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世界观、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自由个性观 被引量:6
1
作者 廖清胜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144,共4页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两大理论背景,其一是马克思自由个性观的红色理论,其二是当代生态世界观的绿色理论。这两大理论之所以能够一起融入科学发展观,就在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本身具有浓厚的生态哲学意蕴。因此,科...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两大理论背景,其一是马克思自由个性观的红色理论,其二是当代生态世界观的绿色理论。这两大理论之所以能够一起融入科学发展观,就在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本身具有浓厚的生态哲学意蕴。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也反映了“红”与“绿”结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世界观 科学发展观 自由个性观
下载PDF
哲学的当代境遇和使命 被引量:3
2
作者 胡玻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7,共5页
哲学在今天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其关键是要突破传统形而上学的致思进路,开辟哲学非形而上学的新进路。这一新的进路就是要转向现实生活世界,以现实思想作为哲学反思的对象,以对现实思想的批判与建构为目的。如此一来,哲学才... 哲学在今天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其关键是要突破传统形而上学的致思进路,开辟哲学非形而上学的新进路。这一新的进路就是要转向现实生活世界,以现实思想作为哲学反思的对象,以对现实思想的批判与建构为目的。如此一来,哲学才能重新获得自己的现实功能和意义:一是通过思想批判而防止思想的僵化,推动思想的变革,保持思想的活力;二是与科学一道构成一种超越利益主体立场的真理向度,从而为现代民主制度提供一种必要的补充;三是突显和张扬生活之为生活的反思特性和创造本质,从而有助于维护与促进人的现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当代境遇 使命 反思 现实思想
下载PDF
梁漱溟“勉仁”学校的定位及其文化价值:以重庆缙云山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孝容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8期102-106,共5页
"勉仁"学校特别是勉仁书院在缙云山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乃至在重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梁漱溟及其"勉仁"所承载的儒家文化品牌效应、象征意义引起广泛关注。梁漱溟以"勉仁"为阵地为导向... "勉仁"学校特别是勉仁书院在缙云山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乃至在重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梁漱溟及其"勉仁"所承载的儒家文化品牌效应、象征意义引起广泛关注。梁漱溟以"勉仁"为阵地为导向对儒家学术传统的继承发扬、勉仁书院作为新儒学北碚阶段的标志性存在、"勉仁"作为儒家文化品牌,皆具现实价值,理应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勉仁书院 梁漱溟 新儒学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念及其在重庆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孝容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11期88-92,共5页
梁漱溟是我国早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者更是理论家,他提出的通过改造乡村、复兴文化进而改造社会政治体制的乡村建设理念得到乡建派各家一致推许,影响到全国各地,重庆也不例外。如重庆最早的乡村建设实验发端于梁漱溟的学生,之后在重庆... 梁漱溟是我国早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者更是理论家,他提出的通过改造乡村、复兴文化进而改造社会政治体制的乡村建设理念得到乡建派各家一致推许,影响到全国各地,重庆也不例外。如重庆最早的乡村建设实验发端于梁漱溟的学生,之后在重庆创办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及实验区也主要由梁的学生仿照他在山东的做法进行,并聘请梁漱溟作顾问。此外,卢作孚嘉陵江三峡实验区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创办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皆与梁漱溟不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粱漱溟 乡村建设 重庆 影响
下载PDF
实践性·具体性·系统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原则探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宝柱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4,共5页
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必须正确解决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方法论问题,切实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具体性、系统性原则的要求,在贯彻"三个代表"... 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必须正确解决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方法论问题,切实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具体性、系统性原则的要求,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始终做到"务实"与"务虚"、"共性"与"个性"、"部分"与"整体"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实践性 具体性 系统性
下载PDF
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及其现实影响——从亚当·斯密说起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意武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2-85,共4页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qu...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是利己主义,"道德人"是利他主义,而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两者的冲突的基础上,"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依赖于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种和谐思想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需要不断强调人作为"道德人"的一面,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建立,同时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达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和谐,进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经济人 道德人 社会人 和谐 现实影响
下载PDF
论科学对技术与人文的中介作用及超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清胜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5-108,共4页
科学起源的技术传统与精神传统为科学植入了技术意志和人文理想的双重文化基因。正是这双重文化基因,使科学具有了对于技术和人文的双向推动和中介转化作用,进而为科学在适宜的社会条件下扬弃技术和人文两者片面的对立性存在,实现对技... 科学起源的技术传统与精神传统为科学植入了技术意志和人文理想的双重文化基因。正是这双重文化基因,使科学具有了对于技术和人文的双向推动和中介转化作用,进而为科学在适宜的社会条件下扬弃技术和人文两者片面的对立性存在,实现对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超越提供了可能。为此,我们必须洗清附加在科学身上的工具理性"原罪",赋予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人类科学活动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技术 人文 文化 中介
下载PDF
民主治国方针的重大探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内涵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宝柱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2-125,共4页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固然确实是繁荣文艺、发展科学的基本指导方针,但是,它的深层内涵却不限于此。“双百”产生的历史背景、酝酿过程以及毛泽东本人对其所做的理论阐释,都表明它在实质上,是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实行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固然确实是繁荣文艺、发展科学的基本指导方针,但是,它的深层内涵却不限于此。“双百”产生的历史背景、酝酿过程以及毛泽东本人对其所做的理论阐释,都表明它在实质上,是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治国的基本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民主 治国基本方针
下载PDF
科学的统一性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
9
作者 廖清胜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从科学统一性思想出发 ,去阐释自然科学所蕴含的人文意义和人文学术所具有的科学品质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给予后者与自然科学同等地位的高度重视。科学的统一性植根于科学统一的人性。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从科学统一性思想出发 ,去阐释自然科学所蕴含的人文意义和人文学术所具有的科学品质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给予后者与自然科学同等地位的高度重视。科学的统一性植根于科学统一的人性。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 ,它们都是人性渴望自由结出的智慧果实 ,它们在科学对象上互融、方法上互渗、精神上互通、功能上互补 ,从而使人类整个科学活动闪耀出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人文 人性 自由 统一
下载PDF
论社会正义是一个恰当的道德修辞——对三种反社会正义论的驳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9,共11页
社会正义是现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论题,自被提出以来便倍受质疑与反对。围绕着该概念是否能够成立的问题,有几种比较典型的否定性观点——哈耶克提出的“概念错误论”、桑德尔的“反道德论”以及布坎南阐释的马克思的“缺... 社会正义是现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论题,自被提出以来便倍受质疑与反对。围绕着该概念是否能够成立的问题,有几种比较典型的否定性观点——哈耶克提出的“概念错误论”、桑德尔的“反道德论”以及布坎南阐释的马克思的“缺陷环境论”和“终将消亡论”,都旨在否定“社会正义”是一个恰当的道德修辞,进而反对以正义作为社会基本秩序和制度建构的价值范导。这些反对的观点涉及了任何一个合法的道德修辞都应具有的合逻辑性、合道德性和普遍适用性,而事实上,社会正义是符合这些要求的,从而是一个恰当的道德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正义 反社会正义论 概念错误论 反道德论 缺陷环境论
下载PDF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观及其现代价值
11
作者 张牛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21-24,共4页
剖析了梁漱溟对文化的一般看法、东西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哲学观的认识根源和现代价值等,有助于我们正确了解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
关键词 路向 玄学 文化哲学观
下载PDF
旗帜问题上的四大理论飞跃
12
作者 高宝柱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论述,概括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全部实践的普遍本质,引领着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一切方面的共同主题.反映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现实历史活动的最终指...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论述,概括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全部实践的普遍本质,引领着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一切方面的共同主题.反映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现实历史活动的最终指向,指明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途径,不仅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而且在旗帜问题上,还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四大理论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 实践意义 理论飞跃
下载PDF
紧密围绕“发展”实践 切实提高执政能力
13
作者 高宝柱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5-10,共6页
严格按照共产党在执政、发展、能力三大问题上所独具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来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紧密围绕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本质、根本特征、最终目的,切实从对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性掌控等十个方面,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以人为本... 严格按照共产党在执政、发展、能力三大问题上所独具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来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紧密围绕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本质、根本特征、最终目的,切实从对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性掌控等十个方面,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执政能力 共产党 党组织 根本特征 社会主义发展 “发展” 马克思主义 可持续发展 协调 以人为本
下载PDF
邓小平——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14
作者 张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S1期106-110,共5页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其中心论题一是“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二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归结到一点,就是实事求是。
关键词 解放思想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实事求是的 《邓小平文选》 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普遍性与特殊性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思想路线
下载PDF
构建社会自治管理运行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大兵 孟翔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7-39,共3页
社会的有序运行,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我国公民政治文化水平显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的方式和手段逐渐多样化,这些为社会自治化管理条件... 社会的有序运行,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我国公民政治文化水平显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的方式和手段逐渐多样化,这些为社会自治化管理条件。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该看到由于历史和我国公民自身的因素及其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我国社会管理依然面临诸多的问题和矛盾。因此,积极构建社会自治管理运行机制,这对于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自治 社会和谐 公民 政治参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