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范燕舟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0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3例肺出血新生儿,根据使用通气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HFOV组(观察组)24例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SIMV组,对照组)19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后...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3例肺出血新生儿,根据使用通气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HFOV组(观察组)24例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SIMV组,对照组)19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后肺出血持续时间、氧合指数(OI值)和有创通气时间、气漏综合征、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HFOV组上机后1、6、12、24、36、72 h OI值、肺出血持续时间、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漏综合征、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能更好地改善肺出血患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出血 新生儿
下载PDF
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范燕舟 刘玲 +1 位作者 彭磊 肖政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1期2171-2173,共3页
目的 探讨反映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分析维生素K1治疗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VKDB)的合理剂量。方法 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前瞻性队列式研究方法,对入院的106例VKDB患儿采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凝血酶... 目的 探讨反映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分析维生素K1治疗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VKDB)的合理剂量。方法 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前瞻性队列式研究方法,对入院的106例VKDB患儿采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sysmex CA‐1500血凝仪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再将患儿分为维生素K12mg和5mg治疗组,在静脉滴注维生素K1后24h,3d、5d三个时间点复查上述凝血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5 d后以上指标的变化及2 mg组与5 mg组PIVKA‐Ⅱ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患儿治疗前后PT、APTT、PIVKA‐Ⅱ异常率(%)比较分别为(72.6∶13.2)、(70.8:32.1)、(98.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 T及FIB治疗前后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 mg组和5 mg组静滴维生素K124 h后PIVKA‐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 d及5 d PIVKA‐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VKDB患儿在补充维生素K后,PIVKA‐Ⅱ、PT、APT T异常率及水平有明显改善,PIVKA‐Ⅱ是诊断VKDB及疗效监测最敏感指标;静脉点滴维生素K1每次2 mg ,每日1次,连续5 d ,可有效治疗VK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维生素K缺乏/并发症 出血/病因学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与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颜卫红 范燕舟 刘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0期23-24,27,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双盲法监测2011年10月~2013年1月足月窒息新生儿61例(观察组)入院时(日龄≤48h)、日龄3~5 d时血清铁(SI)和血清铁蛋白(SF)的含量,并与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双盲法监测2011年10月~2013年1月足月窒息新生儿61例(观察组)入院时(日龄≤48h)、日龄3~5 d时血清铁(SI)和血清铁蛋白(SF)的含量,并与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轻、重度窒息组入院时SI分别为(9.7±4.1)μmol/L、(7.6±2.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3.8±4.0)μmol/L(P均<0.05);SF(144.7±58.9)μg/L、(121.0±31.9)μg/L,均低于对照组(212.1±89.7)μg/L(P均<0.05),重、轻度窒息组差别比较P>0.05。3~5 d时轻、重度窒息组SI分别为(19.1±5.1)μmol/L、(24.3±5.2)μmol/L,均高于对照组(15.2±4.9)μmol/L(P均<0.05);SF(360.1±94.2)μg/L、(538.6±97.8)μg/L,均高于对照组(219.5±76.1)μg/L(P均<0.05),重、轻度窒息组差别比较P<0.01。结论窒息患儿的循环铁在出生后48 h内降低,日龄3~5 d时升高。提示在脑循环再灌注时存在铁代谢紊乱,铁离子对脑有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 血清铁蛋白 窒息 新生儿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与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变化的关系
4
作者 颜卫红 范燕舟 刘玲 《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3-45,36,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盲法监测2011年10月~2013年1月足月窒息新生儿61例(观察组)入院时(日龄≤48h)、日龄3.5d时血清(SI)和血清铁蛋白(SF)的含量,并与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盲法监测2011年10月~2013年1月足月窒息新生儿61例(观察组)入院时(日龄≤48h)、日龄3.5d时血清(SI)和血清铁蛋白(SF)的含量,并与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轻、重度窒息组院时S1分别为(9.7±4.1)μmol/L、(7.6±2.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3.8±4.0)umol/L(P【0.05);SF(144.7±58.9)ug/L、(121.0±31.9,)ug/L,均低于对照组(212.1±89.7)ug/L(P【0.05),重、轻度窒息组差别比较P】0.05。3-5d时轻、重度窒息组SI分别为(19.1±5.1)μmol/L、(24.3±5.2)μmol/L,均高于对照组(15.2±4.9)μmol/L(P均【0.05);SF(360.1±94.2)μg/L、(538.6±97.8)μg/L,均高于对照组(219.5±76.1)μg/L(P均【0.05),重、轻度窒息组差别比P【0.01。结论窒息患儿的循环铁在出生后48h内降低,日龄3~5d时升高。提示在脑循环再灌注时在铁代谢紊乱。铁离子对脑有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 血清铁蛋白 窒息 新生儿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