47次,平均26次;术中出血量为35~210 mL,平均76 mL;住院时间为3~9 d,平均4.6 d;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0例,良5例,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可以通过单一微创切口置入股骨颈动力棒、外侧钢板、锁定螺钉及抗旋螺钉,固定可靠,对外侧肌肉软组织的激惹小,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6
6
作者 何志勇 张擎柱 +3 位作者 林影影 刘正蓬 谷锐 杨小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2-686,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1例,女2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2岁,骨折按照Schazker分型:Ⅳ型33...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1例,女2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2岁,骨折按照Schazker分型:Ⅳ型33例、Ⅴ型24例、Ⅵ型16例;按照CT分型:双柱骨折51例,三柱骨折22例。其中19例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3D技术组)。54例行常规CT扫描、术前准备及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按照HSS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2个月~4年随访(平均24个月)。与常规组相比较,3D技术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 d拍膝关节X线片,3D组:解剖复位17例,移位〈1 mm 1例,移位〉1 mm 1例,解剖复位率89.4%;常规组:解剖复位35例,移位〈1 mm 15例,移位〉1 mm4例,解剖复位率6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与常规组分别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3例;关节僵直0例、2例;关节不稳1例、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3D打印技术 模拟手术
原文传递
新型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晓宁 朱颖波 +3 位作者 黄鑫 汤俊君 张建 吴克俭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缝合技术治疗的13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0例,女4例;年龄18~52岁,平均37.4岁...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缝合技术治疗的13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0例,女4例;年龄18~52岁,平均37.4岁;左侧93例,右侧4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d,平均2.5d。133例患者断裂部位分布在跟腱止点近端4.5—6.3cm,1例患者在1.2cm处。患足充分跖屈后,于断端凹陷中点做1.0—1.5cm的横行手术切口,手术钳腱周膜下钳夹梳理远近断端,根据MRI间接标定的腓肠神经走行位置确定安全穿刺点,在硬膜外穿刺针引导下远近端分别经皮交叉置入EthieonMB66不可吸收缝线,切口处打结,直视下消除两断端间隙达紧密接触。术后基于跟腱残端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腓肠神经损伤3例;跟腱再断裂4例,其中3例接受再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一后足评分平均为99.6分,优133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根据Amer—Lindholm评定法:优99例,良34例,差1例,优良率为99.3%。结论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操作简便、可靠,腱周血供损伤小,粘连轻,并发症少,运动功能恢复快,可以完全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并最大程度防止再断裂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4
8
作者 董文涛 彭吾训 +2 位作者 周永芳 张健 张宜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68-1969,共2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髋关节脱位和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6个月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近期疗效显著优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水泥型假体 生物型假体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断指再植的临床经验与体会 被引量:43
9
作者 刘宁富 杨绍安 +1 位作者 李松建 曾博龙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 分析断指再植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 彻底清创 ,细致修复肌腱 ,精确的吻合血管、必要时行小血管移植修复。 结果 再植 992例 1678个断指 ,其中 15 61指成活 (成活率 93 % ) ,随访半年~ 8年 ,用中野和玉井功能评价标准来评... 目的 分析断指再植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 彻底清创 ,细致修复肌腱 ,精确的吻合血管、必要时行小血管移植修复。 结果 再植 992例 1678个断指 ,其中 15 61指成活 (成活率 93 % ) ,随访半年~ 8年 ,用中野和玉井功能评价标准来评定疗效 ,其中优 93 5指 (占 5 9 91% ) ,良 468指 (占 2 9 98% ) ,中 13 9指 (占 8 91% ) ,差 19指 (占 1 2 % )。 结论 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吻合 血管移植 血管危象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柿樾 卜建文 谢增如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97-101,共5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腕关节面3 cm内的松质骨骨折,是临床骨折中常见的类型,占全身骨折病例的20%,占急诊骨折的17%,常见于因跌倒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及因高能量创伤后的年轻患者[1]。由于约50%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为粉碎性骨折并涉及关...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腕关节面3 cm内的松质骨骨折,是临床骨折中常见的类型,占全身骨折病例的20%,占急诊骨折的17%,常见于因跌倒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及因高能量创伤后的年轻患者[1]。由于约50%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为粉碎性骨折并涉及关节面,从而影响腕关节活动,如果治疗不及时及治疗方式不当,不仅短期会导致腕关节疼痛,长期更会导致腕关节僵硬、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因而把握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维持和稳定其解剖复位,同时最大可能地保护腕关节功能。本文拟就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特点、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中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方式 三柱结构
下载PDF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和倒三角空心钉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杨家赵 周雪锋 +9 位作者 李黎 徐磊 朱万博 徐玮 夏睿 王叙进 王刚 华兴一 许新忠 方诗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1-1118,共8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和倒三角空心钉(inverted triangle cannulated screws,ITCS)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59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和倒三角空心钉(inverted triangle cannulated screws,ITCS)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59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28例)和ITCS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吸烟史、酗酒史、Pauwels角、Garden分型、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或切开复位)、住院时间和早期并发症,并采用Garden指数和Haidukewych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有无大腿外侧激惹症状、术后部分或完全负重开始时间、股骨颈短缩长度和程度、颈干角变化(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颈干角的差值)、股骨头坏死及翻修手术等,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FNS组手术时间短于ITCS组、切口长度大于ITCS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辅助复位情况、Garden指数、Haidukewych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FNS组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ITCS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7.1%vs.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3,P=0.582)。FNS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ITCS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ITCS组,术后部分负重开始时间早于IT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完全负重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98,P=0.194)。FNS组患者均无大腿外侧激惹症状,ITCS组有10例出现大腿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倒三角空心钉 内固定 复位
原文传递
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40
12
作者 王彦超 徐小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1,共4页
Pilon骨折系胫骨远端累及负重关节面和干骺端的关节内骨折,约占下肢骨折的1%,占胫骨骨折的3%~10%,其中10%-30%为开放性骨折。此型骨折成因各异,但总体来说按照胫骨远端关节面的粉碎程度及移位将其分为:低能量旋转暴力引起的... Pilon骨折系胫骨远端累及负重关节面和干骺端的关节内骨折,约占下肢骨折的1%,占胫骨骨折的3%~10%,其中10%-30%为开放性骨折。此型骨折成因各异,但总体来说按照胫骨远端关节面的粉碎程度及移位将其分为:低能量旋转暴力引起的I型骨折和高能量轴向压缩暴力引起的Ⅱ、Ⅲ型骨折(以Ⅲ型高能量pilon骨折多见)。Ⅲ型高能量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常呈严重粉碎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PILON骨折 胫骨PILON骨折 Pilon骨折 诊疗 胫骨远端 Ⅲ型骨折 旋转暴力 粉碎骨折
原文传递
实验性骨关节病中软骨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8
13
作者 彭丹 孙材江 周江南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15-417,共3页
应用兔膝关节伸直位石膏管型固定造成的实验性骨关节病模型,对其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形态学及原位DNA 断裂标记研究。结果显示:制动1 周时即出现软骨表层细胞凋亡,2 周后凋亡呈增加趋势,6周时出现全层软骨细胞大量凋亡,而正常... 应用兔膝关节伸直位石膏管型固定造成的实验性骨关节病模型,对其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形态学及原位DNA 断裂标记研究。结果显示:制动1 周时即出现软骨表层细胞凋亡,2 周后凋亡呈增加趋势,6周时出现全层软骨细胞大量凋亡,而正常及实验对照组很少出现凋亡细胞。提示制动可引起软骨细胞凋亡;软骨细胞凋亡可能是关节软骨出现退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凋亡 脱噬 细胞凋亡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骨髓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7
14
作者 陈东旭 薄占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4-227,共4页
骨髓炎是一个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伴有骨组织破坏的炎症反应过程”^[1]。它可以局限发病于单一类型骨组织或可同时波及骨髓、骨质、骨膜及周围软组织。骨髓炎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过程,不同类型的骨髓炎常需要不同的手术及抗生素治... 骨髓炎是一个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伴有骨组织破坏的炎症反应过程”^[1]。它可以局限发病于单一类型骨组织或可同时波及骨髓、骨质、骨膜及周围软组织。骨髓炎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过程,不同类型的骨髓炎常需要不同的手术及抗生素治疗方法,本文就骨髓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治疗 现状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时间分布 被引量:36
15
作者 孙灏 魏俊强 +3 位作者 刘利蕊 闫石 金宇 冯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961-2965,共5页
背景:下肢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目前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后血栓形成的时间临床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骨股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分布... 背景:下肢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目前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后血栓形成的时间临床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骨股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分布。方法:分析1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的资料。患者根据置换前是否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剂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所有患者伤后第1,3,5天、伤后5-7 d、术后第2,5,7,14天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监测,记录和统计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发生血栓的例数和发生率,通过绘制频数分布表及折线图确定伤后和术后血栓高发时间点。结果与结论:(1)抗凝组72例共发生血栓6例(8%);未抗凝组106例共发生血栓22例(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患者血栓发生时间集中在伤后3 d及术后第1天;(3)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1-3 d及关节置换后第1天,伤后即采取预防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质疏松 静脉血栓形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关节成形术 深静脉血栓 时间分布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危杰 王军 +1 位作者 高明 王满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失血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3例,女75例;平均年龄为80.5岁.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失血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3例,女75例;平均年龄为80.5岁.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分为两组:股骨颈骨折组7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组57例.根据Gross方程计算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比较股骨颈骨折组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患者的术前隐性失血量,以及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4种术式的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结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平均为(213.0±65.3) mL,显著高于股骨颈骨折组患者[(138.4±51.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手术方式的显性失血量比较: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术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比较: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除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的总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医生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应有全面认识,特别是对术前和术后的隐性失血应予以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失血 手术 隐性失血
原文传递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潇 熊然 +2 位作者 李涛 王华 樊仕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3男2女),同一尸体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应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骨盆环,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3男2女),同一尸体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应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骨盆环,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测量记录死亡冠血管相关解剖学参数。结果 (1)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的显露范围包括:耻骨联合至骶髂关节在内的真性骨盆环、髂骨翼、髋臼方形区和坐骨体内侧的髋臼后柱大部分。(2)根据对5具10侧骨盆的死亡冠统计分析发现,死亡冠的出现率为80%(8侧),直径为(2.1±1.9)mm,长为(4.7±0.5)cm,距离耻骨联合的距离为(4.9±0.4)cm。男女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能够在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条件下,经腹膜外间隙对包括骶髂关节在内的大部分骨盆环结构进行显露。尤其方便显露结扎死亡冠,对髋臼后柱及髋臼内侧方形区的显露较传统入路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外侧切口 手术入路 髋臼骨折 死亡冠
下载PDF
外固定架结合泡沫敷料覆盖负压引流修复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35
18
作者 柳申鹏 万广 +2 位作者 梁秋冬 段永壮 徐海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157-7161,共5页
背景: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比较棘手,其创面渗出多,换药次数多,感染率高,而怎样解决伤口处理与骨折固定之间的矛盾是临床治疗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封闭负压引流在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中应... 背景: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比较棘手,其创面渗出多,换药次数多,感染率高,而怎样解决伤口处理与骨折固定之间的矛盾是临床治疗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封闭负压引流在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4例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36.6岁;上肢骨折10例,下肢骨折24例;清创后形成皮肤缺损占体表面积1%-6%。在外固定架固定前提下,创面分别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组)和常规敷料包扎(对照组)各17例,根据肢体肿胀程度及肉芽生长情况,采用延期缝合、植皮或者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治疗后观察创面感染率,肉芽生长情况等,并根据创面愈合及肉芽生长情况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治疗组11例治愈,5例显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约94%,感染率约15%;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约76%,感染率约40%,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8.66-16.23 d,对照组为15.68-22.36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可见封闭负压引流在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中应用较传统换药明显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外固定支架 封闭负压引流 泡沫敷料 软组织损伤 四肢 开放性骨折 创面愈合 感染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杨晓东 夏广 +7 位作者 熊然 张潇 邵晏清 杜贵忠 李涛 麦奇光 王华 樊仕才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6-530,共5页
目的比较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A组,35例)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B组,17例)的临床资... 目的比较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A组,35例)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B组,17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前方入路手术显露时间、手术显露过程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及手术入路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显露过程出血量少于B组[(25.0±5.0)ml:(40.0±9.5)ml](P〈0.05),两组手术切口显露时间[(7.0±2.7)min:(8.0±4.3)min]、髋关节功能评分[(16.6±1.9)分:(16.7±2.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复位评估(A组优18例,良13例,可4例;B组优11例,良4例,可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术后6周恢复;1例出现腹壁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手术均显露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前方高位骨折优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双侧髋臼骨折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点 被引量:34
20
作者 魏俊强 刘利蕊 +3 位作者 王新宇 闫石 金宇 冯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5224-5230,共7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老年、手术治疗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时间点目前尚无研究。目的: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背景: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老年、手术治疗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时间点目前尚无研究。目的: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分布。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0例,根据患者术前是否采用预防性抗凝措施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2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伤后超过5天及术后第2,5,7,14天分别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统计总的血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并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统计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新发生血栓的病例数和发生率,通过频数分布表分析伤后和术后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结果与结论:1220例患者中抗凝组154例,有18例发生血栓,发生率为12%;未抗凝组66例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5例,发生率为2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1);22组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前3 d和术后第1天;3结果表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前3 d和术后第1天。患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从伤后即开始实施,伤后就进行药物预防性抗凝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质疏松 骨钉 静脉血栓形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深静脉血栓 时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