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莎士比亚、历史及商务影院中的杂糅性——作为《哈姆莱特》衍生片的《夜宴》(英文)
1
作者 杨林贵 罗益民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40,共20页
冯小刚导演的《夜宴》以其大片做派以及与《哈姆莱特》的关联吸引了观众,但实际上与这部莎翁名剧只有松散渊源,却不失为后现代商务影院借用莎翁大名的典型案例。电影对于莎氏文化资本的利用,既有益于其经典在流行媒体的传播,也有助于制... 冯小刚导演的《夜宴》以其大片做派以及与《哈姆莱特》的关联吸引了观众,但实际上与这部莎翁名剧只有松散渊源,却不失为后现代商务影院借用莎翁大名的典型案例。电影对于莎氏文化资本的利用,既有益于其经典在流行媒体的传播,也有助于制作方赢得经济效益。本文考察在何种意义上《夜宴》体现了后现代文化的生产过程以及电影如何利用历史和莎士比亚元素在商务影院中获得利润。本片对于性质迥异的文化符号的拼贴体现了后现代文化处理历史以及经典文本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历史 杂糅性 商务影院 后现代
原文传递
摇滚的“自我之歌”——山姆·谢泼德戏剧中的大众文化符号 被引量:1
2
作者 姜萌萌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4,共8页
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当代剧作家山姆·谢泼德的戏剧中出现了多种大众文化符号,例如,西部牛仔、好莱坞影星与摇滚英雄等。谢泼德对摇滚乐的符号功能情有独钟,因而将众多摇滚文化元素融入其创作中。他运用赋有节奏感的叙述抒发情感... 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当代剧作家山姆·谢泼德的戏剧中出现了多种大众文化符号,例如,西部牛仔、好莱坞影星与摇滚英雄等。谢泼德对摇滚乐的符号功能情有独钟,因而将众多摇滚文化元素融入其创作中。他运用赋有节奏感的叙述抒发情感,以另类的表演倾诉古老的西部文明与当代都市文化的矛盾以及自我身份失落的困境,更以摇滚英雄的身份重新谱写了承载着牛仔神话、西部边疆梦想与美国民族精神的"自我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姆·谢泼德 摇滚 “自我之歌” 符号
原文传递
灯火阑珊之处--乔伊斯《死者》的圣杯骑士传统 被引量:5
3
作者 罗益民 张荷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6,共10页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最后的一篇,与西方圣杯骑士传统有着微妙的联系。在《死者》中,伽布里欧被刻画成一位变形的圣杯骑士,为了拯救荒原(都柏林)踏上了寻找圣杯(大陆文化)之旅,并在经历了两次象征性的洗礼...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最后的一篇,与西方圣杯骑士传统有着微妙的联系。在《死者》中,伽布里欧被刻画成一位变形的圣杯骑士,为了拯救荒原(都柏林)踏上了寻找圣杯(大陆文化)之旅,并在经历了两次象征性的洗礼后获得顿悟,原来他所寻觅的圣杯是虚幻的,借鉴大陆文化只是表象,发扬本土文化才是根本,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创建都柏林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死者》 圣杯骑士传统
原文传递
贯通文理,考辨名实:从莎士比亚到拓扑学——罗益民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涛 刘佯 罗益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5-19,157,共16页
罗益民教授问学北大,再学西南,分获文学、哲学两个博士学位,在两个学科领域筚路蓝缕,辛勤耕耘,孜孜以求,在英美文学、莎士比亚、文学理论、词典学、翻译学以及教学、美学理论等方面都卓有建树。本次访谈被访专家罗益民教授回答了莎士比... 罗益民教授问学北大,再学西南,分获文学、哲学两个博士学位,在两个学科领域筚路蓝缕,辛勤耕耘,孜孜以求,在英美文学、莎士比亚、文学理论、词典学、翻译学以及教学、美学理论等方面都卓有建树。本次访谈被访专家罗益民教授回答了莎士比亚研究、拓扑学研究、翻译学、词典学等若干方面的问题,归类如下:1)在莎士比亚研究等方面的“立言”之论;2)文学拓扑学研究开拓出新的学科构建;3)英汉词典学静水流深的贡献;4)等效天平上的翻译研究;5)莎士比亚教育教学和普及化的名家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理 名实 莎士比亚 拓扑学 罗益民 访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