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7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患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检测 被引量:4
1
作者 姚静婵 胡国华 朱红玲 《浙江预防医学》 2003年第7期23-23,33,共2页
关键词 肺炎 小儿 支原体感染 衣原体感染 检测
下载PDF
嘉兴黑猪氟烷基因频率检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锐 郁辉 程旭梅 《浙江畜牧兽医》 2007年第4期1-2,共2页
随机采集嘉兴地区部分种猪场嘉兴黑猪血样31例,通过PCR-RFLP技术进行氟烷基因检测。结果表明:31例嘉兴黑猪基因型均为Halnn(氟烷阴性纯合子),未出现Nn和nn型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嘉兴黑猪氟烷基因型较少,未发生胞嘧啶到胸嘧啶的突变,从而... 随机采集嘉兴地区部分种猪场嘉兴黑猪血样31例,通过PCR-RFLP技术进行氟烷基因检测。结果表明:31例嘉兴黑猪基因型均为Halnn(氟烷阴性纯合子),未出现Nn和nn型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嘉兴黑猪氟烷基因型较少,未发生胞嘧啶到胸嘧啶的突变,从而为嘉兴黑猪品种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基因 PCR-RFLP技术 嘉兴黑猪
下载PDF
普乐安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方案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小文 吴岩印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9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索普乐安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应用的疗程情况。方法9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给予前列康片治疗30d后,共抽取60例有效病例继续进行30d观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继续服用普乐安片,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30d后观察两组患者前列腺增... 目的探索普乐安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应用的疗程情况。方法9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给予前列康片治疗30d后,共抽取60例有效病例继续进行30d观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继续服用普乐安片,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30d后观察两组患者前列腺增生情况,及最大尿流率情况。结果经过第一阶段30d治疗后,有效率为69.23%。试验组患者再服用普乐安片30d,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30例患者继续服用安慰剂30d观察,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乐安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在治疗见效后继续服用30d治疗,疗效显著,有不适症状出现的病例数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乐安片 良性前列腺增生 疗效
下载PDF
第17号染色体短臂杂合性缺失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傅晓艳 谭海栋 +1 位作者 李旭升 郑闪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61-64,25,共5页
抑癌基因是人类正常细胞中所具有的一类基因,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调节作用。染色体体臂上某一区域非随机杂合性缺失导致抑癌基因的丧失,从而促使肿瘤发生。本文总结了第17号染色体短臂(17p)杂合性缺失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该研究不... 抑癌基因是人类正常细胞中所具有的一类基因,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调节作用。染色体体臂上某一区域非随机杂合性缺失导致抑癌基因的丧失,从而促使肿瘤发生。本文总结了第17号染色体短臂(17p)杂合性缺失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该研究不仅为我们定位新的抑癌基因提供了基础,为肿瘤的预防、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使我们能更好理解肿瘤的分子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短臂杂合性缺失 肿瘤 抑癌基因 细胞 非随机杂合性缺失 LOH
下载PDF
复方角菜酸酯栓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后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正 楼立新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6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角菜酸酯栓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68例行PPH手术治疗的痔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或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塞肛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PPH术后第3天和第7天,经肛... 目的:探讨复方角菜酸酯栓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68例行PPH手术治疗的痔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或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塞肛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PPH术后第3天和第7天,经肛门镜检查,对其创面水肿、出血、肛门疼痛等作出评估。结果:术后第3、7天,治疗组的疼痛总有效率、水肿总有效率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的出血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的出血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角菜酸酯栓剂较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在PPH术后的应用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角菜酸酯栓剂 马应龙麝香痔疮栓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致ICU和非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俊华 王小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致ICU与非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科学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从临床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582株进行比较分析,常规方法分离培养肺炎克... 目的分析致ICU与非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科学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从临床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582株进行比较分析,常规方法分离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结果检测菌株582株,其中ICU分离208株,占35.7%,非ICU分离374株,占64.3%;从ICU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除头孢替坦外明显高于非IC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都较高,均>40.0%,对头孢替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都较敏感,耐药率<25.0%;产ESBLs率ICU和非ICU分别为70.7%和4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ICU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高,且对1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该菌感染时,必须依据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应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监测,了解其耐药趋势,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T形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18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郑旭欣 曹扬 +2 位作者 郑艳峰 沈晓震 吴青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桡骨远端T形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8例垂直型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2~63 (41.3±5.2)岁;左侧6例,右侧12例;5例伴外踝骨折,13例伴... 目的:探讨采用桡骨远端T形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8例垂直型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2~63 (41.3±5.2)岁;左侧6例,右侧12例;5例伴外踝骨折,13例伴外踝和后踝骨折。所有患者采用桡骨远端T形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复位丢失、内固定稳定性、骨关节炎发生情况等,并于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36 (22.5±4.3)个月。术后1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复查X线片示踝关节均获解剖复位。所有骨折愈合,愈合时间12~18 (13.4±2.4)周。术后12~17(14.5±1.3)周可正常行走并返回岗位。随访期间无复位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骨不连、骨不愈合、骨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为92.4±6.7,其中优15例,良3例。结论:桡骨远端T形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具有固定牢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钢板解剖更贴符、软组织刺激少等优势,术后可实现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比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乌骨藤药材中Tenacissoside B的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备娟 李晓誉 叶益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362-363,共2页
目的:建立乌骨藤药材中Tenacissoside 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骨藤中Tenacissoside B的含量,色谱柱使用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检测波长为217nm;流速1mL/min;柱温30... 目的:建立乌骨藤药材中Tenacissoside 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骨藤中Tenacissoside B的含量,色谱柱使用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检测波长为217nm;流速1mL/min;柱温30℃。结果:Tenacissoside B在进样量1.01~10.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432.41x-13.14,R2=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30%,RSD为1.78%(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乌骨藤药材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骨藤 Tenacissoside B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涛 刘晓玲 《海峡药学》 2005年第3期136-137,共2页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CM14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1日1次,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40例,未用GM1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CM14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1日1次,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40例,未用GM1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终与治疗前相比NDS评分及AD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终相比ND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而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降低了病人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节苷脂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肠杆菌科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俊华 王小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016-3018,3031,共4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肠杆菌科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和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ESBLs检测,按CLSI 2012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肠杆菌科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和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ESBLs检测,按CLSI 2012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从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肠杆科细菌272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45.6%、31.3%和10.7%;药敏试验表明5种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均在10.0%以下,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高于相关研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重视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肠杆菌科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小儿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性肺炎临床探讨
11
作者 姚静婵 胡国华 朱红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肺炎 PCR 儿童
原文传递
外伤性颅内纵裂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12
作者 申屠华松 《浙江创伤外科》 2011年第6期743-744,共2页
目的探讨大脑纵裂间出血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收治的52例外伤性颅内纵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及救治方法。结果本组患者治愈30例,血肿经CT复查全部吸收,无神经功能障碍,13例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9... 目的探讨大脑纵裂间出血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收治的52例外伤性颅内纵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及救治方法。结果本组患者治愈30例,血肿经CT复查全部吸收,无神经功能障碍,13例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9例因脑疝而死亡。结论纵裂间出血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血肿,两者从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有所不同,神经外科医生要注重对大脑纵裂池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大脑纵裂出血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骶尾椎结核一例报告
13
作者 王仲安 李吉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8-189,共2页
患者,女,19岁。骶尾部持续间断疼痛16个月,有时局部发凉和麻木便意感,常在劳动后加重。倦怠、低热、盗汗、双下肢酸痛、午后面颊潮红来我院检查。既往身体健康。查体:T37.2℃,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双侧腹股沟淋... 患者,女,19岁。骶尾部持续间断疼痛16个月,有时局部发凉和麻木便意感,常在劳动后加重。倦怠、低热、盗汗、双下肢酸痛、午后面颊潮红来我院检查。既往身体健康。查体:T37.2℃,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质中等可移动。肺部正常。腹平软,无肿块扪及,肝脾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沉积构造 骨质缺损 死骨 尾椎
下载PDF
B族链球菌产前筛查在母婴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14
作者 陈小平 王惠姣 +5 位作者 俞北伟 徐娇君 徐秋莲 赵岚 徐小宝 丁明星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建立产前筛查B族链球菌(GBS)检验方法,将其应用于孕晚期GBS携带的筛查,探讨妊娠晚期对孕妇进行GBS感染筛查的临床意义,并对GBS带菌者采取干预措施,观察其对母婴感染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35周以上的孕妇1 00... 目的建立产前筛查B族链球菌(GBS)检验方法,将其应用于孕晚期GBS携带的筛查,探讨妊娠晚期对孕妇进行GBS感染筛查的临床意义,并对GBS带菌者采取干预措施,观察其对母婴感染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35周以上的孕妇1 0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阴道口1/3处及肛周分泌物进行GBS筛查,采用已建立的细菌培养法检测GBS,将GBS阳性者根据其意愿分为干预治疗组和不干预治疗组,干预治疗组在临产后或破膜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干预治疗组不作处理。对比各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1 000例受检孕妇经检测共发生GBS感染97例,感染率为9.7%;与GBS阴性组相比,干预治疗组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低体质量、Apgar评分及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不干预治疗组相比,干预治疗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筛查GBS方法可快速、敏感、特异地筛查出孕妇阴道及肛周样本中的GBS。孕晚期对孕妇进行GBS感染的筛查非常重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及母婴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 母婴感染
下载PDF
产后健康宣教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夏红霞 朱志萍 杜兰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健康宣教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3月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知识传播、心理护理、技术传授等... 目的探讨产后健康宣教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3月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知识传播、心理护理、技术传授等产后健康宣教,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护能力的优良率为74.0%,高于对照组的5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焦虑评分(43.85±4.18)、抑郁评分(49.25±1.32)低于对照组(51.78±4.65)和(56.45±1.59),泌乳始动时间(16.87±2.65)h、子宫进入盆腔的时间(7.43±1.34)d、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2.56±0.56)d以及住院时间(3.62±1.74)d均少于对照组(23.14±3.69)h、(10.32±2.13)d、(3.27±0.47)d、(6.85±3.20)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健康宣教有助于增加产妇的产后保健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产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康复 健康宣教 自护能力 护理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1
16
作者 柳秋仙 沈云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4期589-590,共2页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剖宫孕妇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3例)与观察组(n=43例)。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比较两组孕妇术中情况...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剖宫孕妇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3例)与观察组(n=43例)。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比较两组孕妇术中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情况。结果两组孕妇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辅助用药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优秀与较差例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上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且不增加术后产妇的不良情况,安全可靠,适合在剖宫产术中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术中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原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赵美芳 宋昱晨 王月花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03-306,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3例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择COPD无肺部感染患者123例为对照组。对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3例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择COPD无肺部感染患者123例为对照组。对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感染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应用SPSS 17.0软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糖尿病史及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是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OR=2.841、6.386、2.084,P<0.05),雾化吸入为保护因素(OR=0.437,P<0.05)。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75.79%;革兰阳性菌检出率15.79%;真菌检出率8.42%。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一、二代头孢,大环内酯类及磺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药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浙江省临床护士循证实践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春燕 黄丽华 +1 位作者 叶向红 叶旭琴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全面了解浙江省临床护士的循证实践障碍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实施干预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刘晓华等研制的中文版循证护理实践障碍量表,对浙江全省11个行政区22所医院共831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70... 目的全面了解浙江省临床护士的循证实践障碍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实施干预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刘晓华等研制的中文版循证护理实践障碍量表,对浙江全省11个行政区22所医院共831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70.7%的临床护士认为自己循证实践存在障碍,但对循证护理的认识较好,得分较高的是开展循证护理的资源条件不足和护理研究报道的质量不高。参加过循证护理培训、职务较高和在护理部、急诊室、ICU等部门工作的护士循证实践障碍较小(P<0.05)。结论浙江省临床护士循证实践障碍较严重,管理者应重视护理科研,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供简单有效的循证资源,完善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等硬件设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循证护理教育,提高不同层次临床护士的循证素质,缩小护理实证到临床应用的差距,促进循证护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浙江省 临床护士 实践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叶志坚 邵大清 方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身痛逐瘀汤联合硬膜外封闭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都给予按摩、理疗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口服身痛逐瘀汤联合硬膜外封闭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都给予按摩、理疗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等药物行硬膜外封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口服身痛逐瘀汤。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改善情况,血清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血清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降低,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普遍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甲钴胺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方旭仙 王有成 +2 位作者 朱璐卡 姚静婵 胡国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240例,随机分为3组,各80例,联合组服用小儿厌食颗粒,l~3岁,1包/次; 4~6... 目的:探讨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240例,随机分为3组,各80例,联合组服用小儿厌食颗粒,l~3岁,1包/次; 4~6岁,2包/次,每天3次口服,联合布拉氏酵母菌0. 5 g/次,2次/d,饭前15~30 min口服。布拉氏酵母菌组单独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方法同联合组。小儿厌食颗粒组单独服用小儿厌食颗粒,方法同联合组。8周为1个疗程。同时检测3组血清细胞因子血清瘦素(Leptin),P物质(SP)和促人生长激素腺释放肽(Ghrelin)。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体质量与身高改善情况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好转率91. 25%,显著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的71. 25%与小儿厌食颗粒组的73. 75%(P <0. 01);联合组总有效率95. 00%,显著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的71. 25%与小儿厌食颗粒组的70. 00%(P <0. 01);治疗8周后,联合组患儿Leptin水平较布拉氏酵母菌、小儿厌食颗粒组降低更显著(P <0. 01)。联合组患儿SP及Ghrelin水平较布拉氏酵母菌,小儿厌食颗粒组上升更显著(P <0. 01),但上述细胞因子布拉氏酵母菌组和小儿厌食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3组治疗有效者进行6个月随访(剔除失访者),治疗前3组体质量与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体质量与身高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 <0. 05,P <0. 01),联合组显著优于布拉氏酵母菌和小儿厌食颗粒组(P <0. 01),布拉氏酵母菌、小儿厌食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厌食症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调整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增加身高与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布拉氏酵母菌 小儿厌食颗粒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