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鲍中华
郭俊芳
+5 位作者
张国辉
真亚
李卫东
汪建飞
孙琴芳
张凤琴
《现代医学》
2008年第6期397-399,共3页
目的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50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QRS波的形态、宽度以及术前、术...
目的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50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QRS波的形态、宽度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之间的运动延迟(SPWMD)和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IVMD)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LVEF、SPWMD及IVM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术前相比,RVS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波间期无明显变化,而RVA组较术前及RVS组显著延长(均P<0.05)。术后3个月随访,RVS组LVEF、SPWMD、IVMD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RVA组LVEF较术前下降,SPWMD、IVMD较术前延长;与RVS组相比,RVA组LVEF显著下降,SPWMD、IVMD显著延长(均P<0.05)。结论RVA起搏使左、右心室不同步,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双心室的同步性,比RVA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右心室间隔部
右心室心尖部
心脏同步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alsalva窦内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2
作者
鲍中华
郭俊芳
+4 位作者
张国辉
真亚
李卫东
孙琴芳
张凤琴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11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Valsalva窦内起源奎陛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疗效。方法18例起源于主动脉Valsalva窦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男6例,女12例,均伴有明显的症状,但排除器质性心脏病。采用Valsalva窦内激...
目的评价主动脉Valsalva窦内起源奎陛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疗效。方法18例起源于主动脉Valsalva窦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男6例,女12例,均伴有明显的症状,但排除器质性心脏病。采用Valsalva窦内激动标测法,在局部心内电图室波最早处放电消融,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评价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点与冠状动脉开口以及主动脉瓣的解剖学关系。结果18例患者均消融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和术前相比,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室性期前收缩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74(12399,26812)/24h与4(1,7)/24h,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主动脉Valsalva窦内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激动顺序标测可安全有效地指导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主动脉Valsalva窦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郭俊芳
鲍中华
+5 位作者
张国辉
真亚
李卫东
汪建飞
孙琴芳
张凤琴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评价在房室顺序起搏治疗中,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4例,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组。...
目的评价在房室顺序起搏治疗中,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4例,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组。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QRS波形态和宽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IVMD)和血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RVA组起搏心电图QRS时限增宽[(187.00±15.67)ms与(94.00±9.17)ms,t=15.98,P〈0.05],LVEF下降[(53.70±1.34)%与(58.60±1.65)%,t=7.30,P〈0.05],IVMD延长[(43.20±6.79)ms与(15.00±4.08)ms,t=7.75,P〈0.05],BNP升高[(89.70±8.30)ng/L与(40.00±4.73)ng/L,t=16.44,P〈0.05],而RVS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术后和RVA组相比,RVS组QRS时限缩短[(119.00±7.38)ms与(187.00±15.67)ms,t=12.42,P〈0.05],LVEF增加[(57.00±2.00)%与(53.70±1.34)%,t=4.09,P〈0.05],而IVMD缩短[(19.00±4.59)ms与(43.20±6.79)ms,t=7.94,P〈0.05],BNP降低[(44.20±9.18)ng/L与(89.70±8.30)ng/L,t=11.62,P〈0.05]。结论和传统的RVA起搏相比,RVS起搏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双心室的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RVS起搏比RVA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右心室间隔部
右心室心尖部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鲍中华
郭俊芳
张国辉
真亚
李卫东
汪建飞
孙琴芳
张凤琴
机构
镇江市
第一
人民
医院
江苏
大学
附属
人民
医院
心内科
出处
《现代医学》
2008年第6期397-399,共3页
文摘
目的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50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QRS波的形态、宽度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之间的运动延迟(SPWMD)和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IVMD)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LVEF、SPWMD及IVM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术前相比,RVS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波间期无明显变化,而RVA组较术前及RVS组显著延长(均P<0.05)。术后3个月随访,RVS组LVEF、SPWMD、IVMD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RVA组LVEF较术前下降,SPWMD、IVMD较术前延长;与RVS组相比,RVA组LVEF显著下降,SPWMD、IVMD显著延长(均P<0.05)。结论RVA起搏使左、右心室不同步,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双心室的同步性,比RVA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右心室间隔部
右心室心尖部
心脏同步性
Keywords
cardiac pacing
right ventricular septum
fight ventricular apex
cardiac synchrony
分类号
R318.1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alsalva窦内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2
作者
鲍中华
郭俊芳
张国辉
真亚
李卫东
孙琴芳
张凤琴
机构
江苏
省
镇江市
第一
人民
医院
心内科
江苏
大学
附属
人民
医院
心内科
出处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11期1140-1142,共3页
文摘
目的评价主动脉Valsalva窦内起源奎陛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疗效。方法18例起源于主动脉Valsalva窦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男6例,女12例,均伴有明显的症状,但排除器质性心脏病。采用Valsalva窦内激动标测法,在局部心内电图室波最早处放电消融,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评价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点与冠状动脉开口以及主动脉瓣的解剖学关系。结果18例患者均消融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和术前相比,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室性期前收缩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74(12399,26812)/24h与4(1,7)/24h,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主动脉Valsalva窦内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激动顺序标测可安全有效地指导消融治疗。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主动脉Valsalva窦
射频消融
Keywords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ortic sinus of Valsalva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郭俊芳
鲍中华
张国辉
真亚
李卫东
汪建飞
孙琴芳
张凤琴
机构
江苏
省
镇江市
第一
人民
医院
心内科
江苏
大学
附属
人民
医院
心内科
出处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5期476-479,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价在房室顺序起搏治疗中,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4例,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组。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QRS波形态和宽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IVMD)和血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RVA组起搏心电图QRS时限增宽[(187.00±15.67)ms与(94.00±9.17)ms,t=15.98,P〈0.05],LVEF下降[(53.70±1.34)%与(58.60±1.65)%,t=7.30,P〈0.05],IVMD延长[(43.20±6.79)ms与(15.00±4.08)ms,t=7.75,P〈0.05],BNP升高[(89.70±8.30)ng/L与(40.00±4.73)ng/L,t=16.44,P〈0.05],而RVS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术后和RVA组相比,RVS组QRS时限缩短[(119.00±7.38)ms与(187.00±15.67)ms,t=12.42,P〈0.05],LVEF增加[(57.00±2.00)%与(53.70±1.34)%,t=4.09,P〈0.05],而IVMD缩短[(19.00±4.59)ms与(43.20±6.79)ms,t=7.94,P〈0.05],BNP降低[(44.20±9.18)ng/L与(89.70±8.30)ng/L,t=11.62,P〈0.05]。结论和传统的RVA起搏相比,RVS起搏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双心室的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RVS起搏比RVA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右心室间隔部
右心室心尖部
血流动力学
Keywords
Cardiac pacing
Right ventricular septum
Right ventricular apex
Hemodynamics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
鲍中华
郭俊芳
张国辉
真亚
李卫东
汪建飞
孙琴芳
张凤琴
《现代医学》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Valsalva窦内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鲍中华
郭俊芳
张国辉
真亚
李卫东
孙琴芳
张凤琴
《中国综合临床》
2009
0
原文传递
3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郭俊芳
鲍中华
张国辉
真亚
李卫东
汪建飞
孙琴芳
张凤琴
《中国综合临床》
201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