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lphi法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何鸽飞 孙吉 +3 位作者 黄娟娟 陈恒 胡立强 邓桂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881-1885,共5页
目的:为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运用Delphi法对30名相关领域专家采用E-mail和现场发放调查问卷2种方式进行专家咨询,以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系数,以权威系数... 目的:为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运用Delphi法对30名相关领域专家采用E-mail和现场发放调查问卷2种方式进行专家咨询,以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系数,以权威系数表示专家权威程度,以指标重要性赋值及满分比反映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以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经多轮函询后,确定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与结论:共经过两轮函询。两轮调查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6.67%,表明专家积极性较高;权威系数为0.91和0.88,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最终建立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过程、管理指标)以及下设的35个二级指标的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重要性评分均数为4.28~5.00,满分比为0.93~1.00,变异系数为0.00~0.15,协调系数为0.446(P<0.001);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均数为3.83~4.79,满分比为0.67~1.00,变异系数为0.10~0.26,协调系数为0.115(P<0.001),表明本体系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PHI法 抗菌药物 合理性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安全可行性及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大勇 胡立强 +4 位作者 胡宪明 尹清华 杨科 陈政 廖孝芸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安全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胃上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行全胃切...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安全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胃上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行全胃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排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完全腹腔镜下对胃上部癌患者进行全胃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部癌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近期疗效
下载PDF
标准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对于胰腺癌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杨运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对于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58例(采用扩大根治术)和对照组42例(采用标准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标准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对于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58例(采用扩大根治术)和对照组42例(采用标准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疼痛缓解率为89.55%,而对照组为66.67%,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对照组则高达40.48%,实验组患者切除率、疼痛缓解率以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确诊后应根据患者癌细胞转移范围,确定清除范围及根治术方案,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标准根治术 扩大根治术 生存率
下载PDF
混合痔合并HIV感染患者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雷景春 周元 +8 位作者 刘凡 廖上峰 李文权 唐海鹏 杨科 徐大勇 胡立强 余一知 李婷婷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S0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合并HIV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就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90例混合痔合并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自动痔疮套扎术(RPH)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和外... 目的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合并HIV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就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90例混合痔合并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自动痔疮套扎术(RPH)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和外剥内扎术(MMH)组,比较3组术后一般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免疫指标及营养指标、疼痛评分、并发症及疗效。结果RPH和PPH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优于MMH组(P<0.05);RPH和PPH组术后24 h、首次排便和7 d疼痛评分优于MMH组(P<0.05);RPH和PPH组术后出血、尿潴留、肛周水肿、肛门坠胀优于MMH组(P<0.05);MMH组手术前后淋巴细胞、CD4^(+)T细胞、CD4^(+)/CD8^(+)及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H组疗效优于MMH(P<0.05)。结论与MMH比较,RPH结合外痔切除和PPH结合外痔切除是治疗混合痔合并HIV较好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混合痔 自动痔疮套扎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外剥内扎术
下载PDF
腹腔镜探查对进展期胃癌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运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7期574-576,共3页
本研究探讨腹腔镜探查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的评估效果。采用影像学或CT等探查手段确诊分期,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分期一致率、手术情况及探查特异性、灵敏度,探究腹腔镜探查对进展期胃癌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效果。腹腔... 本研究探讨腹腔镜探查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的评估效果。采用影像学或CT等探查手段确诊分期,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分期一致率、手术情况及探查特异性、灵敏度,探究腹腔镜探查对进展期胃癌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效果。腹腔镜探查能够有效确定进展期胃癌分期,并指导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癌 分期 评估
下载PDF
改良Nissen氏手术治疗巨大异位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再发出血(附二例报告)
6
作者 朱揆伯 吕新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十二指肠球后巨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是一个棘手问题,特别是溃疡接近乳突部位者。此类溃疡出血迅猛。病情危急,手术时,因溃疡紧邻胆总管、疤痕粘连、向胰头穿透或靠近十二指肠乳突,袭用的 Nissen 氏手术难以将此类深而巨大... 十二指肠球后巨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是一个棘手问题,特别是溃疡接近乳突部位者。此类溃疡出血迅猛。病情危急,手术时,因溃疡紧邻胆总管、疤痕粘连、向胰头穿透或靠近十二指肠乳突,袭用的 Nissen 氏手术难以将此类深而巨大的溃疡隔离旷置于肠腔外。而缝扎止血,因溃疡仍在肠腔内,常因缝线松脱而易致再出血。近年来,我们采用改良 Nissen 氏手术成功地抢救了2例十二指肠降部巨大溃疡胃次全切除术后再发大出血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SEN 巨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胃次全切除术 胆总管下段 十二指肠球 旷置 活动性出血 再出血 切口边缘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立强 龙再峰 +2 位作者 李亭 徐大勇 陈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3-64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胆囊结石合并难治性胆总管结石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手术34例,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胆囊结石合并难治性胆总管结石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手术34例,手术时间100~220 min,平均130 min,无并发症发生,无结石残留;1例由于结石嵌顿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胆总管结石,只要操作熟练,避免并发症发生,该技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钬激光 腹腔镜 胆道镜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腹壁疝腹膜外补片修补术与腹腔内补片修补术比较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璐 张卓 +12 位作者 李鹏洲 刘海 姚敦武 徐家朴 徐大勇 尹晖明 魏源水 刘希钦 刘杰锋 陈光谱 周昕 朱利勇 黄耿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9-1475,共7页
背景与目的:腹壁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全球每年有200万例左右的腹壁疝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优势明显。然而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与腹腔镜下腹膜外补片修补术(ESR)这两种腔镜术... 背景与目的:腹壁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全球每年有200万例左右的腹壁疝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优势明显。然而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与腹腔镜下腹膜外补片修补术(ESR)这两种腔镜术式的优缺点及疗效如何,尚无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ESR与IPOM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壁疝的近远期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湖南省11家医疗机构收治的157例行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4例行ESR(ESR组),33例行IPOM(IPOM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术后近远期效果。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或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BMI、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疝环横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环闭合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网片固定方式ESR组以自固定和缝线固定为主(91.1%),而IPOM组以钉枪固定为主(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IPOM组(2.4±0.8 vs.2.8±1.0,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IPOM组(21001元vs.38437元,P<0.05)。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10.3个月,ESR组无复发病例,IPOM组2例复发(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是湖南地区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的主流术式之一。由于固定方式和网片选择的不同,ESR较之IPOM而言,术后疼痛更轻微、费用更低、复发率更低,且并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近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修补术 腹腔镜 外科网
原文传递
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在胰肠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杨运泉 杨丰帅 +1 位作者 周厚吾 陈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套人式端侧吻合在胰肠吻合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4年2月一2012年11月实施的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16~76)岁;胰头癌16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下... 目的:探讨改良的套人式端侧吻合在胰肠吻合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4年2月一2012年11月实施的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16~76)岁;胰头癌16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下段癌8例,十二指肠肿瘤2例,均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改良的套人式端侧胰肠吻合术,分析消化道重建后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手术时间160~260min,术中出血100~500mL,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9%,其中腹水2例,胰瘘2例,均给予保守治疗而治愈;无手术死亡,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肠吻合术中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胰肠吻合的一种有效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 并发症
原文传递
HIV感染外科患者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景 胡立强 +5 位作者 徐大勇 杨静 唐智旺 周元 贺超贵 徐上云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外科患者腔镜下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HIV感染患者267例,部分通过术前应用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制定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 目的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外科患者腔镜下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HIV感染患者267例,部分通过术前应用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制定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手术前后CD4+T淋巴细胞、白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267例手术患者有5例切口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经相关处理外科疾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术前术后CD4+T/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减少术中对机体的影响,加快术后恢复,是HIV感染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附21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厚吾 杨丰帅 +2 位作者 杨运泉 陈勇 龚双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2年10月诊断明确的21例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7(62~73)岁。多数患者以突发性急...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2年10月诊断明确的21例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7(62~73)岁。多数患者以突发性急性腹痛就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习惯性便秘史,术前出现感染性休克3例。全组中术前诊断为乙状结肠穿孔仅4例,误诊率为80.95%。21例患者均行Hartmann术,术后仍出现感染性休克3例,经过积极抗休克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6例,经抗感染对症治疗治愈;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例,经过积极抢救及相应处理后治愈1例,死亡2例均为紧贴后腹膜乙状结肠后壁穿孔。19例治愈出院且于术后3—6个月行乙状结肠造瘘口还纳术。结论: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行腹腔穿刺及腹部X线、肛肠指诊对诊断有所帮助。早诊断、早期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尽早手术及行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穿孔 诊断 肠穿孔 治疗 结肠 乙状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运泉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6期3029-3031,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1例,按照单盲随机原则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1例,按照单盲随机原则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162、1.863,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75、13.964、12.893、8.625,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14.26%)(χ2=5.182,P<0.05),腹腔镜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8.33%,开腹手术组为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切除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且创伤较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术中指标 术后指标
下载PDF
湖南省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报告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泽芳 赵玉国 +25 位作者 曹超 张卓 蒋才建 卢义展 黄成钢 黄劲松 蒋训归 魏源水 莫崖冰 邹斌 周昕 徐大勇 熊国祚 罗鹏飞 谭洪波 刘思宇 唐伍斌 李峰 李涛 张韬 李嘉荣 陈璐 周建平 任峰 朱利勇 黄耿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5,共7页
背景与目的:侵袭性纤维瘤病(AF)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深部软组织的克隆性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性疾病。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湖南省内2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腹壁AF患者的病例特点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了解腹壁AF的认识现状,探讨影响腹壁AF患者复发... 背景与目的:侵袭性纤维瘤病(AF)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深部软组织的克隆性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性疾病。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湖南省内2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腹壁AF患者的病例特点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了解腹壁AF的认识现状,探讨影响腹壁AF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内21家医疗中心2010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期间连续收治的148例腹壁AF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治疗方式、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148例腹壁AF患者中,男性15例(10.1%),女性133例(89.9%);年龄3~72岁,中位年龄为31岁;初发患者142例(95.9%),复发患者6例(4.1%);71例(48.0%)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女性患者中,111例(83.5%)有妊娠史,57例(42.9%)有剖宫产史。148例患者均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前通过细针穿刺获得病理诊断16例(10.8%),其中8例(50.0%)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100例患者(67.6%)术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中,32例(32.0%)患者Ki-67>5%,56例(56.0%)患者β-catenin(+),42例(42.0%)患者vimentin(+)。148例腹壁AF患者均行腹壁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其中72例切除肿瘤后采取直接缝合修复腹壁,72例采用人工网片加强重建腹壁,4例采用肌皮瓣移植或带血管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移植术重建腹壁。127例(85.8%)通过电话及门诊等方式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长为3.6(0.9~12.3)年。随访期间,11例(8.7%)出现复发,其中3例为二次复发。复发型AF和手术切缘阳性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无术后伤口感染、伤口裂开或切口疝发生,无肿瘤转移或死亡发生。结论:腹壁AF绝大多数发生于有妊娠史的年轻女性,肿瘤根治切除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外科医生应尽可能确保手术切缘阴性,尤其对复发型AF患者,应建议到有经验的疝和腹壁外科中心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专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侵袭型 腹壁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