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分阶段回授法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吕玲 兰恒平 +1 位作者 杜鑫 李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12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研究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分阶段回授法对化疗期内胃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觉压力及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化疗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 目的研究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分阶段回授法对化疗期内胃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觉压力及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化疗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分阶段回授法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念减压训练护理干预,干预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自觉压力及心理韧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压力知觉量表中文版(CP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CD-RISC-1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PBS总分低于对照组,CD-RISC-10总分高于对照组,CPSS中的紧张感、失控感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分阶段回授法可显著减轻化疗期胃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自觉压力,增强心理韧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化疗 正念减压 分阶段回授法 自我感受负担 自觉压力 心理韧性
原文传递
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冯玉虎 黄明 +3 位作者 王庆义 许凌云 郑顶运 张夏 《安徽医学》 2013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2年8月来院就诊的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同期入院的58例中青年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25....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2年8月来院就诊的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同期入院的58例中青年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25.9%,总有效率为43.1%,对照组完全缓解率达到73.7%,总有效率达到89.5%(P<0.01)。观察组的预后不良核型发生率为53.1%,而对照组为33.3%(P<0.05),老年组有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的患者CR率分别是0.0%与34.9%(P<0.05),伴淋系抗原表达患者和不伴淋系抗原表达患者的CR率分别是0.0%和33.3%(P<0.05),CD34+与CD34-患者的CR率分别为15.0%与60.0%(P<0.05)。结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具有缓解率低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治疗上要注意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T细胞亚群及其PD-1、Tim-3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卫国 王伟伟 冯玉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646-649,654,共5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T细胞亚群及其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73例IM患儿包括伴肝功能损伤31例(IM A组)、不伴肝功能损伤42例(IM B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T细胞亚群及其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73例IM患儿包括伴肝功能损伤31例(IM A组)、不伴肝功能损伤42例(IM B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比例、绝对计数以及CD4^(+)T和CD8^(+)T上PD-1、Tim-3表达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M患儿CD3^(+)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增高、CD4^(+)和CD8^(+)T细胞上PD-1、Tim-3表达频率升高(P<0.05),而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降低(P<0.05);与IM B组比较,IM A组CD3^(+)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升高(P<0.05),而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是肝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OR=1.072,95%CI(1.003,1.145),P<0.05]。结论:T细胞亚群偏移、CD4^(+)和CD8^(+)T细胞上PD-1和Tim-3表达升高参与IM的发病,而CD8^(+)T细胞百分比增高与肝功能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D8+T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
原文传递
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冯玉虎 黄明 +2 位作者 张夏 郑顶运 许凌云 《安徽医学》 2012年第8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治术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HP感染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符合ITP诊断标准患者为IT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治术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HP感染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符合ITP诊断标准患者为IT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ITP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0例(糖皮质激素+HP根治术);单独用药组30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用药4周后观察血小板恢复情况,复发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①ITP组Hp感染率为73.3%,而对照组5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用药组行HP根治术后,血小板均数为(76.25±26.17)×109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独用药组血小板均数(50.65±13.39)×109L-1,较治疗前提高(P<0.05)。③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86.7%,单独用药组有效率为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P根治术能显著改善伴HP感染的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延缓复发率,对ITP的治疗效果显著,HP根治术可能成为治疗ITP的另一非免疫抑制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200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卫国 冯玉虎 +2 位作者 许凌云 王伟伟 翟志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205-4208,共4页
目的:探讨CD200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的MM患者71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M细胞中CD200的表达,检测了其中40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取... 目的:探讨CD200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的MM患者71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M细胞中CD200的表达,检测了其中40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取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CD200表达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71例MM患者中,51例(71.8%)阳性表达CD200,20例(28.2%)不表达CD200。CD200^(+)MM患者CD4^(+)T百分比和CD4/CD8比值低于CD200-患者(P<0.05)。CD200^(-)MM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6.0(95%CI 18.7~33.2)个月,CD200^(+)患者中位OS时间未达到(χ^(2)=4.210,P=0.040)。CD200^(+)MM患者1年和2年的OS率为52.4%和52.4%,CD200^(-)MM患者1年和2年的OS率为87.2%和64.4%。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M患者年龄>65岁[HR=4.145(95%CI 1.252~13.728),P=0.020]、CD200阳性[HR=2.617(95%CI 1.044~6.561),P=0.040]是独立于其他临床指标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MM患者CD200表达存在异质性,CD200阳性表达是MM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D200 预后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生存相关因素分析
6
作者 黄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7期792-794,共3页
目的总结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ATRA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2例。缓解后按所接受的维持治疗分为维甲酸加化疗序贯交替组53例... 目的总结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ATRA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2例。缓解后按所接受的维持治疗分为维甲酸加化疗序贯交替组53例,单用化疗组50例,终止治疗组21例。观察长期生存率与年龄、性别、初诊时血液学指标的关系。结果202例患者中20例在接受ATRA治疗2周内死亡,早期病死率9·9%。182例患者中166例获得完全缓解(CR),缓解率91·2%。3年生存率40·4%,5年以上生存率22·6%(28/124)。AP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发生率为7·4%(15/202)。长期生存患者年龄在35岁以下者占85·7%。复发61例,复发率49·2%。结论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和合并CNS浸润是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常与复发有关,而持续阴性常伴随长期无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点 全反式维甲酸 治疗方法 维甲酸
原文传递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兰恒平 吕玲 朱振华 《安徽医学》 2014年第6期846-847,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白血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5个月,观察干预后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白血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5个月,观察干预后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干预 急性白血病 依从性
下载PDF
复方青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潘登 黄明 时新颖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方法:将APL患者随机分22例,21例及18例3组,分别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及ATRA联合复方青黛片治疗,观察APL的缓解率,无...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方法:将APL患者随机分22例,21例及18例3组,分别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及ATRA联合复方青黛片治疗,观察APL的缓解率,无病生存期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可减少达缓解所需时间,较快速恢复凝血功能。结论:复方青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是一种更为有效及合理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性 急性 复方青黛片 全反式维甲酸
下载PDF
贫血患者外周血CD55、CD59检测及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冯玉虎 夏瑞祥 +4 位作者 王卫国 黄明 郑顶运 许凌云 王庆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检测贫血性疾病患者外周血CD55、CD59的表达并行相关实验检查,并探讨其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入院的129例贫血患者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 目的:检测贫血性疾病患者外周血CD55、CD59的表达并行相关实验检查,并探讨其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入院的129例贫血患者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对贫血性疾病患者以健康对照人群CD55、CD59检出结果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并同时做FLAER实验、酸化血清溶血实验(Ham实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尿Rous实验)、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贫血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AA)-PNH和PNH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粒细胞CD55、CD59表达明显低下(P<0.05),表达均<95.0%,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粒细胞CD55、CD59表达也可低下,但表达均>48.0%,与健康组和其他贫血组(除AA-PNH和PN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红再障、营养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CD55、CD59表达均在正常范围。部分AA-PNH和PNH患者,加做FLAER实验,显示外周血粒细胞及单核细胞PNH克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5、CD59检测与FLAER实验在诊断AA-PNH、PNH患者中有重要意义,是目前诊断PNH的最敏感,最可靠的方法,也可作为疗效判断及观察病情变化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D55 CD59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全反式维A酸分别联合白血康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玉虎 黄明 许凌云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分别联合白血康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PL 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白血康组(ATRA联合白血康治疗)和As2O3组(ATRA联合As2O3治疗)。比较两组的缓解情况及病死率、...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分别联合白血康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PL 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白血康组(ATRA联合白血康治疗)和As2O3组(ATRA联合As2O3治疗)。比较两组的缓解情况及病死率、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分别联合白血康和As2O3治疗APL临床疗效无明显不同,但白血康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白血康 三氧化二砷 维A酸
下载PDF
复方青黛、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缓解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3
11
作者 时新颖 潘登 +1 位作者 郑顶运 黄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片、全反式维A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缓解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临床疗效。方法:对初诊24例APL患者,先用复方青黛片或ATRA治疗达完全缓解,再用化疗与ATRA、...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片、全反式维A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缓解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临床疗效。方法:对初诊24例APL患者,先用复方青黛片或ATRA治疗达完全缓解,再用化疗与ATRA、复方青黛片序贯交替治疗,持续缓解3年以上者监测PML/RARα基因,再决定是否停药或继续治疗。结果:24例全部存活,复发率8.3%,未发现严重副作用。结论:复方青黛片、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APL疗效满意,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复方青黛片 全反式维A酸 肿瘤/药物疗法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出血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时新颖 毛国顺 +2 位作者 潘登 郑顶运 黄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38-439,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疗效。结果:初诊时合并出血症状54例(85.7%),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7例(74....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疗效。结果:初诊时合并出血症状54例(85.7%),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7例(74.6%)。早期死亡11例(17.5%),放弃治疗3例,完全缓解49例(77.7%)。结论:APL出血发生率高,全反式维A酸(ATRA)或复方青黛片的应用、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输注、抗DIC治疗可以减少早期出血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性 急性 出血
下载PDF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庆义 黄明 《安徽医学》 2014年第3期368-369,共2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强的松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成人ITP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治疗组(A组,n=41)、甲泼尼龙治疗组(B组,n=40)、强的松治疗组(C组,n=41)。A组:41例患者接受地塞米松治疗(20 mg...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强的松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成人ITP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治疗组(A组,n=41)、甲泼尼龙治疗组(B组,n=40)、强的松治疗组(C组,n=41)。A组:41例患者接受地塞米松治疗(20 mg×5 d),结束后改为强的松维持治疗;B组:40例患者接受甲泼尼龙治疗(0.5 g×5 d),结束后改为强的松维持治疗;C组:41例患者接受强的松治疗[1 mg/(kg·d)]。分析各组达到有效及完全有效疗效的时间及有效率。结果所有出血患者的出血现象均有改善,A组有20例达到有效(R),10例完全有效(CR),总有效率为73.17%,达到有效的时间为(3.90±1.22)d,完全有效时间为(8.11±1.27)d;B组R 21例,CR 8例,总有效率为72.50%,达到有效的时间为(3.53±1.72)d,达完全有效时间为(7.00±1.31)d;C组R 19例,CR 9例,总有效率为68.29%,达到有效的时间为(5.80±2.21)d,达完全有效时间为(10.90±2.08)d。A、B组患者总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889),达到有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0.854);A、C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889),A组达到有效时间较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6,P=0.001);B、C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629),B组达到有效时间较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2,P=0.000)。结论地塞米松、甲泼尼龙较强的松可以缩短患者达到有效和完全有效的时间,改善患者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 地塞米松 甲泼尼龙 强的松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D304表达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王卫国 王伟伟 冯玉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7-129,1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CD30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初诊的32例B-ALL细胞CD304和相关白血病抗原表达、5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10例良性血液病对照者细胞CD304的表达;21份初...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CD30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初诊的32例B-ALL细胞CD304和相关白血病抗原表达、5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10例良性血液病对照者细胞CD304的表达;21份初诊时融合基因和CD304共阳性的治疗后B-ALL样本,FCM和PCR检测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比较两者符合率。结果:BCR-ABL1阳性病人CD304表达阳性率高于E2A-PBX1和融合基因阴性病人(P<0.05)。5例T-ALL细胞和10例对照者B细胞上CD304均阴性表达,初诊43.75%(14/32)B-ALL病人CD304阳性表达:10例BCR-ABL阳性(12例)、1例TEL-AML1阳性和3例融合基因阴性(14例)病人CD304阳性表达,而3例E2A-PBX1阳性和2例MLL/AF4阳性病人CD304阴性表达。CD304阳性病人B-ALL细胞CD66c表达频率升高(P<0.01)。21例MRD中,PCR阳性11份,FCM阳性10份,共阳性10份,与PCR结果比较,FCM阳性符合率为91%,总符合率为95%。结论:CD304在B-ALL中异常表达对诊断和监测MR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304 微小残留病
下载PDF
白血康与化疗交替应用维持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解悍东 潘登 +2 位作者 郑顶运 张夏 沈孟贤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20-62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白血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HA与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玉虎 黄明 郑顶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95-596,共2页
目的:观察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与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的疗效。方法:将32例老年人ANLL患者随机均分为HA与CAG方案组,比较... 目的:观察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与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的疗效。方法:将32例老年人ANLL患者随机均分为HA与CAG方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CAG方案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56.3%,HA方案组为43.8%,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8%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化疗方案比HA方案更适于老年ANLL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非淋巴细胞性 急性 药物疗法 老年医学
下载PDF
1例老年γδT细胞淋巴瘤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姚悦 王卫国 张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47-248,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83岁,系"头晕、乏力6月,牙龈出血4天"入院,院前有发热,消瘦症状。查体: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肤无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结膜稍苍白,口腔见牙龈渗血、缺齿,口腔黏膜完整,无血泡,心肺未闻及异常,胸... 病例资料患者,女,83岁,系"头晕、乏力6月,牙龈出血4天"入院,院前有发热,消瘦症状。查体: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肤无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结膜稍苍白,口腔见牙龈渗血、缺齿,口腔黏膜完整,无血泡,心肺未闻及异常,胸骨无压痛,腹平软,未及包块,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淋巴瘤 文献复习 老年 牙龈出血 口腔黏膜 浅表淋巴结 凹陷性水肿 病例资料
下载PDF
HIV感染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时新颖 黄明 郑顶运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14-214,共1页
关键词 HIV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9期733-734,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缓解情况和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不仅给予患者身体护理,同时给予...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缓解情况和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不仅给予患者身体护理,同时给予其心理疏导,在缓解病变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白血病 深部真菌感染
下载PDF
全口服无化疗方案与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朗德龙 冯玉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776-780,784,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全口服无化疗方案与化疗方案对于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初治APL患者共计95例,分为化疗组48例与无化疗组47例,每组又分为非高危亚组和高危亚... 目的:对比分析全口服无化疗方案与化疗方案对于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初治APL患者共计95例,分为化疗组48例与无化疗组47例,每组又分为非高危亚组和高危亚组。化疗组使用维甲酸+亚砷酸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CR)后予以化疗巩固治疗(HA、MA、DA、IA方案),达分子学CR后予以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维持治疗。无化疗组给予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双诱导,达CR后继续予以维甲酸及复方黄黛片巩固和维持治疗。2组均予以相应降白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等对症支持治疗。统计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早期死亡率、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化疗组与无化疗组比较,早期死亡率、CR率、总生存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高危患者首次达CR时间明显短于无化疗组高危患者(P<0.05)。化疗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无化疗组,且化疗组高危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化疗组高危患者(P<0.05)。与化疗组高危患者比较,无化疗组高危患者3个月时PML-RARa融合基因转阴率明显提高(P<0.05)。无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对于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的初治APL患者,全口服无化疗方案的疗效并不低于化疗方案。在无化疗方案的高危患者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提高了APL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与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无化疗 维甲酸 复方黄黛片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