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65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红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780-781,共2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3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3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2%;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3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MZ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1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红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894-895,共2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稳定型心绞痛(AS)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又称梗死前综合征,临床表现严重,易发展为AMI甚至猝死,有效地控制UAP的发作对于患者的预后及其重要。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1月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稳定型心绞痛(AS)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又称梗死前综合征,临床表现严重,易发展为AMI甚至猝死,有效地控制UAP的发作对于患者的预后及其重要。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1月期间采用辛伐他汀治疗UAP6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辛伐他汀 临床治疗
下载PDF
急诊PCI治疗与急诊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卫海松 王亮亮 +1 位作者 高海旺 牛振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1期1925-192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直接PCI)和溶栓治疗的临床结果,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BNP水平及近期心功能的影响,为理想的AMI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直接PCI)和溶栓治疗的临床结果,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BNP水平及近期心功能的影响,为理想的AMI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自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收住我院心脏监护病房(CCU)的90例AMI患者中,入选符合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共88例。其中,50例接受直接PCI治疗;38例接受国产尿激酶150万~200万U药物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与溶栓组相比,治疗后1周后,急诊PCI组的血清BNP含量明显减少,较溶栓组有统计学意义,与溶栓组相比,治疗后1周后,急诊PCI组的LVEF明显增加,较溶栓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组较溶栓组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BNP水平,改善LVEF水平,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PCI 溶栓治疗 BNP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利多卡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俏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7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稳...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稳心颗粒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稳心颗粒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小芬 贺会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38例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高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口服,低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对照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38例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高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口服,低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脂改善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5.65%,低剂量组为86.95%,对照组为80.4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低剂量组为19.56%,对照组为26.0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剂量 瑞舒伐他汀 老年人 冠心病 高脂血症 安全性
下载PDF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芬 贺会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9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患者暂停治疗药物1个月后服用厄贝沙坦,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血压变化,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患者暂停治疗药物1个月后服用厄贝沙坦,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血压变化,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2.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结论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高血压心脏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校正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
7
作者 王亮亮 卫海松 +3 位作者 高海旺 王翠萍 牛振山 张峰娟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校正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CSNRT)对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潞安集团总院收治的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持续性AF患者30例,均为经至少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 目的:探讨校正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CSNRT)对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潞安集团总院收治的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持续性AF患者30例,均为经至少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症状的持续性AF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首先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未转复窦性心律(窦律)者采用CCL消融策略进行消融,后测定CSNRT。分为窦律维持(未复发)组20例与复发组10例,分析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持续性AF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复发组的CSNRT、左房前后径(LA)和早期复发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性别、AF病史、术中复律无统计学差异(P>0.05)。CSNRT为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4.457,95%CI=1.231~12.245,P<0.05)。结论:CSNRT恢复时间缩短,有利于降低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晚期复发率,改善窦房结功能有助于持续性AF患者术后患者窦律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晚期复发
原文传递
右室流出道起搏与高位间隔起搏对房颤长间歇患者短期心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高海旺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0期76-76,共1页
目的:比较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最佳心室起搏部位。方法入选房颤长间歇并植入临时起搏电极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植入电极至于右室流出道,B组(20例)植入起搏电极于高位间隔。3个月后比较不同部位起搏... 目的:比较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最佳心室起搏部位。方法入选房颤长间歇并植入临时起搏电极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植入电极至于右室流出道,B组(20例)植入起搏电极于高位间隔。3个月后比较不同部位起搏下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BNP。结果高位间隔和右室流出道比较,起搏器导线植入后,LVEF值、LVD1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位间隔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优于右室流出道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 起搏 房颤长间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