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温突变对川西马尔康树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明明 张远东 +3 位作者 王晓春 黄泉 杨素香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464-7474,共11页
以采自川西马尔康林区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树轮为研究对象,对树轮指数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995年升温突变前后该区主要针叶树种的树轮响应变化。结果显示:1955—1994年时段,高、中海拔岷... 以采自川西马尔康林区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树轮为研究对象,对树轮指数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995年升温突变前后该区主要针叶树种的树轮响应变化。结果显示:1955—1994年时段,高、中海拔岷江冷杉径向生长对温度正响应,年轮指数呈缓慢的上升趋势,低海拔岷江柏受温度影响不大,年轮指数上升较快;1995—2012年时段,随着温度升高,3样点树木年轮指数并未上升,甚至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响应分异现象"。对月气候要素的响应,树种间存在差异:高海拔岷江冷杉在前一时段主要表现为与冬季温度的正相关,后一阶段则转变为与4月温度的显著负相关及与4月份降水的显著正相关,受到显著的4月干旱胁迫影响;中海拔岷江冷杉后一时段温度敏感性消失,5月干旱胁迫加剧;低海拔岷江柏主要受降水影响,后一时段4月份干旱胁迫加剧。升温突变后,川西马尔康林区岷江冷杉和岷江柏均表现出"响应分异现象",在今后的气候重建及碳循环模拟中应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分异 干旱胁迫 树木年轮 升温突变 川西地区
下载PDF
模拟采食干扰下克隆整合对两种箭竹分株种群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魏宇航 周晓波 +3 位作者 陈劲松 谌利民 李娇 刘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9-708,共10页
动物对植物的采食会刺激植物进行补偿性更新生长,克隆整合效应能够通过分株之间的物质传输增强克隆植物的这种补偿生长。现今对克隆整合效应在箭竹(Fargesia)补偿更新中的作用仍未得到全面认识。2011年10月到2012年11月,设立了糙花箭竹(... 动物对植物的采食会刺激植物进行补偿性更新生长,克隆整合效应能够通过分株之间的物质传输增强克隆植物的这种补偿生长。现今对克隆整合效应在箭竹(Fargesia)补偿更新中的作用仍未得到全面认识。2011年10月到2012年11月,设立了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和缺苞箭竹(F.denudata)各40个样方,分别进行不剪除样方内分株和剪除样方内分株数量的25%、50%、75%四种模拟采食干扰处理,并将样方四周的根状茎切断或保持连接。从2012年6月起观测并统计了箭竹分株种群的累积出笋率、总出笋率、补充率,以及新生分株的株高、基径和单株生物量。结果表明:(1)在不剪除分株的样方,切断根状茎连接显著增加了糙花箭竹的出笋率和补充率,但降低了新生分株的株高和单株生物量,也显著降低了缺苞箭竹的出笋率和补充率;(2)保持根状茎连接时,25%的剪除强度仅仅降低了糙花箭竹新生分株的单株生物量;同样在保持根状茎连接的条件下,25%、50%的剪除强度使缺苞箭竹种群的补充率有所降低,而切断根状茎后缺苞箭竹在25%的剪除强度下的分株补充率反而升高;(3)75%的剪除强度并未影响两种箭竹新生分株数量更新,但造成新生分株质量显著下降;切断根状茎连接显著降低了糙花箭竹的新生分株的株高和基径,对缺苞箭竹影响不显著。实验证明克隆整合影响了两种箭竹新生分株的萌发、存活和生长,但不是两种箭竹进行补偿更新的主要机制,仅在糙花箭竹分株种群受到重度采食干扰后的更新中才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两种箭竹均能在50%的剪除强度下通过补偿生长恢复种群的稳定,75%的剪除强度则会造成箭竹新生分株质量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整合 补偿生长 缺苞箭竹 糙花箭竹 种群更新 分株种群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特征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黎燕琼 陈泓 +3 位作者 郑绍伟 杨素香 刘大虎 龚良春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5期28-34,43,共8页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特征与植物多样研究表明:1)植物种类贫乏,有明显的重点科;并以的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等被子植物种类较大。2)对阴、阳坡不同海拔灌丛植被α多样性的的测度表明,各样地...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特征与植物多样研究表明:1)植物种类贫乏,有明显的重点科;并以的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等被子植物种类较大。2)对阴、阳坡不同海拔灌丛植被α多样性的的测度表明,各样地灌丛群落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H与丰富度S、均匀度E成正相关关系,而与优势度D呈相反关系;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在阴坡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直线上升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近似"∪"型的海拔梯度格局;草本具有和灌木多样性指数相似的海拔梯度格局。3)低海拔梯度和高海拔梯度的灌丛植物种类和群落生境有较大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相似性减小,物种更替速率增大,灌丛群落的β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植被特征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不同覆盖处理对几种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郑绍伟 严代碧 +2 位作者 冯云超 岳永杰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5期42-45,共4页
为了提高岷江干旱河谷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开展了乡土树种岷江柏、刺槐、榆树以及引进树种辐射松等4个树种造林试验研究,对黑地膜、白地膜、石块覆盖以及不加覆盖物(对照)4种处理方式的成活情况与生长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岷江干旱河谷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开展了乡土树种岷江柏、刺槐、榆树以及引进树种辐射松等4个树种造林试验研究,对黑地膜、白地膜、石块覆盖以及不加覆盖物(对照)4种处理方式的成活情况与生长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从处理方式上看,表现为覆盖处理均较对照好。其中以白地膜处理下表现最好,成活率达83.25%,保存率达79.18%;黑地膜表现次之,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80.75%和76.75%;石块处理下,分别为75.50%和71.05%;而对照仅为65.5%和54.27%。从不同树种的生长表现上看,岷江柏表现最好,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达到92.00%和88.00%;榆树较好,二者分别达到91.67%和85.67%;刺槐次之,二者分别为81.67%和74.67%;辐射松最差,成活率仅为54.20%,保持率仅为5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处理 成活率 生长量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绍伟 陈泓 +4 位作者 黎燕琼 李德鹏 杨素香 刘大虎 龚良春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21-27,共7页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研究表明:1)阴、阳坡灌、草丛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海拔梯度格局;阴坡总体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2)该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研究表明:1)阴、阳坡灌、草丛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海拔梯度格局;阴坡总体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2)该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高低表现为:中上部>中部>下部>中下部、阴坡>阳坡。低海拔地区土壤破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极低,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肥力都相对较高,立地条件也较适宜植物的生长。3)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含水量、速效N、速效K、有机质、全N、全K与灌丛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pH值、速效P、全P、全Ca与多样性和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环境主导因子为全N、速效P、土壤含水量和速效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土壤肥力 相关性.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理县新疆核桃引种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冯云超 杨素香 +3 位作者 董生刚 张伟 刘大虎 周列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110-112,共3页
核桃是退耕还林工程中,理县干旱河谷地区引进的主要经济树种。对杂谷脑干旱河谷区域内引种的核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在干旱河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成活率在90%以上。结果期的第2年产量,嫁接苗在420 kg.hm-2~450 kg.hm-2,产... 核桃是退耕还林工程中,理县干旱河谷地区引进的主要经济树种。对杂谷脑干旱河谷区域内引种的核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在干旱河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成活率在90%以上。结果期的第2年产量,嫁接苗在420 kg.hm-2~450 kg.hm-2,产量年增长幅度在15%~20%,同时,结果时间早,栽培后第3年开始挂果,见效快;实生苗则表现在1 500 kg.hm-2~1 750 kg.hm-2,产量年增长幅度在10%左右,但结果时间晚,栽培后7 a和8 a开始挂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成活率 保存率 发病率 产量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理县花椒栽培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世兴 张梅 +3 位作者 薛樵 董生刚 张伟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5期85-86,79,共3页
该试验对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域内引种的花椒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阳坡熊耳山海拔1 700 m处保存率最高,达到97%;植株发病率最低,产量最高,达到3 300 kg.hm-2;海拔2 200 m保存率相对最低,达到80%;发病率达到13%,平均产量为2 250 kg.hm... 该试验对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域内引种的花椒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阳坡熊耳山海拔1 700 m处保存率最高,达到97%;植株发病率最低,产量最高,达到3 300 kg.hm-2;海拔2 200 m保存率相对最低,达到80%;发病率达到13%,平均产量为2 250 kg.hm-2;阴坡尔布花椒的保存率较高,均在90%以上;植株的发病情况也均低于阳坡,在5%~7%间,产量在2 400 kg^3 0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保存率 发病率 产量
下载PDF
川西米亚罗林区云冷杉林健康状况评价 被引量:53
8
作者 姬文元 邢韶华 +4 位作者 郭宁 汪明 薛樵 蒋先敏 崔国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8,共6页
采用目标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一套结构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的森林群落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包括群落结构完整性、林分稳定性、林分生长状况3个方面,指标层包括郁闭度、下木总盖度、建群种平均胸径等9个指标。以森林小... 采用目标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一套结构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的森林群落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包括群落结构完整性、林分稳定性、林分生长状况3个方面,指标层包括郁闭度、下木总盖度、建群种平均胸径等9个指标。以森林小班为评价单元,对四川省阿坝州川西林业局301林场云、冷杉林进行森林群落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显示:301林场健康林分占有比例最小,其中健康云杉林面积占云杉林面积的13.82%,健康冷杉林面积占冷杉林面积的1.46%。亚健康林分比例最大,亚健康云杉林面积占云杉林面积的83.46%,亚健康冷杉林面积占冷杉林面积的76.03%。不健康林分比例也比较小,不健康云杉林面积占云杉林面积的2.71%,不健康冷杉林面积占冷杉林面积的22.51%。最后初步分析造成目前这种森林群落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健康 评价
下载PDF
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方法及其在川西米亚罗林区的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郭宁 邢韶华 +5 位作者 姬文元 崔国发 泽郎根 汪明 薛樵 蒋先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784-3791,共8页
为明确每一森林小班内森林资源的质量状况,以便为林场采取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森林小班调查内容为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简便易行、贴近生产实践的... 为明确每一森林小班内森林资源的质量状况,以便为林场采取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森林小班调查内容为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简便易行、贴近生产实践的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由森林的自然性、森林生产力的维持能力和森林群落的结构完整性与稳定性3个方面构成,包括林分起源、龄组、林分密度等15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引入黄金分割理论,结合专家意见、相关标准规范划分了各评价指标的评价级别及其得分。整个林场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等级根据森林小班评价结果的加权得出。以川西林业局管辖的301林场和303林场为例进行了评价试用,结果表明:301林场的一级质量小班数比例为45.65%,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得分为0.59,评价级别为二级(一般);303林场的一级质量小班数比例为64.80%,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得分为0.63,评价级别为一级(好)。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认为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真实状况,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探讨了本方法在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研究中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质量评价 黄金分割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区岷江柏人工林碳氮储量随林龄的动态 被引量:20
10
作者 罗达 冯秋红 +4 位作者 史作民 李东胜 杨昌旭 刘千里 何建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9-1105,共7页
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区不同林龄岷江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岷江柏不同器官的碳含量相对稳定,氮含量则与器官类型密切相关,而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均随着人工林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岷江柏人工林植被层、土壤层以及... 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区不同林龄岷江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岷江柏不同器官的碳含量相对稳定,氮含量则与器官类型密切相关,而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均随着人工林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岷江柏人工林植被层、土壤层以及生态系统的碳氮储量随着林龄的增长总体呈增加趋势.13、11、8、6和4年生岷江柏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190.90、165.91、144.57、119.44和113.49 t·hm-2,总氮储量分别为19.09、17.97、13.82、13.42和12.26 t·hm-2.岷江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大部分储存于0~60 cm土层,分别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92.8%和98.8%,且主要集中于0~20 cm土层,5个林龄平均碳氮储量分别为74.13和7.40 t·hm-2,分别占其平均土壤总碳氮储量(0~60 cm)的54.4%和48.9%.植被层有机碳和氮储量的分配不同,碳储量在乔木层(3.7%)的分配高于林下植被层(3.5%),而氮储量在乔木层(0.5%)的分配低于林下植被层(0.7%).不同林龄岷江柏人工林碳氮储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且在此年龄段内,岷江柏人工林生态系统能够持续积累有机碳和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储量 林龄动态 岷江柏人工林 干旱河谷
原文传递
四川理县杂谷脑干旱河谷岷江柏造林恢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东胜 罗达 +5 位作者 史作民 唐敬超 刘世荣 刘千里 何建社 杨昌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38-2346,共9页
在岷江干旱河谷杂古脑河流域,选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5个不同年份的造林地,调查了岷江柏的生长情况、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的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造林地岷江柏幼树... 在岷江干旱河谷杂古脑河流域,选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5个不同年份的造林地,调查了岷江柏的生长情况、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的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造林地岷江柏幼树生长状况良好,2003年造林地生长最好,基径、树高和冠径分别达到4.39cm、4.17m和1.01m,当年生长量超过43cm;2001年和2005年造林地次之,基径为4.19cm和4.52cm,冠径为0.55m和0.61m,当年生长量37cm左右,树高为2.50和2.17m;2007年和2009年造林地由于幼树生长时间较短,其基径、树高和冠径都较小,但当年生长量也都超过20cm。不同年份造林地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相对复杂,除2001年造林地外,灌木层盖度随造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草本层盖度变化较小,2005造林地最高,其他年份造林地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年份造林地的群落结构都比较单一,随造林时间的增长,群落物种数量反而降低。在5个不同年份造林地,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土壤含水量尽管存在较大差异,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在杂谷脑干旱河谷中山区岷江柏作为造林树种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但造林地的植被和土壤并没有得到改善,需要更加长期的观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岷江柏 人工造林 生态恢复 评价
下载PDF
川西高山林区人工林生态学研究——种群结构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兴良 汪明 +5 位作者 宿以明 何飞 马钦彦 梁罕超 杨玉坡 鄢武先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1-9,共9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及种群结构分析法,对川西云杉人工林种群的表现结构、立木蓄积结构、生物量结构进行分析表明:(1)高密度种群高度集中分布在4~8高度级,约占77%,中密度种群高度集中分布在6~10高度级,约占82%;(2)株数按径阶分布的峰...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及种群结构分析法,对川西云杉人工林种群的表现结构、立木蓄积结构、生物量结构进行分析表明:(1)高密度种群高度集中分布在4~8高度级,约占77%,中密度种群高度集中分布在6~10高度级,约占82%;(2)株数按径阶分布的峰值出现在低于平均直径的6cm径阶(5 0~6 9cm之间),然后两侧株数逐渐减少,呈左偏截尾正态分布;(3)总蓄积量按径级分布以10cm和12cm径阶林木蓄积量最大,分别占总蓄积的19 0%和18 80%;(4)株数总生物量和器官生物量随径级变化基本呈正态分布,而径级生物量最大出现在林木株数最多的12径级,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28 0%,低于平均直径的2~8径级生物量仅有13 719T/hm2,仅占总生物量的1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种群 表现结构 生物量结构
下载PDF
川西米亚罗林区云杉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群落特征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邢韶华 姬文元 +4 位作者 郭宁 崔国发 汪明 薛樵 蒋先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5,共8页
云杉林是四川西部山区重要的群落类型,为了解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在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促进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我们设置典型样地对两种林型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比较分析表明: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林龄在30... 云杉林是四川西部山区重要的群落类型,为了解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在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促进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我们设置典型样地对两种林型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比较分析表明: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林龄在30a左右的云杉林,其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数以及其所属科、属数均明显比人工林多一些,而草本层物种数相差不大;但从物种多样性指数方面看,除天然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要明显高于人工林外,二者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上无显著差异。天然林和人工林乔木层的生长状况无显著差异,天然林灌木层物种的平均密度和平均高度要显著大于人工林,平均盖度则没有显著差异;草本层各群落特征指标在两种林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个体数在不同样地之间的变幅均要比人工林小。物种相似性指数的比较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内物种组成较为一致,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亚罗 云杉林 群落特征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引种番麻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物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黎燕琼 郑绍伟 +2 位作者 宿以明 龚良春 慕长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20-4826,共7页
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引种的番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番麻的株高、冠幅、单株叶片数以及萌芽数等生长指标的调查研究结果,了解其在干旱河谷区的生长分布上限,为该地区与类似地区引种该品种相关物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利用株高... 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引种的番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番麻的株高、冠幅、单株叶片数以及萌芽数等生长指标的调查研究结果,了解其在干旱河谷区的生长分布上限,为该地区与类似地区引种该品种相关物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利用株高等简单生长指标与番麻生物量的关系进行拟合,建立预测方程。通过高度、冠幅、单株叶片数、萌芽数(株/100m2)等生长指标比较表明,番麻的最适生长区为海拔1400~1500m。在干旱河谷阳坡的生长上限为海拔1800m,往上仅能成活,不能自身繁殖。根据番麻的株高、冠幅、叶片数等简单生长指标与生物量呈显著相关(P<0.01),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其中地上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的最优回归模型R2值均在0.90以上,地下生物量的最优回归模型R2值也在0.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麻 生长概况 生物量 函数模型
下载PDF
川西米亚罗林区冷杉林群落特征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宁 邢韶华 +4 位作者 姬文元 崔国发 汪明 薛樵 蒋先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4-1060,共7页
冷杉林是川西高山峡谷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以米亚罗林区的森林小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天然冷杉林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随不同生态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冷杉林最适宜的分布环境。结果表明:冷杉林的树高和胸径随着海拔... 冷杉林是川西高山峡谷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以米亚罗林区的森林小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天然冷杉林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随不同生态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冷杉林最适宜的分布环境。结果表明:冷杉林的树高和胸径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蓄积量则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呈波动上升趋势,这些现象可能与小环境的变化、人为干扰有关;冷杉林的适宜生态因子范围为:海拔3500~4000m、土壤厚度50~79cm、坡度40°~49°的中、上位阴坡和半阴坡;海拔3800~3900m为冷杉林的最集中分布区域,该区域中影响冷杉林群落特征的生态因子排序为坡位、土壤厚度、坡度、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林 群落特征 生态因子 米亚罗 川西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干湿季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登峰 魏仕军 +5 位作者 陈静 冯秋红 徐峥静茹 李旭华 刘千里 蔡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381-7389,共9页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是干旱河谷地区的重要生态恢复物种,为探讨岷江柏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策略,以生长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自然生境中的岷江柏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其在湿季(7月)和干季(11月)的水分生理特征和光合生理特征。...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是干旱河谷地区的重要生态恢复物种,为探讨岷江柏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策略,以生长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自然生境中的岷江柏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其在湿季(7月)和干季(11月)的水分生理特征和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1)水分生理方面,相较于湿季,干季岷江柏的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过氧化物酶(POD)显著增加(P<0.05),比叶重(LMA)、黎明水势(Ψ_(pl))、正午水势(Ψ_(ml))则显著下降(P<0.05);(2)光合生理方面,相较于湿季,岷江柏在干季的气孔导度(G)、蒸腾速率(T)、饱和光下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初始羧化效率(CE)、光合能力(A_(max))、CO_(2)补偿点(Γ)、光呼吸速率(R_(p))、最大羧化速率(V)、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磷酸丙糖利用率(TPU)、J_(max)/V_(max)、光能捕获效率(F′/F′)、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效率(ETR)均显著下降(P<0.05),而暗呼吸速率(R_(p))、水分利用效率(WUE)、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显著上升(P<0.05)。干季,岷江柏采取增加水分获取能力并降低水分散失的水分利用策略、增加光合产物消耗策略、增加热耗散的光合器官保护策略等,以适应干季干旱、低温等环境胁迫,进而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柏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 水分生理 光合生理
下载PDF
核桃种植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义勇 钱宗亮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6期36-37,共2页
核桃是理县杂谷脑镇以下地区的重要经济林木,栽培历史悠久,据文字史料记载,其种植历史已有1600多年。核桃具有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特点,理具通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当地的优良品种,目前“通化卡子核桃”以果大、壳薄、仁... 核桃是理县杂谷脑镇以下地区的重要经济林木,栽培历史悠久,据文字史料记载,其种植历史已有1600多年。核桃具有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特点,理具通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当地的优良品种,目前“通化卡子核桃”以果大、壳薄、仁白、味香、营养丰富而倍受大家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种植技术 经济林木 栽培历史 史料记载 种植历史 经济价值 优良品种
下载PDF
理县发展甜樱桃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18
作者 周烈伟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第9期25-26,共2页
随着理县苹果、梨、葡萄等大宗水果因品种退化、品质下降而遭受市场的淘汰。各地对果业结构进行了有规模的调整,特别是小杂果不断升温,发展甜樱桃热潮叠起。很多农户盲目大批量从生产区调入种苗.或在当地大面积育苗,但存在以下一些... 随着理县苹果、梨、葡萄等大宗水果因品种退化、品质下降而遭受市场的淘汰。各地对果业结构进行了有规模的调整,特别是小杂果不断升温,发展甜樱桃热潮叠起。很多农户盲目大批量从生产区调入种苗.或在当地大面积育苗,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理县 品种退化 小杂果 生产区 大批量 苹果 葡萄
下载PDF
提高核桃坐果率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烈伟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25-25,共1页
核桃是理县多年栽培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近几年由于高半山农户进城务工人员较多,高半山剩余耕地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核桃仁营养丰富、富含脂肪、多种矿质营养和多种维生素、核桃仁及其加工产品,
关键词 核桃仁 坐果率 技术 进城务工人员 经济树种 耕地面积 营养丰富 矿质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