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部分地区啮齿动物和蜱中微小巴贝斯虫感染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冠鹏 吴琼 +5 位作者 王卓 马悠馨 黄潇扬 毛恩荣 李兵 吴益民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啮齿动物和蜱类人巴贝斯虫感染情况。方法 对东北三省9市县采集的蜱类和辽宁省宽甸、吉林省集安捕获的啮齿动物,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微小巴贝斯虫DNA。结果 PCR检测鼠脾样本共130份,阳性8份,阳性率为6.15%。... 目的 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啮齿动物和蜱类人巴贝斯虫感染情况。方法 对东北三省9市县采集的蜱类和辽宁省宽甸、吉林省集安捕获的啮齿动物,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微小巴贝斯虫DNA。结果 PCR检测鼠脾样本共130份,阳性8份,阳性率为6.15%。集安和宽甸阳性率分别为10.94%、1.52%,两地阳性率差异显著(χ^(2)=27.973,P﹤0.001),以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感染率较高。检测蜱样本共107组,阳性2份(黑龙江省逊克和罗北全沟硬蜱各一组),总阳性率为1.87%,全沟硬蜱阳性率为12.5%(2/16)。结论 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啮齿动物和蜱类存在微小巴贝斯虫感染,提示存在巴贝斯虫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微小巴贝斯虫 实时荧光PCR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中朝边境地区野鼠中蜱媒病原体感染调查
2
作者 王卓 吴琼 +7 位作者 黄潇杨 黄冠鹏 马悠馨 毛恩荣 冷国双 赵洪明 李兵 吴益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了解中朝边境地区野鼠中蜱媒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吉林省集安、辽宁省宽甸林区采集的野鼠标本进行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ompA基因、查菲埃立克体(Ec)与粒细胞无形体(Ap)16S rRNA、新埃立克体(CNm)groEL基因、巴尔通体(B... 目的了解中朝边境地区野鼠中蜱媒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吉林省集安、辽宁省宽甸林区采集的野鼠标本进行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ompA基因、查菲埃立克体(Ec)与粒细胞无形体(Ap)16S rRNA、新埃立克体(CNm)groEL基因、巴尔通体(Ba)rpoB基因、土拉弗菌(Ft)fopA基因检测。结果PCR检测鼠脾标本共132份,SFGR、Ec、Ap、CNm、Ba和Ft的阳性率分别为9.85%、12.88%、5.30%、3.79%、51.52%和6.06%,不同病原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36,P=0.000),以Ba感染率最高,表明该地区野鼠Ba感染高度流行。不同鼠种对SFGR、Ec、Ap、CNm和Ft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Ba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10),以黑线姬鼠感染率最高。132份野鼠标本中,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率为15.9%(21/132),以巴尔通体的复合感染形式居多(15/132);检测到3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2份。结论中朝边境地区野鼠中6种蜱媒病原体感染普遍,存在2~3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说明存在多种蜱媒病原体感染风险,可能存在多种蜱媒传染病的混合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鼠 蜱媒病原体 复合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东北边境地区野鼠和蜱中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调查
3
作者 王卓 黄潇扬 +5 位作者 黄冠鹏 吴琼 马悠馨 毛恩荣 李兵 吴益民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9期839-841,846,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东北边境地区野鼠和蜱类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情况,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对东北三省9个地区(2012—2013和2016年)采集的蜱类和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吉林省集安市(2012和2013年)捕获的野鼠,采用... 目的调查我国东北边境地区野鼠和蜱类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情况,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对东北三省9个地区(2012—2013和2016年)采集的蜱类和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吉林省集安市(2012和2013年)捕获的野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伯氏疏螺旋体DNA,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动物及媒介蜱感染率。结果蜱类样本共107组,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16组(宽甸满族自治县、本溪市、集安市和萝北县各1组;密山市和逊克县各2组;敦化市、抚远市各4组),总阳性率为14.95%,其中长角血蜱阳性率为9.68%,嗜群血蜱阳性率为3.57%,日本血蜱阳性率为33.33%,全沟硬蜱阳性率为50.00%,森林革蜱阳性率为4.35%,长角血蜱和全沟硬蜱(χ^(2)=7.454、P=0.006)阳性率比较,嗜群血蜱和全沟硬蜱(χ^(2)=10.786、P=0.001)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全沟硬蜱阳性率最高。检测鼠脾样本共130份,阳性7份,阳性率为5.38%。宽甸满族自治县和集安市的鼠脾样本阳性率分别为4.69%和6.06%,两地鼠脾样本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2,P=0.617),仅从黑线姬鼠和大仓鼠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5.81%。结论我国东北边境地区蜱类和野鼠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提示该调查地区人群存在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鼠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东北边境地区
原文传递
辽吉两省东部山区鼠类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感染调查
4
作者 黄冠鹏 吴琼 +6 位作者 王卓 马悠馨 冷国双 黄潇扬 毛恩荣 李兵 吴益民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调查辽吉两省东部山区鼠类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从辽宁省宽甸地区和吉林省集安林区捕获的野鼠进行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检测。结果对129份集安和宽... 目的调查辽吉两省东部山区鼠类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从辽宁省宽甸地区和吉林省集安林区捕获的野鼠进行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检测。结果对129份集安和宽甸两地野鼠脾DNA样本分别进行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检测,检出阳性共15份,阳性率11.63%,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20%(8/129)和5.43%(7/129),二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宽甸、集安两地不同鼠种野鼠检出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辽吉两省东部山区野鼠存在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提示该地区存在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巴贝斯虫 伯氏疏螺旋体 鼠类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长白山部分地区啮齿动物土拉杆菌感染调查
5
作者 王卓 黄冠鹏 +5 位作者 吴琼 黄潇扬 马悠馨 毛恩荣 李兵 吴益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994-997,共4页
目的 研究我国长白山地区啮齿动物土拉杆菌感染情况和细菌种型,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土拉杆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2—2014年长白山地区宽甸县、集安市林区及林缘耕地捕获的啮齿动物,从鼠脾组织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 目的 研究我国长白山地区啮齿动物土拉杆菌感染情况和细菌种型,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土拉杆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2—2014年长白山地区宽甸县、集安市林区及林缘耕地捕获的啮齿动物,从鼠脾组织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土拉杆菌fopA基因,计算不同地区和鼠种土拉杆菌阳性率。阳性样本用特异性引物(C1/C4)鉴定细菌亚种,并进行测序和比较分析。结果 共捕获野鼠133只,分属6个鼠种。3个鼠种(黑线姬鼠、林姬鼠、大仓鼠)8份样本PCR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6.01%。集安市、宽甸县阳性率分别为7.46%、4.54%,不同地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P=0.732)。不同鼠种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1,P=0.986)。对8份阳性样本进行亚种鉴定,表明均属于土拉杆菌B亚种。选择3份阳性样本的序列(JA56、JA33和JA38)作遗传进化分析,fopA基因序列与土拉杆菌B亚种俄罗斯分离株(CP009694.1,CP044004.1)及我国分离株(HM371344.1,HM371343.1)同聚一个分支,序列相似性在99.21%~99.47%。结论 我国长白山部分地区野鼠存在土拉杆菌(B亚种)感染,提示该地区存在土拉杆菌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土拉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长白山地区
原文传递
中朝中俄边境地区蜱携带土拉弗菌的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卓 吴琼 +5 位作者 黄冠鹏 黄潇杨 马悠馨 毛恩荣 吴益民 李兵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2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调查中朝中俄边境地区蜱感染土拉弗菌情况。方法2012—2014年5—6月在中朝中俄边境地区9个市县和1岛采集蜱并鉴定;采用PCR检测土拉弗菌fopA基因,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288组蜱样本检出土拉弗菌2组,密山嗜群血蜱和黑河森... 目的调查中朝中俄边境地区蜱感染土拉弗菌情况。方法2012—2014年5—6月在中朝中俄边境地区9个市县和1岛采集蜱并鉴定;采用PCR检测土拉弗菌fopA基因,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288组蜱样本检出土拉弗菌2组,密山嗜群血蜱和黑河森林革蜱各检出1组,组阳性率为0.69%。分型鉴定,2组阳性样本属于B亚种,与F.tularensis holarctica聚为一支,同源性为99.51%。结论我国中朝中俄边境地区蜱存在土拉弗菌感染,提示土拉弗菌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拉弗菌 PCR 边境地区
下载PDF
东北部分地区蜱携带病原体的调查研究
7
作者 黄冠鹏 吴琼 +8 位作者 马悠馨 毛恩荣 黄潇杨 王卓 赵洪明 冷国双 李兵 王猷金 吴益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了解东北3省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为蜱传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2013年、2016年在东北11个市(县)采集蜱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和巴尔通体,采用巢式PCR法检测新埃立克体、查菲埃立克... 目的了解东北3省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为蜱传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2013年、2016年在东北11个市(县)采集蜱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和巴尔通体,采用巢式PCR法检测新埃立克体、查菲埃立克体和土拉弗朗西斯菌(土拉菌),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伯氏疏螺旋体和微小巴贝虫。结果SFGR、查菲埃立克体、土拉菌、伯氏疏螺旋体和微小巴贝虫检出率分别为9.10%、4.10%、0.70%、14.95%和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08,P<0.001),伯氏疏螺旋体和SFGR检出率较高,未检出新埃立克体和巴尔通体。不同蜱种中SFGR、伯氏疏螺旋体及微小巴贝虫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1,P=0.016;χ^(2)=23.409,P<0.001;χ^(2)=11.592,P=0.028)。结论东北地区蜱类携带多种病原体,以伯氏疏螺旋体、SFGR感染较普遍,不同蜱种携带病原体种类有差异,提示该地区应加强蜱媒病原体监测及调查,为蜱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媒病原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