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泥石流平均流速预测 被引量:79
1
作者 徐黎明 王清 +1 位作者 陈剑平 潘玉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6-191,共6页
泥石流平均流速是泥石流防治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准确地预测泥石流平均流速对于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泥石流平均流速的预测:将泥石流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泥沙平均粒径、泥深、沟床比降和泥石... 泥石流平均流速是泥石流防治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准确地预测泥石流平均流速对于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泥石流平均流速的预测:将泥石流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泥沙平均粒径、泥深、沟床比降和泥石流密度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单元,通过对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观测数据的训练与预测建立了泥石流平均流速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与东川公式和曼宁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曼宁修正公式和东川公式预测结果最大误差分别为27%和7.3%,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最大误差仅为3.2%,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是最高的,可见此方法对泥石流平均流速预测具有适用性和准确性。最后应用此方法预测了乌东德水电站近坝库区内的3条泥石流的平均流速分别为12.8m/s、11.3m/s和13.0m/s,为库区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泥石流 平均流速 预测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滑坡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9
2
作者 宋盛渊 王清 +2 位作者 潘玉珍 陈剑平 项良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22-428,共7页
滑坡危险性评价与预测是滑坡灾害防治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合理地评价滑坡危险性十分重要。以岩桑树水电站库区发育的潜在滑坡为例,据其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坡体风化程度、斜坡坡度等9个影响因素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指标,并建立分级... 滑坡危险性评价与预测是滑坡灾害防治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合理地评价滑坡危险性十分重要。以岩桑树水电站库区发育的潜在滑坡为例,据其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坡体风化程度、斜坡坡度等9个影响因素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指标,并建立分级标准将滑坡危险性分为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重度危险和极度危险4个等级。将突变理论运用到滑坡危险性评价中,从而建立了新的稳定性评判模型。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各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真实地描绘了滑坡系统的内在机制。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判结果准确率高,可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敏感度 突变理论
下载PDF
岩爆等级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吉亮 陈剑平 +1 位作者 杨静 阙金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03-2208,共6页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岩爆等级判定问题。选用洞室围岩最大的切向应力σθ、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抗拉强度σt、岩石弹性能量指数Wet作为岩爆等级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判别因子,以工程中实际岩爆情况及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分...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岩爆等级判定问题。选用洞室围岩最大的切向应力σθ、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抗拉强度σt、岩石弹性能量指数Wet作为岩爆等级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判别因子,以工程中实际岩爆情况及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岩爆等级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运用该分析模型对国内外工程实际岩爆情况进行判定,判别结果与工程实际完全相符。将该模型应用到诸(暨)永(嘉)高速公路括苍山隧道工程的岩爆情况预测中,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研究表明,岩爆等级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判别能力强,误判率低,是解决岩爆等级判定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等级判定 距离判别分析 对比分析 误判率
下载PDF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系统误差模型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毅 闫利 +1 位作者 杨红 陈向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观测方程为基础,建立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系统误差模型,利用空间坐标转换的方法实现系统误差模型的整体解算,最后以脉冲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为例进行试验,并对系统误差进行解算,验证系统误差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系统误差模型 测距误差 测角误差
下载PDF
考虑应力历史的岩石单裂隙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金保 冯夏庭 潘鹏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9-1635,共7页
通过开展单裂隙花岗岩不同围压加、卸载和不同水力梯度作用下的渗透试验,研究应力历史对裂隙渗透性能演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加载过程中,渗流流量与渗透压差大致呈线性关系;在渗透压差相同的条件下,围压越小,流量越大,随着围... 通过开展单裂隙花岗岩不同围压加、卸载和不同水力梯度作用下的渗透试验,研究应力历史对裂隙渗透性能演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加载过程中,渗流流量与渗透压差大致呈线性关系;在渗透压差相同的条件下,围压越小,流量越大,随着围压上升,裂隙渗流流量持续减小,但随着围压的进一步增大,流量的减小有减缓的趋势。在围压相同以及渗透压差相同的条件下,单裂隙花岗岩在卸载条件下的渗流特性与加载条件下相比,其渗流流量明显降低,且卸载过程中渗流流量与渗透压差开始偏离线性关系。从试验前、后裂隙面粗糙度系数值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法向应力挤压以及渗流流体的冲蚀作用,试验后裂隙面粗糙度系数明显降低。卸载的过程中,裂隙渗透性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表明在法向应力和流体冲蚀的共同作用下,裂隙产生了不可恢复的非弹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单裂隙 岩石渗透性 裂隙粗糙度 应力历史 加卸载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深埋长隧洞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旺盛 陈长生 +2 位作者 王家祥 史存鹏 李银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4-159,共6页
香炉山深埋长隧洞是滇中引水工程总工期控制性工程,隧洞总长62.596 km,最大埋深1450 m,具有线路长、埋深大、勘察研究范围广、地质构造背景与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环境影响敏感等工程特点。勘察期通过大范围线路比选和综合勘察... 香炉山深埋长隧洞是滇中引水工程总工期控制性工程,隧洞总长62.596 km,最大埋深1450 m,具有线路长、埋深大、勘察研究范围广、地质构造背景与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环境影响敏感等工程特点。勘察期通过大范围线路比选和综合勘察测试研究,逐步选定了隧洞线路并基本查明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对隧洞高地震烈度区抗震与穿越活动性断裂抗断问题、涌突水(泥)与地下水环境影响问题、高地应力与硬岩岩爆及软岩大变形问题、高外水压力问题及穿越煤层、膨胀土特殊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隧洞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类似深埋长隧洞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长隧洞 隧洞涌突水 硬岩岩爆 软岩大变形 特殊岩土 滇中引水工程
下载PDF
致密油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优选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杜江民 张小莉 +4 位作者 钟高润 封从军 郭岭 张晓龙 罗文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6-2533,共8页
致密油勘探初期存在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等问题;利用测井资料可定量评价烃源岩.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在测井曲线上常以高伽马、低密度、高声波时差、高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等特征呈现.论文系统介绍了ΔLogR法和多元回归法两... 致密油勘探初期存在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等问题;利用测井资料可定量评价烃源岩.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在测井曲线上常以高伽马、低密度、高声波时差、高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等特征呈现.论文系统介绍了ΔLogR法和多元回归法两种基于测井资料的烃源岩定量评价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通过建立的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进行预测,并对计算出的TOC数据(TOC_(计算))与实测TOC数据(TOC_(实测))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ΔLogR法与多元回归法中的双参数模型为较好的预测方法,且ΔLogR法预测结果明显优于多元回归法,优选ΔLogR法为最佳评价方法;并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 测井评价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延长组
原文传递
伍家岗大桥隧道锚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蒋昱州 王瑞红 +3 位作者 朱杰兵 柳景华 李聪 王奔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4103-4113,共11页
基于宜昌伍家岗大桥隧道锚工程区的特定地质条件,采用室内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通过后推超载的方法,研究锚塞体与围岩从加荷到破坏的整个过程与整体稳定性。依据相似理论,按照1∶40大比尺对锚塞体及不同岩层的岩体力学特性进行相... 基于宜昌伍家岗大桥隧道锚工程区的特定地质条件,采用室内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通过后推超载的方法,研究锚塞体与围岩从加荷到破坏的整个过程与整体稳定性。依据相似理论,按照1∶40大比尺对锚塞体及不同岩层的岩体力学特性进行相似模拟,研究锚塞体与围岩的联合受力变形特征、失稳破坏过程、破坏形态以及超载能力,对其整体稳定安全度进行评价。通过分析隧道锚在设计荷载和超载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及裂缝产生、扩展及汇通的全过程规律,研究隧道锚变形破坏机制及其与围岩联合承载的夹持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锚体及围岩后表面变形曲线呈双峰形对称,以对称中心向四周呈马鞍形衰减扩散,前表面变形曲线与后表面相似,后表面变形大于前表面变形,隧道锚与围岩体处于弹性阶段;在多倍设计荷载超载条件下,锚塞体与围岩相互作用,共同抵抗外力,形成夹持效应,锚体周边1.0-1.5倍后锚面宽度范围内的围岩变形量较大,综合分析认为隧道锚的超载稳定系数取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 伍家岗大桥 隧道锚 夹持效应 整体稳定性 室内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反倾边坡倾倒变形演化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赵华 李文龙 +1 位作者 卫俊杰 庞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9-757,共9页
以西藏扎拉水电站坝址右岸反倾边坡为工程依托,基于地质认识及相似理论建立边坡物理模型,采用分级开挖的方式模拟河谷下切作用,研究反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的演化过程。模型开挖后变形破裂发展的过程表明:该类反倾边坡倾倒变形模式为初期... 以西藏扎拉水电站坝址右岸反倾边坡为工程依托,基于地质认识及相似理论建立边坡物理模型,采用分级开挖的方式模拟河谷下切作用,研究反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的演化过程。模型开挖后变形破裂发展的过程表明:该类反倾边坡倾倒变形模式为初期卸荷回弹变形、长期重力弯曲(破裂)变形及后期蠕滑变形。通过对位移、变形速率和变形加速度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反倾边坡倾倒变形的过程可以根据变形加速度a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即倾倒启动阶段、稳态变形阶段和快速失稳阶段,各阶段分别对应衰减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的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形加速度a作为倾倒边坡稳定性判别指标,并尝试将变形加速度突破稳态蠕变上限值(a≥a_2)作为边坡失稳预警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边坡 倾倒变形 演化过程 变形加速度
下载PDF
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地下水渗流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0
作者 骆祖江 张弘 +1 位作者 李会中 王团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1-347,共7页
针对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水库蓄水后的绕坝渗漏问题及地下水渗流二维和准三维稳定流模型的不足,在充分分析坝址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概化出乌东德坝址区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坝址区地下水渗流三维非稳定流数... 针对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水库蓄水后的绕坝渗漏问题及地下水渗流二维和准三维稳定流模型的不足,在充分分析坝址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概化出乌东德坝址区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坝址区地下水渗流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和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在天然工况、有帷幕正常蓄水和无帷幕正常蓄水3种工况坝址区地下水三维渗流场模拟的基础上,根据水均衡原理,计算各种方案枯水期和丰水期坝址区的渗漏量,结果表明,正常蓄水工况下,右岸绕坝渗漏量约为左岸的5.7倍,防渗处理后总渗漏量可减少72.98%,丰水期左、右坝肩和坝基的绕坝渗漏量均较枯水期有所降低。该模型稳定性好,收敛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乌东德水电站 数值模拟 绕坝渗漏 渗流场 渗漏量
下载PDF
岩块波速–应力关系及其卸荷效应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祥 孙进忠 +2 位作者 谭朝爽 张杰坤 许兆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7-761,共5页
当岩块从原有的地质环境中取出时,它在原位岩体中受到的应力将被解除,其物理力学性质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卸荷效应。通过自行设计的岩块波速–应力试验,研究了岩块的波速–应力关系。研究发现:波速–应力关系曲线可以较清楚地反映出... 当岩块从原有的地质环境中取出时,它在原位岩体中受到的应力将被解除,其物理力学性质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卸荷效应。通过自行设计的岩块波速–应力试验,研究了岩块的波速–应力关系。研究发现:波速–应力关系曲线可以较清楚地反映出岩石受荷过程中体积变形的3个阶段;波速–应力关系曲线基本上以σ=σc=(1/4~1/3)Rc为界,当σ<σc时,岩样波速随应力增大迅速增加,波速–应力关系符合幂函数曲线,当σ>σc时,岩样波速逐渐达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波速–应力关系符合二次函数曲线;波速–应力试验过程中,当应力增加到岩样在原位状态下同试验加荷方向下所受的应力时,波速增加速度急剧变缓。根据岩块的波速–应力关系提出了岩样的卸荷指标,并将其定义为岩块在原位所受应力对应的波速与未受荷时的波速之比,通过试验和计算得到黄岛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场区片麻岩和闪长岩的卸荷指标分别为1.13和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块 卸荷效应 波速–应力关系 卸荷指标
下载PDF
复杂层状高陡岩质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吉亮 杨静 +3 位作者 陈又华 黄孝泉 白伟 魏雨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4-1422,共9页
我国西南地区坡高谷深,蕴含着丰富水能资源的同时,高陡岩质边坡变形与稳定问题亦相对突出。以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厂房进水口边坡为例,重点研究层状岩质工程边坡变形与稳定问题,以及工程边坡对环境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的影响。该处边坡结构复... 我国西南地区坡高谷深,蕴含着丰富水能资源的同时,高陡岩质边坡变形与稳定问题亦相对突出。以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厂房进水口边坡为例,重点研究层状岩质工程边坡变形与稳定问题,以及工程边坡对环境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的影响。该处边坡结构复杂,顺向坡、斜向坡、横向坡、反向坡均有分布,不同边坡结构坡段变形破坏模式差异明显。在地质条件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边坡结构坡段变形破坏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设计。此外,工程边坡的开挖对上部环境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考虑工程边坡开挖后顺层滑移、顺层倾倒等作用对上部环境边坡的变形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先环境边坡变形影响区支护,后工程边坡开挖"的设计理念,治理效果在数值模拟中表现明显,实际效果将在边坡施工完成后得到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亦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结构 工程边坡 环境边坡 稳定性分析 加固设计 乌东德水电站
原文传递
层面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破坏过程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祥龙 唐辉明 胡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6-473,共8页
建立3组含有非完全贯通层面和正交次级节理的顺层岩质边坡数值模型,运用FLAC/PFC2D耦合计算方法进行了地震动力破坏过程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非贯通层面部分在水平地震动力作用下,同时存在张拉和剪切两种破坏模式。非贯通层面部分的... 建立3组含有非完全贯通层面和正交次级节理的顺层岩质边坡数值模型,运用FLAC/PFC2D耦合计算方法进行了地震动力破坏过程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非贯通层面部分在水平地震动力作用下,同时存在张拉和剪切两种破坏模式。非贯通层面部分的强度和层面贯通率对顺层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明显,控制着边坡产生破坏的临界地震动力输入幅值以及产生破坏后边坡的破坏范围大小。贯通层面部分的抗剪强度(即贯通层面的摩擦角)对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和破坏范围的影响很小,只有在顺层边坡内部所有岩层层面均完全贯通的前提下才能转变为边坡稳定性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非贯通层面 地震 FLAC PFC2D耦合计算 动力稳定性
下载PDF
隧道出洞口松散围岩塌方时空预测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迎超 尚岳全 +2 位作者 徐兴华 肖云华 严细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68-1874,共7页
塌方是山岭隧道出洞口经常发生的一类工程地质灾害,对其发生部位和时间预测一直是隧道工程技术难题之一。从应力传递概念出发,推导出隧道出洞口松散围岩失稳判据,得出塌方发生时进入松散围岩段的临界距离,可以对开挖过程中塌方发生可能... 塌方是山岭隧道出洞口经常发生的一类工程地质灾害,对其发生部位和时间预测一直是隧道工程技术难题之一。从应力传递概念出发,推导出隧道出洞口松散围岩失稳判据,得出塌方发生时进入松散围岩段的临界距离,可以对开挖过程中塌方发生可能性及其空间位置进行预测;并结合灰色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基于实测拱顶下沉数据,建立塌方时间预报的灰色-协同理论模型。然后,通过马鞍山隧道塌方事故对所推导的塌方位置判据和塌方时间预测模型进行有效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出塌方的空间位置和发生时间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推导的塌方空间位置判据和建立的隧道塌方时间的灰色–协同预测模型是合理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可为其它隧道出洞口塌方预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塌方 失稳判据 灰色理论 协同学 预测预报
下载PDF
测量机器人在金坪子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赖金富 李向新 王正祥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8年第2期22-23,共2页
介绍了测量机器人在金坪子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其误差来源和适用范围,实现了金坪子滑坡变形监测。
关键词 变形监测 滑坡 测量机器人
下载PDF
定向钻穿越施工控制方法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明华 卢华峰 秦双乐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3-36,共4页
定向钻穿越在管道与隧道工程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施工中若控制不当,对地表及其上建(构)筑物会带来如冒浆、建(构)筑物开裂等不利影响,为更好地进行施工设计,减弱负面影响,本文结合湖北省境内忠县—武汉输气管线定向钻穿越监利洪湖大堤... 定向钻穿越在管道与隧道工程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施工中若控制不当,对地表及其上建(构)筑物会带来如冒浆、建(构)筑物开裂等不利影响,为更好地进行施工设计,减弱负面影响,本文结合湖北省境内忠县—武汉输气管线定向钻穿越监利洪湖大堤的工程实例,建立相关地质、工程模型,分析了定向钻穿越施工对上覆土体变形破坏的成因,由此提出了定向钻施工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钻 注浆压力 抬动破坏 渗透破坏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吹填土微观结构特征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牛岑岑 王清 +3 位作者 苑晓青 杨静 宋晶 王吉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4-1109,共6页
吹填土的工程性状受土体的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综合影响,而微观结构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较少。以天津滨海地区吹填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渗流作用下吹填土的沉降试验。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土体的微观结构作定量分析,讨论天津滨海地区吹填... 吹填土的工程性状受土体的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综合影响,而微观结构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较少。以天津滨海地区吹填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渗流作用下吹填土的沉降试验。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土体的微观结构作定量分析,讨论天津滨海地区吹填土结构单元体、孔隙的大小、丰度和定向频率等评价指标在渗流作用下的变化情况及形成机理,可为评价吹填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分析表明:随着渗流压力的增大,土中结构单元体从较为松散的状态转变为团聚状态,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扁圆形,但没有明显定向性;土体中的孔隙由于失去平衡,变为小而紧密的球形体,孔隙定向角集中分布在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土 渗流作用 微观结构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固化淤泥结构性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英豪 朱伟 +1 位作者 董婵 周宣兆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30-136,共7页
以完全扰动重塑的泥浆作为评价基准,从土结构性的角度考察了水泥固化淤泥的力学特性,发现固化淤泥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土,存在明显的固结屈服应力,屈服前后固化淤泥的力学性质显著不同。固化淤泥的压缩曲线位于淤泥的固有压缩曲线的上方... 以完全扰动重塑的泥浆作为评价基准,从土结构性的角度考察了水泥固化淤泥的力学特性,发现固化淤泥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土,存在明显的固结屈服应力,屈服前后固化淤泥的力学性质显著不同。固化淤泥的压缩曲线位于淤泥的固有压缩曲线的上方,屈服之前固化淤泥的压缩性很小,屈服后压缩性迅速增大。水泥添加量越高,固化淤泥的固结屈服应力越大。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中,若固化淤泥未在固结围压下屈服,剪切时表现出超固结土的性质,若在围压下屈服,固化淤泥则表现出正常固结土的性质。屈服之前,固化淤泥的不排水强度基本不随围压改变,屈服后的强度随围压线性增大。水泥的加入会使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都增大,屈服前阶段固化淤泥的强度由胶结作用所控制,屈服后阶段由组构作用所控制。在固化淤泥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应考虑到它所特有的结构性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淤泥 结构性 屈服应力 不排水强度 胶结 组构
原文传递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城市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倪自强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年第9期57-58,共2页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国际遥感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不仅能真实反映地物信息,而且通过定位技术、地理信息、影像信息,提高了航拍影像处理速度,从而自动化建设三维模型。而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三维模型...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国际遥感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不仅能真实反映地物信息,而且通过定位技术、地理信息、影像信息,提高了航拍影像处理速度,从而自动化建设三维模型。而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三维模型的支撑,因此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在智慧城市中,能提高三维建模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智慧城市 三维模型
下载PDF
岩溶区某磷石膏堆场地下水渗流与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科正 陈舟 +1 位作者 陈长生 赵贵清 《中国煤炭地质》 2018年第5期46-52,共7页
针对岩溶区某磷石膏堆放场渗漏污染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GMS)模拟了岩溶区地下水流场及污染物(磷)在岩溶含水层的运移情况,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软件的河流模块(River)能较好的... 针对岩溶区某磷石膏堆放场渗漏污染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GMS)模拟了岩溶区地下水流场及污染物(磷)在岩溶含水层的运移情况,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软件的河流模块(River)能较好的模拟岩溶区的岩溶管道渗流;堆场至发财洞方向为渗漏主方向,老落凼岩溶管道与摆郎发财洞岩溶管道为主要渗漏通道,形成堆场至发财洞污染物浓度梯次递减分布的规律;预测持续渗漏情况下,10 a后发财洞处总磷浓度可达400 mg/L左右。本研究可为堆场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为岩溶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磷石膏堆场 渗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