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双极股骨头SuperPATH入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4
1
作者 夏良政 李胜华 +6 位作者 袁中山 邓英虎 朱东起 叶文胜 许安平 余涛 黄德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953-2960,共8页
背景:传统后外侧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切口大,需切断外旋肌群,康复时间慢;Super PATH技术切口小、不切断任何肌肉、保留了关节囊,可快速康复,但需特殊器械、假体,价格昂贵;改良普通器械,利用Super PATH技术,使用普通双极股骨头置换,技术可... 背景:传统后外侧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切口大,需切断外旋肌群,康复时间慢;Super PATH技术切口小、不切断任何肌肉、保留了关节囊,可快速康复,但需特殊器械、假体,价格昂贵;改良普通器械,利用Super PATH技术,使用普通双极股骨头置换,技术可行,便于推广。目的:通过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比,探讨改良、利用普通器械,使用普通一体柄双极股骨头,通过Super PATH入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6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0例采用Super PATH入路,改良普通器械,使用普通一体柄人工双极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对照组32例采用后外侧入路,使用普通器械及普通一体柄双极股骨头进行置换。通过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换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置换后下地时间、目测类比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照研究,评价置换效果。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获得10-38个月的随访;(2)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置换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置换后下地时间、置换后1周目测类比评分、置换后1,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3)而在手术时间方面,试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4)在置换后3个月目测类比评分以及置换后6个月Harris评分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提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改良器械后利用普通一体柄人工双极股骨头Super PATH入路进行微创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的优点,术后可快速恢复,即可减轻术后疼痛,又可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股骨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组织工程 改良 SuperPATH入路 后外侧入路 双极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TGF-β、BMP-2、VEGF和PD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2
作者 董寅鹏 邓英虎 +2 位作者 张韬 朱瑞 周涵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218-225,共8页
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是临床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骨愈合过程被证实与生长因子紧密联系。本文对骨愈合过程中活跃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可能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治... 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是临床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骨愈合过程被证实与生长因子紧密联系。本文对骨愈合过程中活跃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可能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下载PDF
常规器械SuperPATH入路与前外侧入路行股骨头置换:随机对照疗效比较
3
作者 季冬 夏良政 +5 位作者 江云云 汪康 邓英虎 朱东起 袁中山 李胜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4833-4838,共6页
背景:前外侧入路股骨头置换的切口较大,切断的肌肉需要时间愈合,康复慢;SuperPATH入路的切口很小,不切断肌肉,康复快,但需特殊的人工假体及专用器械,费用高。目的:比较常规器械SuperPATH入路与前外侧入路进行股骨头置换的疗效。方法:201... 背景:前外侧入路股骨头置换的切口较大,切断的肌肉需要时间愈合,康复慢;SuperPATH入路的切口很小,不切断肌肉,康复快,但需特殊的人工假体及专用器械,费用高。目的:比较常规器械SuperPATH入路与前外侧入路进行股骨头置换的疗效。方法:2016年12月到2018年8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SuperPATH入路组(试验组)21例,前外侧入路组(对照组)22例,均使用常规器械、人工双极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手术,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开皮肤到关闭切口的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变化、术后开始下地的时间、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了24-36个月的随访。手术切口长度、切开皮肤到关闭切口的时间、术后开始下地的时间、术后1周目测类比评分、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变化、术后3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使用常规器械、人工股骨头进行SuperPATH入路股骨头置换,相比前外侧入路,具有切口短、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常规器械 双极股骨头置换 SuperPATH 前外侧 入路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骨折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欣 王惠 +2 位作者 宣善治 俞超 张明凯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固定系统(OBS)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应用OBS治疗的64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6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4.3岁;骨折类型:闭合性粉碎性...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固定系统(OBS)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应用OBS治疗的64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6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4.3岁;骨折类型: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38例,伴有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的患者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20 d,平均13.6 d;根据骨折术后愈合时间、皮肤软组织缺损覆盖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康复情况评估疗效。结果64例患者术后获12~50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术后3~8个月骨折端开始有明显的骨痂形成,术后9~18个月已达骨性愈合,踝关节及膝关节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皮肤缺损患者在行固定术后3~6周达完全愈合,皮肤完全覆盖骨面。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定患肢功能:优28例,良30例,中6例,优良率90.6%。结论OBS对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粉碎性、多段性等复杂胫骨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软组织损伤 外固定器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原文传递
EMSCs复合CPC支架体外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5
作者 陈琛 许安平 《医学信息》 2020年第23期68-72,共5页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对鼻粘膜间充质干细胞(EMSCs)体外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取出SD大鼠的全层鼻粘膜行体外培养并扩增EMSCs,选取第三代生长状况良好的EMSCs与CPC混合培养,行成骨诱导14天。将EMSCs/CPC设定为CPC材料组,单纯EMSCs...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对鼻粘膜间充质干细胞(EMSCs)体外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取出SD大鼠的全层鼻粘膜行体外培养并扩增EMSCs,选取第三代生长状况良好的EMSCs与CPC混合培养,行成骨诱导14天。将EMSCs/CPC设定为CPC材料组,单纯EMSCs培养为对照组。ALP检测两组EMSCs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法测定钙结节面积大小,免疫印迹法检测成骨诱导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鬼笔环肽染色法动态观察EMSCs在CPC表面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CPC对EMSCs增殖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PC材料组较对照组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成骨诱导14 d后较高,染色程度深;茜素红染色中CPC材料组的钙结节更大;鬼笔环肽染色液染色第3天EMSCs形态呈圆形,细胞形态未完全伸展,第7天EMSCs呈长梭型,第14天后EMSCs成堆生长;免疫印迹法检测CPC材料组表达collagen I和osteocalcin高于对照组(P<0.05);②细胞接种后,CPC材料组和对照组随在前5 d内保持正常的增殖速度,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第7天开始可见明显的促进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是一种优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能够促进EMSCs体外增殖以及诱导成骨,EMSCs与CPC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Cs CPC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胸痛联合APP在促进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中应用研究
6
作者 孙林丽 汪坤 +1 位作者 严凌 邓英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94-596,共3页
目的:评价胸痛联合APP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胸痛联合APP启用前(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4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纳入对照组,将启用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实施PCI手术的7... 目的:评价胸痛联合APP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胸痛联合APP启用前(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4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纳入对照组,将启用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实施PCI手术的76例STEMI病人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病人首诊医师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双抗给药时间、导丝通过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首诊医师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双抗给药时间、导丝通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院内死亡率为2.63%(2/76),与对照组的9.30%(4/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中应用胸痛联合APP能有效缩短STEMI病人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胸痛中心 胸痛联合AP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