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7篇文章
< 1 2 2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94
1
作者 李术才 刘斌 +5 位作者 孙怀凤 聂利超 钟世航 苏茂鑫 李貅 许振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0-1113,共24页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隧道信息化施工、灾害防治和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总结钻爆法和TBM施工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研究现状。钻爆法施工隧道超前预报技术取得较大进展,涌...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隧道信息化施工、灾害防治和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总结钻爆法和TBM施工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研究现状。钻爆法施工隧道超前预报技术取得较大进展,涌现出一批专用的反射地震类、电磁类和电法类超前探测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设备,逐步形成定量化探测思想和综合超前预报技术。认为基于多元地球物理信息融合与联合反演理论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压制探测多解性、提高预报可靠性的可行有效途径;激发极化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则由于其参数对水量的响应敏感性在定量探测水量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TBM施工环境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少数几项专用探测技术的探测效果无法满足工程需要,总体上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尚没有可用、可靠、有效的超前预报技术。结合课题组的研究特色,介绍3种自主研发的钻爆法隧道超前预报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用于TBM环境的可行性,提出了四阶段全过程的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初步形成基于约束联合反演理论的综合预报方法,在钻爆法施工隧道定量化超前预报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最后,对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发展趋势及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预测,认为以下4个方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趋势:(1)隧道施工定量化超前预报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深化;(2)TBM施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与装备;(3)钻孔精细超前探测理论与技术;(4)实时超前地质预报与施工灾害监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定量化探测技术 TBM施工环境超前地质预报
原文传递
瞬变电磁法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5
2
作者 薛国强 李貅 底青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95-1200,共6页
对国内外瞬变电磁法的方法研究概况、理论研究、仪器状况以及在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做出了综述性评价.瞬变电磁法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正演方法、反演方法、资料处理方法.瞬变电磁法的应用领域包括地面、海洋、航空以及地下等不同工作... 对国内外瞬变电磁法的方法研究概况、理论研究、仪器状况以及在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做出了综述性评价.瞬变电磁法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正演方法、反演方法、资料处理方法.瞬变电磁法的应用领域包括地面、海洋、航空以及地下等不同工作场地.同时指出瞬变电磁法的发展趋势为研究三维正反演、多分量观测、成像技术、微信号分析等,以及注重发展海洋、井下、航空瞬变电磁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理论与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综合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45
3
作者 李术才 薛翊国 +7 位作者 张庆松 李树忱 李利平 孙克国 葛颜慧 苏茂鑫 钟世航 李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97-1307,共11页
在对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基础上,优化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流程,并提出隧道地质灾害四色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研发了性能更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陆地声纳第三代仪器,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全空间地... 在对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基础上,优化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流程,并提出隧道地质灾害四色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研发了性能更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陆地声纳第三代仪器,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全空间地质雷达处理解释系统1.0(FSGPRP1.0),优化了对水的判断准则。并利用综合地质预报方法及四色预警机制在多个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岩溶隧道 地质灾害 综合地质预报 四色预警法 预报预警
下载PDF
利用FLAC^(3D)分析某边坡地震稳定性 被引量:197
4
作者 刘春玲 祁生文 +1 位作者 童立强 赵法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2730-2733,共4页
利用FLAC3D对某边坡进行了动力分析,讨论了利用FLAC3D进行边坡动力分析时如何设置边界条件、合成、输入以及转化动力时程,为地质体选取合理的阻尼。在此基础上,对该边坡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会发生一定的... 利用FLAC3D对某边坡进行了动力分析,讨论了利用FLAC3D进行边坡动力分析时如何设置边界条件、合成、输入以及转化动力时程,为地质体选取合理的阻尼。在此基础上,对该边坡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会发生一定的永久位移,因此,工程上应慎重考虑。利用FLAC3D对边坡进行动力分析的文献较为鲜见,该方法为利用FLAC3D解决边坡动力问题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震稳定性 数值分析 FLAC^3D
下载PDF
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34
5
作者 张茂省 李同录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0-540,共11页
近年来,黄土滑坡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研究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是有效减缓黄土滑坡灾害风险的基础。据西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有自然和人为2类。自然因素包括地震、河流及沟谷侵蚀、降雨及冻... 近年来,黄土滑坡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研究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是有效减缓黄土滑坡灾害风险的基础。据西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有自然和人为2类。自然因素包括地震、河流及沟谷侵蚀、降雨及冻融等;人为因素有堆载与开挖、农业灌溉、修建水库等。研究表明,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最积极的诱发因素。地震加速度引起的抛射作用和粉尘化效应以及振动液化效应是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主要原因。河流的侧向和下切侵蚀作用在河流的不同发育期诱发机理有所不同,导致斜坡变形破坏模式也有所区别。冻融作用诱发黄土滑坡的机理类型分为冻结滞水效应型和融化强度降低型等。降水作用诱发黄土滑坡的机理按触发滑坡的降水特征分为暴雨型和淋雨型,按地下水的作用方式分为优势通道-局部地下水型、地下水位上升型和增重型等。诱发黄土滑坡的人类工程活动分为斩坡型、灌溉型、水库型、堆载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滑坡 降雨 地震 诱发因素
下载PDF
降雨特性对土质边坡失稳的影响 被引量:223
6
作者 林鸿州 于玉贞 +1 位作者 李广信 彭建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8-204,共7页
通过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及已有研究成果来探讨降雨特性对边坡失稳的影响,并以此来选取出合适的雨量预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较易使边坡产生流滑破坏且冲蚀现象较为明显;而低雨强长历时的降雨较易使边坡深层土体... 通过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及已有研究成果来探讨降雨特性对边坡失稳的影响,并以此来选取出合适的雨量预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较易使边坡产生流滑破坏且冲蚀现象较为明显;而低雨强长历时的降雨较易使边坡深层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因此较易产生滑动型破坏且滑坡体的规模也较大;此外,降雨型滑坡存在"门槛累积雨量"。该研究成果揭示了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并以此建议采用降雨强度与累积雨量作为雨量预警基准所需的参数,其中降雨强度参数可用时雨量表示,时雨量可用以衡量流滑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而累积雨量则有助于评估滑动型滑坡的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滑坡 泥石流 入渗 降雨特性 雨量预警基准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正反演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56
7
作者 薛国强 李貅 底青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65-1172,共8页
对瞬变电磁法的方法发展概况和仪器研制状况做出了综述性评价.对瞬变电磁法正反演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目前的数值模拟正演方法主要有一维滤波系数法,三维积分方程法,二维,三维有限差分法,2.5维有限元法等,主要的反演方法有:... 对瞬变电磁法的方法发展概况和仪器研制状况做出了综述性评价.对瞬变电磁法正反演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目前的数值模拟正演方法主要有一维滤波系数法,三维积分方程法,二维,三维有限差分法,2.5维有限元法等,主要的反演方法有:一维浮动薄板解释法,人机对话自动反演法,烟圈理论解释法,神经网络反演法,成像类反演等,论述了瞬变电磁法各种计算方法的特点.瞬变电磁法的正反演发展趋势主要是研究三维正反演的计算方法和目标体成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正演问题 反演问题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被引量:161
8
作者 刘大伟 韩玲 韩晓勇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8-306,共9页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计算影像的纹理特征,利用深度学习的常用模型—深度信念网络(DBN)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了基于光谱-纹理特征的分类,并与基于单源光...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计算影像的纹理特征,利用深度学习的常用模型—深度信念网络(DBN)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了基于光谱-纹理特征的分类,并与基于单源光谱信息的DBN分类方法、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传统神经网络(NN)分类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源光谱信息,利用影像的光谱-纹理特征能够有效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相对于SVM、NN等分类方法,DBN能够更加准确地挖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间分布规律,提高分类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深度学习 深度信念网络 高空间分辨率 遥感影像分类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 纹理
原文传递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5
9
作者 翟越 李楠 +1 位作者 艾晓芹 何薇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83,共3页
从保障建筑施工安全角度,基于BIM虚拟施工技术,构建了由资料基础模块、BIM虚拟施工模块以及安全监控模块3部分组成的多维数字化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危害因素识别,危险区域划分,施工空间冲突管理,安全措施制定,... 从保障建筑施工安全角度,基于BIM虚拟施工技术,构建了由资料基础模块、BIM虚拟施工模块以及安全监控模块3部分组成的多维数字化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危害因素识别,危险区域划分,施工空间冲突管理,安全措施制定,实时安全监控、安全评价以及基于BIM的数字化安全培训等。并以防范高处坠落事故为例,介绍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建筑信息模型 建筑工程 虚拟施工 安全管理体系
下载PDF
川藏铁路对工程地质提出的挑战 被引量:141
10
作者 彭建兵 崔鹏 庄建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77-2389,共13页
川藏铁路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作为世界铁路史上最难修建的铁路工程,其施工建设与长期运营面临许多重大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其中地质安全风险问题最严峻。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对川藏铁路穿越... 川藏铁路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作为世界铁路史上最难修建的铁路工程,其施工建设与长期运营面临许多重大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其中地质安全风险问题最严峻。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对川藏铁路穿越的青藏高原廊道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在板块挤压、高原隆升、气候变化和工程扰动等内外动力作用下,川藏铁路廊道地壳浅表部发育一个由构造变形圈、岩体松动圈、表部冻融圈和工程扰动圈组合成的松弛变动圈,它们影响和制约着铁路工程的区域地质体、工程地质体、工程岩土体和工程结构体的稳定性,孕育和控制着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链生演化。据此确定工程地质面临着十大挑战,工程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是板块碰撞带-地表圈层相互作用致灾机制。由此提出板块挤压驱动下区域地质体稳定性与重大灾害群发机制、高原隆升驱动下工程地质体稳定性与重大灾害形成机制、气候变化驱动下工程岩土体稳定性与重大灾害链生放大机制、工程营力驱动下工程结构体稳定性与重大工程灾变响应机制和复杂艰险环境下重大工程灾害风险预测与防控等5个重点研究方向。川藏铁路是探索重大绿色廊道工程的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科学难题和人地协调理论的难得优质研究基地,研究成果会对全球类似重大工程的地质安全研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川藏铁路 挑战 科学问题 研究内容
原文传递
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量:121
11
作者 彭建兵 范文 +8 位作者 李喜安 王庆良 冯希杰 张骏 李新生 卢全中 黄强兵 马润勇 卢玉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433-440,共8页
汾渭盆地是我国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地裂缝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本文概述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目前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多学科联合手段,重... 汾渭盆地是我国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地裂缝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本文概述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目前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多学科联合手段,重点研究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活动构造的分布关系与成生联系,建立构造地裂缝的地质结构模型;将现代物理数值模拟技术与高精度观测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构造活动启动地裂缝灾害的力学机理以及构造作用与抽水作用耦合致裂机理;以GPS观测资料为约束,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成生与青藏、华北大陆变形的动力学过程联系起来,研究该区地裂缝与现今中国大陆动力学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驱动力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盆地 地裂缝 成因 抽水作用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国内外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 被引量:106
12
作者 李忠生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4期64-70,共7页
对地震灾害较严重的美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在地震滑坡灾害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与我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国内外对地震滑坡的分类,论述了地震滑坡在面积范围、密度及滑坡体积等方面与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震中... 对地震灾害较严重的美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在地震滑坡灾害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与我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国内外对地震滑坡的分类,论述了地震滑坡在面积范围、密度及滑坡体积等方面与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震中距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对地震时易于触发滑坡的地貌坡度及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外地震滑坡灾害预测研究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地震参数 地质构造 综述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微结构和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17
13
作者 倪万魁 师华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2-927,共6页
通过对洛川黄土在反复冻融作用下的电镜扫描观测、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微结构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黄土的原始胶结结构逐渐被破坏,颗粒重新排列,土的结构越来越疏松,同级压... 通过对洛川黄土在反复冻融作用下的电镜扫描观测、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微结构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黄土的原始胶结结构逐渐被破坏,颗粒重新排列,土的结构越来越疏松,同级压力下土体的孔隙比不断增大;冻融循环50次后土样的原始胶结已完全破坏,当压力超过自重应力时会产生很大的附加变形.反复冻融作用使黄土颗粒之间原始固有胶结逐渐减弱,造成黏聚力不断降低.同时,较大的团粒破碎,颗粒均一化,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接触点增多,表现为内摩擦角不断增大.多次冻融循环后,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与重塑黄土的强度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冻融循环 微观结构 孔隙比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卫星雷达遥感在滑坡灾害探测和监测中的应用: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11
14
作者 李振洪 宋闯 +8 位作者 余琛 肖儒雅 陈立福 罗慧 戴可人 葛大庆 丁一 张宇星 张勤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7-979,共13页
将卫星雷达遥感应用于滑坡灾害的探测与监测,不仅可以从空间尺度上大范围捕捉到滑坡信号,而且可以从时间尺度上以较长周期追踪滑坡的运动状态。但是,卫星雷达遥感本身的局限性和滑坡所处的复杂地形环境使这一应用面临一些挑战。对卫星... 将卫星雷达遥感应用于滑坡灾害的探测与监测,不仅可以从空间尺度上大范围捕捉到滑坡信号,而且可以从时间尺度上以较长周期追踪滑坡的运动状态。但是,卫星雷达遥感本身的局限性和滑坡所处的复杂地形环境使这一应用面临一些挑战。对卫星雷达遥感技术的4个主要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①通过提高卫星雷达影像的空间、时间分辨率,使用较长波段雷达信号或采用增强型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可降低密集植被覆盖对相干性的影响。另外,采用像素点偏移量追踪或距离向分频干涉测量方法,可克服传统干涉测量中大梯度形变引起的相位失相干。②大气延迟对卫星遥感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地处山区的滑坡探测和监测,利用通用型卫星雷达大气改正系统可显著减弱干涉影像的大气信号并进一步简化时间序列分析,提高缓慢运动滑坡的探测和监测质量。③对于中等分辨率的雷达影像而言,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可提前量化分析雷达几何畸变(如叠掩、阴影等)引发的滑坡探测监测的适用性;而对于高分辨率的雷达影像而言,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无需外部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即可精确识别雷达影像的阴影和叠掩区并进行掩膜,从而大幅度提高数据处理效率。④针对高坡度地区残余的地形相位引起的解缠误差,可通过基线线性组合的方法予以减弱。此外,提出了一个基于多源对地观测的滑坡探测/监测系统框架,综合卫星雷达遥感与其他对地观测数据(如地基雷达、激光雷达、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搭建了一个自动化滑坡探测与监测系统。该研究旨在阐明卫星雷达遥感的优缺点,进一步深化其在滑坡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引出未来侧重发展方向的思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遥感 滑坡探测 滑坡监测 INSAR
原文传递
考虑关断时间的回线源激发TEM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正演 被引量:112
15
作者 孙怀凤 李貅 +5 位作者 李术才 戚志鹏 王祎鹏 苏茂鑫 薛翊国 刘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9-1064,共16页
从麦克斯韦旋度方程出发可以直接导出瞬变电磁场扩散方程,然而扩散方程不含电场对时间的一阶导数,不能构成显式的时域有限差分方程,借鉴du Fort-Frankel有限差分离散方法引入虚拟位移电流项构建显式时域有限差分方程.对Wang和Hohmann的... 从麦克斯韦旋度方程出发可以直接导出瞬变电磁场扩散方程,然而扩散方程不含电场对时间的一阶导数,不能构成显式的时域有限差分方程,借鉴du Fort-Frankel有限差分离散方法引入虚拟位移电流项构建显式时域有限差分方程.对Wang和Hohmann的经典时域算法进行了两点改进:第一,通过将矩形回线源电流密度加入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安培环路定理方程,实现回线源瞬变电磁激发源加入;第二,在计算中考虑关断时间.第一点改进使时域有限差分方程考虑了一次场的计算,并且源的计算不再依赖均匀半空间模型响应作为初始条件,使算法能够适应表层电阻率不均匀时的三维复杂模型.由于实际观测中不可能出现阶跃电流的关断形式,第二点改进可以方便设置发射电流下降沿.采用改进的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正演算法对均匀半空间模型、四类三层模型、均匀半空间中含有低阻块体模型进行了计算并分别与解析解、线性数字滤波解、积分方程解和Wang的三维时域有限差分解进行了对比验证.以H模型为例,采用建立的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正演算法计算了不同关断时间的斜阶跃脉冲回线源瞬变电磁中心点感应电动势衰减曲线.以实际地质资料为基础,构建包含两层采空区的三维复杂模型,以1μs的极短关断时间进行了复杂模型定回线源瞬变电磁响应计算,并计算了该复杂模型的视电阻率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 三维正演 FDTD 关断时间
下载PDF
瞬变电磁隧道超前预报成像技术 被引量:105
16
作者 薛国强 李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4-900,共7页
为解决隧道掌子面前含水带病害快速有效探测问题,尝试把对含水带结构反映敏感的瞬变电磁法引入到隧道掌子面前进行工作.文中介绍了瞬变电磁超前预报的工作装置形式;通过对掌子面特定环境的分析,提出引用"浮动薄板"理论,以二... 为解决隧道掌子面前含水带病害快速有效探测问题,尝试把对含水带结构反映敏感的瞬变电磁法引入到隧道掌子面前进行工作.文中介绍了瞬变电磁超前预报的工作装置形式;通过对掌子面特定环境的分析,提出引用"浮动薄板"理论,以二次电导微分参数为特征量建立隧道超前预报成像系统.推导出以等效导电薄板为虚拟像源的磁场响应与电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式.通过引入辅助函数,采用遗传算法求得电导参数.最终以二次电导微分参数绘制成像剖面.对地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对应用实例进行了成像,结果表明成像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水体病害预报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隧道超前预报 二次微分电导 成像
下载PDF
地球物理资料所揭示的南海东北部中生代俯冲增生带 被引量:97
17
作者 周蒂 王万银 +3 位作者 庞雄 王家林 蔡东升 孙珍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根据新处理的重、磁和广角地震图件的解释,推测在南海北部从台西南盆地到深海盆北缘存在一条大致NE45°走向的中生代俯冲增生带.主要依据包括:台西南-中沙东布格重力异常总梯度峰值带在强度和规模上都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增生带引起的... 根据新处理的重、磁和广角地震图件的解释,推测在南海北部从台西南盆地到深海盆北缘存在一条大致NE45°走向的中生代俯冲增生带.主要依据包括:台西南-中沙东布格重力异常总梯度峰值带在强度和规模上都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增生带引起的总梯度峰值带相近;该峰值带与海底地形和新生代构造都斜交,指示前新生代构造;该峰值带被NW向断层左行错断成雁列状,符合中生代区域应力场特征;其西北方在陆架区有与之大致平行的高磁异常带,指示中生代火山弧.此外,海底地震仪资料显示在俯冲增生带位置上出现北倾陡坎、海底地震仪和长电缆反射地震剖面都显示相应部位出现双莫霍面叠置,也可作为佐证.这段中生代俯冲增生带的发现正好填补了欧亚大陆东南缘晚中生代俯冲增生带在南海东北部的一段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俯冲带 东南亚陆缘 南海东北部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灾害效应 被引量:89
18
作者 彭建兵 马润勇 +2 位作者 卢全中 李喜安 邵铁全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根据青藏高原隆升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加速的特征 ,将其整个隆升过程分为 4个隆升阶段15个隆升幕 ,即喜马拉雅运动 (6个加速隆升幕 )———递进式压缩隆升阶段 ;青藏运动 (3个加速隆升幕 )———构造变形、断裂运动性质调整阶段 ;昆黄运... 根据青藏高原隆升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加速的特征 ,将其整个隆升过程分为 4个隆升阶段15个隆升幕 ,即喜马拉雅运动 (6个加速隆升幕 )———递进式压缩隆升阶段 ;青藏运动 (3个加速隆升幕 )———构造变形、断裂运动性质调整阶段 ;昆黄运动 (3个加速隆升幕 )———高原造貌主阶段 ;共和运动阶段 (3个加速隆升幕 )———地质灾害高发期。由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 ,最终使其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青藏高原周缘西北部的黄河上游流域、东南部的长江上游流域、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区及其东南部的“三江地区” ,成为地质灾害事件集中发生的区域 ,其中的地震、崩滑流、断裂活动等地质灾害效应最为强烈 ,成为影响现代人类工程活动和生存环境的主要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升 构造运动 地质灾害
下载PDF
我国深地资源电磁探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19
作者 底青云 朱日祥 +2 位作者 薛国强 殷长春 李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8-2138,共11页
诸多研究表明我国深部资源潜力巨大,但目前的开发开采深度普遍停留在500m以浅,开展"攻深探盲"是构建国家资源安全体系的有效途径.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取深部地质信息,已成为我国当前地球物理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为... 诸多研究表明我国深部资源潜力巨大,但目前的开发开采深度普遍停留在500m以浅,开展"攻深探盲"是构建国家资源安全体系的有效途径.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取深部地质信息,已成为我国当前地球物理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为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电磁法是矿产资源探查的主体手段之一.在分析我国现阶段航空、地面及海洋电磁探测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本文重点说明了极低频电磁法(简称WEM法),多通道瞬变电磁法(简称MTEM)和电性源短偏移瞬变电磁法(简称SOTEM)等电磁探测新技术.WEM法建立一套包括岩石层、大气层和电离层在内的全空间电磁传播理论,通过新研制的观测系统,获取地下10km的地电信息;MTEM方法是地下埋深4km目标体精细勘查的有效手段;SOTEM实现地下1.5km深度范围内目标体的精细探测.通过多种电磁探测技术组合,可实现地下10km深度范围内多尺度探测,达到"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探测效果.同时,本文指出进一步研发与新方法配套的装备、资料处理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识别等将是我国电磁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资源勘查 极低频电磁法 多通道瞬变电磁法 短偏移瞬变电磁法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主要断裂特征和动力背景分析 被引量:90
20
作者 陈汉宗 吴湘杰 +2 位作者 周蒂 王万银 郝沪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61,共10页
对新处理及新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珠江口盆地主要断裂图,讨论了主要断裂的存在证据、展布形态、活动性质以及它们与盆地各级构造发育的关系等基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形成演化... 对新处理及新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珠江口盆地主要断裂图,讨论了主要断裂的存在证据、展布形态、活动性质以及它们与盆地各级构造发育的关系等基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珠江口盆地断裂主要由NEE向和NW向断裂组组成,其次为NWW向断裂组和NE向断裂组。中生代西太平洋俯冲带呈NE SW向穿过南海东北部,相伴的有NE向火山弧、弧前盆地等压性构造和NW向左行走滑断裂,构成左行压扭体系。晚白垩纪至新生代NEE及NWW向断裂带控制了大规模张裂和沉积盆地的形成,又被NW向断裂带错切,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显示了右行张扭应力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 珠江口盆地 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