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tau蛋白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关系
1
作者 李永华 李萍 +2 位作者 张洪红 王志胜 董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商值(QAlb)评估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将研究组180例患者分为轻度组83例(QAlb 7.5~10)、中度组54例(10<QAlb≤30)、重度度组43例(QAlb>30)。对研究组180例患者展开6个月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61例(mRS评分3~6分)。检测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分析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与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度组、重度组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血清tau蛋白(r=0.532,P=0.000)、MIP-1α(r=0.487,P=0.001)和GFAP(r=0.571,P=0.000)分别与QAlb呈正相关。血清tau蛋白(r=0.507,P=0.000)、MIP-1α(r=0.425,P=0.004)和GFAP(r=0.533,P=0.000)分别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au蛋白和MIP-1α及GFAP三者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87~0.897,P=0.000),显著高于三者单一检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与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TAU蛋白质类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表现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纪丙军 齐庆梅 +4 位作者 陈靖涛 王振宇 齐妮妮 周茂义 王现亮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8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以期为COVID-19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COVID-193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30例中发病1~3 d进行首次胸部CT检...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以期为COVID-19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COVID-193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30例中发病1~3 d进行首次胸部CT检查19例,CT检查有片状影18例,主要表现为斑片状、节段性磨玻璃样密度影(GGO),病变局限,分布于外1/3肺野、胸膜下,以双肺下叶居多;CT检查阴性1例。11例初次胸部CT检查时已发病4~7 d,肺内病变表现为多发分布,部分融合,形态不规则,以胸膜下肺野分布为主,GGO与实变影、条索影共存。入院第3天,30例第1次进行了胸部CT复查,24例肺内影像学变化较大,表现为病灶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密度增高,局部实变,GGO合并肺实变影及条索影病灶数目增多,血管束增粗明显。入院第8天,29例进行了第2次胸部CT复查,27例有较明显变化,密度呈现出多样性,病灶GGO与实变及条索影共存,血管束增粗减轻。入院第13天,27例进行了第3次胸部CT复查,主要表现为病灶密度减低,边界清晰,条索影增多,与邻近胸膜粘连、牵拉,部分病灶吸收消失。入院第26天,25例进行了第4次胸部CT复查,主要表现为GGO伴条索影。结论胸部CT检查可清楚反映COVID-19病变密度、形态和范围特点,显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可以用于COVID-19早期诊断、了解病变动态变化和进行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ATCM技术的不同探测器宽度对头颈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王振宇 刘琼 +3 位作者 赵田田 李栋 赵昱东 熊刚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6期131-136,共6页
目的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探讨不同探测器宽度对头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阳光融和医院就诊的共120例头颈CTA检查图像... 目的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探讨不同探测器宽度对头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阳光融和医院就诊的共120例头颈CTA检查图像资料和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探测器宽度分为A组(40 mm)和B组(80 mm),A组60例,B组60例,其中体重正常、超重、肥胖患者各20例,分别比较不同探测器宽度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及其辐射剂量。结果不同探测器宽度下正常、超重、肥胖患者头颈图像质量-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探测器宽度下体重正常、超重、肥胖患者头颈图像质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m探测器宽度螺旋扫描体重正常、超重、肥胖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80 mm探测器宽度螺旋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TCM技术选择40 mm探测器宽度可保证头颈CTA图像质量,同时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自动管电流调制 探测器宽度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COVID-19恢复期患者胸部CT特征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纪丙军 赵昱东 +3 位作者 邓金铭 赵田田 任鹏雷 宋芹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91-19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第3、9、15个月胸部CT征象及肺功能随访结果,为COVID-19患者预后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20-02-01-2022-09-18潍坊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COVID-19临床康复患者65例,根据《新型... 目的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第3、9、15个月胸部CT征象及肺功能随访结果,为COVID-19患者预后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20-02-01-2022-09-18潍坊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COVID-19临床康复患者65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型36例(普通型组)和重型29例(重型组),动态分析COVID-19患者康复出院后第3、9、15个月胸部CT图像及肺功能参数,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普通型组和重型组在出院后3次复查中分别有4、2、2例和29、28、24例患者胸部CT存在异常,且肺内残留病变范围不断减小。出院后第3、9、15个月时,普通型组和重型组肺总量实测值占预计值%(TLC%)分别为(98.56±17.31)%、(99.72±12.59)%、(101.95±11.29)%和(89.43±14.71)%、(93.07±11.86)%、(94.52±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64、2.071和2.400,P值分别为0.027、0.043和0.020。出院后第3、9个月时,普通型组和重型组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DL_(CO)%)分别为(85.45±12.65)%、(91.51±13.11)%和(79.22±11.13)%、(84.14±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59和2.368,P值分别为0.042和0.019。连续3次随访,CT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FEV_(1.0)%)、TLC%均存在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311,-0.270,-0.338和-0.326,-0.260,-0.326,均P<0.05),与DL_(CO)%仅在前2次随访存在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299和-0.260,均P<0.05。结论普通型组和重型组患者肺部遗留病变转归存在明显差异,随访期胸部CT表现与部分肺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但随时间推移,相关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部CT 随访研究 肺功能
原文传递
重型与普通型COVID-19患者康复期胸部CT图像对比观察
5
作者 纪丙军 赵昱东 +3 位作者 王振宇 张政国 王金玉 陈靖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84-87,共4页
目的比较重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康复期胸部CT图像,以了解不同类型CO⁃VID-19患者康复期病情演变规律。方法对重型COVID-19患者(重型组)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普通型组)病情进展期(T0)及康复期[康复出院后第3(T1)、9... 目的比较重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康复期胸部CT图像,以了解不同类型CO⁃VID-19患者康复期病情演变规律。方法对重型COVID-19患者(重型组)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普通型组)病情进展期(T0)及康复期[康复出院后第3(T1)、9(T2)、15(T3)、21(T4)、27(T5)个月]的胸部CT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T1、T2、T3、T4、T5时,重型组分别有29、28、24、15、13例患者胸部CT存在异常;普通型组分别有4、2、2、1、1例胸部CT存在异常,两组比较,P<0.05。重型组T0与T1~T5病变占比差值[同一患者进展期(T0)胸部CT病变占比(病变体积/全肺总体积)减去某一随访节点(Tx)胸部CT病变占比,T0~1、T0~2、T0~3、T0~4、T0~5)分别为15.43%±9.66%、29.53%±12.28%、44.38%±14.03%、54.07%±11.87%、56.43%±11.43%,相邻两者比较,t值分别为9.77、7.87、7.65、4.31,P均<0.05;T5时肺内残留病变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浅淡磨玻璃样密度、粗大条索影、细小网格影、胸膜下线、蜂窝状改变以及支气管扩张等间质样改变。普通型组T0~1、T0~2、T0~3、T0~4分别为7.79%±5.33%、9.31%±7.35%、9.72%±8.25%、9.80%±8.49%,相邻两者比较,t值分别为1.99、1.42、1.00,P值分别为0.049、0.165、0.324。T4、T5时36例普通型患者仅有1(2.78%)例胸部CT仍然存在异常,表现为条索影,与T3时比较无变化。结论重型COVID-19患者肺内残留病变吸收缓慢,病变吸收高峰在出院后的第9~15个月,肺内间质改变可长期持续存在;普通型COVID-19患者康复期肺内残留病变吸收期限短,出院后3个月CT检查结果大多表现为正常,肺内基本无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检查方法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靖涛 刘培霞 《大医生》 2022年第20期93-95,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影像诊断及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56例多发性骨髓瘤确诊病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诊断... 目的探究并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影像诊断及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56例多发性骨髓瘤确诊病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诊断特点,旨在探究最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式。结果56例患者经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具体病变累及部位情况:脊柱骨91.07%、肋骨58.93%、盆骨28.57%、颅骨28.57%、肋骨26.79%、股骨19.64%、肱骨17.86%、尺桡骨3.57%、胫腓骨1.79%。X线、CT、MRI检出率分别为82.14%、94.64%、98.21%;其中,CT检出率高于X线(P<0.05),MRI检出率高于X线(P<0.05),而CT、MRI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式联合诊断检出率为100.00%。影像学特征为:X线检查以类圆形骨质透亮区为主要表现,其大小差异明显,边界清楚,多呈现为穿凿样、虫蚀样骨质破坏;多数患者CT检查伴有较为突出的骨质改变症状,以多发性圆形、不规则形状的破坏为主,多呈现为穿凿样、蜂窝状、虫蚀样,部分患者出现椎旁软组织肿块、骨皮质中断等表现;一半以上患者MRI检查骨质破坏或者是骨髓浸润区呈T1、T2长信号改变。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影像诊断中,应用X线、CT、MRI联合检查,能提高检出率,提高影像诊断价值,为临床后续诊疗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及脑灌注评估与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刘培霞 陈靖涛 《大医生》 2022年第14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及脑灌注评估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124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侧支循环状况的不同...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及脑灌注评估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124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侧支循环状况的不同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各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血管造影(CTA)结合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灌注参数、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终点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良好组患者患侧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均高于健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低于健侧(P<0.05),不良组患者患侧的rMTT、rTTP、相对脑血容量(rCBV)均高于健侧(P<0.05),良好组患者患侧rMTT、rCBV均低于不良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良好组低于不良组(P<0.05);良好组患者出院90 d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不良组(P<0.05)。结论良好的脑灌注状态和侧支循环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病情改善有重要价值,在临床中除对患者展开预防治疗外,需要给予患者改善侧支循环药物以改善患者脑灌注状态,避免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 侧支循环 脑灌注
下载PDF
核磁共振诊断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陈靖涛 刘培霞 《大医生》 2022年第1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诊断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就医的49例疑似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同时参照病理诊...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诊断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就医的49例疑似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同时参照病理诊断结果评估MRI诊断价值。结果MRI共检出47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其诊断准确率为95.92%,特异度为80.00%,敏感度为97.73%。且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以及骨髓水肿、骨质破坏、脂肪沉积、滑膜增厚、关节面硬化及软骨异常或破坏的病变类型诊断中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均较小(均P>0.05)。结论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在影像学图像上全方位展示病变的大小、形态特征,细小的病变组织也能被有效检出,具有病变检出率高、分级效果好、检测安全性佳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