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矫正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叶进 袁长明 王霁雪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90-194,共5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在矫正散光中的疗效。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近视散光患者65例13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33例66只眼,散光(-1.26±0.6...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在矫正散光中的疗效。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近视散光患者65例13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33例66只眼,散光(-1.26±0.6)D,采用SMILE矫正屈光不正;对照组患者32例64只眼,散光(-1.34±0.7)D,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Wavefront guided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LASIK)。术后常规处理,术后1和7 d,1、3和6个月常规复查,记录裸眼视力、非接触式眼压、电脑验光、裂隙灯检查、Pe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散光矫正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角膜瓣移位、角膜感染、严重的偏中心切削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前散光(-1.26±0.62)D,术后6个月散光(-0.44±0.3)D,与术前散光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散光(-1.34±0.7)D,术后6个月散光(-0.42±0.3)D,与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散光镜性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安全有效,在矫正散光中能取得与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一致的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飞秒 小切口 透镜取出术 波前像差 散光
原文传递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V4c植入术后拱高对前房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叶进 袁长明 +1 位作者 王霁雪 谢汉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5092-5094,共3页
目的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V4c植入术后拱高对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对重庆普瑞眼科医院2014年11月2日至2015年2月5日开展的56眼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V4c植入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用房角镜检查房角并记录前房角色素分级,用Penta... 目的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V4c植入术后拱高对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对重庆普瑞眼科医院2014年11月2日至2015年2月5日开展的56眼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V4c植入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用房角镜检查房角并记录前房角色素分级,用Pentacam测量平均前房角宽度(ACA)、前房容积(ACV)。术后第1、3、6个月复诊时测量中央拱高和平均ACA以及ACV,并记录前房角色素分级。对患者手术后3次复查的拱高与ACA减小的量、ACV减小的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56眼的拱高为250-765μm,ACA减小的量为(13.67±1.67)°,ACV减小量为(94.23±17.02)mm3。术后第3个月55眼的拱高为239-761μm,ACA减小的量为(13.70±1.68)°,ACV减小量为(93.6±17.48)mm3。术后第6个月51眼拱高为246-761μm,ACA减小的量为(13.60±1.69)°,ACV减小量为(94.29±17.80)mm3。未发现色素为Ⅱ级的病例。将3次复查的中央拱高与ACA和ACV减小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P〈0.05)。中央拱高越大,则ACA和ACV改变量越大。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V4c植入术后前房角变窄,前房容积下降。中央拱高与ACA和ACV改变量呈正相关,合适的拱高对保持房角开放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 前房角 前房容积 PENTACAM
下载PDF
SMART与PRK临床效果的比较
3
作者 叶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 pulse technology-assisted 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rive keratectomy,SMART)与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的临床疗效。方法回... 目的观察比较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 pulse technology-assisted 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rive keratectomy,SMART)与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4例74只眼,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1)试验组患者42例42只眼,采用SMART治疗;(2)对照组患者32例32只眼,采用PRK治疗,SMART和PRK均采用同一台准分子机治疗,频率1050 Hz。术后5 d、1、3和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主观疼痛评分、角膜上皮愈合情况、高阶像差及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发生率。结果术后5 d,SMART组UCVA、等效球镜、主观疼痛评分、角膜上皮愈合情况、高阶像差与PRK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和6个月,两组间UCVA、等效球镜、角膜上皮愈合情况、高阶像差、角膜上皮下haz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5 d等效球镜均偏负,1个月后等效球镜均偏正。结论SMART与PRK比较,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更快,早期视力恢复更佳,更接近于目标屈光度;术后疼痛更轻,引入的高阶像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术 智能脉冲技术 裸眼视力 等效球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