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邵海燕 王卿 +1 位作者 高春霞 赵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为了解长江口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时空分布及关键影响驱动因子,基于2018—2020年8月(夏季)、11月(秋季)长江口浮游植物调查数据,运用群落多样性分析指标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探究了长江口浮游... 为了解长江口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时空分布及关键影响驱动因子,基于2018—2020年8月(夏季)、11月(秋季)长江口浮游植物调查数据,运用群落多样性分析指标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探究了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99属185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优势种主要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衣藻(Chlamydomonas sp.)等,其中中肋骨条藻长期占绝对优势;在时间上,夏季浮游植物丰度和种类数显著高于秋季(P<0.05),但秋季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更高,分布更均匀;在空间上,浮游植物平均丰度整体上呈现东滩>南支>北支的分布格局;GAM分析显示,在夏季,水温(Tem)、酸碱度(pH)和氮磷比(TN/TP)是显著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环境因子(P<0.05),其中TN/TP的贡献率最高(71.86%),在秋季,盐度(Sal)、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Mn)是显著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环境因子(P<0.05),其中DO的贡献率最大(48.48%)。研究表明,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存在季节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掌握长江口浮游植物资源动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影响因素 广义加性模型 长江口
下载PDF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江苏近海食物网营养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陆亚楠 张瑞 +2 位作者 张虎 张硕 高世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研究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江苏近海春、夏、秋季采集的不同生物类群(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底栖动物等)进行稳定同位素的分析,利用SIBER模型计算不同季节消费者的营养生态位,并计算出6种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3个季节的δ13... 本研究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江苏近海春、夏、秋季采集的不同生物类群(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底栖动物等)进行稳定同位素的分析,利用SIBER模型计算不同季节消费者的营养生态位,并计算出6种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3个季节的δ13C值、δ15N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δ13C值范围为-24.47‰~-14.50‰,δ15N值范围为6.86‰~(14.98±0.49)‰,营养级范围为1.52~(4.28±0.17);夏季δ13C值的范围为-19.86‰~-14.44‰,δ15N值范围为5.79‰~(12.54±3.50)‰,营养级范围为1.25~3.52;秋季δ13C值的范围为(-22.17±4.90)‰~(-14.21±0.36)‰,δ15N值范围为6.30‰~(14.60±0.51)‰,营养级范围1.34~(4.15±0.14)。各个季节的食物网结构稳定,一些消费者的营养生态位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叠现象。其中,春季的食物来源较为广泛,生物营养层次和群落多样性更高;夏季消费者的食物来源更加丰富,但生态位分化程度较低;秋季的食物网结构比较单一,但营养生态位分布较广。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评估江苏近海渔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奠定了基础,也为江苏近海渔业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恢复与管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和参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江苏近海 营养结构 生态位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吕泗渔场近岸海域主要生物潜在碳源及营养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高世科 孙文 张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80,共10页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8年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及其营养级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的3大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贡献值,并比较叠加潜在碳源影响前后主要生物种类的...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8年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及其营养级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的3大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贡献值,并比较叠加潜在碳源影响前后主要生物种类的营养级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对37种主要生物种类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8.7%和28.2%,而悬浮颗粒有机物的贡献较小。因此判定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主要是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通过分别叠加3大潜在碳源和单一物种作为基准值构建两个营养级谱,右营养级谱的生物种类营养级范围为1.74~3.92,比左营养级谱平均下降0.19个营养级,尽管两个营养级谱的整体趋势走向不变,但部分鱼类和多数虾类的营养位置发生改变。右营养级谱的基准值随着潜在碳源叠加比例的不同而变化,能有效反映生物营养级,更适用于低营养级的虾蟹类。但对于处于中高级消费者位置的鱼类来说,这种叠加的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吕泗渔场 主要生物 潜在碳源 营养级分析
下载PDF
2020-2022年长江口夏季水生动物群落多样性调查
4
作者 贾泽华 丁玲 吴兴华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1期9-14,49,共7页
于2020—2022年,对长江口夏季水生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20—2022年采集物种数分别为8种、26种和24种,物种数量显著增加;优势种更替明显,整体由中低营养级底栖虾类为主导的群落,向以中高营养级的混合鱼类及底栖生物为... 于2020—2022年,对长江口夏季水生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20—2022年采集物种数分别为8种、26种和24种,物种数量显著增加;优势种更替明显,整体由中低营养级底栖虾类为主导的群落,向以中高营养级的混合鱼类及底栖生物为主导的群落转变;长江口水生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指出,随着“长江禁捕”政策的实施,长江口水生动物资源有所恢复。提出,应进一步完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维护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提升长江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水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 优势种 年际变化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水生生物群落结构
5
作者 吴建辉 丁玲 赵修江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87-193,共7页
为探究长江口长江江豚的栖息地选择偏好性,根据2022年夏季和秋季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的水生生物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等方法,研究分析了该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结... 为探究长江口长江江豚的栖息地选择偏好性,根据2022年夏季和秋季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的水生生物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等方法,研究分析了该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2022年夏季共采集水生生物9种,优势种为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安氏白虾(Palaemon annandalei)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秋季共采集水生生物13种,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长吻鱼危和安氏白虾;(2)通过多样性指数发现,秋季该水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整体高于夏季,夏季东风西沙水域的多样性水平高于青草沙水域,秋季则相反;(3)ABC曲线结果表明,夏季水生生物群落处于未干扰状态(W=0.196),秋季水生生物群落则处于严重干扰状态(W=-0.069)。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仍较低,群落结构特征和优势种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群落稳定性较低。水域内可供长江江豚选择的饵料种类较少且资源量较低,建议加强对该区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南支 长江江豚 水生生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及群落稳定性评估
6
作者 杨柯迩 陈锦辉 +4 位作者 赵静 王学昉 吴建辉 张硕 马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及群落稳定性状态,实验基于2018年长江口四季鱼类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利用标准化粒径谱、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对鱼类群落特征进行了探究,并利用营养指数法对长江口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及群落稳定性状态,实验基于2018年长江口四季鱼类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利用标准化粒径谱、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对鱼类群落特征进行了探究,并利用营养指数法对长江口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①长江口鱼类粒级主要分布在−2~6范围内,曲线穹顶位于0~3粒级范围,鱼类群落以小型鱼类为主,整体处于受干扰状态;②北支和南支的鱼类群落存在季节变化,北支粒径谱曲率夏季最大(–0.04),秋季最小(–0.41),生物量与数量相对关系统计量W值为–0.11~0.12;南支粒径谱曲率夏季最大(–0.04),冬季最小(–0.24),W值为–0.03~0.37;③南支鱼类群落稳定性系数均值为0.57,北支均值为0.43,4个季节南支与北支鱼类群落稳定性程度不同。水质营养指数表明,北支富营养化程度(18.89)较南支(5.43)高,且富营养化指数和群落稳定性系数呈显著负相关,水体富营养化或对长江口鱼类群落系统偏离稳定状态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偏小,鱼类群落稳定性不高,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本研究探究了全面禁捕前长江口鱼类粒径结构特征并评估了鱼类群落稳定性,为长江口禁渔效果评价提供了前期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粒径结构 粒径谱 水质 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 长江口
下载PDF
耳石微化学技术在鱼类生境履历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春霞 黄慧娴 +2 位作者 赵静 马金 李建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研究鱼类活动踪迹的手段有很多,早期研究者通过渔业统计数据分析洄游鱼类的活动路径,徐兆礼等[1-3]根据10余年捕捞统计资料,推测了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位置和范围,绘制出我国近海海域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大黄鱼(Larimi... 研究鱼类活动踪迹的手段有很多,早期研究者通过渔业统计数据分析洄游鱼类的活动路径,徐兆礼等[1-3]根据10余年捕捞统计资料,推测了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位置和范围,绘制出我国近海海域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小黄鱼(L.polyactis)的洄游路线。然而,渔业捕捞数据属于非独立数据,基于渔业统计数据分析的方法要求数据量大,且对数据质量要求也较高,极大限制了洄游路线估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微量元素 稳定同位素 生境履历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上海市长江口水质状况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慧文 陈锦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0期130-135,共6页
长江口是长江入海口和上海市重要的水源供应地。该研究根据长江口2021年4月份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对调查的长江口南、北支和东滩湿地12个站位涨落潮时的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以期了解上海市长江口水域的水环境质量。... 长江口是长江入海口和上海市重要的水源供应地。该研究根据长江口2021年4月份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对调查的长江口南、北支和东滩湿地12个站位涨落潮时的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以期了解上海市长江口水域的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1)涨潮期间,Z1、Z3、Z5、Z6、Z7、Z9、Z13、Z14、Z16、Z18、Z19等11个站位点的海水水质质量等级为Ⅲ类,东滩的Z17站点为Ⅱ类海水;(2)落潮期间,Z1、Z3、Z6、Z7、Z9、Z13、Z14、Z16、Z17、Z18、Z19等11个站点海水水质质量等级为Ⅲ类,北支Z5站点为Ⅱ类海水。通过利用灰色白化权函数对长江口各站点水质进行分析,长江口属于第Ⅲ类海水,污染情况仍处于比较严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灰色聚类法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投饵频次、规格大小、光照时间和强度对海蜇碟状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高世科 陈岱 +2 位作者 孙习武 范旸辰 张硕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399,共6页
海蜇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母,碟状体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投饵频率(1、2和3次/d)、规格大小(D≤5、5<D<9、D≥9,D为伞径,mm)、光照时间(0、8、12、16和24h/d)和光照强度(自然光1405lx和弱... 海蜇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母,碟状体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投饵频率(1、2和3次/d)、规格大小(D≤5、5<D<9、D≥9,D为伞径,mm)、光照时间(0、8、12、16和24h/d)和光照强度(自然光1405lx和弱光605lx)等4个因子对碟状体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伞径7mm左右的碟状体在温度21℃、盐度20、pH7.5、溶解氧量8.5~9.0mg/L的条件下每天足量投喂两次卤虫无节幼体即可满足其生长需求。不同规格的碟状体生长差异显著,伞径越小,生长率越大,生长速度越快。光照0、8和24h/d和光照12、16h/d碟状体的生长率差异显著;而0、8和24h/d之间无显著性差异;12和16h/d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光照12h/d最有利于碟状体生长。自然光和弱光对碟状体生长无显著性差异。本文结论对海蜇碟状体生长阶段的生理学研究和人工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投饵频次 光照 生长率
原文传递
自然产卵间断以来中华鲟幼鱼抵达与离开长江口时间及其生长的年际变化观察
10
作者 吴建辉 陈锦辉 徐嘉楠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8-636,共9页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间断给中华鲟种群保护和恢复带来巨大挑战。为了探究该间断现象对中华鲟生活史特征产生的可能影响,根据2004—2020年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资源调查数据...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间断给中华鲟种群保护和恢复带来巨大挑战。为了探究该间断现象对中华鲟生活史特征产生的可能影响,根据2004—2020年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间断前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监测数量、生长特征和行为习性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2014、2016、2018—2020年长江口水域未监测到中华鲟幼鱼,自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间断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补充量出现中断的情况;中华鲟幼鱼习性发生显著变化,抵达长江口的时间提前(提前至4月中旬),离开长江口的时间延迟(延迟至10月下旬),出现时间延长(延长118 d)的趋势;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生长规格低于历史同期,最小体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7.0 cm和4.9 g。研究结果将为中华鲟保护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鲟幼鱼 生长特征 行为习性
原文传递
1例人工养殖子一代中华鲟雌雄同体现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跃平 王轶凡 +2 位作者 范厚勇 徐嘉楠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0-376,共7页
通过对1尾养殖过程中死亡的子一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14+龄,体长163 cm,体质量51.54 kg)的死亡原因调查、分析,发现该尾中华鲟为雌雄同体。经对其性腺组织的影像及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该中华鲟性腺同时存在精巢和卵巢,性腺以精巢... 通过对1尾养殖过程中死亡的子一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14+龄,体长163 cm,体质量51.54 kg)的死亡原因调查、分析,发现该尾中华鲟为雌雄同体。经对其性腺组织的影像及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该中华鲟性腺同时存在精巢和卵巢,性腺以精巢为主,精巢上间生多叶卵巢组织,左侧性腺长61 cm、重0.436 kg,右侧性腺长64 cm、重0.422 kg,性腺上附着有占比较大的脂肪组织,精巢和卵巢均处于Ⅱ期发育时相。该尾雌雄同体中华鲟的发现,是人工养殖条件下中华鲟成鱼雌雄同体现象的一个例证,其发生的原因、机制及其价值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人工养殖 雌雄同体 组织切片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对蟹笼网目和刚性矩形逃逸口的逃逸行为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健 马有成 +3 位作者 裴占文 邱昱 吴建辉 石建高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1-811,共11页
为了解东海近海蟹笼逃逸口类型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逃逸行为的影响,使用红外水下摄像装备,对入笼的三疣梭子蟹在不同行为阶段对安装于侧网靠近笼底一侧的刚性矩形逃逸口(高40mm×宽200mm)和网目逃逸口(由2个位... 为了解东海近海蟹笼逃逸口类型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逃逸行为的影响,使用红外水下摄像装备,对入笼的三疣梭子蟹在不同行为阶段对安装于侧网靠近笼底一侧的刚性矩形逃逸口(高40mm×宽200mm)和网目逃逸口(由2个位置较低的40mm×60mm和1个位置较高的60mm×60mm破目构成)的行为反应进行观察。根据三疣梭子蟹探索、发现并接近、穿越企图和穿越逃逸口个体连续行为的4个阶段观察结果显示:相比刚性矩形逃逸口,三疣梭子蟹在网目逃逸口实验蟹笼中的探索行为持续时间更长;在笼底探索的个体能定位、发现并接近2种不同类型逃逸口,但发现并接近网目逃逸口时距离入笼的平均时间(P<0.01)和平均次数(P=0.061)均大于刚性矩形逃逸口;发现约85%接近逃逸口的三疣梭子蟹企图穿越逃逸口,且在逃逸口类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三疣梭子蟹在网目逃逸口前停留了更长的时间(P=0.006),且这一时间显著影响着个体是否企图逃逸的行为。所有个体均采用侧身姿态穿越逃逸口,对于刚性矩形逃逸口,个体甲高与逃逸口高度的关系是决定个体能否成功逃逸的关键因素;对于网目逃逸口,个体优先尝试穿越较低逃逸口,并最终全部逃逸。实验结果表明网目逃逸口可以作为蟹笼渔具逃逸装置,生物可降解材料应用可成为缓解蟹笼幽灵捕捞问题的技术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蟹笼 刚性逃逸口 网目逃逸口 行为反应 水下观察
原文传递
长江口甲壳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粒径结构研究
13
作者 张会其 陈锦辉 +2 位作者 高春霞 赵静 马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1-653,共13页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甲壳动物群落状况,基于2020年11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长江口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长江口水域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资源密度及生物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并运用粒径谱及ABC曲...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甲壳动物群落状况,基于2020年11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长江口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长江口水域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资源密度及生物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并运用粒径谱及ABC曲线方法初步探究了长江口甲壳动物群落的粒径结构以及群落受扰动情况。结果显示,4个航次共鉴定出甲壳动物20种,隶属于2目11科,其中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优势种。甲壳动物资源密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资源密度空间分布整体上表现为长江口北支水域高于南支水域。根据生物多样性计算结果,秋季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值高于其余3个季节,各季节多样性指数的高值区位于北支水域。粒径谱表明,长江口甲壳动物粒径范围最广的季节为秋季(-3~9),各季节生物量峰值位于0~4粒级,标准化粒径谱的拟合曲线均呈“穹顶”抛物线状,曲率范围为-0.13~-0.04。表征ABC曲线的W统计值变化范围为-0.21~-0.10,均为负值,表明长江口水域甲壳动物受到严重的外界干扰。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禁捕前后的长江口水生生物资源状况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群落组成 粒径结构 ABC曲线 长江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