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后鸟类多样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国月 雷凯茜 +4 位作者 樊雅东 安玫 邓树庆 杨栋 陈修家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武汉园博园是对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的一个成功案例。为了检验生态修复成效,对后续生态修复工程改造提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本研究开展了以鸟类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从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持续进行了3年多的鸟... 武汉园博园是对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的一个成功案例。为了检验生态修复成效,对后续生态修复工程改造提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本研究开展了以鸟类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从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持续进行了3年多的鸟类动态监测。武汉园博园鸟种数量从修复前的26种,增加至73种。其中,雀形目鸟类种数最多,占69.9%;繁殖鸟占48%,越冬鸟占43%,过路鸟占9%;肉食性鸟占鸟种总数的60.3%,杂食性鸟占27.4%,植食性鸟占12.3%。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2020年的香农-维纳指数为1.76,2023年为2.59。武汉园博园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恢复,但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增加禾本科、豆科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园博园 垃圾填埋场 生态修复 鸟类多样性 生态评价
下载PDF
武汉园博园湿地植物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安玫 张国月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2023年,采用踏查法和计数法对武汉园博园29处水体中的湿地植物种类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园博园现有湿地植物106种,隶属42科78属。其中栽培种59种,以禾本科植物最多,有9种;其次是美人蕉科、天南星科,均有5种;睡莲科植物有4... 2023年,采用踏查法和计数法对武汉园博园29处水体中的湿地植物种类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园博园现有湿地植物106种,隶属42科78属。其中栽培种59种,以禾本科植物最多,有9种;其次是美人蕉科、天南星科,均有5种;睡莲科植物有4种;应用频度最高的是再力花,高达83%。野生种47种,以禾本科植物最多,有11种;其次为蓼科,有5种;豆科和伞形科均为4种;应用频度最高的是喜旱莲子草,为65.5%。总体上园博园内湿地植物多样性较低,且本土植物应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园博园 湿地植物 种类 应用频度
下载PDF
武汉人工修复湿地黑水鸡的繁殖生态
3
作者 张国月 樊雅东 +1 位作者 雷凯茜 安玫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调查武汉人工修复湿地黑水鸡的繁殖特性,为黑水鸡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对武汉园博园中的黑水鸡进行系统调查,持续观察并记录黑水鸡的行为和个体数量;繁殖期测量巢特征、繁殖生态特征,并与其他繁殖种群进... [目的]调查武汉人工修复湿地黑水鸡的繁殖特性,为黑水鸡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对武汉园博园中的黑水鸡进行系统调查,持续观察并记录黑水鸡的行为和个体数量;繁殖期测量巢特征、繁殖生态特征,并与其他繁殖种群进行对比。[结果]武汉黑水鸡繁殖期为3—10月,主要以香蒲作为筑巢植物。黑水鸡的平均孵化期为20 d,比候鸟种群长3~4 d,孵化率达97%。平均窝卵数为(6.88±1.86)枚,卵质量(20.03±1.82)g,卵长径(42.20±1.75)mm,卵短径(29.90±1.03)mm,卵体积(19.28±1.74)cm^(3)。单样本T检验表明,武汉黑水鸡种群与其他种群的窝卵数和卵大小均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卵质量与卵长径、卵短径均极显著相关,且与卵短径相关系数更大。[结论]黑水鸡对武汉人工湿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繁殖期明显长于其他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鸡 人工修复湿地 繁殖生态 巢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