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9篇文章
< 1 2 2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207
1
作者 胡望水 吕炳全 +3 位作者 张文军 毛治国 冷军 官大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31,共16页
松辽盆地晚侏罗世以来的构造演化经历了10个阶段:缓慢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减速裂陷和慢速坳陷—慢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加速坳陷—减速裂陷和减速坳陷—裂陷、坳陷终止和缓慢反转—快速反转和快速差异坳陷—... 松辽盆地晚侏罗世以来的构造演化经历了10个阶段:缓慢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减速裂陷和慢速坳陷—慢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加速坳陷—减速裂陷和减速坳陷—裂陷、坳陷终止和缓慢反转—快速反转和快速差异坳陷—慢速反转和慢速差异坳陷—反转停止和坳陷终止。构造发育演化的结果形成了“下断中坳上隆顶平”的盆地结构。“中坳”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54%来源于盆地基底的长期伸展坳陷;“上隆”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31%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受压坳陷。构造作用的转换起因于东部区域应力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 构造演化 可容纳空间 松辽盆地 区域应力场 构造作用 基底 盆地结构 沉积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169
2
作者 张昌民 尹太举 +1 位作者 朱永进 柯兰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3-944,共12页
浅水湖盆三角洲与一般三角洲具有明显的差异,为弄清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砂体分布规律,以现代沉积、地震属性反演和密井网区解剖,确定了两种特征截然不同的浅水湖盆三角洲,即枝状的分流河道型三角洲和连片的分流砂坝型三角洲(现代洞... 浅水湖盆三角洲与一般三角洲具有明显的差异,为弄清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砂体分布规律,以现代沉积、地震属性反演和密井网区解剖,确定了两种特征截然不同的浅水湖盆三角洲,即枝状的分流河道型三角洲和连片的分流砂坝型三角洲(现代洞庭湖和鄱阳湖、尕斯N1—N21油田、BZ28和BZ26区块三维地震属性)。枝状三角洲骨架砂体发育的主体为天然堤,三角洲呈现出明显的树枝状,各朵体分散、朵体间不连接或通过决口水道连接。三角洲整体上不具备广阔的平原相带,呈现出窄条状的特征。分流砂坝型三角洲发育的主体是分流砂坝,砂呈现朵状、坨状,朵体发育集中,基本上呈现片状分布,在各朵体之间部位会发育分流间湾沉积,但常常因朵体增长而被填充,最终常表现为浅水沼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盆三角洲 沉积模式 分流砂坝 分支河道 砂体形态
下载PDF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13
3
作者 董桂玉 陈洪德 +3 位作者 何幼斌 秦志勇 罗进雄 辛长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31-939,共9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研究实例,对混合沉积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混积岩和混积层系重新进行分类和命名;根据混合沉积的定义、成因、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接触关系等因素,按照"沉积事件+剖面结构"的原则,提...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研究实例,对混合沉积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混积岩和混积层系重新进行分类和命名;根据混合沉积的定义、成因、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接触关系等因素,按照"沉积事件+剖面结构"的原则,提出了渐变式、突变式和复合式3种成因类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和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2类沉积背景下详细论述了层序格架中混合沉积的发育情况;结合混合沉积本身的特点讨论了混合沉积与油气的关系。最后针对混合沉积研究现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混积类型 控制因素 混积层序
下载PDF
页岩气及国内勘探前景展望 被引量:98
4
作者 潘仁芳 黄晓松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页岩气的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东部地区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对比发现,中国的许多盆地均具有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并有望成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力战场。中国的中东部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和青藏地区都具有良好的页岩... 中国页岩气的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东部地区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对比发现,中国的许多盆地均具有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并有望成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力战场。中国的中东部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和青藏地区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特别是南方地区有稳定厚层的富烃页岩地层分布,虽然后期构造作用强烈,但是由于页岩气具有典型的"自生自储"特点,抗破坏能力较强。南方的四川盆地已经找到了页岩气发育的直接证据,威远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页岩气的勘探应首选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高的区域,最好伴有天然裂缝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非常规天然气 勘探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91
5
作者 胡明毅 魏国齐 +5 位作者 胡忠贵 杨威 胡九珍 刘满仓 吴联钱 向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526,共12页
随着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视和大力勘探,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的滩相储集层成为盆地内寻找新气源的有利层位之一。文中根据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栖霞组主要发... 随着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视和大力勘探,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的滩相储集层成为盆地内寻找新气源的有利层位之一。文中根据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栖霞组主要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其可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及若干亚相和微相。以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以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为主的层序界面识别,确定栖霞组发育2个Ⅱ型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划分出TST和HST两个沉积体系域。在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层序格架内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各体系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并对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各相带储集物性特征,认为台缘滩和台内滩为最有利储集相带,尤以SQ2-HST滩相颗粒灰岩经过白云岩化改造后更具储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栖霞组 沉积相 层序—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及有利勘探区带 被引量:91
6
作者 赵宗举 周慧 +4 位作者 陈轩 刘银河 张运波 刘玉娥 杨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5-51,共17页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岩心沉积相研究及地震相分析,将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编制了四川盆地及邻区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图,即层序PSQ1(栖霞组)、层序PSQ2-PSQ3(茅口组)、层序PSQ4(龙潭组/吴家坪组)及层...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岩心沉积相研究及地震相分析,将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编制了四川盆地及邻区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图,即层序PSQ1(栖霞组)、层序PSQ2-PSQ3(茅口组)、层序PSQ4(龙潭组/吴家坪组)及层序PSQ5(长兴组/大隆组)4个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图,认为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的演变主要受控于区域张裂构造背景及同沉积正断裂的活动,总体表现为张裂活动逐渐增强的趋势;中二叠世主要发育碳酸盐缓坡,晚二叠世演变为镶边台地;因中二叠世末期的峨眉地幔柱活动及其玄武岩喷发导致了康滇古陆的形成并成为川西南地区陆源碎屑沉积物源。通过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发现了一批台内礁滩及台内洼地,进一步明确了川北地区中缓坡相及台地边缘相的展布,对于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系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主要烃源岩分布及成藏条件分析,提出环开江—梁平盆地上二叠统白云石化台缘礁滩、城口—鄂西盆地西南缘上二叠统白云石化台缘礁滩、川北地区中二叠统白云石化中缓坡礁滩、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储层、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石化台内礁滩及中二叠统断裂热液白云岩储层是四川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有利天然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层序地层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二叠纪 有利勘探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页岩气勘探的地球化学指标及测井分析方法初探 被引量:90
7
作者 潘仁芳 伍媛 宋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3期6-9,28,共5页
页岩气有别于已经大量开采的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机理及赋存特征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识别页岩气的方法也有别于以往对常规天然气气藏的判别模式。总有机碳含量、成熟度是其重要的判别指标。通过对这些地球化学指标的认识,作为对可用地... 页岩气有别于已经大量开采的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机理及赋存特征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识别页岩气的方法也有别于以往对常规天然气气藏的判别模式。总有机碳含量、成熟度是其重要的判别指标。通过对这些地球化学指标的认识,作为对可用地化分析样品的补充,利用测井资料计算这两个参数将有助于对页岩气藏的识别。总有机碳含量代表了页岩气源岩的生气潜力,成熟度则表现干酪根的演化程度,两者综合指示页岩储层中可能存在的天然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总有机碳含量 成熟度 测井分析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构造热液白云岩的发现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86
8
作者 陈轩 赵文智 +4 位作者 张利萍 赵宗举 刘银河 张宝民 杨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2-569,共8页
综合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矿物学观察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为构造热液白云石化成因,具有以下典型特征:①白云岩单层厚度较大,多呈透镜状产出,横向连续性差,钻遇井附近多伴有走滑断裂发育,... 综合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矿物学观察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为构造热液白云石化成因,具有以下典型特征:①白云岩单层厚度较大,多呈透镜状产出,横向连续性差,钻遇井附近多伴有走滑断裂发育,白云岩层段在对应的地震剖面上见"下凹"反射特征;②基质白云岩多呈中-粗晶,其缝洞中见具有波状消光特征的填隙鞍状白云石,并发育大量的角砾岩,角砾岩间充填白色的白云石,形成斑马构造;③基质白云岩与填隙鞍状白云石的均一温度较白云石化作用时地层的温度要高5℃以上,分别为105.8~159.6℃及113.2~138.6℃,同时二者还具有偏负的氧同位素特征(-7.64‰~-7.95‰)以及高87Sr/86Sr值(0.708 369~0.709 684)。构造热液白云岩的发育和分布受走滑断裂控制,若与上覆致密灰岩地层有机配置,可以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 白云岩储层 锶同位素 栖霞组 茅口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茅口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84
9
作者 胡明毅 胡忠贵 +2 位作者 魏国齐 杨威 刘满仓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5,共11页
根据露头、钻井岩心和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在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和淹没不整合2种层序界面,据此将茅口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平均延时3.3 Ma。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层序格架内岩相古地理图,分... 根据露头、钻井岩心和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在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和淹没不整合2种层序界面,据此将茅口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平均延时3.3 Ma。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层序格架内岩相古地理图,分析四川盆地茅口组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茅口期四川盆地以浅水型碳酸盐岩开阔台地沉积为主,发育浅水开阔台地、较深水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和台地前缘斜坡等沉积相带。物性分析表明浅滩相亮晶颗粒岩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经白云石化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改造后储集物性更好,因而白云岩储集层、古岩溶储集层和浅滩储集层组成了茅口组主要的储集层类型。层序格架内储集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高位体系域储集层相对发育,尤以层序2-HST在四川盆地西部、西南部形成的浅滩沉积区和层序3的古岩溶发育区最为有利,是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最有利的储集层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茅口组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储集层预测
下载PDF
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三大矛盾特征及对策 被引量:71
10
作者 朱丽红 杜庆龙 +4 位作者 姜雪岩 郭军辉 魏丽影 姜宇飞 金英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0-216,共7页
大庆喇萨杏油田为大型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各类储层渗流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液/油比急剧上升,控含水、控递减难度日益加大。通过室内水驱油实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小井距密闭取心井及生产... 大庆喇萨杏油田为大型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各类储层渗流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液/油比急剧上升,控含水、控递减难度日益加大。通过室内水驱油实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小井距密闭取心井及生产动态监测资料分析研究,系统剖析了特高含水期平面、层间及层内三大矛盾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三大矛盾加剧的主要因素。通过典型区块和近年检查井逐井逐层剩余油精细剖析,总结了平面、层间及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建立了平面、层间、层内3个层次的精细结构调整模式,并在大庆喇萨杏油田6个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得到成功应用,在含水率为93%的条件下,取得4年产油量不下降、含水率不上升的良好效果,探索出了一种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水驱精细、深度开发的新模式,为多层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多层砂岩油藏 特高含水期 三大矛盾 机理 精细结构调整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被引量:63
11
作者 胡明毅 李士祥 +2 位作者 魏国齐 杨威 林世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56-458,462,共4页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其砂岩主要为富杂基、富岩屑的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到较低。野外观察以及(铸体)薄片等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须家河组储层属特低孔特低渗致密性储...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其砂岩主要为富杂基、富岩屑的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到较低。野外观察以及(铸体)薄片等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须家河组储层属特低孔特低渗致密性储层,以次生溶孔为主,以Ⅱ、Ⅲ类储层为主,Ⅰ类储层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评价 致密砂岩储层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川西前陆盆地
下载PDF
基于三维信息技术大比例尺三维立体矿产预测方法及途径 被引量:67
12
作者 肖克炎 李楠 +2 位作者 孙莉 邹伟 李莹 《地质学刊》 CAS 2012年第3期229-236,共8页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是矿田发现深部隐伏矿床的重要途径。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研究和开发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地质勘查数据处理与信息综合方法十分必要。以我国甲玛等十几个矿山三维建模预测工作为支撑,初步研究了矿田控矿构造三...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是矿田发现深部隐伏矿床的重要途径。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研究和开发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地质勘查数据处理与信息综合方法十分必要。以我国甲玛等十几个矿山三维建模预测工作为支撑,初步研究了矿田控矿构造三维模拟、矿床模型三维可视化、三维信息综合定量预测等关键技术问题,探讨了三维预测软件开发技术难点,总结了大比例尺三维预测工作流程,并用实例说明应用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大比例尺 深部预测 矿田构造 甲玛矿区 西藏
下载PDF
中、下扬子区中、新生代陆内对冲带的形成及解体 被引量:64
13
作者 梅廉夫 戴少武 +1 位作者 沈传波 汤济广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14,共8页
中、下扬子对冲带是扬子板块在秦岭-大别-苏鲁中央造山系和江南隆起南北向相向挤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对中、下扬子对冲带的空间构造格局以及中、新生代的形成与解体的揭示有助于了解该对冲带的时空演化以及与南、北两大造山带的响应关... 中、下扬子对冲带是扬子板块在秦岭-大别-苏鲁中央造山系和江南隆起南北向相向挤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对中、下扬子对冲带的空间构造格局以及中、新生代的形成与解体的揭示有助于了解该对冲带的时空演化以及与南、北两大造山带的响应关系、郯庐断裂南端的性质以及区内海相油气的宏观勘探方向。研究认为中扬子对冲过渡带与下扬子对冲过渡带在印支-燕山早期基本同时形成,向西过渡到上扬子区以递进变形的方式稍晚定型。对冲带在燕山晚期以来遭受伸展作用的改造,逐渐解体和分异。郯庐断裂南端介于中、下扬子间,基于中、下扬子对冲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判断断裂南延可能性较小。中、下扬子对冲带是海相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潜在的领域之一,但对冲带不同段油气成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区 对冲带 郯庐断裂 新生代 陆内变形
下载PDF
惠民凹陷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以山东商河地区为例 被引量:63
14
作者 董桂玉 何幼斌 +4 位作者 陈洪德 辛长静 罗进雄 王爱丽 孙以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350,共8页
商河地区沙一中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本文将混积层系、混积岩和呈零星分布的一起定义为广义的混合沉积,并且对于混合沉积来讲,没有一个具体的组分含量标准,只要该沉积物(岩)的确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沉积,而非成岩... 商河地区沙一中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本文将混积层系、混积岩和呈零星分布的一起定义为广义的混合沉积,并且对于混合沉积来讲,没有一个具体的组分含量标准,只要该沉积物(岩)的确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沉积,而非成岩作用或以后改造的假混合就可认定为混合沉积。研究区内混合沉积特征为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以较高的频率交互沉积和同一岩层内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混合沉积的类型分为三类,即渐变式混合沉积、突变式混合沉积和复合式混合沉积,其中复合式沉积分为复合式沉积Ⅰ和复合式沉积Ⅱ,研究区内复合式沉积Ⅰ发育,复合式沉积Ⅱ不发育。并且本文从研究区混合沉积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混合沉积相模式,进而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河地区 沙一中 混合沉积特征 混合沉积类型 混合沉积模式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构造迁移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59
15
作者 胡望水 吴婵 +4 位作者 梁建设 胡芳 蔡峰 柴浩栋 邹起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0-927,共8页
综合利用各种地质、测井、录井等资料,在对盆地内4个凹陷范围内的三维地震资料地质解释基础上,通过分析各凹陷边界主控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不同时期的断裂落差以及盆地内不同时期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变化特征,分别从单个凹陷的角度和... 综合利用各种地质、测井、录井等资料,在对盆地内4个凹陷范围内的三维地震资料地质解释基础上,通过分析各凹陷边界主控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不同时期的断裂落差以及盆地内不同时期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变化特征,分别从单个凹陷的角度和整体的角度探讨了盆地的构造迁移特征,最后从油气勘探的指导意义上简要探讨了构造迁移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北部湾盆地的构造迁移具有波浪式定向性、汇聚型偏对称性等特征;构造迁移造就了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控制了盆地内的生储盖组合、造成了温压场的改变,促进了烃源岩的成熟演化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等,影响了油气成藏的各个环节;受构造迁移的影响,研究区四个凹陷的富烃情况有所不同,涠西南凹陷是主要的富生烃凹陷,乌石凹陷次之,海中凹陷次于乌石凹陷,迈陈凹陷次于海中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中心 沉积中心 构造迁移 油气成藏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57
16
作者 陈波 皮定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3期15-19,共5页
中上扬子地区志留系以泥页岩沉积为主,其中龙马溪组下部发育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这套泥页岩是在鲁丹期冰川消融期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沉积的,受台地古地形的影响,厚层富烃泥页岩主要分布在川东、湘西及鄂东地区。龙马溪组泥页岩以含碳粉... 中上扬子地区志留系以泥页岩沉积为主,其中龙马溪组下部发育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这套泥页岩是在鲁丹期冰川消融期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沉积的,受台地古地形的影响,厚层富烃泥页岩主要分布在川东、湘西及鄂东地区。龙马溪组泥页岩以含碳粉砂质泥页岩为主,分布稳定;有机碳含量最高达到6.5%,在石柱冷水溪剖面TOC大于1.0%的厚度近105m,有机质类型以Ⅰ—Ⅱ为主,成熟度高,是页岩气勘探的潜力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地区 志留系 页岩气 资源潜力
下载PDF
Web项目前后端分离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7
17
作者 王建 罗政 +3 位作者 张希 张梦琪 张科 马文成 《软件工程》 2020年第4期22-24,共3页
针对传统互联网WEB程序开发模式中存在的耦合度较高、串行开发效率低等问题,在充分分析传统互联网WEB程序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SSM架构来实现前后端分离,从而解决人力不足,分工不明确和前后端耦合度高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发... 针对传统互联网WEB程序开发模式中存在的耦合度较高、串行开发效率低等问题,在充分分析传统互联网WEB程序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SSM架构来实现前后端分离,从而解决人力不足,分工不明确和前后端耦合度高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基于GIS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模拟系统,系统为B/S架构,后端程序采用Java的SSM架构(Spring、Spring MVC、Mybatis),前后端交互操作利用Ajax技术实现。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前后端分离技术具有加快项目的开发速度,提高用户访问Web程序的响应速度,并且能够解决项目开发中人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M架构 前后端分离 AJAX SPRING MVC框架
下载PDF
富有机质Woodford页岩孔隙演化的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58
18
作者 胡海燕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0-825,共6页
通过高温热模拟实验加热未成熟的露头样品,获得5个不同成熟阶段的页岩样品,然后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测试这5个页岩样品的纳米孔隙,从而研究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演化。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大量纳米孔隙,孔隙度随着热... 通过高温热模拟实验加热未成熟的露头样品,获得5个不同成熟阶段的页岩样品,然后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测试这5个页岩样品的纳米孔隙,从而研究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演化。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大量纳米孔隙,孔隙度随着热成熟度增高而增加,完全不同于基质孔隙度的演化规律。随着成熟度增加,有机质不断转化为油气,基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过程中的物质平衡理论计算的孔隙度增加量与测试的孔隙度增加量吻合。因此,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度随着成熟度增高而增加,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热降解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富有机质页岩 成熟度 热模拟 页岩气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四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53
19
作者 罗顺社 刘魁元 +2 位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淡卫东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1,共3页
讨论了渤南洼陷沙河街组沙四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成因 ,按混合方式和沉积背景将研究区混合沉积划分为扇三角洲型、辫状河三角洲型、近岸水下扇型、湖泊型 4种类型 ,并详细叙述了其特征和分布 ,认为构造作用、气候和物源是控制... 讨论了渤南洼陷沙河街组沙四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成因 ,按混合方式和沉积背景将研究区混合沉积划分为扇三角洲型、辫状河三角洲型、近岸水下扇型、湖泊型 4种类型 ,并详细叙述了其特征和分布 ,认为构造作用、气候和物源是控制混合沉积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碎屑 碳酸盐 混合沉积 沉积模式 沙河街组 渤南洼陷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55
20
作者 胡明毅 邓庆杰 胡忠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2-279,共8页
基于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野外露头、钻井、岩心等资料,通过显微薄片、扫描电镜及X-衍射、压汞分析、等温吸附等多项实验测试分析,以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页岩含气性等为重点,对上... 基于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野外露头、钻井、岩心等资料,通过显微薄片、扫描电镜及X-衍射、压汞分析、等温吸附等多项实验测试分析,以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页岩含气性等为重点,对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的成藏条件与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以浅水-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沉积厚度一般在50~300 m;有机碳含量在1.5%以上,有机质成熟度达到高-过成熟阶段;富有机质页岩脆性矿物丰富、粘土矿物演化程度高,以伊利石稳定矿物为主,不含蒙脱石;多种孔隙类型及裂缝发育,可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良好储集空间;富有机质页岩含气量达到了页岩气商业开发下限2.0 m3/t。综合各种成藏条件,认为资阳-自贡一带、黔北和渝东南-湘鄂西地区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成藏条件 有利勘探区带 牛蹄塘组 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