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状胬肉切除术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贾烨 赖兆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单眼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术前3d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I test,SIt)、结膜... 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单眼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术前3d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I test,SI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筛选出三项指标均异常患者96例(96眼),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A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术(B组)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C组),另选择三项指标均正常的患者25例(2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D组)。术后3个月行BUT、SI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3个月BUT分别为(9.8±1.5)s、(9.6±1.9)s和(10.2±1.5)s,与术前(6.7±1.3)s、(6.2±1.0)s、(6.6±1.3)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术后3个月BUT为(13.8±1.1)s,与术前(14.1±1.0)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术后3个月SIt、结膜杯状细胞计数较术前提高或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术前SIt、结膜杯状细胞计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对眼表损伤有修复作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泪膜破裂时间 泪液分泌试验 结膜印迹细胞学
下载PDF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文龙 贾烨 +2 位作者 邓勇 令狐燕 刘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5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切口选择不同分为两组... 目的比较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5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切口选择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选择透明角膜切口,B组选择改良巩膜隧道切口。术后随访3~6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d、1个月、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术源性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BCVA,同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d、1个月、3个月两组CCT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dB组CCT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C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组术后1d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64±0.25)D、(0.36±0.14)D,术后1个月分别为(0.51±0.26)D、(0.28±0.12)D,术后3个月分别为(0.48±0.18)D、(0.27±0.08)D;B组术后1d、1个月、3个月术源性散光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B组术后3个月BCVA及术后3d、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改良巩膜隧道切口较透明角膜切口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能减少术源性散光,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高度近视 白内障 透明角膜切口 巩膜隧道切口
下载PDF
单病种付费在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于静 向其元 《中国病案》 2017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精细化管理对单病种费用的控制。方法某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单眼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的全部患者600例,采用历史对照组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实施前、实施后、单病种...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精细化管理对单病种费用的控制。方法某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单眼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的全部患者600例,采用历史对照组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实施前、实施后、单病种付费后进行比较,比较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手术评价指标,住院费用主要构成变化,医疗机构实际补偿比例的变化。结果临床路径实施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7.75±0.72天、6764.60±92.69元、90.05%、4.98%;临床路径实施后,分别是6.35±0.67天、5865.60±50.17元、95.00%、4.00%;单病种付费后,分别是3.80±1.79天、5429.60±82.26元、97.00%、4.00%;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费用中的西药费、材料费、其他费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费显著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机构实际补偿比例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方式能够有效的节约卫生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路径 单病种付费
原文传递
颌面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桂国 谭代荣 +1 位作者 向其元 宋家军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35-636,共2页
目的 探讨颌面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颌面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一经确诊 ,早期采用皮质类固醇冲击疗法、脱水剂、血管扩张剂、光量子血液疗法、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结果  46例 ( 5 4眼 )中... 目的 探讨颌面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颌面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一经确诊 ,早期采用皮质类固醇冲击疗法、脱水剂、血管扩张剂、光量子血液疗法、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结果  46例 ( 5 4眼 )中治疗前无光感的 5眼经治疗后 3眼视力改善 ;治疗前光感的 2 2眼经治疗后 19眼视力提高。治疗前视力 0 .0 5~ 0 .1者 4眼 ,治疗后增至 5眼 ;治疗前视力 0 .4~ 0 .6者 4眼 ,治疗后增至 8眼 ;治疗前视力 0 .6以上者 1眼 ,治疗后增至 15眼。结论 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早期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且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外伤 间接性视神经损伤 治疗
下载PDF
鱼击致严重眼外伤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谭代荣 谢敏 +1 位作者 向其元 余桂国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74-875,共2页
关键词 草鱼 眼外伤
下载PDF
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于静 张明昌 向其元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眼)上皮型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每日8次;试验组球结膜下... 目的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眼)上皮型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每日8次;试验组球结膜下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隔日1次,每次0.5 mL,联合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每日8次,治疗3周。观察治疗后1、2、3周的治疗效果,随访2 a,观察其复发率。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2、3周的症状与体征评分分别为2.533±0.507、2.133±0.730、1.433±0.728,试验组分别为2.200±0.252、1.800±0.761、1.067±0.254,2组各相应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周2组间各时间对应点角膜知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第2、3周眼部炎症反应的治愈率分别为13.33%(4/30)、26.67%(8/30),试验组分别为33.33%(10/30)、6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a,对照组复发率为26.67%,试验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更昔洛韦滴眼液联合麻疹减毒活疫苗球结膜下注射治疗上皮型HSK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滴眼液 麻疹减毒活疫苗 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下载PDF
影响肺癌发生发展的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常小红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7年第3期16-20,共5页
文章对影响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肺癌 发生发展 预后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摩托车后架橡胶捆绑带钩反弹致眼外伤32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谭代荣 谢敏 +2 位作者 向其元 于静 李文博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讨论摩托车后架橡胶捆绑带的金属钩反弹致眼外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对32例(32眼)的性别、年龄、受伤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均为男性,年龄16~50岁。右眼11例,左眼21例,眼部受伤表现达15种以上,致盲... 目的讨论摩托车后架橡胶捆绑带的金属钩反弹致眼外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对32例(32眼)的性别、年龄、受伤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均为男性,年龄16~50岁。右眼11例,左眼21例,眼部受伤表现达15种以上,致盲率达50.00%。结论摩托车后架橡胶捆绑带钩反弹所致的眼外伤是严重的,预后差,应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橡胶捆绑带 摩托车 眼外伤
原文传递
挫伤性前房出血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8
9
作者 谭代荣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挫伤性 前房出血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泪囊鼻腔吻合术1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余桂国 谭代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961-962,共2页
目的进一步改进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的方法,分析手术失败原因,使手术高效、省时、并发症少。方法1994-01/2003-01通过对118例患者在手术中不断内眦韧带,用血管钳将泪骨薄弱处捅破用咬骨钳扩大骨孔,手术结束时采用皮内缝合。结果118例(128... 目的进一步改进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的方法,分析手术失败原因,使手术高效、省时、并发症少。方法1994-01/2003-01通过对118例患者在手术中不断内眦韧带,用血管钳将泪骨薄弱处捅破用咬骨钳扩大骨孔,手术结束时采用皮内缝合。结果118例(128眼)手术效果好,成功率98.4%。结论泪囊腔粘膜吻合术成功率较高、省时、简便、并发症少,适合于基层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手术失败原因 泪囊鼻腔吻合术 成功率 内眦韧带 皮内缝合 血管钳
下载PDF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常小红 刘胜鲲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9期161-164,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而老年人更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发人群。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属于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外对这些众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认知功能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而老年人更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发人群。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属于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外对这些众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文献的检索,对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视觉及眼压和角膜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于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730-1732,17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位置选择对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眼内压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2例,共计85眼进行观察,入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据手术切口位置不...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位置选择对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眼内压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2例,共计85眼进行观察,入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据手术切口位置不同分为观察组(n=36,43眼)及对照组(n=36,42眼),观察组在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3.0mm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于颞上侧或鼻上侧做3.0mm常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2组均给予常处置,术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2组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呈逐渐升高趋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呈明显降低趋势(P<0.01),但2组间BCVA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眼压术后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术后2h、1d眼压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2d眼压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2组间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角膜散光度于术后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手术源性散光度于术后7d^6个月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7d^6个月观察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手术源性散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最大角膜屈率位和常规手术切口均可改善患者的视力,但最大角膜屈率位手术切口可减小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手术切口 角膜散光度 视力 眼压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下载PDF
奥洛他定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血清及泪液中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9期2742-2744,共3页
目的:探究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及泪液中ECP及IgE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94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治疗后... 目的:探究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及泪液中ECP及IgE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94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治疗后2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记录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及泪液中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周2组血清及泪液中HA、ECP、Ig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色甘酸钠滴眼液,其可更有效地降低血清及泪液中ECP及IgE水平,快速缓解患眼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色甘酸钠 奥洛他定 泪液
下载PDF
膦甲酸钠滴眼液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被引量:8
14
作者 于静 张明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滴眼液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08-03/2009-12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眼上皮型HSK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滴眼液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08-03/2009-12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眼上皮型HSK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8次/d;试验组采用膦甲酸钠滴眼液,6次/d,用药时间均为14d。观察治疗后3,7,10,14d的角膜溃疡面积、眼部症状体征评分,统计治愈率。随访2a,统计随访期间上皮型HSK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溃疡面积、眼部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的角膜溃疡面积、眼部症状体征评分和治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2a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是13%,2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膦甲酸钠滴眼液在治疗上皮型HSK的近期疗效与更昔洛韦滴眼液相同,但中期复发率低于更昔洛韦滴眼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膦甲酸钠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成艳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0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症患者泪液分泌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确诊的72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症患者泪液分泌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确诊的72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Schirmer试纸长度、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体征和自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chirmer试纸长度和BU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患者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结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明显提高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洛芬滴眼液 玻璃酸钠滴眼液 干眼症 泪液分泌试验 泪膜破裂时间 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下载PDF
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静 向其元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13-715,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100%浓度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3/2016-03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确诊的120例120眼翼状胬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全部患者术后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加压包...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100%浓度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3/2016-03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确诊的120例120眼翼状胬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全部患者术后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加压包扎患眼,次日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6次/d,2滴/次;对照组加用聚乙烯醇滴眼液,6次/d,2滴/次;试验组加用100%浓度的自体血清滴眼液滴眼,6次/d,2滴/次。两组滴眼液每周递减2次,均治疗3wk。术后3mo进行手术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一般情况、眼部症状体征评分和泪液分泌试验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眼部症状体征评分、角膜上皮和/或基质缺损面积及修复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mo的复发率是6.7%;试验组是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后辅助应用100%浓度的自体血清滴眼治疗胬肉术后创面的愈合、眼表的重建,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自体血清 手术疗效
下载PDF
苦参碱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静 张明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大鼠角膜烧伤后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2只,建立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实验组,每组8只(16眼)。模型建立后,实验组大鼠在结膜下注射不同剂量的苦参碱(0.2mg...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大鼠角膜烧伤后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2只,建立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实验组,每组8只(16眼)。模型建立后,实验组大鼠在结膜下注射不同剂量的苦参碱(0.2mg、0.4mg、0.8m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在裂隙灯下动态观察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观察周期为21d。于造模后4d、7d、14d、21d取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实验组大鼠角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采集各组大鼠的角膜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计算其平均光密度值;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结果碱烧伤后4d、7d、14d、21d,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大鼠新生血管面积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14d时,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实验组新生血管密度计数(17.83±2.32、11.00±2.37、10.87±2.41)明显低于对照组(21.11±2.14)(P<0.05);各实验组角膜VEGF的平均光密度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VEGF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苦参碱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角膜新生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百岁老年人认知功能调查及关联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胜鲲 陈倩倩 +2 位作者 王卫杰 常小红 官玉琴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了解百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及其关联因素。方法普查钟祥市内百岁老年人共49例,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习惯、抑郁状态、体质指数、慢性病等信息,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测定调... 目的了解百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及其关联因素。方法普查钟祥市内百岁老年人共49例,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习惯、抑郁状态、体质指数、慢性病等信息,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测定调查对象认知功能。比较认知功能不同组各属性的单因素差异,并运用二分类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钟祥市49例百岁老年人认知功能总分和各维度(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和计算力、回忆力、语言能力)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6.30±6.02)分、(7.10±2.71)分、(1.94±0.80)分、(0.61±1.07)分、(1.92±0.86)分和(4.73±2.14)分,认知功能正常者共25例,下降者24例。经单因素分析,认知功能正常组体质指数(t=-3.399,P=0.001)和自评抑郁指数(t=-5.731,P〈0.001)低于认知功能下降组;吸烟史组的认知功能正常率(87.5%)高于无吸烟史组(43.9%)(χ2=5.091,P=0.028),听力正常组认知功能正常率(70.3%)高于损伤组(27.3%)(χ2=9.01,p=0.030)。经多因素分析,抑郁指数(p=14.40,P=0.001)和体质指数(β=-0.424,P=0.015)是认知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改善百岁老年人的抑郁状态,适当控制体质指数有望恢复或延缓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岁老年人 认知功能 关联因素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151例的眼部情况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代荣 向宏市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眼部表现 统计
下载PDF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脾氨肽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小红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5期61-62,共2页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70例70眼HSK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两组均予以1.5 g/L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6次...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70例70眼HSK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两组均予以1.5 g/L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6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每日睡前凉白开水冲服给药,2 mg/次.用药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角膜溃疡好转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畏光消失时间,视力提高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临床治愈率高达8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仅51%;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试验组患者角膜溃疡好转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畏光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0.05).试验组复发率为11%,对照组复发率为34%;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HSK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视力、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是目前治疗HSK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