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抢救创伤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创伤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按复苏方式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对照组)。观察组20例,维持平均动脉压...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抢救创伤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创伤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按复苏方式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对照组)。观察组20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 mm Hg左右和对照组20例,维持MAP在70 mm Hg左右。分析两种液体复苏方式对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H值、氧合指数、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损伤严重评分(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b、Hct、Plt、PT、APTT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经急诊两种不同输液方案处理并转入ICU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氧合指数、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酐(Cr)、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抢救创伤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创伤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按复苏方式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对照组)。观察组20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 mm Hg左右和对照组20例,维持MAP在70 mm Hg左右。分析两种液体复苏方式对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H值、氧合指数、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损伤严重评分(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b、Hct、Plt、PT、APTT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经急诊两种不同输液方案处理并转入ICU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氧合指数、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酐(Cr)、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