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153
1
作者 肖强 肖洋 +3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徐卫华 向轼 李勇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6-223,共8页
评价了重庆市近几年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将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提供产品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及文化服务功能4大类,以2006年为基准年,利用市场价值法和生产成本法等,定量评价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 评价了重庆市近几年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将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提供产品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及文化服务功能4大类,以2006年为基准年,利用市场价值法和生产成本法等,定量评价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从2006年至2011年,森林产品提供功能由35.14亿元增加至51.24亿元,提高了45.82%。森林碳储量增长了近100万t。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增加了59.21亿元。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能力与保持总量都有所提高。气候调节价值净增加了45.86亿元。2011年森林工程引发旅游业收入增加68.34亿元。从不同的服务功能类型来看,其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景观旅游>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碳固定。从研究结果来看,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巨大,该结果有利于加强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下载PDF
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 被引量:51
2
作者 谭宏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保护好民间美术也是保护好一类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基本上已取掉了民间美术的启蒙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的潮流中,如何利用教育体... 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保护好民间美术也是保护好一类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基本上已取掉了民间美术的启蒙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的潮流中,如何利用教育体制来促进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利用完善的教育体制,促进民间美术的保护,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教育的作用,可以促进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中各类人才的培养,为民间美术的"原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培养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接受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 教育体制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比较与解读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壮 牟延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3-187,共5页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论题,本文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颁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入手,对其原初含义和本土化流变...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论题,本文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颁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入手,对其原初含义和本土化流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汉语语境,纳入学界已有的概念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为实现其在汉语语境中的有效性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读 比较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谭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8,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种价值,经济价值是其重要的一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研究其特点,探索其转换机制和转换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解决的对策,既有利于...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种价值,经济价值是其重要的一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研究其特点,探索其转换机制和转换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解决的对策,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经济价值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又可以通过经济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价值 问题 对策研究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选择与控制 被引量:26
5
作者 谭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7,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利用其价值已形成一股热潮。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或破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利用其价值已形成一股热潮。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或破坏。因此,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其选择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 控制与选择
下载PDF
“公地悲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16
6
作者 谭宏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4,F0003,共6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公地悲剧"。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用中央集权和产权私有的方法解决其"公地悲剧"都不是最佳的途径。制度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q...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公地悲剧"。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用中央集权和产权私有的方法解决其"公地悲剧"都不是最佳的途径。制度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多中心自主治理"制度,可以较好地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自治组织的责任、权力、义务和利益,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公地悲剧"的解决,同时也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地悲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中心治理
下载PDF
论文化遗产的本质——学科视野下的回顾与探索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壮 《文化遗产》 2008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文化遗产是一个习用的术语,但在"文化遗产学"的视野下,其本质还值得深入探讨。回顾其生成过程,文化遗产是"文化"与"遗产"的内涵互相衍射的结果,而仅仅作为操作规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类公约中使用的文... 文化遗产是一个习用的术语,但在"文化遗产学"的视野下,其本质还值得深入探讨。回顾其生成过程,文化遗产是"文化"与"遗产"的内涵互相衍射的结果,而仅仅作为操作规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类公约中使用的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的现实及学科自足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其现实存在出发,考虑文化遗产学学科构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方可讨论自足自洽的文化遗产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本质 文化遗产学
下载PDF
近十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莉 贺能坤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7-31,共5页
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要途径。回顾近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的成果,发现它具有"三多三少"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多强调正规教育(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少谈非正规教育... 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要途径。回顾近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的成果,发现它具有"三多三少"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多强调正规教育(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少谈非正规教育的作用;二是多强调普通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少强调职业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三是多讨论各级各类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少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评价。思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现状,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功能,切实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传承 遗产教育
下载PDF
基于“非遗”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谭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4,共4页
在全球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下,优秀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在中国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两个工程一旦结合,并在整个工作安排中... 在全球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下,优秀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在中国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两个工程一旦结合,并在整个工作安排中相互协调,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新农村文化建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体育文化样式,丰富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传统体育 新农村建设 互动与发展
下载PDF
民族村寨文化振兴的三维视角:时间·空间·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军 向轼 李军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民族村寨文化振兴是一个集多维度、多要素、多功能的系统性工程,是民族村寨文化历史延续、文化互动发展与文化功能提升的有机统一。具体而言,既包括时间维度的选择性扬弃,做到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基因和摒弃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宜要素的统一;... 民族村寨文化振兴是一个集多维度、多要素、多功能的系统性工程,是民族村寨文化历史延续、文化互动发展与文化功能提升的有机统一。具体而言,既包括时间维度的选择性扬弃,做到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基因和摒弃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宜要素的统一;也包括空间维度的吸纳借鉴与融合发展,在不同文化的互动交流中要彰显本土文化的优势特色,并主动吸收借取外来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最后还包括价值维度的功能拓展与延伸,通过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使其更加调适于转型中的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文化振兴 文化功能 空间互动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 被引量:11
11
作者 滕海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五个方面特点: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生动鲜活的传承形态、文化独特的传承土壤、藏量丰厚的传承领域、与时俱进的传承变异。探究这些特点,可以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 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五个方面特点: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生动鲜活的传承形态、文化独特的传承土壤、藏量丰厚的传承领域、与时俱进的传承变异。探究这些特点,可以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保护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特点
下载PDF
重庆荣昌夏布的原产地保护与技术自主创新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永夏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85-86,共2页
荣昌夏布具有原产地保护产品的特征,对该产品实施原产地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产品结构单一及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等。对此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要不断实现技术自主创新。
关键词 荣昌夏布 原产地保护 技术自主创新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保护? 被引量:11
13
作者 牟延林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4,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下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和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蒋登科教授,与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一道,就非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下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和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蒋登科教授,与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一道,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原则以及保护过程中的文化关怀、青年的作用等进行了笔谈。观点不必一致,学术重在交流,相信我们的讨论,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领域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被引量:8
14
作者 谭宏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7,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下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和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蒋登科教授,与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一道,就非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下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和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蒋登科教授,与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一道,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原则以及保护过程中的文化关怀、青年的作用等进行了笔谈。观点不必一致,学术重在交流,相信我们的讨论,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地方政府
下载PDF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9
15
作者 谭宏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40-146,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中国已兴起10多年了。10多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个成果的取得是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社会机构和组织共同参与而取得的。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中国已兴起10多年了。10多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个成果的取得是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社会机构和组织共同参与而取得的。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参与者,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不仅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会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些诉求的取舍也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效果和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调整好各方利益,有效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求各方以整体利益和目标为导向,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最后在整体的工作推进中,完成整体目标,使各方都能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利益相关者 保护效果
下载PDF
北方茶事——“南茶北引”工程与山东茶的种植和发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同春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87,共5页
在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大体上被分为4个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和江北茶区。由于气候等原因,过去江北茶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近年来山东、甘肃、西藏等省区开发种植茶树获得成功,江北茶区区域随之扩大。山东茶... 在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大体上被分为4个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和江北茶区。由于气候等原因,过去江北茶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近年来山东、甘肃、西藏等省区开发种植茶树获得成功,江北茶区区域随之扩大。山东茶区是新茶区,其茶树的种植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南茶北引"工程。山东茶具有"叶片厚、内质好、香气高、耐冲泡"等特点,是深受欢迎的优质绿茶。山东茶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北茶区 山东茶 南茶北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四川青神竹编技艺变迁与保护困境探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慧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13,94,共5页
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技艺为研究对象,在对青神竹编技艺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变迁理论分析竹编用具的工艺形态的变迁,透析其技艺生成,指出传统技艺类非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日常性断裂、工艺本体艺术... 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技艺为研究对象,在对青神竹编技艺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变迁理论分析竹编用具的工艺形态的变迁,透析其技艺生成,指出传统技艺类非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日常性断裂、工艺本体艺术脱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神竹编 工艺 文化变迁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产权的视角 被引量:6
18
作者 牟延林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4-10,48,共8页
本文在热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之后,冷静地以知识产权的视角,审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探索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知识产权屏障与支持的进路,分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修正知识产权的理论基础和应... 本文在热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之后,冷静地以知识产权的视角,审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探索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知识产权屏障与支持的进路,分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修正知识产权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边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知识产权
下载PDF
炎黄年代及“三皇五帝”历史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先胜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1-38,共8页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年代 龙山时代 仰韶时代 中国史前史 传说历史 简表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民间文学的活态传承——以口头文学为核心 被引量:7
20
作者 谭宏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69-78,86,共11页
中华土地上的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世代延续中,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运用自己独有的天赋和智慧,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内容和样式,并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了下来。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 中华土地上的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世代延续中,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运用自己独有的天赋和智慧,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内容和样式,并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了下来。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兴起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把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看成是一种文化遗产来保护,更应该把它看成是各地区各民族鲜活的文学现实来加以传承。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把民族民间口头文学放在鲜活的生产和生活之中,使之保持生命力和创造力,才是对其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口头文学 活态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