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宓日记中的武昌起义书写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太云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吴宓有作日记的习惯,持“日记之性质,无殊历史与小说”的日记观。他笔下对武昌起义的书写,从武昌革命军的动态到清朝政府的反应,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黎元洪到普通百姓,从京城市面的慌乱到清华园师生的惶惑,范围广泛,内容丰实,体现出... 吴宓有作日记的习惯,持“日记之性质,无殊历史与小说”的日记观。他笔下对武昌起义的书写,从武昌革命军的动态到清朝政府的反应,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黎元洪到普通百姓,从京城市面的慌乱到清华园师生的惶惑,范围广泛,内容丰实,体现出个人书写的特点。这其中,又蕴藏吴宓“非暴力”的革命观和开放的民族观。吴宓的日记是关于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私人记录,与正史形成参照、印证和互补的关系。他的叙述手法和文字特点呈现出日记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以时代烛照个人,以个人凸显时代,是吴宓日记中武昌起义书写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日记 武昌起义 革命观 民族观 历史价值 文学意义
下载PDF
有待乎内,无待乎外——《童庆炳评传》札记
2
作者 肖太云 阳惠芳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吴子林的《童庆炳评传》是一部精彩纷呈、大气朴素、求全赅备的评传力作,呈现出五个特色:一是全书灌注流转的诚挚之情;二是对传主生命的传神勾勒;三是叙事艺术的炉火纯青;四是对童庆炳文艺学思想的完整展示和自洽点评;五是对童庆炳文学... 吴子林的《童庆炳评传》是一部精彩纷呈、大气朴素、求全赅备的评传力作,呈现出五个特色:一是全书灌注流转的诚挚之情;二是对传主生命的传神勾勒;三是叙事艺术的炉火纯青;四是对童庆炳文艺学思想的完整展示和自洽点评;五是对童庆炳文学理论教材的精确评述。作为童庆炳的弟子和同乡,吴子林受其教,得其学,明其业,"有待乎内,无待乎外"是他对业师学术境界、人格魅力的恰切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庆炳评传》 吴子林 有待乎内 无待乎外
下载PDF
游离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论冉正万长篇小说《洗骨记》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丹丹 肖太云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0-85,共6页
冉正万是一位有才华的贵州作家。他的创作聚焦于对人性的思考,对平凡生命个体的关怀。长篇小说《洗骨记》游离于理想与现实之间,通过对人的生存困境的理性思考,对人的诗意存在的理想表达,以在现实感与理想性的洗濯中完成自救的仪式行为... 冉正万是一位有才华的贵州作家。他的创作聚焦于对人性的思考,对平凡生命个体的关怀。长篇小说《洗骨记》游离于理想与现实之间,通过对人的生存困境的理性思考,对人的诗意存在的理想表达,以在现实感与理想性的洗濯中完成自救的仪式行为,承担起文学唤醒人性、拯救人性的责任,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冉正万 洗骨记 现实感 理想性
下载PDF
曹禺剧作与延安“大戏热”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明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5,共11页
20世纪40年代初期,以曹禺名剧《日出》的上演为开端,延安掀起了"大戏热"表面看来,《日出》的上演是为了贯彻中共统一战线策略,但深层的原因则是针对此前剧运当中仓促、粗疏的演出风气,因此,鲁迅艺术文学院等专业团体试图通过... 20世纪40年代初期,以曹禺名剧《日出》的上演为开端,延安掀起了"大戏热"表面看来,《日出》的上演是为了贯彻中共统一战线策略,但深层的原因则是针对此前剧运当中仓促、粗疏的演出风气,因此,鲁迅艺术文学院等专业团体试图通过上演经典剧目来提高演剧水平;延安戏剧界通过导演、演员及舞台的多方面的整合,使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并引发了中外名剧竟相上演的热潮。然而,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中,搬演经典名剧终因和现实相距过远,无法走向大众而陷入困境;加上"皖南事变"等外部危机的爆发,这一实践最终被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剧作 鲁艺戏剧系 大戏热 延安剧运
原文传递
潜伏在黑夜里的一只诗歌螃蟹——姚彬诗歌创作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航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126,共6页
其实,把姚彬比喻成"潜伏在黑夜里的一只诗歌螃蟹"算便宜了他,还是他自己说得更得劲儿——"墙上走着一只落单的独角怪兽"(《2016年平安夜,独坐书房》)。这里的"怪兽",或许是对时间的独特体验,或许是卡夫... 其实,把姚彬比喻成"潜伏在黑夜里的一只诗歌螃蟹"算便宜了他,还是他自己说得更得劲儿——"墙上走着一只落单的独角怪兽"(《2016年平安夜,独坐书房》)。这里的"怪兽",或许是对时间的独特体验,或许是卡夫卡式的人的孤独以及精神变异的具象化,更是姚彬对生存和写诗的形象化自况。而螃蟹,让我想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想到鲁迅先生在《今春的两种感想》中说的"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论 螃蟹 独特体验 精神变异 平安夜 具象化 形象化 怪兽
原文传递
吴宓与王恩洋的四封信函解读及其他
6
作者 肖太云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17,共12页
吴宓自称“情僧”,一生亲近佛教,屡言出家,近为在家居士。王恩洋是欧阳竟无的得意弟子,佛教“新唯识宗”杰出代表。两人的交往一方面表现出吴宓的“向佛”情结,另一方面体现出两人文化同道者的身份。两人都主张“融摄中外古今”优秀文... 吴宓自称“情僧”,一生亲近佛教,屡言出家,近为在家居士。王恩洋是欧阳竟无的得意弟子,佛教“新唯识宗”杰出代表。两人的交往一方面表现出吴宓的“向佛”情结,另一方面体现出两人文化同道者的身份。两人都主张“融摄中外古今”优秀文化“以达建设全人类新文化之目的”。当然,两人的文化及道德理念也有差别。王恩洋注重“儒佛为宗”,吴宓更强调中西合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王恩洋 交往 佛学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吴宓辞职清华研究院始末
7
作者 肖太云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55-62,共8页
吴宓任职清华研究院主任一年余,1926年3月正式辞职。吴宓的辞职,直接原因是他的“研究院各提案”被张彭春和清华校务会否决,间接原因跟王国维、梁启超等同事对他支持不够相关。吴宓请辞研究院牵涉面广泛,关乎研究院的性质和未来走向,有... 吴宓任职清华研究院主任一年余,1926年3月正式辞职。吴宓的辞职,直接原因是他的“研究院各提案”被张彭春和清华校务会否决,间接原因跟王国维、梁启超等同事对他支持不够相关。吴宓请辞研究院牵涉面广泛,关乎研究院的性质和未来走向,有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清华内部斗争,成为一个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张彭春 辞职 清华研究院
下载PDF
吴宓与洪深的交际生态与文化心态
8
作者 肖太云 吴晓红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吴宓是旧体诗人,洪深是现代剧作家,两人创作路向不同,但两人是清华同学和哈佛校友,一生有不少交往和交集,两人在个性品质、文化心理、文艺创作等方面产生了互动和影响。研究吴宓与洪深的交往特别是关于戏剧方面的交往,不仅为了解洪深早... 吴宓是旧体诗人,洪深是现代剧作家,两人创作路向不同,但两人是清华同学和哈佛校友,一生有不少交往和交集,两人在个性品质、文化心理、文艺创作等方面产生了互动和影响。研究吴宓与洪深的交往特别是关于戏剧方面的交往,不仅为了解洪深早年的戏剧活动提供了史料和佐证,而且有助于深入掌握吴宓早年的文学活动和戏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洪深 戏剧 交际生态 文化心态
下载PDF
画龙点“睛”:严歌苓小说中的“眼睛”书写
9
作者 杨红 周航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3-207,共5页
严歌苓驾驭文字的能力众所周知。她的上百个长、中、短篇小说,不仅题材丰富,文字优美,故事性强,读来饶有趣味而又发人深省,而且又充满了灵性和诗意,深得中外小说创作手法的精髓,这使她能够在小说的文字世界中游刃有余。她小说充... 严歌苓驾驭文字的能力众所周知。她的上百个长、中、短篇小说,不仅题材丰富,文字优美,故事性强,读来饶有趣味而又发人深省,而且又充满了灵性和诗意,深得中外小说创作手法的精髓,这使她能够在小说的文字世界中游刃有余。她小说充满灵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对眼睛的无穷无尽白描式的刻画。如此“乱花渐欲迷人眼”,让读者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之余,连连感叹严歌苓细腻而独特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眼睛” 严歌苓 书写 创作手法 观察视角 文字 故事性
原文传递
浅谈大学语文的新诗教学
10
作者 杨红 《学园》 2016年第36期30-31,52,共3页
历来的新诗教育无论是哪个层次上的,都是整个语文教育或文学教育中薄弱的环节。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性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内容设计除了在中学语文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知识性与实际应用之外,更要充分抓住素质教育的特点,即必须考虑到审美因素... 历来的新诗教育无论是哪个层次上的,都是整个语文教育或文学教育中薄弱的环节。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性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内容设计除了在中学语文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知识性与实际应用之外,更要充分抓住素质教育的特点,即必须考虑到审美因素。大学语文的新诗教育,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放在新诗的赏析上,理解概念和学习写作两部分应作为其基础和延伸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新诗教学 审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