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培龙 张敏 +1 位作者 师水生 张谦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19-221,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为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GERD根据内镜检查食管是否有明显破坏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大量研...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为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GERD根据内镜检查食管是否有明显破坏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大量研究表明,GERD的致病因素除胃内容物反流外,还有内脏感觉敏感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氟哌噻吨 美利曲辛 内脏感觉 临床综合征 胃内容物反流 黛力新 埃索美拉唑 莫沙必利 内镜分级
下载PDF
经内镜植入粒子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培龙 张敏 +4 位作者 黄磊 乔建霞 张丽琴 王健美 张俊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粒子植入化疗对食管癌姑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54例行食管癌姑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内镜IC化疗33例;对照组:支架植入21例。结果①IC作用缓慢,于12周达最大效果(52.4%),24周与支架植入差别无统计... 目的探讨经内镜粒子植入化疗对食管癌姑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54例行食管癌姑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内镜IC化疗33例;对照组:支架植入21例。结果①IC作用缓慢,于12周达最大效果(52.4%),24周与支架植入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IC患者临床近期(12周内)随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远期(24周)无统计学差异;支架植入组随分化程度不同远期(24周)效果统计学差异明显;③IC组并发胸痛、纵隔脓肿、食管气管瘘明显低于支架植入组(P<0.05)。结论①IC近期治疗效果可能不如支架植入,远期治疗效果无差别;②肿瘤分化程度低对IC近期疗效较好,IC及支架植入对高分化患者远期治疗效果均优于低分化者;③IC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明显较支架植入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粒子植入化疗 支架植入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培龙 张敏 +1 位作者 张俊峰 张谦 《中国医药》 2012年第9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只。使用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建立UC模型,I组不使用乌司他丁,为造膜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于造模0、6、12h使用乌司他丁,...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只。使用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建立UC模型,I组不使用乌司他丁,为造膜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于造模0、6、12h使用乌司他丁,剂量为2万单位/kg,为研究组。检测分析各组肠静脉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和UC模型症状积分(实验开始24、72、168h各观察10只大鼠)。结果①在实验各时段,使用乌司他丁组UC大鼠病变积分均低于I组(均P〈0.05),且24、72h时Ⅱ、Ⅲ、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h:(1.8±0.4),(2.7±0.3),(3.0±0.1);72h:(3.7±2.3),(4.2±1.2),(5.0±0.9),均P〈0.05],但168h时Ⅱ、Ⅲ、Ⅳ组未见明显差异。②使用乌司他丁组肠静脉内毒素含量在实验各时期内均低于I组,24h时Ⅱ组与Ⅲ组、Ⅳ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7.7±11.7)ng/L比(117.1±9.7)ng/L,(124.3±4.9)ng/L,均P〈0.05],72、168h时Ⅱ、Ⅲ、Ⅳ组肠静脉血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24h时Ⅱ组TNF-α低于I组及Ⅲ、Ⅳ组[(6.7±2.6)pg/100μg比(13.5±1.7),(11.8±2.8),(12.4±2.7)pg/100μg,均P〈0.05)],但72、168h使用乌司他丁各组低于I组。结论乌司他丁对TNBS导致的大鼠UC有明显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毒素水平而降低免疫异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三硝基苯磺酸钠 乌司他丁 大鼠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培龙 张俊峰 师水生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1期3332-3334,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73例UC患者分为免疫抑制剂治疗(33例)和常规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及激素治疗(40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免疫抑制剂组中度及重...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73例UC患者分为免疫抑制剂治疗(33例)和常规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及激素治疗(40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免疫抑制剂组中度及重度患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7.8%和83.3%,而常规治疗组分别为41.7%和50.0%,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对重症、顽固性UC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必须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抑制剂 治疗
下载PDF
蓝激光内镜在食管病变靶向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磊 王培龙 +2 位作者 王芳 乔建霞 张敏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5-756,共2页
由于新型高清光学内镜系统的不断推陈出新,从观察病变时通过计算机成像技术进行电子染色替代喷洒染色剂,发展到清晰放大显示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乳头状微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对从食管病变发现... 由于新型高清光学内镜系统的不断推陈出新,从观察病变时通过计算机成像技术进行电子染色替代喷洒染色剂,发展到清晰放大显示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乳头状微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对从食管病变发现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病变 激光内镜 价值分析 食管黏膜鳞状上皮 计算机成像技术 应用 活检 靶向
原文传递
胃癌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分化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培龙 李建红 郭建猛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8年第8期545-547,共3页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及其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癌切除术后组织标本80例,按照病理组织分型分为管状腺癌、黏...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及其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癌切除术后组织标本80例,按照病理组织分型分为管状腺癌、黏液腺癌、髓样癌及弥漫型癌四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E-Cad检测,对E-Cad表达阳性与胃癌的分化、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E-Cad表达率为55.00%,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参数无相关性.E-Cad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48%和32.26%.E-Cad的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显著相关(r=0.4978,P<0.05).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具有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的肿瘤常有E-Cad表达,E-Cad的表达与胃癌分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钙黏着糖蛋白 细胞分化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联动成像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菌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廖正威 王培龙 +2 位作者 张毅强 黄磊 赵仁轩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致病菌,与诸多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1-2]。Hp感染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表现,据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致病菌,与诸多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1-2]。Hp感染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表现,据统计我国约有一半人口为Hp感染[3]。《京都全球共识报告》明确指出全世界所有Hp阳性个体都应接受根除治疗[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诊断 联动成像内镜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内镜黏膜切除术在Barrett食管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培龙 张敏 +4 位作者 黄磊 乔建霞 王健美 张丽琴 张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3期7127-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Barrett食管(BE)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EMR术后病理诊断为异型增生的50例患者,对手术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同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切除病变57处,病变首次完全切除者52处(91.2%),术后...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Barrett食管(BE)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EMR术后病理诊断为异型增生的50例患者,对手术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同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切除病变57处,病变首次完全切除者52处(91.2%),术后病理诊断轻度异型增生9处,中度异型增生20处,重度异型增生28处。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相符者45处占78.9%,12处不相符的病变中有10处手术前活检病理级别低于术后病理级别。并发症出血12例,均经处理后停止出血,无一例发生穿孔。结论 EMR治疗BE比较安全,并且能提高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增生 内镜黏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不同时期内选择素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培龙 张俊峰 张谦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6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选择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择2007年7—12月UC患者,采用组织匀浆及ELISA检测结肠黏膜不同时期内选择素的表达。结果①共29例资料完整患者进入资料统计整理;②活动期UC患者病变黏膜...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选择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择2007年7—12月UC患者,采用组织匀浆及ELISA检测结肠黏膜不同时期内选择素的表达。结果①共29例资料完整患者进入资料统计整理;②活动期UC患者病变黏膜及正常黏膜P选择素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35.2,P〈0.01);E选择素在UC患者正常及病变黏膜同样高表达,但两种选择素异常表达在病变黏膜及正常黏膜中无统计学差异(t=1.46和1.32,P〉0.10;③UC缓解期内P、E选择素高表达与uc复发频次关系密切(X^2=4.201和5.040,P〈0.05)。结论选择素P、E可能是uc发病重要炎性介质,在UC发病中可能无决定性作用。但选择素高表达可能与UC复发频次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汤性结肠炎 P选择素 E选择素
原文传递
探讨上消化道双原发癌20例的内窥镜检查及临床特点
10
作者 王培龙 黄磊 +1 位作者 师水生 张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22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检查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 20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临床表现主要为咽部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上腹部隐痛和闷胀不适等症状。结论食管中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检查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 20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临床表现主要为咽部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上腹部隐痛和闷胀不适等症状。结论食管中段、下段、胃窦处是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主要发生部位,内窥镜检查需要认真注意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双原发癌 内窥镜
下载PDF
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11
作者 王培龙 张敏 +3 位作者 黄磊 乔建霞 王健美 张丽琴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乳头插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根据乳头形态及结石大小行乳头切开,采用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结石。术后部分患者放置鼻胆引流管。结果:68例患者行ES...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乳头插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根据乳头形态及结石大小行乳头切开,采用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结石。术后部分患者放置鼻胆引流管。结果:68例患者行EST 1次取石成功59例,2次取石成功7例,成功率97%,取石失败2例。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者48例,占70.5%。结论: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简单、有效、可重复等优点,因此存在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治疗 ERCP
下载PDF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清洁肠道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敏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口服用药的结肠镜检查患者187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93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94例,口服甘露醇,比较两组清洁肠道的效果。结果:根据肠道清洁...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口服用药的结肠镜检查患者187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93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94例,口服甘露醇,比较两组清洁肠道的效果。结果:根据肠道清洁效果观察,A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3级66例(70.97%),2级18例(19.35%),1级9例(9.68%),0级无;B组口服甘露醇组3级42例(44.68%),2级28例(29.79),1级20例(21.28%),0级4例(4.25%),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肠道清洁效果符合优良级占90.32%,口服甘露醇组肠道清洁效果符合优良级占74.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较甘露醇在肠道准备中的清洁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甘露醇 肠道准备
下载PDF
乳果糖在胶囊内镜结肠检查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俊峰 王培龙 +2 位作者 刘娜 杜丽 魏子白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胶囊内镜对结肠检查效果及乳果糖在检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析79例胶囊内镜检查资料,研究组(53例)常规使用硫酸镁联合乳果糖进行肠道清理并使用F/2s摄像模式,常规硫酸镁进行肠道清洁并常规2F/s摄像模式为对照组。结肠检... 目的:初步评价胶囊内镜对结肠检查效果及乳果糖在检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析79例胶囊内镜检查资料,研究组(53例)常规使用硫酸镁联合乳果糖进行肠道清理并使用F/2s摄像模式,常规硫酸镁进行肠道清洁并常规2F/s摄像模式为对照组。结肠检查效果采用定性分类判断。结果:结肠胶囊内镜检查特点:(1)视野多偏向一侧肠壁;(2)结肠运动较慢,胶囊在结肠中速度差别较大;(3)一般肠腔呈紧张性收缩状态。乳果糖组视野不清占7.5%(4/53),而对照组为80.7%(21/26),等级资料有序分析显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胶囊通过结肠平均时间为(18.3±3.5)h、(27.4±6.7)h,统计学差异明显,但完全完成结肠检查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肠道清洁技术联合口服乳果糖可以明显增加胶囊内镜对结肠检查效果,但是胶囊内镜对结肠检查效果仍需要进一步同传统电子内镜做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胶囊内镜 乳果糖
下载PDF
美沙拉嗪肠溶片剂联合栓剂治疗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培龙 黄磊 +1 位作者 师水生 张谦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6期35-36,共2页
目的美沙拉嗪(5-ASA)肠溶片剂联合栓剂治疗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80例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栓剂治疗... 目的美沙拉嗪(5-ASA)肠溶片剂联合栓剂治疗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80例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栓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接受上述治疗2周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8周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5-ASA肠溶片与5-ASA栓剂联合使用对我国轻中度UC患者疗效及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5-氨基水杨酸 5-氨基水杨酸栓剂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内镜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晋霞 李建红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内镜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用自制职业暴露问卷调查表,对现存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拟定对策,比较QCC小组实施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差异及对圈员各方面能力的影响。结果:开展QCC活...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内镜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用自制职业暴露问卷调查表,对现存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拟定对策,比较QCC小组实施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差异及对圈员各方面能力的影响。结果:开展QCC活动6个月后,职业暴露平均发生率由活动前的47.7%降至活动后16.6%,下降率为31.1%,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了内镜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职业暴露 效果
下载PDF
长治地区食管癌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志芳 冯向先 魏子白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长治地区食管癌高发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为该地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并为揭示该病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为经胃镜、临床病理检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201例,及同期住院排除有肿瘤及食管疾病史... 目的:探讨长治地区食管癌高发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为该地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并为揭示该病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为经胃镜、临床病理检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201例,及同期住院排除有肿瘤及食管疾病史者201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6项,其中吸烟、喜热食、硬食、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强烈的精神刺激、食管癌家族史是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19(1.06~1.32)、2.19(1.24~3.86)、2.14(1.25~3.68)、2.01(1.15~3.54)、1.74(1.01~3.00)、2.69(1.23~5.90);摄入较多肉蛋类食品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OR值为0.57(0.40~0.83)。结论:肉蛋类食品摄入不足、吸烟、食用腌制食品、喜热食、硬食、强烈的精神刺激、恶性肿瘤家族史是长治地区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危险因素 对照研究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莉 魏子白 吴云林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4-16,25,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外表现指除烧心、泛酸、胸骨后痛等典型食管症状外的其他表现,如肺系、耳鼻咽喉、口腔症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此文结合近期文献,对其研究现状及诊治策略进行综述。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食管外表现 哮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下载PDF
原发性肺动脉孤立性纤维肉瘤1例报道
18
作者 毛苗苗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是一种起源于肺动脉的恶性肿瘤,以病死率高为特点,该病于1923年由DELSTAMIN首先报道[1]。临床上原发性肺动脉肿瘤非常少见,现就本院发现的l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年轻男性原发性肺动脉纤维肉瘤病例... 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是一种起源于肺动脉的恶性肿瘤,以病死率高为特点,该病于1923年由DELSTAMIN首先报道[1]。临床上原发性肺动脉肿瘤非常少见,现就本院发现的l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年轻男性原发性肺动脉纤维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 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2005年~2006年长治地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分布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俊峰 魏子白 +3 位作者 赵莉 孙旭芳 杜丽 王金龙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长治地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状况特点及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门诊及病理资料,应用SPSS软件对相应资料分析。结果: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为12%,城乡差异达4:1,食管癌占36%,贲门癌占9%,贲门胃体癌占32%... 目的:探讨长治地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状况特点及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门诊及病理资料,应用SPSS软件对相应资料分析。结果: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为12%,城乡差异达4:1,食管癌占36%,贲门癌占9%,贲门胃体癌占32%;胃体癌占8%;胃窦癌占10%,40岁以下上消化道肿瘤检出40例,胃窦癌比例最高,占32%,其次为胃体癌,占27%,食管癌最低,仅占9%。胃癌中腺癌占多数,占82%,黏液细胞癌占12%,印戒细胞癌占5%;发病年龄40岁明显上升,60岁仍然是发病高峰,无性别差异;进一步选择手术治疗仅30%,全部为中、晚期(Ⅱ、Ⅲ、Ⅳ期),Ⅱ期占31%,其余为Ⅲ、Ⅳ期,未见早期癌,食管癌与胃癌病理分期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长治作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地区,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尤其重要,特别是农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食管癌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 分布
下载PDF
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敏 乔建霞 张丽琴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2例,术后均存在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鼻胃...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2例,术后均存在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肠梗阻导管组,每组16例。鼻胃管组采用鼻胃管进行常规胃肠减压治疗;肠梗阻导管组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胃肠引流量和48h腹围缩小量,腹部立位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排气、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结果肠梗阻导管组的治愈率为68.8%,高于鼻胃管组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导管组患者治疗后第1、2、3天胃肠引流量和48h腹围缩小量分别为(712.35±67.40)ml、(606.71±55.36)ml、(551.62±39.85)ml和(5.38±0.63)em,均高于鼻胃管组的(429.86±73.52)ml、(381.24±49.51)ml、(314.77±43.64)ml和(3.54±0.4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导管组患者排气、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腹部立位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分别为(3.12±0.67)d、(3.40±0.75)d、(3.54±0.55)d、(4.28±0.64)d、(5.21±0.59)d、(6.75±0.82)d及(3.58±0.63)d,均低于鼻胃管组的(4.98±0.83)d、(4.86±0.62)d、(4.73±0.68)d、(5.61±0.70)d、(6.63±0.68)d、(8.69±0.94)d及(5.62±0.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引流量较多,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缩短,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治疗 结直肠癌根治术 小肠梗阻综合征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