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诱导及其寄生苜蓿蚜僵蚜的低温贮藏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敏 刘爱萍 +3 位作者 韩海斌 孙程鹏 黄海广 陈国泽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077,共7页
为明确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人工诱导滞育的最佳条件,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处理对该蜂滞育诱导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滞育率来确定滞育僵蚜的最佳贮藏时间。结果显示:25℃下培养茶足柄瘤蚜茧... 为明确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人工诱导滞育的最佳条件,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处理对该蜂滞育诱导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滞育率来确定滞育僵蚜的最佳贮藏时间。结果显示:25℃下培养茶足柄瘤蚜茧蜂120 h达高龄幼虫时,对其进行滞育诱导,此时该蜂滞育率最高;表明高龄幼虫期是其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时期,蛹是该蜂的滞育虫态。在温度为8~16℃、光照时间为8~14 h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呈增加趋势,其中在8℃、光周期8 L∶16 D条件下其滞育率最高,为73.58%;当温度为16℃时,光照时间处于8~14 h范围内,该蜂不能进入滞育状态。在8℃下持续诱导30、40 d,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分别为72.38%和67.54%。在4℃下将滞育僵蚜贮藏90 d,与非滞育僵蚜相比,滞育僵蚜的羽化率和子代蜂的寄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冷藏120 d,滞育僵蚜的羽化率仍能达到69.64%。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属低温短日照滞育型昆虫,最佳滞育诱导条件为25℃培育120 h后,转入8℃、8 L∶16 D环境中连续诱导30 d;滞育僵蚜在4℃下可储存90~1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足柄瘤蚜茧蜂 滞育诱导 敏感虫态 低温贮藏
原文传递
茶足柄瘤蚜茧蜂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滞育关联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2
作者 刘敏 刘爱萍 +3 位作者 韩海斌 甘霖 陈国泽 黄海广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为明确糖代谢相关途径在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蛹滞育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滞育组与非滞育组的茶足柄瘤蚜茧蜂蛹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糖代谢相关途径中... 为明确糖代谢相关途径在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蛹滞育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滞育组与非滞育组的茶足柄瘤蚜茧蜂蛹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糖代谢相关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筛选与分析。GO注释到的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条目相关的差异基因共1050个,KEGG注释到的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49个,糖酵解/糖异生、淀粉与蔗糖代谢及柠檬酸循环三条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8个、10个和18个。这些在滞育过程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发现PFK,PGK,ALDO,GAPDH,PGAM,PEPCK,GYS,TreS,TreH,MDH,IDH等基因与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密切相关,共同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途径可能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糖类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为昆虫在滞育过程中提供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足柄瘤蚜茧蜂 滞育 差异表达基因 碳水化合物代谢
下载PDF
六斑平颜蚜蝇雄虫对雌性腺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3
作者 李彦如 史丽 +2 位作者 韩海斌 刘爱萍 陈国泽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726,共9页
初步探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蛀茎蝇—六斑平颜蚜蝇Eumerus seximaculatum雌虫性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检测,为六斑平颜蚜蝇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雌性腺化合物进... 初步探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蛀茎蝇—六斑平颜蚜蝇Eumerus seximaculatum雌虫性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检测,为六斑平颜蚜蝇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雌性腺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根据雄成虫的触角电位(EAG)及行为反应对各组分进行筛选、分析及确定。在雌性腺化合物中共鉴定出31种挥发性物质,从中选取5种,设置5个浓度梯度,进行EAG测试。结果表明,雄成虫对5种物质不同浓度的EAG反应敏感性差异明显。其中,雄成虫对1μg/mL 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0μg/mL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最为敏感;把对雄虫引诱率最高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按照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开展行为选择试验,结果显示,当两者比例为1∶3时,对雄虫的引诱率最高,可达60%以上。综上所述,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被认为是雌虫性信息素的重要成分,对雄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为苁蓉蛀茎蝇性诱剂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 蚜蝇科 平颜蚜蝇属 GC-MS EAG Y型嗅觉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