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兴 李永超 +3 位作者 柯荣军 刘洪鹏 周兵 杨惠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1—2017-03诊治的37例巨大髓核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16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椎板间入路组),2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1—2017-03诊治的37例巨大髓核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16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椎板间入路组),21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椎间孔入路组)。结果椎板间入路组透视2~4次,椎间孔入路组透视4~10次。椎板间入路组与椎间孔入路组术后直腿抬高角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直腿抬高角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难点,要求临床医师在熟练掌握手术操作的基础上因人制宜并个性化选择,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微创
原文传递
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柯荣军 夏新 +2 位作者 刘方刚 崔玉明 冯铁成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应用局部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其中31例术中采用1.0%盐酸利多卡...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应用局部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其中31例术中采用1.0%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A组),余32例术中采用0.5%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随访18~24(20.0±2.5)个月。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影响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麻醉
下载PDF
第3代multiloc髓内针、普通弯型髓内针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涛 查明建 柯荣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537-3543,共7页
背景:对于较为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中多采取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关于何种固定方式更有优势目前仍无定论。目的:比较第3代multiloc髓内针、普通弯型肱骨髓内针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Neer 3、4部分)的效果。方法:选择... 背景:对于较为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中多采取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关于何种固定方式更有优势目前仍无定论。目的:比较第3代multiloc髓内针、普通弯型肱骨髓内针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Neer 3、4部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2年3月在镇江瑞康医院接受治疗且进行术后随访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Neer3、4部分)患者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57-74岁,其中13例接受第3代multiloc髓内针内固定治疗,12例接受普通弯型髓内针内固定治疗,13例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3组骨折愈合时间、目测类比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与结论:(1)38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3组间术后7 d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3组间术后1,3,6,12个月的患肩前屈上举、外旋、内旋、外展角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multiloc髓内针组术后3,6,12个月的肱骨颈干角大于普通弯型髓内针组、锁定钢板组(P <0.05),术后3,6,12个月的肱骨头内翻角、肱骨头高度丢失小于普通弯型髓内针组、锁定钢板组(P <0.05);(3)multiloc髓内针组术后1,3,6,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普通弯型髓内针组、锁定钢板组(P <0.05),术后1,3,6,12个月的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低于普通弯型髓内针组、锁定钢板组(P <0.05);(4)结果表明,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Neer 3、4部分),第3代multiloc髓内针具有显著抗压缩、抗内翻及维持颈干角度的固定优势,并具有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multiloc髓内针 普通弯型髓内针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在邻指甲床及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冯铁成 陈春书 +4 位作者 柯荣军 刘方刚 崔玉明 范爱民 何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邻指甲床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1月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邻指甲床及软组织缺损33例,缺损面积:1.0 cm×0.4 cm^2.0 cm×1.3 cm。结果33例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邻指甲床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1月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邻指甲床及软组织缺损33例,缺损面积:1.0 cm×0.4 cm^2.0 cm×1.3 cm。结果33例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3个月时出现甲根处疼痛,经残甲修整术后疼痛消失。术后随访8~11个月,平均9.5个月。皮瓣颜色与周边皮肤软组织相近,质地良好,外观不臃肿,恢复触、痛觉,指间关节功能正常。皮瓣感觉S1~S3。皮瓣供区无瘢痕增生,无痛感,供区指功能正常。结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质地良好等特点,是修复邻指甲床及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手指外伤 修复 甲床及软组织
下载PDF
关节镜下早期自体肌腱重建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中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刘红飞 柯荣军 +1 位作者 查明建 刘方刚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36-438,442,共4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早期和延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镇江瑞康医院行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38例患者,将受伤后3周内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3周~3月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早期和延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镇江瑞康医院行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38例患者,将受伤后3周内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3周~3月手术治疗的1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同质化处理,观察和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6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评分(P<0.05),且观察组随着时间延长,膝关节功能评分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6月的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评分(P<0.05),但两组术后3、6月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主动活动90度时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早期或者延期自体肌腱重建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早期治疗可缩短整个治疗周期,使患者尽早重返体育运动,值得在依从性较好的患者中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早期治疗 关节镜
下载PDF
游离前臂静脉皮瓣转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2
6
作者 冯铁成 查明建 +4 位作者 刘方刚 柯荣军 陈春书 张立亮 范爱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 探讨游离前臂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5年12月,应用游离前臂静脉皮瓣修复10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2 cm×6.0 cm.结果 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早期肿胀并出现... 目的 探讨游离前臂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5年12月,应用游离前臂静脉皮瓣修复10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2 cm×6.0 cm.结果 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早期肿胀并出现瘀血;其中4例有水疱形成,术后7~10 d水疱逐渐消退并吸收;2例皮瓣边缘坏死,予扩创后植皮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0~12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质地适中,弹性较好,其中3例色素沉着,其余7例皮瓣的颜色和质地接近正常.皮瓣感觉S2~S3+.皮瓣供区无疼痛,无瘢痕增生.结论 游离前臂静脉皮瓣位置表浅,易切取,疗效满意,是治疗手指皮肤缺损的可行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静脉皮瓣 手指 修复 缺损
下载PDF
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立亮 冯铁成 +3 位作者 何志 范爱民 刘方刚 柯荣军 《东南国防医药》 2017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8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2 cm×3.0 cm。结果术后28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3例术后第l... 目的探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8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2 cm×3.0 cm。结果术后28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3例术后第l天皮瓣出现暗红,有水泡形成,拆除皮瓣蒂部部分缝线后,血运改善,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中2例术后2月出现甲床处疼痛,经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时间9~12月,平均随访10.5月。拇指皮瓣颜色与周围组织相近,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触、痛觉恢复。皮瓣感觉S1~S3,指间关节活动良好。皮瓣供区无疼痛,无瘢痕增生。结论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解剖恒定、皮瓣质量好等特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 拇指 修复 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