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融合素2通过Ras-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杰 严凌 黄多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973-979,共7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2(Mfn2)基因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乳鼠心肌细胞经缺氧/复氧(H/Re)处理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用Mfn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Mfn2)感染经缺氧复氧处理的乳鼠心肌细...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2(Mfn2)基因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乳鼠心肌细胞经缺氧/复氧(H/Re)处理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用Mfn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Mfn2)感染经缺氧复氧处理的乳鼠心肌细胞。采用TUNEL染色、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Mfn2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凋亡路径中Bcl-2蛋白、Bax蛋白、Caspase-9以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TUNEL染色发现Adv-Mfn2感染乳鼠心肌细胞后,细胞凋亡较H/Re组和Adv-LacZ组显著减少。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Adv-Mfn2组心肌细胞凋亡较H/Re组及Adv-LacZ组明显减少,且这一作用呈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v-Mfn2组中Bcl-2蛋白表达较H/Re组和Adv-LacZ感染组上升,Bax蛋白表达下降,各组中Caspase-9的表达变化与Bax相同,Adv-Mfn2组的p-Akt蛋白表达水平则较H/Re组和Adv-LacZ感染组明显上升。结论:Mfn2基因主要通过正向调控Ras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Akt的磷酸化水平,使Bcl-2蛋白表达量增加,Bax蛋白表达量降低,抑制Caspase-9活化,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素2 腺病毒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功能及PCI术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多新 周杰 +4 位作者 严凌 李必龙 叶露 林松 赵莹莹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95-397,共3页
冠心病是一种老龄化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老年冠心病病人行PCI术的数量逐年增加。对于冠心病中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GRACE评分被指南... 冠心病是一种老龄化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老年冠心病病人行PCI术的数量逐年增加。对于冠心病中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GRACE评分被指南推荐为危险分层工具以指导临床决策^([1])。而针对稳定型冠心病,目前仍缺乏一种良好的风险评估工具,特别是老年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冠心病 病人心功能 冠心病治疗 临床决策 非ST段抬高 PCI术 稳定型冠心病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危险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茹 潘令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685-468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F分为AF组与非AF组,进行相关因素对比。结果两组性别、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合并糖尿病、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F分为AF组与非AF组,进行相关因素对比。结果两组性别、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合并糖尿病、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尿素氮(BUN)、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PG)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体重指数(BMI)、心功能分级、脑血管疾病病史、心脏超声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个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LAD、左室重量指数是高血压患者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LAD较大、左室重量指数较高是高血压患者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备上述因素的患者,应及早给予相应干预,降低AF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左束支不同部位起搏的临床特点分析
4
作者 乔建忠 张斌 +2 位作者 汪杰 潘令新 熊恩来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3455-3459,3464,共6页
目的研究左束支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QRS波时限、形态及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该院符合起搏适应证并成功行左束支起搏(LBBP)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起搏后的体表心电图形态,将受试者分成左束支主干起搏(L... 目的研究左束支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QRS波时限、形态及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该院符合起搏适应证并成功行左束支起搏(LBBP)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起搏后的体表心电图形态,将受试者分成左束支主干起搏(LBTP)组与左束支分支起搏(LBFP)组,LBFP组再细分为左后分支起搏(LPFP)组与左前分支起搏(LAFP)组。记录各组起搏后心电图QRS波的时限、形态,术中、术后3个月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电极感知、电极阻抗),术前、术后3个月的血B型钠尿肽(BNP)水平。观察各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BTP组起搏后QRS波时限(103.91±7.86)ms低于LBFP组的(108.43±8.7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FP组起搏后QRS波时限(108.51±8.93)ms与LAFP组(108.29±8.51)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后V1导联QRS波形态分布以Qr型为主,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TP组与LBFP组、LPFP组与LAFP组术中和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电极感知、电极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TP组与LBFP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TP在心室电同步性方便优于LBFP,两者术中和术后3个月起搏参数均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主干起搏 左束支分支起搏 QRS波时限 QRS波形态 起搏参数
下载PDF
心理韧性在CHF患者负性情绪与自护能力间的中介效应
5
作者 李由 邓英虎 陈冲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6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理韧性、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Corne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对180例CH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AD评分与ESCA、CD-RIS...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理韧性、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Corne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对180例CH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AD评分与ESCA、CD-RISC评分呈负相关(P<0.01),ESCA评分与CD-RISC评分呈正相关(P<0.01)。心理韧性在CHF患者负性情绪与自护能力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14.08%。结论:CHF患者负性情绪与自护能力呈负相关,心理韧性为中介变量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负性情绪 自护能力 心理韧性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联合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初步应用
6
作者 张斌 乔建忠 +3 位作者 汪杰 潘令新 王园 熊恩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585-590,共6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LBBP)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并评估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LBBP联合左心室心外膜起搏(LVEP)以优化CRT(联合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11例,评估成功...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LBBP)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并评估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LBBP联合左心室心外膜起搏(LVEP)以优化CRT(联合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11例,评估成功率及安全性。比较术前、术中不同起搏方式及术后QRS宽度,随访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评估LBBP优化CRT对心功能改善的效果。结果11例患者平均年龄(68.7±9.5)岁,行联合起搏成功7例。术前、LVEP、LBBP及联合起搏后心电图平均QRS宽度分别为163.6 ms、151.4 ms、125.7 ms、129.3 ms,其中联合起搏QRS宽度分别低于术前(P<0.001)及LVEP(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与LB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BP后QRS宽度低于LV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个月后,联合起搏LVEF由术前31.7%上升至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NYHA心功能分级、LVEDd及心胸比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BBP联合LVEP以优化CRT可行性高,能够改善心脏电同步性及心功能,可能成为后期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束支起搏 左心室心外膜起搏 优化
下载PDF
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潘令新 熊恩来 +3 位作者 杜慧玲 乔建忠 张斌 严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非瓣膜性房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住院患者113例,其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3例为研究组,其余5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非瓣膜性房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住院患者113例,其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3例为研究组,其余5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测生化指标,然后计算血清non-HDL-C水平,并收集临床基线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2.67±0.88)mmol/L]低于对照组[(3.30±0.90)m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non-HDL-C(OR=0.450,95%CI:0.272~0.746)是非瓣膜性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而高水平的血尿酸(OR=1.006,95%CI:1.002~1.010)是非瓣膜性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on-HDL-C与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高水平的non-HDL-C可能是非瓣膜性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识别两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
8
作者 方浩 陈大年 +1 位作者 方玉莹 章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230-235,共6页
导管消融术是目前症状性药物难治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消融术后的高复发率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甚至一部分患者即使进行二次导管消融术,仍遭受房颤复发的困扰。因此,我们旨在分析二次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特征... 导管消融术是目前症状性药物难治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消融术后的高复发率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甚至一部分患者即使进行二次导管消融术,仍遭受房颤复发的困扰。因此,我们旨在分析二次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特征,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首次及二次导管消融术后恢复窦律的房颤患者和二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二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结果: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二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较多为非阵发性房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阵发性房颤、首次消融术后复发时间短及二次消融术中右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是二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353、4.748、0.910,每组 P <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668~0.905。结论:房颤患者二次导管消融术后1年复发率约为62.1%,非阵发性房颤、首次消融术后复发时间短及二次消融术中右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是其有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二次导管消融 复发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乙胺碘呋酮治疗心律失常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茹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6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乙胺碘呋酮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乙胺碘呋酮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确诊为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25例(采用乙胺碘呋酮进行治疗)与对照组25例(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并... 目的探讨乙胺碘呋酮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乙胺碘呋酮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确诊为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25例(采用乙胺碘呋酮进行治疗)与对照组25例(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乙胺碘呋酮进行治疗,不仅可提高对病情的临床疗效,还有效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律功能,相比心律平而言,更为安全可靠,值得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胺碘吠酮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STEMI患者尿酸及冠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凌 朱春甲 +2 位作者 周杰 汪坤 李必龙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57-459,4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血流及尿酸的影响。方法:入选在发病后12 h内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PCI术后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血流及尿酸的影响。方法:入选在发病后12 h内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PCI术后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日;负荷治疗组46例,PCI术前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术后继续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日。并根据初始血清尿酸水平将两组再各分为正常尿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观察用药前后两组尿酸水平、PCI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负荷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剂量组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27.2%vs.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术前尿酸水平与冠脉无复流发生正相关,而服用瑞舒伐他汀与冠脉无复流发生负相关。结论:PCI术前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STEMI患者血尿酸水平,可减少PCI术中无复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尿酸 无复流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中血栓抽吸对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方斌 刘倩 +4 位作者 朱红涛 汪坤 周杰 李必龙 严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予血栓抽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其中血栓抽吸+PCI组30例,PCI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峰值、ST段抬高...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予血栓抽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其中血栓抽吸+PCI组30例,PCI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峰值、ST段抬高最高导联术后2 h回落幅度、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术中血流情况及院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PCI组比较,血栓抽吸+PCI组肌酸激酶峰值明显下降、ST段回落幅度明显增大、心脏功能和结构及心肌组织灌注明显改善。结论:血栓抽吸术的应用可改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的近期疗效评价
12
作者 汪坤 吴方斌 +1 位作者 周杰 朱春甲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23期82-84,共3页
目的评价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并需进行PCI治疗的患者59例,按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常规PCI治疗,观察... 目的评价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并需进行PCI治疗的患者59例,按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常规PCI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术前静脉输注替罗非班,起始30min内滴注速率为0.4μg/(kg.min),起始输注量完成后,继续以0.1μg/(kg.min)的速率维持输注,术后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36~48h。观察PCI前后TIMI血流、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出血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IMI、CTFC及LVEF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出血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的无复流和慢血流,提高TIMI 3级血流,并能改善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介入
原文传递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71例青年人心肌梗死患者和157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OR=12.368,95CI... 目的研究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71例青年人心肌梗死患者和157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OR=12.368,95CI%(1.379,23.343)〕,吸烟〔OR=3.922,95CI%(0.362,11.324)〕,酗酒〔OR=3.322,95CI%(1.128,12.343)〕,冠心病家族史〔OR=6.34,95CI%(1.234,12.342)〕是青年人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有自身的特点,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精细过滤输液器对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预防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精细过滤输液器对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预防。方法:将69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精细过... 目的:探讨精细过滤输液器对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预防。方法:将69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精细过滤输液器能够明显减少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精细过滤输液器 预防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汪杰 张斌 +2 位作者 赵永燕 熊恩来 刘玥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7期44-47,共4页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RVOTS)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RVA)的手术过程、起搏参数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符合永久起搏...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RVOTS)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RVA)的手术过程、起搏参数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符合永久起搏器置入指征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6例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各33例,测定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起搏QRS波宽度,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测定起搏参数(阈值、感知、阻抗)、心房脑钠钛(BNP)水平、及6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 33例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完成32例,并发症与心尖部起搏无差异;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长于心尖部起搏,起搏QRS波宽度时限短于心尖部起搏;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电极置入即刻阈值高于心尖部起搏,其余时间两组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均无差异;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BNP水平均高于术前,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BNP水平低于心尖部起搏;术后6个月BNP水平与QRS波宽度呈正相关。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手术可行,能够有效改善心室电机械同步性及心功能,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 起搏 心功能 B型钠尿肽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策略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杰 刘玥 蒋跃绒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5期9-11,117,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急剧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大面积蔓延成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延长寿命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急剧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大面积蔓延成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延长寿命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人类健康 缺血性卒中 外周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 经济发展
下载PDF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杜慧玲 汪杰 +1 位作者 熊恩来 张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101例,根据入院时RDW水平将其分为RDW升高组(40例)及RDW正常组(61例),...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101例,根据入院时RDW水平将其分为RDW升高组(40例)及RDW正常组(61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对两组出院后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和未再住院率,通过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评价影响因素。结果RDW升高组住院天数、糖尿病患病率高于RDW正常组,血红蛋白和肌酐清除率低于RDW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升高组未再住院率低于RDW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肌酐清除率、左室射血分数、脑利尿钠肽、RDW是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肌酐清除率、左室射血分数、RDW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RDW是慢性重度心力衰竭的预后的影响因素,可作为基层医院心力衰竭诊治的重要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心力衰竭 预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经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银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19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的术后护理特点。方法:将340例病人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70例,桡动脉组采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股动脉组采用股动脉途径行冠...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的术后护理特点。方法:将340例病人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70例,桡动脉组采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股动脉组采用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对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迷走神经反射、排便困难、皮下渗血和血肿、腰酸背疼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均是安全可行的,但经桡动脉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减轻病人痛苦,术后护理相对简单,病人更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术 护理
下载PDF
血浆脑钠肽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永燕 熊恩来 +1 位作者 张斌 杜慧玲 《微循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7-5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的评估价值。方法:85例ACS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另选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BNP、D-D水...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的评估价值。方法:85例ACS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另选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BNP、D-D水平;随访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死亡病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再发心源性疾病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D-D对患者预后评估价值,并据此计算生存率。结果:AMI组、UAP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更高(P<0.01);AMI组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和死亡患者共22例,其BN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再发心源性疾病和死亡患者(P<0.01);回归分析显示BNP、D-D是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BNP、D-D分别为239.60ng/ml、178.55mg/L对ACS预后评估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0.60%和77.10%,特异度分别为60.50%和64.20%)。BNP≤239.60ng/ml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BNP>239.60ng/ml者,D-D≤178.55mg/L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D-D>178.55mg/L者。结论:血浆BNP和D-D对评估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和患者死亡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浆脑钠肽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重度低血钾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芙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0期1215-1216,共2页
关键词 重度低血钾 补钾 观察与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