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水平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宁 张晓霞 路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 了解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该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山西省长治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0—12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起采取综合干... 目的 了解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该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山西省长治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0—12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起采取综合干预措施,2022年4—6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重点科室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标本送检率和重要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53.06%)高于对照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个重点科室的病原学送检率干预后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无菌标本送检率(15.58%)高于对照组(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重要多重耐药菌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64.94%)低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该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和无菌标本送检率,但未能有效降低重要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该改进措施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学送检率 抗菌药物应用 干预
下载PDF
灭螺微生物的选育及其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崔国艳 汪世平 +4 位作者 程红兵 魏红 何鑫 闾丘思嘉 黄成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6,共3页
从湖南省汨罗市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实验基地的钉螺池中采集土壤样品15份,初筛出4株灭螺活性较强的菌株,分别为B8、B27、B36和B59。灭螺试验结果表明,与细菌发酵液组和菌体悬液组相比,4株菌株的发酵上清液组的灭螺效果最好。B59菌株的发酵... 从湖南省汨罗市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实验基地的钉螺池中采集土壤样品15份,初筛出4株灭螺活性较强的菌株,分别为B8、B27、B36和B59。灭螺试验结果表明,与细菌发酵液组和菌体悬液组相比,4株菌株的发酵上清液组的灭螺效果最好。B59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分别浸泡钉螺48和72 h后,钉螺的死亡率为73.3%(44/60)和96.7%(58/60),灭螺效果优于其他3株细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B59菌株的上清液、发酵液和菌体悬液中均无蛋白条带出现。B59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分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59菌株(GenBank登录号为KP146144)的ITS序列与蜡样芽孢杆菌相关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CP001746)的同源性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微生物 选育 灭螺效果 分子系统发育
下载PDF
新冠疫情前与疫情期间某三级甲等医院ICU内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分析
3
作者 卫香楠 薛敏 +1 位作者 刘金帅 饶华祥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医学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前及疫情期间肺炎克雷伯菌(KP)分布状况、耐药KP检出比例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应用蓝蜻蜓系统收集疫情前(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及疫情期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某...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医学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前及疫情期间肺炎克雷伯菌(KP)分布状况、耐药KP检出比例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应用蓝蜻蜓系统收集疫情前(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及疫情期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原微生物培养的样本信息,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KP菌株样本来源、耐药KP检出率,耐药KP对常见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差异。结果:新冠疫情前3年及疫情3年期间KP送检标本类型均以痰液/支气管液为主,疫情前与疫情期间KP送检标本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3,P=0.012);疫情期间较疫情前KP标本检出率明显上升(χ^(2)=154.940,P<0.001),耐药KP检出率显著下降(χ^(2)=5.626,P=0.018);疫情前与疫情期间耐药KP检出患者均以肺炎、重症肺炎等疾病为主,多数患者合并有呼吸衰竭;疫情期间与疫情前相比耐药KP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比例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76,P<0.001);对疫情前与疫情期间KP的耐药性进行比较,发现KP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的耐药性有所增强,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疫情的发生对医院感染管理策略及措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KP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发生了变化,应加强KP检出患者的管理并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KP的产生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检出率 耐药性
下载PDF
2023年山西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呼吸机管路消毒现况问卷调查
4
作者 张晓霞 路璐 +2 位作者 李启东 王伟科 李临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43-2847,共5页
目的 调查山西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呼吸机管路消毒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呼吸机管理及清洗消毒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7月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各医疗机构有创呼吸机使用及管理基本情况,内外回路、配件的消毒情况及消毒监测... 目的 调查山西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呼吸机管路消毒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呼吸机管理及清洗消毒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7月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各医疗机构有创呼吸机使用及管理基本情况,内外回路、配件的消毒情况及消毒监测情况等。结果 161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实行院内呼吸机集中管理的医疗机构有14所,科室自行管理的医疗机构有138所,其余9所医疗机构为集中管理+科室自行管理相结合;三级医疗机构中对呼吸机内回路进行消毒的医疗机构占46.67%(21/45),二级医疗机构中对呼吸机内回路进行消毒的医疗机构占24.14%(28/116),其中对呼吸机内回路消毒的医疗机构执行消毒的频次各不相同,各医疗机构使用醇类复合制剂对内回路进行消毒的占多数;关于外表面消毒,各医疗机构均行外表面清洁与消毒,但消毒剂种类不一;对于外置管路,使用一次性管路的医疗机构占39.75%,其余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的管路,43.30%的医疗机构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7.84%医疗机构使用清洗消毒机,其余为灭菌;三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人员为院感专职人员的医院占35.56%,其次为院感兼职人员31.11%,二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人员为护士的医院占58.62%,其次为院感专职人员的医院占25.00%,各医疗机构执行监测的周期不尽相同。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本省各医疗机构对有创呼吸机的使用管理、日常维护及各部件的消毒执行情况参差不齐,无统一的规范和管理要求。为有效预防和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急需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呼吸机使用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呼吸机 消毒灭菌 现况调查 山西省
原文传递
2006-2021年长治医学院医院感染学本科教学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金帅 张晓霞 +5 位作者 郭芳芳 薛敏 周宁 崔亚登 冯利平 郑文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788-3792,共5页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医院感染学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方法长治医学院自2006年通过分析医院感染学和本科教学特点,经过选择授课内容、授课对象、教材及教师团队,拟定教学目标、授课学期、课程设置、课时学分等事项,正式开展了医院感染学本科...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医院感染学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方法长治医学院自2006年通过分析医院感染学和本科教学特点,经过选择授课内容、授课对象、教材及教师团队,拟定教学目标、授课学期、课程设置、课时学分等事项,正式开展了医院感染学本科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了翻转课堂、虚拟现实技术、情境模拟教学法等方面的探索,为更好地推动医院感染学本科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结果医学生通过系统的医院感染学教育,牢固树立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理念,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结论强化医学院校本科阶段医院感染教学,对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迄今为止,医院感染学始终未能全部纳入高等医学院校的正式教学内容,甚至没有列入必修课,因此,医院感染学的学科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同时学科的完善也还需不断地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学 本科 教学 实践 建议 现状 长治医学院
原文传递
55株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同源性分析
6
作者 周宁 张晓霞 +1 位作者 薛敏 路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7-811,共5页
目的 分析55株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临床分离菌株同源性。方法 对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2022年10月—12月分离留存的55株MDRAB进行培养,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使用Bruker MALDI-Bi... 目的 分析55株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临床分离菌株同源性。方法 对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2022年10月—12月分离留存的55株MDRAB进行培养,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使用Bruker MALDI-Biotyper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构建发育树,对MDRAB进行同源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MDRAB的科室分布、年龄分布、标本类型分布以及与侵袭性操作关系等进行调查。结果 55株MDRAB经MALDI-TOF MS同源性分析,按亲缘关系远近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中Ⅰ型3.63%较为少见,Ⅱ型又分为六个亚型,Ⅱb型3.63%、Ⅱ2型1.82%、Ⅱa1b型1.82%、Ⅱa1a2型1.82%、Ⅱa1a1a型83.6%、Ⅱa1a1b型3.63%;其中Ⅱa1a1a型在大部分科室都有分布。目前医院存在来源相同且较单一的MDRA类型的交叉传播的风险。结论 通过使用质谱技术对MDRAB进行同源性分析,可以实现交叉传播的溯源,并科学指导重点人群、重点部门的预防控制,提高多重耐药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多重耐药 鲍氏不动杆菌 同源性分析 感控干预
原文传递
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郭芳芳 张晓霞 +3 位作者 杨长青 周宁 刘金帅 李启东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55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4例,女211例;年龄为(64±8)岁...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55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4例,女211例;年龄为(64±8)岁。观察指标:(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前进法。结果(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555例患者中,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40%(91/555)。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细菌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3株,革兰氏阳性菌3株,真菌3株,包括多重耐药菌20株。53株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18株(12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8株(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株(2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各2株(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粘质沙雷菌、克氏柠檬酸杆菌、纹状棒杆菌、奇异变形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3株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肺炎链球菌1株。3株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或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分别为12、12、11、9、8、6、5株;1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上述指标分别为0、1、1、1、2、0、2株。(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术后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发生情况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魏红 张晓霞 +2 位作者 薛敏 王媛媛 张育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4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的情况。方法检索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Pub Med、CNKI、CBM、VIP及WanFang data平台上发表的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文献及资料。结果共计162篇文献符合要求,...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的情况。方法检索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Pub Med、CNKI、CBM、VIP及WanFang data平台上发表的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文献及资料。结果共计162篇文献符合要求,总结结果显示:下呼吸道是新生儿感染率最高也是总分布率最高的感染部位。分级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是综合性医院、三级及二级医院感染率最高的部位;胃肠道感染是专科医院感染率最高的部位。结论下呼吸道是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中感染率最高的部位,各级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应对措施,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新生儿 感染部位 下呼吸道 胃肠道感染 META分析
下载PDF
IL-18联合SjRPS4oCB多价疫苗免疫对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程红兵 周云飞 +7 位作者 张树菊 冯其梅 刘益萍 崔国艳 魏红 李芬 刘明社 汪世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5-858,共4页
目的观察pVAX1/IL-18联合pVAX1/SjRPS4oCB多价疫苗诱导免疫对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7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NS组、pVAX1空质粒组、pVAX1/IL-18组、pVAX1/SjRPS4oCB组和pVAX1/SjRPS4oCB+pVAX1/IL-18组,每组小鼠注射相应质粒... 目的观察pVAX1/IL-18联合pVAX1/SjRPS4oCB多价疫苗诱导免疫对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7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NS组、pVAX1空质粒组、pVAX1/IL-18组、pVAX1/SjRPS4oCB组和pVAX1/SjRPS4oCB+pVAX1/IL-18组,每组小鼠注射相应质粒100μg或等量生理盐水,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3周,用血吸虫尾蚴以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感染后第8周剖杀小鼠,取肝组织做石蜡切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大小及虫卵周围胶原沉积情况,计算肝组织减卵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VAX1/SjRPS4oCB+pVAX1/IL-18组小鼠肝脏病变程度较轻,表面虫卵结节较少,肝脏色泽、质地等接近正常肝脏,虫卵肉芽肿数量及肉芽肿面积均下降,虫卵肉芽肿周围胶原含量减少;肝减卵效果显著,减卵率为63.00%,与其它各组27.00%~52.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联合pVAX1/SjRPS4oCB疫苗具有抑制抑制肝脏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IL18 SjRPS4oCB 肉芽肿
原文传递
pVAX1/IL-18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红兵 周云飞 +7 位作者 张树菊 冯其梅 刘益萍 崔国艳 魏红 李芬 刘明社 汪世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74-777,787,共5页
目的探讨pVAX1/IL-18对日本血吸虫pVAX1/SjRPS4·CB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NS组、pVAX1空质粒组、pVAX1/IL-18组、pVAX1/SjRPS4·CB组、pVAX1/SjRPS4·CB+pVAX1/IL-18组,每组12只。每组小鼠在左... 目的探讨pVAX1/IL-18对日本血吸虫pVAX1/SjRPS4·CB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NS组、pVAX1空质粒组、pVAX1/IL-18组、pVAX1/SjRPS4·CB组、pVAX1/SjRPS4·CB+pVAX1/IL-18组,每组12只。每组小鼠在左后腿股四头肌注射相对应质粒100μg或者等剂量生理盐水,隔2W加强1次,共注射3次。末次免疫后3周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感染后8周剖杀小鼠,用ELISA法检测小鼠特异性抗体IgG,计算减虫率、肝组织减卵率、肠减卵率、每雌减卵率。结果 pVAX1/SjRPS4·CB、pVAX1/IL-18联合免疫小鼠后,IgG滴度为1∶12 800,高于单独免疫组;减虫率、肝组织减卵率、肠减卵率、每雌减卵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VAX1/IL-18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IL18 pVAX/SjRPS4·CB 疫苗
下载PDF
IL-18对pVAX1/SjRPS4·CB质粒疫苗免疫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红兵 周云飞 +7 位作者 张树菊 汪世平 冯其梅 刘益萍 崔国艳 魏红 李芬 刘明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pVAX1/IL-18联合pVAX1/Sj RPS4·CB质粒疫苗对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70只BALB/c雌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pVAX1空质粒组、pVAX1/IL-18组、pVAX1/Sj RPS4·CB组和pVAX1/Sj RPS4&#... 目的探讨pVAX1/IL-18联合pVAX1/Sj RPS4·CB质粒疫苗对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70只BALB/c雌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pVAX1空质粒组、pVAX1/IL-18组、pVAX1/Sj RPS4·CB组和pVAX1/Sj RPS4·CB+pVAX1/IL-18组等5组(每组14只),每组小鼠在左后腿股四头肌注射相应质粒100μg或等量生理盐水,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免疫3次。小鼠感染前(免疫后3周)尾尖部取血,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 G以及抗体亚类Ig G1、Ig G2a水平。同时,各组小鼠经腹部贴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1)条/鼠。感染后8周,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日本血吸虫成虫,计算减虫率;取肝组织,显微镜下计数虫卵数,计算减卵率。无菌取脾脏,称重,计算小鼠脾脏指数,噻唑蓝(MTT)法测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水平。分别于小鼠感染前(免疫后3周)以及感染后2、4、6、8周尾尖部取血,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5组小鼠免疫后3周,ELISA检测结果显示,pVAX1/Sj RPS4·CB+pVAX1/IL-18组Ig G、Ig G1、Ig G2的吸光度(A450值)分别为1.03±0.17、0.32±0.08、0.78±0.12,Ig G2a/Ig G1比值为2.44,均高于其他4组。pVAX1/Sj RPS4·CB+pVAX1/IL-18组的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52.0%、63.2%,均高于其他3组(P<0.05)。脾脏指数结果显示,pVAX1/Sj RPS4·CB+pVAX1/IL-18组小鼠脾脏指数为3.32±0.37,高于其他4组(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pVAX1/Sj RPS4·CB+pVAX1/IL-18组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水平A570值为4.45±0.34,高于其他4组(P<0.05)。小鼠感染前以及感染后2、4、6、8周,pVAX1/Sj RPS4·CB+pVAX1/IL-18组IFN-γ含量分别为(569.07±21.15)、(560.66±30.84)、(577.46±36.45)、(605.03±36.91)、(636.33±37.35)pg/ml,均高于其他4组(P<0.05);各组IL-4含量在感染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可增强pVAX1/Sj RPS4·CB疫苗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且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以Th1为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白细胞介素-18 pVAX/SjRPS4·CB 疫苗
原文传递
开腹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红 杜明梅 +5 位作者 张晓霞 吴爱玉 周宁 李欣丰 郭芳芳 刘运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34-3138,共5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同手术方法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感染软件监测系统提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因胆管、胰腺或十二指肠肿瘤疾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89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同手术方法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感染软件监测系统提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因胆管、胰腺或十二指肠肿瘤疾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89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组201例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组18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特征、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与特点。结果OPD组术前胆道引流患者38.31%(77/201)高于RPD组(P<0.001)。OPD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长和失血量分别为(4.90±1.21)h、14.00(11.00,19.00)d和200.00(150.00,300.00)ml长(多)于RPD组(P<0.001)。OPD组和RPD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8.46%、13.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均以器官腔隙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1.54%),居前五位的病原菌是屎肠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多药耐药菌占58.46%。结论相较于OPD,RPD是安全可行的。在围手术期用药方面应注意经验性抗菌药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 机器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部位感染
原文传递
链式管理模式在预防PICC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13
作者 柴海云 靳叶 +1 位作者 刘华 李启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链式管理工作模式对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56例和观察组1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由医师、专科护士、下级医院... 目的:探讨无缝隙链式管理工作模式对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56例和观察组1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由医师、专科护士、下级医院护士、家属和病人组成的“全程”跟踪管理的链式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每周规范更换敷料和无针接头依从性、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管理后,观察组158例中有154例均能按规定每周规范更换敷料和无针接头,依从率为97.47%,对照组156例中有140例能每周规范更换敷料和无针接头,依从率为8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091个总留置日内有发生感染1例次,感染发生率为0.141‰,对照组7087个总留置日内发生感染8例次,感染率为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55例患者满意,满意度达98.10%,对照组134例满意,满意度为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链式管理模式可提高PICC每周规范维护依从性,降低PICC相关血流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护理模式 PICC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下载PDF
管腔器械优化清洗流程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利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持续优化管腔类器械清洗流程后的清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管腔类器械956件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洗流程进行清洗;另取同种类型管腔类器械1912件,随机分为试验1组(n=956)和试验2组(n=956),采用不同的优化清洗流程进行清洗,... 目的:探讨通过持续优化管腔类器械清洗流程后的清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管腔类器械956件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洗流程进行清洗;另取同种类型管腔类器械1912件,随机分为试验1组(n=956)和试验2组(n=956),采用不同的优化清洗流程进行清洗,均采用带光源放大镜目测,ATP生物荧光检测仪评价清洗效果。同时观察其清洗速度、器械完好率。结果:对照组清洗合格率97.90%,试验1组98.33%,试验2组99.3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完好率89.96%,试验1组90.79%,试验2组99.4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表面擦拭采样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率97.49%,试验1组98.33%,试验2组99.2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冲洗采样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率79.50%,试验1组84.62%,试验2组98.8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清洗总用时77 min明显短于试验1组的135 min和对照组的150 min。结论:优化管腔类器械清洗流程可提高管腔类器械的完好率和合格率,加快手术器械的清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腔器械 清洗流程优化 效果评价
下载PDF
疫情防控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医院感染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晓霞 薛敏 +7 位作者 霍秀兰 崔亚登 郭芳芳 李欣丰 魏红 李启东 郑文芳 周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评价翻转课堂模式在医院感染学课程体系设置中应用的效果,为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医院感染学课程教学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11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名,对照组采用... 目的评价翻转课堂模式在医院感染学课程体系设置中应用的效果,为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医院感染学课程教学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11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讲授方法。临床实习期间对手卫生执行的正确性和依从性进行观察;问卷调查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通过测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翻转课程的设置总满意度达63.79%。翻转课堂较传统教学模式,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卫生依从率(88.05%VS 47.91%)、消毒隔离技术及格率(86.21%VS 48.28%)、职业暴露防护及格率(84.48%VS 36.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翻转课堂在医院感染学教学中目标达成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学 翻转课堂 建构主义 应用效果
下载PDF
ICU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芳芳 张晓霞 +4 位作者 张栋 刘金帅 李启东 崔亚登 周宁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的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EM菌)医院感染的原因。方法:调查ICU 3例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检出病例,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同源性分析,对环境标本进行目标微生物监测。结果:3例重度肺炎患者经同一重...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的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EM菌)医院感染的原因。方法:调查ICU 3例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检出病例,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同源性分析,对环境标本进行目标微生物监测。结果:3例重度肺炎患者经同一重复消毒的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肺泡灌洗液均检出了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相继检出间隔时间不超过3 d,同期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在ICU呼吸机和治疗台面检出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是ICU患者EM菌疑似感染暴发的潜在传染源。医务人员接触不清洁环境物表可能是此次EM菌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传播媒介,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和手卫生可防止EM进一步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