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病理分期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行ARM后水肿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汪海仪 夏飞 +1 位作者 吴宝潮 王筝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反向腋窝淋巴结示踪(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后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与不同病理分期和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所有乳腺癌患者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ARM术,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术后分析不同的病理分期... 目的:探讨反向腋窝淋巴结示踪(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后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与不同病理分期和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所有乳腺癌患者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ARM术,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术后分析不同的病理分期和不同的分子分型患者间的上肢水肿情况。结果:依据病理分期分组和分子分型分组的病例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分期组间水肿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1,P<0.05);分子分型组间水肿发生情况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205,P<0.05)。分期较晚及分子分型为Her2阳性或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术后更容易患上肢淋巴水肿。上肢淋巴水肿组年龄大于50岁和体质量指数大于25 kg·m^(-2)者分别占65.6%(21/32)和73.9%(17/23),显著高于非上肢淋巴水肿组的31.0%(9/29)和34.2%(13/3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放射治疗与否、糖尿病及饮酒史后,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是乳腺癌治疗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ARM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与患者病理分期和分子分型均具有相关性,对年龄大于50岁和体质量指数大于25 kg·m^(-2)的患者在治疗中应予以高度重视,避免淋巴水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分型 病理分期 乳腺癌 ARM技术 淋巴水肿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丹 李鸿君 +1 位作者 万立松 徐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305-1308,1318,共5页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1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55)和预后良好组(n=9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1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55)和预后良好组(n=9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预后良好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糖尿病比例、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手术时间、病程均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糖尿病、病程、D-D水平均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病程、D-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4、0.660、0.902、0.735、0.769,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5岁、25.17 kg/m^(2)、62 min、5年、0.04μg/ml。结论 年龄、BMI、手术时间、糖尿病、病程、D-D水平均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意对这些高危患者给予针对性监测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微创处理溃疡周围相关静脉在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江 王晓天 +1 位作者 王筝 金良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7期580-583,共4页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性溃疡周围相关静脉及其下方静脉团的分布特点,探讨微创手术处理下肢性溃疡周围相关静脉对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性溃疡周围相关静脉及其下方静脉团的分布特点,探讨微创手术处理下肢性溃疡周围相关静脉对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28例)和保守治疗组(29例)。分别统计2组患者溃疡周围相关静脉的数量及下方静脉团的存在情况,比较微创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溃疡周围相关静脉数量及溃疡下方静脉团的存在情况与溃疡直径呈明显正相关。当溃疡直径小于2cm时,2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溃疡直径大于等于2cm时,微创手术组患者溃疡创面的愈合时间短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处理大隐静脉主干的同时微创处理下肢静脉性溃疡周围相关静脉能加速溃疡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溃疡周围相关静脉 下肢静脉性溃疡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小切口 激光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金良 徐江 +1 位作者 汪丹青 王筝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1483-1488,共6页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是一种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可引起肠壁水肿、肠壁血液循环障碍、肠道细菌移位、败血症、肠道坏死、腹腔感染、腹腔积液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还可发生血...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是一种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可引起肠壁水肿、肠壁血液循环障碍、肠道细菌移位、败血症、肠道坏死、腹腔感染、腹腔积液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还可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目前以肠系膜血管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为主,治疗方式以禁食、补液、预防性抗感染、抗凝等保守措施为主,对于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恶化的患者,可采用血管腔内治疗,若出现肠管坏死,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血管腔内治疗途径包括经皮经肝、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直接途径,经肠系膜上动脉的间接途径,动静脉联合途径,经皮经脾途径等,不同途径的适应证侧重有所不同。腔内治疗方式包括吸栓、碎栓、溶栓等,以溶栓最常见,诊治的及时性与预后情况密切相关。AMVT诊治过程中应贯彻损伤控制性外科与多学科协作的理念以及进阶式的诊断、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腔内治疗 肠系膜缺血 抗凝治疗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素2通过Ras-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杰 严凌 黄多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973-979,共7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2(Mfn2)基因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乳鼠心肌细胞经缺氧/复氧(H/Re)处理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用Mfn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Mfn2)感染经缺氧复氧处理的乳鼠心肌细...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2(Mfn2)基因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乳鼠心肌细胞经缺氧/复氧(H/Re)处理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用Mfn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Mfn2)感染经缺氧复氧处理的乳鼠心肌细胞。采用TUNEL染色、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Mfn2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凋亡路径中Bcl-2蛋白、Bax蛋白、Caspase-9以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TUNEL染色发现Adv-Mfn2感染乳鼠心肌细胞后,细胞凋亡较H/Re组和Adv-LacZ组显著减少。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Adv-Mfn2组心肌细胞凋亡较H/Re组及Adv-LacZ组明显减少,且这一作用呈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v-Mfn2组中Bcl-2蛋白表达较H/Re组和Adv-LacZ感染组上升,Bax蛋白表达下降,各组中Caspase-9的表达变化与Bax相同,Adv-Mfn2组的p-Akt蛋白表达水平则较H/Re组和Adv-LacZ感染组明显上升。结论:Mfn2基因主要通过正向调控Ras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Akt的磷酸化水平,使Bcl-2蛋白表达量增加,Bax蛋白表达量降低,抑制Caspase-9活化,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素2 腺病毒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功能及PCI术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多新 周杰 +4 位作者 严凌 李必龙 叶露 林松 赵莹莹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95-397,共3页
冠心病是一种老龄化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老年冠心病病人行PCI术的数量逐年增加。对于冠心病中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GRACE评分被指南... 冠心病是一种老龄化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老年冠心病病人行PCI术的数量逐年增加。对于冠心病中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GRACE评分被指南推荐为危险分层工具以指导临床决策^([1])。而针对稳定型冠心病,目前仍缺乏一种良好的风险评估工具,特别是老年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冠心病 病人心功能 冠心病治疗 临床决策 非ST段抬高 PCI术 稳定型冠心病
下载PDF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5
7
作者 江世芳 王筝 +2 位作者 阮小菱 汪海仪 吴婷婷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总结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手术的护理经验,探讨改良后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对2011年2~11月32例(共41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手术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手... 目的:总结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手术的护理经验,探讨改良后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对2011年2~11月32例(共41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手术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手术围手术期周详的护理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激光手术 手术配合护理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危险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茹 潘令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685-468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F分为AF组与非AF组,进行相关因素对比。结果两组性别、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合并糖尿病、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F分为AF组与非AF组,进行相关因素对比。结果两组性别、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合并糖尿病、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尿素氮(BUN)、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PG)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体重指数(BMI)、心功能分级、脑血管疾病病史、心脏超声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个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LAD、左室重量指数是高血压患者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LAD较大、左室重量指数较高是高血压患者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备上述因素的患者,应及早给予相应干预,降低AF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左束支不同部位起搏的临床特点分析
9
作者 乔建忠 张斌 +2 位作者 汪杰 潘令新 熊恩来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3455-3459,3464,共6页
目的研究左束支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QRS波时限、形态及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该院符合起搏适应证并成功行左束支起搏(LBBP)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起搏后的体表心电图形态,将受试者分成左束支主干起搏(L... 目的研究左束支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QRS波时限、形态及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该院符合起搏适应证并成功行左束支起搏(LBBP)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起搏后的体表心电图形态,将受试者分成左束支主干起搏(LBTP)组与左束支分支起搏(LBFP)组,LBFP组再细分为左后分支起搏(LPFP)组与左前分支起搏(LAFP)组。记录各组起搏后心电图QRS波的时限、形态,术中、术后3个月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电极感知、电极阻抗),术前、术后3个月的血B型钠尿肽(BNP)水平。观察各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BTP组起搏后QRS波时限(103.91±7.86)ms低于LBFP组的(108.43±8.7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FP组起搏后QRS波时限(108.51±8.93)ms与LAFP组(108.29±8.51)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后V1导联QRS波形态分布以Qr型为主,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TP组与LBFP组、LPFP组与LAFP组术中和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电极感知、电极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TP组与LBFP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TP在心室电同步性方便优于LBFP,两者术中和术后3个月起搏参数均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主干起搏 左束支分支起搏 QRS波时限 QRS波形态 起搏参数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联合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初步应用
10
作者 张斌 乔建忠 +3 位作者 汪杰 潘令新 王园 熊恩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585-590,共6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LBBP)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并评估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LBBP联合左心室心外膜起搏(LVEP)以优化CRT(联合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11例,评估成功...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LBBP)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并评估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LBBP联合左心室心外膜起搏(LVEP)以优化CRT(联合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11例,评估成功率及安全性。比较术前、术中不同起搏方式及术后QRS宽度,随访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评估LBBP优化CRT对心功能改善的效果。结果11例患者平均年龄(68.7±9.5)岁,行联合起搏成功7例。术前、LVEP、LBBP及联合起搏后心电图平均QRS宽度分别为163.6 ms、151.4 ms、125.7 ms、129.3 ms,其中联合起搏QRS宽度分别低于术前(P<0.001)及LVEP(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与LB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BP后QRS宽度低于LV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个月后,联合起搏LVEF由术前31.7%上升至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NYHA心功能分级、LVEDd及心胸比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BBP联合LVEP以优化CRT可行性高,能够改善心脏电同步性及心功能,可能成为后期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束支起搏 左心室心外膜起搏 优化
下载PDF
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潘令新 熊恩来 +3 位作者 杜慧玲 乔建忠 张斌 严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非瓣膜性房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住院患者113例,其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3例为研究组,其余5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非瓣膜性房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住院患者113例,其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3例为研究组,其余5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测生化指标,然后计算血清non-HDL-C水平,并收集临床基线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2.67±0.88)mmol/L]低于对照组[(3.30±0.90)m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non-HDL-C(OR=0.450,95%CI:0.272~0.746)是非瓣膜性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而高水平的血尿酸(OR=1.006,95%CI:1.002~1.010)是非瓣膜性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on-HDL-C与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高水平的non-HDL-C可能是非瓣膜性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CT对比剂跟踪技术在静脉血栓栓塞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长青 姚金龙 +4 位作者 王筝 董云红 柴辉 徐江 金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15-2419,共5页
目的探讨两次对比剂跟踪触发技术在肺动脉及双下肢深静脉CT联合成像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病(VTE)中的可行性。方法搜集临床拟诊肺动脉和(或)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6例,共120次CT检查,全部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通过跟踪上腔静脉(阈值均为80 HU)... 目的探讨两次对比剂跟踪触发技术在肺动脉及双下肢深静脉CT联合成像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病(VTE)中的可行性。方法搜集临床拟诊肺动脉和(或)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6例,共120次CT检查,全部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通过跟踪上腔静脉(阈值均为80 HU)及下腔静脉(按阈值为130 HU、140 HU、150 HU及160 HU随机平均分为四组)的方法,分别进行肺动脉和下肢静脉CT联合成像,对靶血管CT值和图像质量进行观察。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SNK-q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Nemenyi),各组间行两两比较。结果肺动脉图像1级97.5%,2级1.7%,3级0.8%,无血栓的肺动脉平均CT值约417.4 HU,而下肢静脉成像中130 HU组与140 HU组,150 HU组与160 HU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组间互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150 HU组与160 HU组图像优秀率分别高于130 HU和140 HU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次对比剂跟踪触发技术操作简便,可运用于肺动脉及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并将触发点设为下腔静脉,阈值设定为150 HU或160HU,是256层螺旋CT对比剂跟踪触发技术下肢静脉成像的较好条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病 肺动脉 下肢深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腔内激光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筝 汪海仪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进的腔内激光手术技巧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传统的和改进后的腔内激光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进组的手术方式,其疗效在切口数目、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传统组... 目的:探讨改进的腔内激光手术技巧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传统的和改进后的腔内激光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进组的手术方式,其疗效在切口数目、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上两者无明显差异;改进组的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改进组的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也明显下降。结论:改进的腔内激光手术方式适应证更广,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有更好的美存度和微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下肢 激光
下载PDF
甲状腺术后出血12例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宝潮 徐江 +2 位作者 王德志 汪胜利 夏飞 《安徽医学》 2013年第6期749-750,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以及甲状腺术后出血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1 151例甲状腺手术后12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手术后出血共12例,发生率为1.04%,其中颈前静脉出血者3例,甲状腺残面出血3例...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以及甲状腺术后出血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1 151例甲状腺手术后12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手术后出血共12例,发生率为1.04%,其中颈前静脉出血者3例,甲状腺残面出血3例,颈前肌群出血4例,甲状腺上动脉出血1例,皮下血肿1例。所有病例经及时治疗处理止血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后及时诊断处理,是降低甲状腺术后出血及导致死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术后出血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乙胺碘呋酮治疗心律失常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茹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6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乙胺碘呋酮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乙胺碘呋酮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确诊为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25例(采用乙胺碘呋酮进行治疗)与对照组25例(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并... 目的探讨乙胺碘呋酮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乙胺碘呋酮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确诊为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25例(采用乙胺碘呋酮进行治疗)与对照组25例(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乙胺碘呋酮进行治疗,不仅可提高对病情的临床疗效,还有效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律功能,相比心律平而言,更为安全可靠,值得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胺碘吠酮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STEMI患者尿酸及冠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凌 朱春甲 +2 位作者 周杰 汪坤 李必龙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57-459,4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血流及尿酸的影响。方法:入选在发病后12 h内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PCI术后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血流及尿酸的影响。方法:入选在发病后12 h内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PCI术后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日;负荷治疗组46例,PCI术前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术后继续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日。并根据初始血清尿酸水平将两组再各分为正常尿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观察用药前后两组尿酸水平、PCI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负荷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剂量组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27.2%vs.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术前尿酸水平与冠脉无复流发生正相关,而服用瑞舒伐他汀与冠脉无复流发生负相关。结论:PCI术前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STEMI患者血尿酸水平,可减少PCI术中无复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尿酸 无复流
下载PDF
识别两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
17
作者 方浩 陈大年 +1 位作者 方玉莹 章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230-235,共6页
导管消融术是目前症状性药物难治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消融术后的高复发率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甚至一部分患者即使进行二次导管消融术,仍遭受房颤复发的困扰。因此,我们旨在分析二次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特征... 导管消融术是目前症状性药物难治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消融术后的高复发率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甚至一部分患者即使进行二次导管消融术,仍遭受房颤复发的困扰。因此,我们旨在分析二次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特征,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首次及二次导管消融术后恢复窦律的房颤患者和二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二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结果: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二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较多为非阵发性房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阵发性房颤、首次消融术后复发时间短及二次消融术中右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是二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353、4.748、0.910,每组 P <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668~0.905。结论:房颤患者二次导管消融术后1年复发率约为62.1%,非阵发性房颤、首次消融术后复发时间短及二次消融术中右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是其有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二次导管消融 复发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胸外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8
作者 祝文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探讨胸外手术护理期间展开PDCA循环管理法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60例胸外手术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前者在胸外手术期间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后者开展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不同管... 探讨胸外手术护理期间展开PDCA循环管理法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60例胸外手术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前者在胸外手术期间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后者开展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两组患者护理安全、胸外手术综合得分、护理服务质量得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管理方式下,观察组患者各项不安全几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胸外手术护理管理中,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各项服务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各项操作中,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获得手术医生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式为胸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规范了各项操作,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胸外手术护理 护理安全 护理服务质量 合格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中血栓抽吸对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方斌 刘倩 +4 位作者 朱红涛 汪坤 周杰 李必龙 严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予血栓抽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其中血栓抽吸+PCI组30例,PCI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峰值、ST段抬高...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予血栓抽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其中血栓抽吸+PCI组30例,PCI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峰值、ST段抬高最高导联术后2 h回落幅度、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术中血流情况及院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PCI组比较,血栓抽吸+PCI组肌酸激酶峰值明显下降、ST段回落幅度明显增大、心脏功能和结构及心肌组织灌注明显改善。结论:血栓抽吸术的应用可改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
20
作者 祝文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91-93,共3页
将优质护理干预运用于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抽取我院近年来(介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范围内)接收的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计80例,作随机分组处理,列入对照组中的40例将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40... 将优质护理干预运用于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抽取我院近年来(介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范围内)接收的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计80例,作随机分组处理,列入对照组中的40例将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40例则将以优质护理方案为中心展开。评估对比两组相关护理指标,包括舒适度、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对应相关舒适度评分存在较大差异,即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就生活质量评分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的再测结果中,观察组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对应住院时间相差较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结果虽提示(P>0.05),但相比之下,观察组对应总发生率更低。经对满意度加以评估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00%、75.00%,提示(P<0.05)。结论:在大隐静脉曲张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获得较常规护理更理想的护理效果,以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尤为突出。此外,经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对应住院时间也相对较低,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亦更低,更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临床实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 优质护理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